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就可以推导出:如果从一开始就找到更多了的流量,从漏斗模型看,最终的效果肯定也不差。
本文中将活动类型分成3类,分别是:
企业的活动以完成目标为导向,稳扎稳打有路可循。在假设活动目的一致情况,各行各业过往使用过的活动套路、手段,可以简单归纳成“免费、打折、满减以及返现”四种,这四种方法主导了转化型活动的大半壁江山。
《免费》一书的作者克里斯安德森称,“在互联网上任何商品产品和服务的价格都有一种趋近于零的趋势,这是信息技术的一个显著特征。”
也因为用户零成本零门槛参与,这样的活动往往也是流量最大的。
(图:新品试用)
如果这些提供抽奖、免费试用新品,对于平台方接近零成本,可以放心大胆做这样的活动。但是在有些领域,免费是看得见的成本,却不影响免费的活动手法被继续使用。
但在资本的强势进驻后,用户骑OFO和摩拜基本上都是免费的。每搞一场活动,都是给用户送免费的月卡或者免单。依靠这种的措施,OFO和摩拜基本站稳了一线城市,将其他共享单车甩在了后面。
免费带来的流量是惊人的,但也并不是所有的产品都适用,那么什么活动适合呢?产品本身的成本越接近越零,这种产品越适合开展免费活动。
2.打折是很多产品促销惯用的伎俩
打折意味着有原价,比如:某件衣服的吊牌价是129元,一般就写着建议零售价129元。在实际出售时,商家就会说,新品上市8.5折,售价110元。用户常常就是觉得自己占便宜了,实际上赢家还是商家,用户没有占到便宜。
给予建议零售价是一种“锚定效应”,让用户在感知价格上先入为主,以为某件衣服的价格是129元。
(图:打折商品)
对于打折,现有的产品往往使用赠送优惠券或者折扣券来充当打折的效果。
3.满减是一种组合销售
“捆绑销售”上,满减是最常见的活动方式。
(图:美团外卖)
价格满减是其中一种方式,还有一种是数量上的满减,比如:用户人数拼团满减,聚划算为团购提供了更低购买价格。
4.返现最大的力量是分销
在售卖史上,有一种售卖叫着分销。分销能够产生裂变式效果,分销使用返现作为传播媒介。
当然,超过2级以后的返现在国内都是违规的。
“返现”活动不是仅有分销这一形式,还有诸如邀请好友有奖,推广产品能获得现金或者积分,持续消费、交易能够获得更多的特权,都是对用户消费行为的一种返现。
这些活动都可以做到要稳扎稳打,在既定的活动上,产生令人满意的效果;并且活动执行上如果足够出色,也有可能起到超出期望的效果。
如果常规的活动不能吸引用户,还有更多的创意活动值得探索。
1.活动新形式
这么大的流量,这些百雀羚的转化率是不是也很高?
事实上,据统计,这些活动百雀羚产品的转化率非常低,真不如一个常规活动。但是,百雀羚以这样的创意的形式出场,不妨碍将这场活动定位为一场非常成功的活动。
公众号图文早就有了,但是百雀羚的“长篇叙事,一镜到底”创意的图文,却是一种新物种,依靠创意内容+矩阵传播,就引爆这样一场活动。
(图:网易戏精海报)
凭借图文创意、海报这样的活动新形式还有很多,比如:前几年非常火爆的H5,都是因为新的形式发生了一些变化,让这些活动自带了大的流量。
2.跨界打通活动
还有一种活动不局限新形式,还在跨界上玩出了新花样,同样取得不错的效果。
(图:《王者荣耀》&麦当劳)
游戏和快销品本来没什么关联的行业,一场活动下来,也能达到营销双赢的局面。
1.新技术
这样一场简单的活动,在新技术的支持,吸引了数百万的用户参与。
这种有趣的互动形式,有点好友之间玩得“你画我猜”,只不过这次猜用户画的对象是人工智能,而不是用户的好友。
(图:猜画小歌)
借助新技术的东风,发起的活动效果往往能够事半功倍。
2.新平台
用户可在拼多多对某件商品发起拼团,邀请好友接受购买或者砍价,在一定数量好友接受邀请后,商品的将以更低的价格购买到。而在砍价环节中,最后用户甚至可以免费领取这件商品。
这种的模式引发了大规模的好友参与。短两三年,拼多多的GMV就达到了让“前辈”淘宝和京东到了不得紧跟脚步的地步。其中拼多多里单款销量过百万都不在少数。
当这些活动模式组合在一起的时候,还能起到增加流量、提高转化和降低成本的效果。探索更多自带流量的活动玩法,不仅仅止步于此,欢迎参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