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发布会主持人、市委宣传部副部长、市政府新闻办主任董想明:
下面,我们开始第二场“市场环境”新闻发布会。
出席今天的“市场环境”新闻发布会的有孝南区市场监管局党组成员、副局长陈艳,区人社局党组成员、副局长易丹,区商务局党组成员、副局长程瑛,区金融服务中心主任朱杰,区税务局税宣中心主任陈沁怡,区住建局建设工程造价服务中心主任刘茜。
首先,请孝南区市场监管局党组成员、副局长陈艳解读《市场活力“壮体”行动》,并介绍最新进展;
孝南区市场监管局党组成员、副局长陈艳通讯员冯欢摄
孝南区市场监管局党组成员、副局长陈艳:
大家好!下面由我为大家解读市场活力“壮体”行动。市场活力“壮体”行动围绕准入标准化、数字化服务、外商准入和“一业一证”改革等4个方面,制定了18项具体举措。
一是提高准入标准化水平。包括6项举措:①推进经营主体准入标准化、规范化、便利化,将企业开办“1050”标准从市级提升到省级。去年孝南登记“三化”改革先行区被全省推广。②优化新开办企业赠送公章、邮寄证照等服务模式,强化扶持政策的精准性和有效性。③免费发放企业电子印章。④推行企业开办“100%”回访制度。变“被动”受理问题为“主动”发现问题。⑤完善“负面清单+正面激励”市场准入模式,推动证照在更大范围“一键三联”(联办、联变、联销)。⑥探索开展食品研发、食品生产“一址两用”。目前,已赠送公章536套,共计2680枚,为企业节约成本11.7万元;办理邮寄证照服务141次;免费发放企业电子印章723套3615枚;企业开办回访1067家,回访率达到100%;办理“一键三联”业务3件(次),其它改革工作已全面启动。
二是完善企业登记数字化服务。包括7项举措:①优化企业登记数字化服务平台,拓展设立、变更、注销全程电子化登记覆盖范围。②深化“证照分离”改革,探索实施市场主体登记确认制,着力构建“自主申报+信用承诺”登记体系。③依托电子营业执照系统推行“市场主体身份码”,并通过电子证照库向人社、税务、资规、住建、住房公积金等部门实时推送。④拓展电子营业执照应用场景。在自助服务区开设电子营业执照服务专区,开发、使用电子营业执照“出示执照”小程序,直接出示、验证电子营业执照。⑤大力推进个转企工作、培育壮大市场主体。⑥推动“证随照变”改革。部分许可证(备案凭证)事项变更不涉及许可资质、条件的审查,如食品、特种设备企业变更法定代表人、企业名称等,营业执照发生变更后,许可证(备案凭证)依据变更后营业执照上记载的内容即可变更。⑦实现在线核验登记场所。在填报住所信息时,市场主体只需输入产权人名下的不动产核验码进行住所登记,系统随即自动对接不动产登记数据库,对其提供的产权信息进行在线核验。
三是优化外商准入制度。包括2项举措:①争取市局支持,探索扩大外商投资企业登记注册“全程网办”范围,外籍人员持护照即可在线办理企业设立、变更登记。②修订完善孝南区外商投资项目落地“一事联办”实施办法,建立沟通协调、市区联动、帮办代办等工作机制。
四是推动“一业一证”改革。包括3项举措:①将“一业一证”改革由设立环节向变更、注销全流程拓展,构建全生命周期闭环管理机制,推动“一业一证一码一次监管”落地,综合经营许可的行业拓展到45个以上。②加大“一业一证”电子营业执照、电子印章、“企业码”的推广应用力度。③深化“证照分离”改革,实施涉企经营许可事项清单管理,分类推进审批制度改革,大力推动“照后减证”和简化审批。目前,孝南综合经营许可的行业已拓展到39个,发放行业综合许可证126张。
下面请孝南区商务局党组成员、副局长程瑛解读《跨境贸易“远洋”行动》,并介绍最新进展;
孝南区商务局党组成员、副局长程瑛通讯员冯欢摄
孝南区商务局党组成员、副局长程瑛:
一、创新机制,依托外综服组建跨境贸易工作专班
一是充分发挥“月碰面季座谈”等反馈机制作用,积极推广政企“早餐会”、“午茶会”,收集、回应、反馈企业诉求。
二是为外向型企业提供外贸全流程免费服务,如资质办理、报关报检、出口退税等,以及专题培训指导和其他延伸服务。
目前,已实现我区外贸企业上门服务全覆盖,新办外贸资质32个,新增外贸主体30余家;为企业提供业务咨询服务600余次;组织举办各类进出口业务培训6场,惠及企业及商户320家。
二、聚焦平台开发应用,打造内外贸一体化融合发展新高地
一是加快推进湖北国际贸易数字化平台孝感首衡专区建设与推广,着眼企业需求优化平台功能,组织服务业态进驻,打造“互联网+基础服务+内外贸服务”。
二是深入开展企业走访与宣传培训,全面提升平台应用率,进一步挖掘首衡城外贸业务增长点。
三、引导企业用好政策,提升跨境贸易通关便利化
一是拓展“外贸+金融”功能,与外汇银行联动,持续向企业推动跨境人民币结算便利化试点政策落地见效。已推动我区特威特、库尔等企业使用境外人民币结算。
二是推动与税务、海关等部门联动,我区已于2023年11月实现出口退税“即出即退”试点政策在全市率先落地。
三是指导企业从产品应用标准、知识产权、包装标签规则落实、认证程序、中转物流、合规申报、查验检测、多式联运、通关一体化等方面规范操作。
四是持续推进RCEP落地实施工作,在目前欧美与中国大面积脱钩的大背景下,我国与RCEP国家的贸易往来进一步加大,我局采取培训会、印制宣传册、上门指导、通过工作群和短视频等渠道和方式,帮助企业学好用好RCEP,享受政策红利。
手把手指导我区外贸企业泰森、贝晳妮等公司开展自营出口业务,从产品标准、合同报价到制单报关,从国际物流到外汇申报、出口退税等全流程服务,企业成功实现出口破零,目前以上两家企业持续出口到香港、越南、泰国等RCEP区域。
跨境贸易“远洋”行动,一直在路上,谢谢大家!
下面请孝南区金融服务中心主任朱杰解读《获得信贷“引源”行动》,并介绍最新进展;
孝南区金融服务中心主任朱杰通讯员冯欢摄
孝南区金融服务中心主任朱杰:
大家好!下面,由我为大家介绍孝南区深化成本控制打造“孝着办”营商环境特色品牌中的获得信贷“引源”行动工作情况。孝南区金融服务中心为进一步优化金融营商环境,拓宽融资渠道,制定了6条具体措施:
一是探索科创金融服务新模式。在首衡城和重点园区探索“见投即贷”、“见贷即保”模式,引导金融机构针对项目方的投资进行授信。
三是着力拓展“首贷户”。聚焦纸卫品、农产品、建材、食品等重点产业领域,线上+线下联动开展“首贷户”培育计划,同时推进“首贷担”助力小微企业信用培植。
四是推动贷款增量扩面。运用“孝融通”等融资平台,完善中小企业授信审批流程和评价模型,通过多种形式、途径对金融政策、知识、产品进行大力宣传。
五是深入实施首接负责制。按照“1日内受理、3日内尽职调查、5日内初步授信审批、1日内反馈”的目标,由首接金融机构负责给予线下贷款支持。
六是提升“金融链长制”改革质效。在巩固“整链授信”改革成果基础上,按照“金融链长制+主办行”模式,探索推进产业园区“整园授信”,引导各类金融资源向重点产业园区倾斜。
目前,我中心已启动各项改革工作,率先在首衡城开展“见贷即保”“整园授信”等金网建设;大力开拓绿色贷款产品创新,今年以来,已实现多笔绿色贷款融资;推动孝南贷款增量扩面,一季度孝南区贷款增长47.33亿元,全市增量排名第一。
下面请孝南区人社局党组成员、副局长易丹解读《聚才引智“筑巢”行动》,并介绍最新进展;
孝南区人社局党组成员、副局长易丹通讯员冯欢摄
孝南区人社局党组成员、副局长易丹:
一、常态化推进“澴川英才计划”方面2条措施。一是加快培养产业人才力量,全年完成补贴性职业技能培训7500人次、新增技能人才3000人及高技能人才900人,通过广泛宣传和积极引导,截至目前已分别完成1233人、632人、383人;二是加大人才引进力度,优化人才引进方式,对重点高校、紧缺专业本科生、研究生学历人才,政策性减免笔试环节,直接面试招录,目前已通过专项引才招录“双一流”大学生人才111人,同时加强专业领域人才队伍建设,现阶段正在进行教育、医疗卫生系统352人的招聘工作。
三、发挥人力资源市场有效配置作用方面4条措施。一是调动有资质的社会力量参与举办招聘活动以及零工驿站、微站管理工作。今年以来,以购买服务方式依托经营性人力资源服务机构已顺利完成65场次线下招聘活动。在已投入运营的8家零工驿站、微站中,3家交由人力资源服务机构管理运营,同时制定《孝感市孝南区零工驿站(微站)管理暂行办法》,建立保障机制,确保规范有序运营。二是服务产业集群,加大零工驿站(微站)建设力度。今年计划新增3家零工驿站(微站),进一步将服务向乡镇、社区、重点产业延伸。三是鼓励开展用工余缺调剂。由政府搭台,依托孝南区劳动力资源信息化系统或人力资源中介机构,开拓孝南“共享用工”新模式,并按有关政策给予补助。四是支持人力资源服务机构为企业送工。加大政策宣传力度,进一步支持鼓励人力资源中介机构为企业服务,并按照规定给予中介机构服务补助。
四、深入实施“技兴澴川”工程方面3条举措。一是定期发布急需紧缺专业和职业目录。市、区两级已联合发布《孝感市重点产业职业培训指导目录(2022版)》涉及就业创业培训119个工种,并结合孝南产业结构制定了《孝南区岗位技能提升培训重点补贴职业指导目录》涵盖企业培训113个工种。二是支持企业开展自主培训。根据企业需求,鼓励企业自主开展培训工作,今年已有1家企业40余人开展了学徒制培训,预计发放补贴20万元。三是支持实力较强的民营企业自主或联合建立专业技术职称评审委员会。今年来,对辖区重点企业积极开展宣传动员工作,目前正协助、指导2家纸卫品企业向市级申报。
下面请孝南区住建局建设工程造价服务中心主任刘茜解读《工程建设“提速”行动》,并介绍最新进展;
孝南区住建局建设工程造价服务中心主任刘茜通讯员冯欢摄
孝南区住建局建设工程造价服务中心主任刘茜:
一是巩固“多验合一”改革成果,持续开展房屋建筑和市政基础设施工程建设项目联合验收工作。
二是全面推进“五证同发”审批模式,联合资规、住建等部门着眼全流程全周期审批,打破部门审批壁垒,变“串联”为“并联”,实行信息化系统间集成共享,用信息化技术和手段促进审批效率提升,实现拿地即开工,为项目落地提供最便捷的审批服务。
三是推行“一站式”既有住宅加梯审批制度,建立“一站式”加梯服务站,为居民免费提供加装电梯全流程政策解答、咨询服务和技术支持等“陪伴式”加梯服务,通过与数智化赋能相结合,简化审批流程、提高审批效率。真正做到减少居民申报电梯加装办事成本和时限。
四是规范推广“一网通办、一事联办”将工程建设项目审批涉及的全部事项纳入在线审批系统“一网通办”,构建“一次申报、综合受理、并联审批、审管互动”审批服务新模式。
五是探索市政公共事项“六联办”服务,在巩固“水电气暖网”共享营业厅改革成果基础上,开展联合报装、联合受理、联合踏勘、联合验收、联合过户、联合缴费“六联办”试点改革,持续提升市政公共服务办理效率。
下面请孝南区税务局税宣中心主任陈沁怡解读《纳税服务“春风”行动》,并介绍最新进展;
孝南区税务局税宣中心主任陈沁怡通讯员冯欢摄
孝南区税务局税宣中心主任陈沁怡:
大家好!今年以来,孝南区税务局从纳税人缴费人视角出发,聚焦办税缴费高频事项和纳税人缴费人热点诉求,着力提升税务行政效能,全力推进“孝着办·税直达”服务品牌建设。
一、夯实税费服务供给基础
一是优化税费业务办理渠道。全面推广上线全国统一规范电子税务局,实现税费服务智能化升级。二是优化纳税缴费信用评价。助力新设立经营主体尽早提升信用级别,纳入纳税信用管理已满12个月但因不满一个评价年度而未参加年度评价的纳税人可申请纳税信用复评。三是深化“银税互动”合作机制。加强部门间信用信息共享应用,提高守信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的融资便利性。
二、提升税费服务诉求响应
一方面健全诉求解决机制。持续深化“民呼我为”“接诉即办”“未诉先办”,畅通纳税人缴费人诉求收集渠道,强化税务机关诉求感知“触角”作用,进一步提高诉求办理效率,办成办好纳税人缴费人反映较多的热点诉求。另一方面增强破解难题实效。针对纳税人需求,积极开展“纳税人学堂活动”,精准推送纳税人想要了解和需要掌握的政策、指引等宣传辅导产品。
三、推进税费服务方式创新
一方面推进“批量办”。紧贴涉税专业服务便利办税需求,优化涉税专业服务机构及其从业人员在电子税务局中的代理办税功能,实现涉税专业服务机构批量申报,提升涉税专业服务申报效率和使用体验。另一方面推进“一窗办”。持续优化不动产登记办税“一窗办理”,为纳税人申报、缴税、获取发票和税票提供更加规范便捷的服务。
记者提问:
中国发展改革报记者:孝南区集群登记的主要做法和措施是什么?目前效果如何?
为从源头降低创业成本,激发创业活力,孝南区创新集群注册登记新模式。截至目前,集群登记各类经营主体1986家,其中企业471家。
一是“一书托管”集群办。出台《经营主体集群注册登记试点实施方案》,规范登记事项、适用范围等内容。目前,孝南区以华中最大“菜篮子”——首衡城为试点,通过经营范围包含“商务秘书服务”业务进行住所托管,无需多部门申报,一纸《集群注册托管书》即可实现创业。
三是“政企联合”精准管。区市场监管部门按照场地平面图,通过档口赋号的方式,方便托管企业按图索骥进行管理。业主(即托管单位)通过数字化平台与市场监管部门进行对接,适时地开展智慧监管。托管单位首衡城开发的国际贸易数字化平台首衡城专区,对园区内3000多家商户的生产、运营进行监测,为市场监管部门的智慧监管提供便利。
湖北广电台记者:国际贸易数字化平台首衡城专区运行情况如何及工作举措是怎样开展的?
孝南区商务局党组成员、副局长程瑛::
湖北国际贸易数字化平台孝感首衡城专区建设工作自2023年11月底启动以来,区商务局全力推进线上平台和线下服务中心建设运行,认真落实平台推广应用等工作,以数字化平台建设为契机,着力推动首衡城内外贸一体化融合发展。
一、立足企业需求打造线上平台
服务业态陆续进驻,功能设置不断优化,板块设置突出首衡特色,应用功能提升助企降本增效,服务优化促进企业发展。
二、全面整合资源建成线下服务中心
线下综合服务中心设置信息数据中心、综合办事窗口、外贸综合服务专区、会议服务区四个主功能区域,海关、税务、市场监管、商务、外综服、金融机构等主体已入驻,为企业提供全流程服务。
三、提升服务质效推动线上线下融合发展
加速内外贸一体化发展,动员企业完成平台注册,挖掘首衡城外贸业务增长点,提升企业便利化水平,促我区跨境贸易不断发展壮大。
取得的主要成绩:
1.截至5月,湖北国际贸易数字化平台孝感企业注册数1979家(其中,外贸企业注册数1377家,内贸企业注册数602家),首衡城110家进口水果经营商户实现100%平台注册。
2.自平台首衡城专区上线以来,面向全孝感企业提供市场信息服务580次,通关服务123次,物流服务327次,仓储服务24次。孝感企业通过平台申报通关业务4907单,货值29.11亿元。
3.预计到2024年底,实现进出口申报货运量增长10%,进出口通关成本降低10%以上。
楚天都市报记者:听说孝南区印发了《2024年金融服务高质量发展提升行动实施方案》,涵盖多方面、多角度金融服务举措,可以详细谈谈吗?
今年,孝南区印发了《2024年金融服务高质量发展提升行动实施方案》,细化10条具体工作举措。
例如:在科创金融服务方面,我区知识产权质押融资实现“开门红”,融资金额1.97亿元。
在金融服务队伍建设方面,我中心已建立完成金融服务“三支队伍”,首席金融官8名,金融专家4名,金融服务顾问21名。
在支持首衡城金融服务方面,首衡城金融街建设已实现零的突破,首家首衡城金融服务智慧网点揭牌并正式运营,实现“见贷即保”业务,36笔,1.78亿元。
区金融服务中心主要围绕小微企业、“四上”企业、招商引资企业等多种类市场主体开展全周期、全方位金融服务,同时,还制定了《孝南区银行业金融机构支持地方经济发展激励评价办法》,通过财政支持,鼓励银行机构优化金融服务,更好服务孝南企业。
孝感日报社记者:刚才您提到要加大零工驿站建设向重点产业延伸,请详细介绍下该工作具体情况。
孝南区人社局党组成员、副局长易丹::
首衡城作为湖北省重点项目,对孝南经济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为落实全力推动首衡城冲“双千”动员会精神,突出抓好重点产业用工对接,优化提升公共就业服务能力,确保全年各时段保障首衡城用工需求,孝南人社局精心谋划,筹集专项资金200余万元,倾力打造以首衡城为中心,辐射周边华中模具城、东山头工业园的公共就业创业服务中心。中心建成后,不仅助力首衡城扩容增效,同时还将促进当地就业和劳动力市场稳定。
截至目前,首衡城公共就业创业服务中心已基本完成室内外装修工作,下一步将按计划安排设备设施进场、服务人员培训、进驻业务优化等工作,确保6月底前完成整体交付并投入运营。待建成后,该中心主要以3大特色工作于一体:
(一)信息赋能,确保用工对接。运用“微孝就业”、“就在孝感”、“湖北零工驿站”等小程序实现精准用工对接。为首衡城企业、商户提供“一对一”用工保障服务,动态更新区域内商户用工需求,借助各类主题招聘月开展直播带岗,并提供用工调剂、共享服务。为大龄零工提供招聘和求职指导、职业培训、就业业务办理等精准、个性化服务。以“云上就业直播间”为载体,为灵活就业人员提供常态化网络招聘、直播招聘和智能语音呼叫服务,实现与全市“云上就业”系统的联动。
(三)服务叠加,确保政策到位。以首衡城公共就业创业服务中心为阵地,加大惠民惠企政策宣传力度,普及稳岗返还、一次性吸纳就业补贴、社保补贴等政策,进一步提高政策知晓率。加强对《社会保险法》《失业保险条例》《工伤保险条例》等社保法律法规的宣传,扩大普法社会覆盖面。对灵活就业人员、新就业形态就业人员、农民工等重点群体,提供现场咨询和服务指导。
下一步,孝南人社将立足首衡城公共就业创业服务中心建设,进一步推动公共就业服务下沉基层,通过实施资源整合,以劳动力资源信息化为核心,开发应用程序让政府部门、企业、求职者都能用、都会用的信息平台。与此同时,通过合理布局一批线上线下“家门口”就业服务站,将三库融合平台功能进行延伸覆盖,打造“区域15分钟数字化精准就业服务圈”,实现企业好找人、人好找企业、政策找企业和个人,更好服务以县城为重要载体的“双集中”发展。
孝感晚报记者:请问住建局采取了哪些创新性的措施来提高审批的效率?
为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孝南区住建局在2023年先行区创建经验的基础上试行“消防验收备案告知承诺制”,“一站式加梯”审批模式。
对于适用“消防验收备案告知承诺制”的工程建设项目,建设单位只需通过孝感市工程建设项目审批管理系统申请并填写《建设工程消防验收备案告知承诺书》即可免于提交各项申请材料。同时孝南区住建局成立消防验收监管工作专班,加强对实施告知承诺建设项目的事中事后监管,实行失信惩戒机制,确保整个验收流程快捷高效、安全可靠。截至目前孝南区已经有5个建设项目试行了消防验收备案告知承诺。
在老旧小区改造过程中,孝南区住建局积极推行一站式加梯服务模式。通过数智赋能简化审批流程、提高审批效率,显著降低居民申报电梯加装办事成本和时限。截至2024年第一季度,我区已完成加装电梯99部,今年计划加装电梯329部。
这两项改革工作的试行推广创新了审批方式,简化了审批流程,提高企业工作效率,为企业带来了更为便捷、高效的审批服务体验。
孝感市门户网记者:请问税务部门在税收政策落实方面还做了哪些工作?效果如何?
孝南区税务局税宣中心主任陈沁怡:今年以来,孝南区税务局立足部门工作职能,牢固树立以纳税人缴费人为中心的服务理念,紧紧围绕纳税人缴费人“急难愁盼”问题,力争为纳税人全面无忧畅享税收政策提供有力支撑。
(一)数据整合有力,政策享受“无忧”。合力推进各税种在“一网通办”基础上,推行税费业务“智审秒办”,实现信息自动采集、网上申报自动预填、税款自动计算、复核自动比对,持续优化办事体验,大力提升服务质效。
(二)推送宣传有方,政策享受“无碍”。为纳税人提供智能应答、人工互动、互动办理、互动查询、问诉同办等一体化办税服务,推进“人找政策”到“政策找人”,再到“政策懂人”的新转变。
(三)政策送达有序,政策享受“无险”。化解税费优惠政策落实工作中存在的风险,做好纳税辅导工作,打造如影随形“陪伴式”贴心提醒服务,确保各类税惠政策精准直达、应享尽享,不断促动“惠优达”向上向好。
(四)政策运用有效、政策享受“无虑”。在政策运用环节突出政策红利的利尽其用,把政策红利实实在在送到企业手中,力求政策的组合效应、叠加效应迸发,打造税收政策的“红利倍增服务”,为经济持续回升向好提供有力支撑,不断驱动“效值升”见行见效。
2023年全年,全区新增减税降费4.04亿元,小规模纳税人增值税减免1.74万户累计金额2.73亿元;增值税留抵退税13户累计金额6174万元,资源综合利用和福利企业和软件企业即征即退1.6亿元,出口退税2468万元。助力了市场主体提信心、添活力。
谢谢几位发布人,谢谢各位记者,今天的新闻发布会就到这里。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