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中提到的psp概念属于最新的社群发展方向。关于社群工具的运营方向观点也具有一定指导意义。
社群运营&私域流量的概念,2019年从年初火到年末。一个概念火爆除了这个词语朗朗上口易于传播以及具备神秘感之外,必有背后原因。
呈上互联网数据报告:
移动网民规模Q1增速放缓,1-3月增加了0.27亿。Q2增长见顶,4-6月增加了0.1亿。规模增量环比降低63%。持续观察多个季度数据,可以看到,增量持续降低。移动互联网行业用户规模已近饱和。红利期不再。
Q1时长红利还在,Q2单日使用时长增长环比仅为2.9%,已经触顶。除此以外,使用次数增长也见顶。
可以粗暴的认为,当下没有新用户进入市场,并且老用户使用时长和次数不再增加。
除了移动端数据表现以外,各位有兴趣也可参考下国家经济发展增速数据,在此不加赘述。
正如报告所述,流量红利期不再,真刀真枪的时候到了,行业迈进厮杀更为激烈的局面。
今年与同伴们聊天得到的信息普遍是以往业务增长乏力,公司为拓展新的业务线而绞尽脑汁。
比如:主做硬件的开始重拾app来辅助业务了,主做B端客户的开始自己搭渠道做C端了等等。百花齐放百家争鸣,都在各自的领域想方设法开拓可能性。
增长的根本逻辑:尽早进入处于增长的行业当中,借势享受增长红利。
那么未来呢?社群的红利会持续多久?
社群的未来呈现形式是无法预测的,因为技术的发展像烟花一样绚烂多彩,充满各种可能性。
但我个人认为未来的人群聚集一定是社群化的。环顾网络世界,信息大爆炸带来的技术革新并没有扩大我们的视野,反倒在加剧信息鸿沟。
目前业内根据用户使用情况对用户进行标签化推荐已成为常态,只给你看你喜欢看的,牢牢地把人控制在认知边界之内。
抖音疯狂的的标签化推荐、淘宝的千人千面,用户已经深陷其中。今年9月,今日头条意图开启新的toB计划,对企业提供“灵驹”,它的智能推荐算法面向部分企业开始放开,定位是“全球领先的企业级算法服务提供商”。
信息鸿沟并不会消失而是在加剧,所带来的人以群分也会越来越凸显。
并且,物质的极度丰富带来消费升级,信息大爆炸带来信息焦虑,消费升级和信息焦虑共同作用会让信息筛选服务的需求猛烈爆发。
PSP(PersonalServiceProvider)个人服务提供商会应运而生。
——个性化的孩子教育、个性化的餐饮推荐指导、个性化的美妆、个性化的服装、个性化的家庭食品与生活用品、个性化的汽车使用、个性化的家居服务、个性化的健康和保健服务、个性化的个人学习发展、个性化的兴趣发展、个性化的旅行服务、个性化的交友服务个性化的理财服务等等。
众多个人服务领域将诞生非常多的专家、大小V、KOL以及创业团队等等。
1.0的群控时代已经故去了。2.0的未来是PSP的时代,是精细化运营客户的时代,是深耕个人服务的时代。可以预测,优化服务流程的工具深耕服务体验的企业也会迎来爆发。
未来一定是服务提供商的黄金十年。工具类、saas服务类,咨询服务,培训服务已经开始展现吸金能力。截止目前,2019年内,据公开信息,企业服务类公司融资成功多达389家,其中IPO21家。
当下,针对社群社区的工具类社交产品也开始不断涌现。
下面来看几款新兴工具:
所属公司:腾讯
用户规模:圈子数量8378(截止2019年11月)
2、飞聊(APP)
所属公司:今日头条
用户规模:总下载量超300万(行业数据)
3、芥末圈(APP)
所属公司:深圳云介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用户规模:注册330万(官方公开数据)
4、知识星球(APP)
所属公司:深圳市大成天下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用户规模:总下载量超2000万(行业数据)
5、微密圈(APP)
所属公司:成都空狐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6、乌托邦(APP)
所属公司:天津乌托邦科技有限公司
用户规模:注册用户70万,平台上已有3万多个社区(官方公开数据)
所属公司:宁波圈层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用户规模:服务十万+公众号运营者,日活100万(官方公开数据)
下面从融资情况、slogan、变现方式、社交属性、激励设计、运营支持、开放属性等方面对几款产品进行解读:
由两个小程序“好友优选”和“稍后购买”而起步,经过“我的购物单”迭代阶段,于2019年3月,正式升级成好物圈。
因是腾讯内部孵化产品,没有融资需要。产品目前没有明确的slogan,团队对外宣传是做“爱好的舞台”。变现方面的设计是
所有人均可发帖带商品链接进而引流购买。在改版前突出查看“朋友买过的商品”功能,目前突出朋友看好的帖子,并且弱化了商品功能和按钮。
在运营支持方面首页有“编辑看好”进行圈子推荐,推荐标准没有公开。每日推荐数量在20-40波动。
正常使用过程中,首页有搜索框,可搜圈子+商品+作品(帖子)。首页“分类找圈子”共提供20个类目索引用户可根据需要自行加入。
首页搜索框支持模糊搜索人、群、小组、主页和聊天记录。目前可任意创建小组,暂时没有发现对于加入小组的数量限制,小组创建者可对加入开启审核机制。
目前联合了两所大学做陌生人声音交友尝试,如若使用相应功能,需上传学历证明,官方审核通过后开放使用权限。飞聊涵盖了陌生人交友,兴趣社区,短信息发布等各种社交功能,野心勃勃的大杂烩。
2017-10上线APP,2018年3月成立新公司。
2018年12月获得百万天使轮投资,2019年10月获得创世资本、了得资本、novaclub、币客资本战略投资,数额未公开。
目前,专注方向为区块链内容的兴趣社群,有APP和网页端。
变现方式:
1、公司:a、针对c端绿卡会员30元/月;b、抽佣10%
在社交方面芥末圈提供私信权益,需圈主自行决定使用与否。
圈主的行为生成能量,能量按照一定规则生成JMC,JMC具有平台流通性并带有一定的特殊权益。如需了解细节,圈主可在APP内查阅《JMC节点用户协议》。
运营支持方面,有新手引导浮层,官方通知,客服小助手以及社区形式的帮助与反馈,官方人员每日互动,频率保持较高。
平台内可任意创建圈子,暂时没有发现对于加入圈子的数量限制,平台上以付费圈子占绝大多数,不知与币圈善割韭菜是否有关。
目前,非绿卡会员不支持退款。不提供搜索功能,但首页有“发现圈子”和“换一批”功能,共展示6个圈子。正在进行圈主扶持计划,暂不抽佣,即10%佣金返还。提供公众号嵌入协同。在知识星球禁止币圈过分收割之际,芥末圈承接了币圈急迫的用户需求。
如Fenng冯大辉的“互联网消息”星球则选择关闭私信功能。激励方面,APP内有星球学院对圈主提供运营知识扶持。
并有用户自发制作星球收集整理网站,对知识星球形成用户口碑的二次传播。
发现页提供banner位,“你可能感兴趣”“换一批”“精华主题”和三大榜单(财富榜,付费活跃榜,免费活跃榜)为优秀星球提供展示引流,知识星球的忠实用户们可在发现页浏览选择感兴趣的星球加入。
1、公司:a、针对圈主的付费会员(分为4个等级)b、非推荐和非热榜抽佣10%、推荐和热榜抽佣50%c、bananer位售卖d、自建商城
2、圈主:90%-50%佣金,赞赏,付费提问,付费偷听,付费看帖
用户可私信圈内成员,需圈主开放权益。
圈主可批量发送私聊信息,据平台老用户反馈该功能属于付费功能。用户注册后,有系统消息提醒,包括:圈子推荐、帖子推荐等。
具备社区形式的帮助与反馈,官方每日进行互动。每一个页面都有搜索框可模糊搜索圈子主题文件以及圈子号码。
首页有bananer位2个。有多种圈子推荐位,如“圈子推荐”“更多”“帖子推荐”“热榜”等,为盘活流量并为圈主引流。
未加入圈子的内容的是否可查看预览由圈主设置,与知识星球很大的不同是,知识星球大部分星主选择可预览,而微密圈的圈主大部分选择不可预览。并且收费虚标已经成为微密圈内的一种流行文化。
目前来看微密圈最大的特点是内容导向。从浏览器搜索结果就可以看出一二。
产品内的热榜一般代表了用户偏好以及产品导向,所以笔者选取微密圈热榜进行了小范围统计,“热榜”推荐前100个圈子中,圈名和配图带有“颜色”的圈子占55%(男主10%,女主45%)。
系统消息也会推荐莫名的圈子。当然,平台规范还是要有的。
2018年2月上线,初为圈子APP,由新三板上市公司多点科技于2018年开始在内部孵化,并于19年初成立子公司乌托邦科技来独立运营,19年7月,品牌升级为乌托邦UVW。slogan:
赋能社群运营者,让全世界都在线。有APP和网页端。
变现方式:为运营者提供多种变现模式,会员收费,分区收费,电商扶持,虚拟交易抽成等。平台承诺不进行抽佣。
乌托邦APP的社群工具属性极强。为运营者提供可高度定制化的社群运营工具体系,包括:
进阶功能:高度自定义的经验&等级激励、分区模块、权限&收益功能。这意味着,在社群里不同分区的进出&发言条件,不同贡献能获得的经验及荣誉等级的升级条件、社区内身份标签设定等等,运营者都可以按照自己的意愿在后台实现自主设置。
不得不说,在功能设计方面,不同于其他几款产品的粗糙感,它非常的精致和用心。
目前该平台强调私域流量,运营者对自己的社群拥有完全权力。
用户可私信圈内成员,并且有针对各个圈子的私有属性群聊,同时满足内容沉淀和即时交流的不同需求。在激励方面,为运营者提供了丰富的激励工具,可结合运营特色自主设计使用。更多功能设置可在网页端进行。
有官方乌托邦,每日互动答疑解惑。目前正在进行“乌托邦社长招募计划”,主打1对1赋能并设置了万元奖金奖励优秀运营者。
设置侧边栏可进入搜索界面,“推荐乌托邦”共5个展示。
从功能迭代的细节可知,乌托邦团队是一个具有社区社群理想并且想一路深耕的团队。乌托邦APP产品设计简洁清爽,实用工具丰富,社群运营者不容错过。
slogan:百万公众号首选微社区。定位为一款社区运营工具。
社交方面,强调完全化的私域流量概念,社区之间无法被搜索,没有展现,流量不互通。
用户只能通过圈主公开的链接或二维码进入某一个确定的社区。
这是Saas常见的设计理念,有赞微商城也是同样的完全封闭式设计。激励方面为圈主提供了积分工具,并且加入了有赞第三方对接平台,积分通用,有助于企业用户盘活流量。目前有付费额外赠送服务时长的活动。
各家产品在功能、运营和资源方面各有优势同时也各有缺点。前有知乎、豆瓣等大佬占据天下,后有腾讯、今日头条纷纷入局,作为创业公司的产品在夹缝中要生存,就要讨巧可爱灵活。
对于社群运营工具来说,客户分为大B端,小B端和C端。
大B端属于企业服务类别,需要根据企业的需求进行定制化开发与运营协助,并根据服务提供情况收取一定的服务费。
不同的公司不同的业务路线,运营方向各有千秋。笔者在此给出自己的思考洞察。
对于付费工具路线,着重两个方面:1、专注私域2、服务第一
对于免费工具路线,着重另外两个方面:1、搭建流量平台2、与用户共同成长
1、专注私域
专注私域,为什么是付费工具的专属呢?
因为专注私域会完全依赖B端创造价值,必须通过前置收费来保证公司的利润并且在一定时期内绑定目标客户,后面再做续费和增值服务。
例如知乎,豆瓣,贴吧等。
2、服务第一
未来商业的最好方向就是服务,不仅着眼于眼前的产品,更应该打磨差异化的服务。
有形产品的利润越来越低,而无形的产品的利润趋近于无穷大。
美容产品的利润越来越小,但是美容服务过程的利润越来越高;汽车的利润越来越小,但汽车购买后服务利润越来越高;书籍的利润越来越小,但读书会讲书人业务的利润越来越高。
所以,工具背后的服务一定要重点打造。专属运营支持团队的搭建,运营团队的响应速度,行业热点的跟进,新兴需求的满足等“为客户提供最优质服务”必须作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来塑造。
在此举个反例,在试用上述产品的过程中,发现某一家产品的网页端仅支持谷歌浏览器打开,这绝对不能说做到了服务第一。
每一个产品与用户的接触关键点,都共同决定着用户留存。细节决定留存,人人都知道,但人人都能做到吗?
除此以外,针对企业用户,要着重塑造定制化能力,根据企业需求进行定制化开发和运营支持。
从长远发展角度考虑,有格局的公司可配置相应企业服务团队。
1、搭建流量平台
纵观知乎、贴吧、豆瓣、闲鱼等当下免费的大型社区社群类产品,共性都属于流量平台,运营者可在平台获取新的流量。
作为免费的工具提供者,必须要珍惜用户的流量价值,因为流量价值是你公司的无形收益和无形资产,后期会置换成有形资产。
答主为什么要使用知乎?
因为需要发声、引流、盈利、背书。推而广之,所有的社群运营者都可以扣到这四个需求当中。
以上介绍的几款免费软件中,对于C端流量都表现的不甚在意。甚至出现用户因为无法在知识星球APP找到更多优质星球而专门做知识星球汇总网站的事例。
B端客户带来的流量需要珍惜。这是资产。
中国人喜欢热闹,社群社区更要热热闹闹。
2、与用户共同成长
用户给产品提需求建议这种事很常见。可以从“用户给产品提需求”这件事的底层去理解用户心理。
思考:谁会讲你的缺点并给出建议?
答案:父母、伴侣、师长、朋友。
用户与产品能形成的最好关系就是这其中的两种:父母&朋友。
成熟的产品可以与用户成为朋友。初创&成长中的产品则可以赐予用户“老母亲身份”,让用户参与产品与公司的成长,让用户视我为己出。通过主人翁氛围的营造,实现真实的参与感和责任感,培养更多的超级用户,为口碑和盈利打好基础。正如米粉对于小米的价值,内部测试官对于Keep的价值。
创业公司的产品,会有很多优点,同时也有很多不足和缺点。需求建议的场景是最好的巩固用户与产品关系的锚点。
你的团队是如何看待用户建议的呢?附图是知识星球的需求投票贴。着重标明了星友名号,大家可以体会体会。
通过营造用户的参与感来得到用户的责任感,从而助力企业发展。有一个一定要提的案例,魏老爸测评。
人性需要用人心去体悟。
综合来看,创业阶段的社区社群工具类公司在获客和留存方面可以采用强运营的方式,用运营思维驱动发展。
工具的使用者在需要解决问题的时候,一定会搜索相应的关键词以获得灵感或经验。
科特勒5A营销
两个方向需要投入:
1、针对搜索引擎的SEO、SEM。
付费服务可以尝试投放SEM,对于大部分免费工具来说,需要做好SEO,除了关键词和品牌词之外,客户创造的内容也可以开放SEO。目前以上列举的几款产品在SEO方面都有提升空间。
一般来说,pc端百度的流量最大。
结合关键词挖掘,持续优化和调整,让产品和品牌精准触达用户。
用优质内容吸引运营者,形成“认知-试用-合作-转介绍”链条。
内容形式分为视频和图文。
a、视频
长视频可做产品介绍和使用教程分发到传统视频网站以及B站。
b、图文
PGC&UGC结合。客户案例内容的再次分发,会对客户形成多次宣传,对于客户而言,为其提供了背书;对于公司而言,客户成功案例就是最好的引流抓手。PGC内容方向可以为
公域流量池:微博、贴吧、百度经验、今日头条、知乎、简书、豆瓣等。
行业媒体:
行业媒体目标用户非常精准,并且除了自家网站之外,一般会同步更新他们的自媒体平台号,可以帮助企业获得更多的平台流量。
品牌建设和推广会带来非常多的潜在客户。随着业务的不断拓展,公司的资源也会越来来越丰富。
做免费工具的会聚集非常多的KOL,做付费服务的会聚集非常多的企业客户。
互联网+行业有广阔的天地。很多企业并没有专业的社群运营人才配备但他们都有社群运营的需求。社群运营和私域流量在当下非常火,被很多企业的高管创始人所重视,在众多企业中属于一把手业务。除了提供工具,也可以通过提供增值服务,提供培训、交流和背书来绑定客户。
a、专家人设
b、信息渠道
做工具服务类产品,团队必须走在行业的前沿,成为整个行业的信息渠道。我们对于行业的认知和研究结果,可及时分发给客户以及潜在客户。例如有赞公司每周四举办的有赞沙龙,对外发布的有赞社交电商运营36计等。
c、知识输出
团队输出能力的打造。商学院可以为客户赋能,同时能巩固品牌地位。在课程输出获得品牌曝光的同时,又吸引了目标客户。
例如:知识星球的社群类课程,群勾搭工具的社群类课程。如果公司没有足够的能力支撑针对中高管的课程,也可采取合作办学的方式,例如零一裂变和云来合作的私董会。
如果企业有决心在服务领域持续走下去,那么咨询和商学院是必须要做并且做好的一个方向。
具有社交属性的社群社区工具的发展我概括为三个阶段:
阶段一,团队挖掘B端,由B端引入大量C端。
阶段二,由阶段一留存大量C端,C端流量吸引更多B端。
阶段三,泛B端被平台知名度、流量、成功案例吸引而加入,泛C端被知名度和平台内容吸引加入
最终成长为最棒的工具&新流量平台&知识兴趣信息等聚合平台。
所以基于此模型,团队需要更多地引入B端、成功B端并提升C端活跃和留存。
成功B端即B端留存。通过机制绑定B端客户(独家合作/功能优享/商学院名额/协同宣传),通过服务成功B端客户。
C端流量越来越贵。所以,对于免费工具来说,B端带来的C端用户是一定要珍惜的,这是B端客户付的门票费用,更是公司的无形资产。除了激励B端满足C端的内容需求之外,上述几款产品均需要在C端友好方面做更多尝试和改善,增加用户打开(及时和多样的提醒、推送)、增加用户使用时长(榜单、推荐甚至打榜),增加用户离开成本(预付费/建立关系/产生内容)等。
B&C是互相成就,B成功C留下;C活跃B留存。两个方向要齐头并进。
对于B和C的激励体系:
上述几款产品中,芥末圈APP对圈主有明确的激励(能量和JMC),乌托邦APP对运营者有一对一赋能扶持,其他产品暂时未见明确的激励计划。
反观知乎,双层成长体系独立运作,分别激励作者(B)&普通用户(C)。针对创作者还有额外的激励活动。创作者参与活动后有榜单公布。同时为了创作者更好的适应平台调性,制作了《创作者手册》指导内容创作细节。
与B和C两侧同时建立更深刻的链接,不再只是一款普通的工具或者平台,而是成为铭刻了用户嬉笑怒骂血泪奋斗的战戟!相辅相成,共同升级,不仅仅是工具,更是新流量获取平台,源源不断吸引B&C进入。
做到极致,尽一切可能让用户与你一起成长。
最后,附一句话:在这个变化的时代,你的竞争对手绝不是同行,而是时代的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