第四届中国青年志愿服务项目大赛暨2018年志愿服务交流会将于12月1日在四川德阳开幕(以下简称“志交会”)。本届“志交会”由共青团中央、中央文明办、民政部、水利部、国家卫健委、中国残疾人联合会和中国志愿者联合会7家单位与中共四川省委、四川省人民政府、中共德阳市委、德阳市人民政府共同举办。
自2017年成都“志交会”开始,项目评选周期由1年一轮改为2年一轮,即2017年举办中国青年志愿服务公益创业赛和全国青年志愿服务示范项目创建活动,2018年举办中国青年志愿服务项目大赛。今年是“志交会”改革第二年的关键节点,本届“志交会”从“赛”“评”“办”等各个方面展现了2017年以来“志交会”改革的新成果以及志愿服务的新态势。
发挥赛会对志愿服务发展的推动作用
今年5月,赛会组委会在德阳召开了2018年赛会启动部署会,明确了“省赛必办”原则,要求申报全国赛的项目必须经由省赛或行业专项赛遴选产生,未参加省赛或行业专项赛的不得推报。据统计,目前全国31个省(区、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及5个行业系统团委均已举办省赛,101个地市级团委、63所高校举办了项目大赛,赛会模式不断向基层延伸。同时,着力推动“以赛代训”的工作理念,通过层层办赛、多重培训等方式,加强志愿服务项目组织和青年志愿者骨干能力建设,全面提升志愿服务项目质量。
与此同时,今年在全国赛的框架下,国家卫健委文明办牵头举办了全国首届卫生健康行业青年志愿服务项目大赛专题培训班,通过组织60个项目公开展示、120多位评委公开评审的方式,选出30个优秀项目进入全国赛决赛。行业赛牵动了全国各大医院、医学院校、医疗机构和委属单位等150多家卫生健康专业机构,项目涉及恤病助医、为老服务、健康促进、阳光助残等多个领域,动员了一大批专业志愿者参与服务,大大提高了志愿服务的专业水平。除此之外,水利部今年着力加大组织领导力度,牵头举办了水利公益专项赛,制定印发了专门文件,加大系统内的动员力度,目前共有220多个项目参赛,较比往届明显提升。同时进一步丰富了水利公益项目类型,将防汛抗旱、水资源管理、水生态综合治理、农村饮水安全、水利公益微电影拍摄等项目涵盖其中,扩大了水利公益志愿服务的专业领域。
拉长“评”的链条优化评审工作
评委是评审工作的主体。今年的评委56人中,有来自中央部委、高校智库、基层组织、社会团体、基金会、社会服务机构、合作伙伴、互联网公开募捐信息平台、新闻媒体社会服务机构9个不同领域的专家评审,大体上与项目申报主体保持一致,增强专业评委评专业项目的精准性,能够集众家之长、众家之言,避免片面性、局限性。在结构方面,提升基金会(9人,占比16%)、企业(10人,占比18%)比重,使得项目不仅生得好,还要看得准、有“金主”。
聚焦重点领域打造“知名品牌”
据统计,入围项目大赛全国赛的1000个申报项目中脱贫攻坚项目有103个,占本届大赛参赛项目总数的10%,比上一届增加68个,志交会正在逐步成为“打赢脱贫攻坚战”选拔和输送志愿服务优秀项目、组织和骨干的有效平台。另外,邻里守望与为老服务等社区项目数量大幅增加,共有103个进入全国赛,占比10%,较去年增加66个。高校作为共青团工作的主阵地,今年由高校作为主体申报的参赛项目有337个,占比37%,比上一届增加90个,增长3.6%。
今年,全国31个省(区、市)及新疆兵团和6个行业系统团委均已发文部署本省志交会工作。其中,14个省联合省文明办、民政、水利、卫生健康、残联5家单位发文,7个省联合2家省直单位发文,有5个省的联合发文单位超过9家。除山东、河南、湖南、广东4个省份在非省会城市,其他27个省(区、市)均在省会城市举办了省级项目大赛。通过各省省赛的举办,促进了各级党委、政府及省直有关单位对青年志愿服务工作的支持,有效地联系了全国志愿青年参与到两年一届的全国青年志愿服务项目大赛中,推动了志愿服务领域乃至整个共青团“朋友圈”的不断扩大。在省级比赛、展示、会议等筹办过程中,形成了文明办支持、团委主责主办、社会力量参与、志愿者唱主角的筹办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