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方势力积极参与充电设施运营服务,头部运营商占比高
目前,北汽、上汽、比亚迪等汽车企业正在大力投资充电设施建设,造车新势力也试图切入充电桩市场,例如小鹏汽车、蔚来汽车。但从现阶段发展情况来看,车企自建充电桩数量相对较少,短期内不以盈利为目的,二是为了完善和优化汽车售后服务体系,提升服务质量。出车企之外,互联网企业也有介入,例如滴滴成立小桔充电构建开放平台。采用轻资产运营模式,通过与充电运营商合作,接入后者已建好的部分充电桩。
截至2018年底,全国规模化运营商企业共有15家(充电设施保有量≥1000台)。其中特来电充电设施保有量为12.1万台、国网有8.8万台、星星充电有5.5万台、上汽安悦有1.5万台、中国普天有1.4万台,为全国前5大运营商,这5家企业平台所运营的充电桩市场份额占比达88.3%。由此可以看出,我国公共充电基础设施运营商集中度高,第一梯队企业通过快速布局形成规模优势。
主机厂免费提供私人充电桩,运营商积极探索私桩共享模式
我国电动汽车市场的主流消费群体已逐渐由公交、出租等公共用户为主转变为以私人用户为主。以长期发展角度来看,B端充电业务迟早会遭遇天花板,真正的额充电消费大市场还是在C端,因此解决私人电动汽车用户的充电问题至关重要。私家电动车碍于行车径相对固定,充电价格私、公差异大等因素,大部分还是依赖私人充电桩,对于公共充电设施的需求提留在临时补电需求。
大功率充电有助于提高运营效率,是未来充电技术的发展方向
到2020年我国充电服务市场空间在100亿左右
现阶段我国充电基础设施结构性供给不足,车多桩少,或与实际需求不匹配,并且车桩比、服务半径等概念被盲目套用,这些是我国充电服务市场存在的一些问题,亟待解决。
另外《电动汽车充电基础设施发展指南(2015-2020年)》提出,到2020年,我国要新增集中式充换电站超过1.2万座,分散式充电桩超过480万个,以满足全国500万辆电动汽车充电需求。根据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与国际环保公益组织自然资源保护协会的测算数据,到2020年我国充电服务市场空间将在100亿元左右,行业发展空间广阔。
更多深度行业分析尽在【前瞻经济学人APP】,还可以与500+经济学家/资深行业研究员交流互动。
本报告前瞻性、适时性地对电动汽车充电桩行业的发展背景、供需情况、市场规模、竞争格局等行业现状进行分析,并结合多年来电动汽车充电桩行业发展轨迹及实践经验,对电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