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注定会有下一个新平台吗?

垄断与创新,是创投世界的经典命题。

不久前,互联网平台再次引发广泛讨论。2020年,我们峰瑞内部也做了一些研究,主要议题是流量平台的垄断和分化,以及流量平台每一次的更迭会如何影响各行各业。

站在2021年的年头,这份内部研究的过程和结果某种程度上有助于回答两个问题:2021年和未来5-10年,是创业的好时机吗?与过去5年比,当下及今后5年的互联网创业会变容易还是更艰难了?

以下是具体分析,希望能带来点启发。祝新的一年诸事顺利,还是那句我们常说的话:初衷不改,理想还在,一直在努力,就总有希望。

互联网流量平台研究:互联网永远有新平台

一、App进入成熟期的标志:年轻人占比被稀释,用户“成年化”

我们先回看下中美两国社交平台的发展过程。

1.美国:从数据看,Facebook的份额是如何被Snapchat、Instagram吃掉的?

美国最大的社交平台Facebook于2004年推出,至今走过16年。如果以增长数据来划分其发展阶段,会发现2013年很特殊。这一年,Facebook北美市场的月活增速从2011年的21.6%下降到2013年的5.9%,2013年Q1环比增速几乎为0,这标志着Facebook在北美市场进入成熟阶段。

进入2016年,Facebook在年轻群体(25岁以下用户)中的渗透率先后被两个新的社交平台超过,它们分别是Snapchat(成立于2010年)和Instagram(成立于2011年)。

变化背后的逻辑在于两点:

与此同时,新的技术基础设施以及新的媒介内容,也开始催生变化。

3.超级app成长的代价:年轻人逃离

超级App的成长早期,供需双方往往同时处于高速增长状态,之后随着用户群体从年轻(25岁及以下)向年长拓展,增长会逐渐趋平,当增长不再具有充分空间,往往会出现一定的垄断局面,同时平台会开始考虑变现问题。

超级app出圈、垄断之时,往往会面临年轻用户的流失。这背后的原因包括但不限于两方面:

这是变化萌生的关键阶段。25岁以下的年轻群体,是推动新旧平台交替最关键的力量。谁赢得年轻人,谁是社交新王。反之亦然,谁失去年轻人,谁从王座跌下。

我们以抖音为例。抖音最初是“小哥哥”、“小姐姐”们秀出自我的平台,后来,随着用户规模扩张,抖音推出了宣传语““纪录美好生活”,鼓励所有年龄层的用户进行内容产出。在扩张策略的驱动下,用户覆盖的年龄圈层迅速扩大,用户逐渐“成年化”。

综上,我们可以得出两个结论:

二、50%:垄断状态带来的数据分水岭

上面我们讲了流量平台变迁背后的逻辑,那么这种变化会不会存在一个关键的数据转折,可用于未来预判参考?

如上图,我们采用了一个特殊的统计口径:将“用户总量x人均使用时长”作为一张流量总饼,然后看各个App的“用户总量x人均使用时长”占总流量饼的比例。从图中,我们可以看到2014年以来,互联网平台的流量分布是如何演变的。

为什么这么计算?

简单解释下。2013年之前,我们的通用衡量方式是某款App的“使用人数/网民总规模”,因为PC时代是增量市场,主要看新增用户。而步入移动互联网时代,我们开始进入所谓的存量市场,获客成本不断增加,用户增长触达天花板,新增用户对商业增幅带来的价值,不及增加原有用户使用时长,所以用户使用时长成为存量市场的一个关键衡量指标。

仅仅一年后,拐点出现。随着腾讯系流量平台用户的成年化,年轻用户对抖音的使用出现爆炸性增长。2017年Q4,抖音的流量占比仅有1%,在2018年迅速冲升,从5%、9%到一度达到2018年Q4的13%,再到2019年Q4一直保持在15%左右。

所以,这个过程中关键数据是什么?50%。

其实早在2012年,我们开始投资第一批包括三只松鼠在内的互联网品牌时,被问得最多的一个问题是,电商平台会不会垄断?上图的GMV份额显示,电商平台也难以一直垄断。

如果你观察最近这10年的电商行业,你大抵会记得,从2012年三季度开始,是电商投资最冷的一年半,导致的结果是2013年以后大部分B2C电商离场了。同样在2013年,在可统计的标的中,阿里系几乎非常垄断。

上图也表现出了非常矛盾的一面。左边的GMV曲线图显示,阿里系平台的增长非常迅速,从增速来看几乎算是最快的,但中间的GMV份额图还是在宣告它的垄断地位正在被动摇:2012年,阿里系的市场占比接近90%,2019年,其市场占比降到了66%。其中,淘宝份额腰斩,从66.1%降低至31.9%,天猫份额翻倍,从19.3%上升到34.1%。

除了内部的“腾挪”,夺得阿里系电商份额的,主要是京东、拼多多。2012-2019,京东的市场份额翻了倍,拼多多2017年起崛起,2019年开辟出9%的份额。

电商行业也终于开始从一家独大慢慢变成了多平台共存。这对创业者来说是有好处的。

所以我们说,谁都想垄断,但互联网永远有新平台。对于投资机构来说,关键问题在于,谁是下一个?如何找到?

要回答这个问题,我们还是从过去找答案,看看过去这些流量平台演变背后的行业机会。

三、从PC到移动再到视频,不同浪潮里,行业机会如何顺序发生?

当一个流量平台开始处于垄断地位时,新的流量平台往往会出现。我们把最近20年划分为三个时代——PC时代、移动时代、视频时代,分别拆解,看看每个时代的新流量平台出现后,会有哪些创业与投资机会依次发展,以及这背后是否有规律可循。

依据公开数据,我们做了如下这张图。从1999年到2020年,我国网民规模和人均使用时长一直呈爬升态势。

1.PC时代

先看PC时代,总体来看,最先发展起来的是新浪、网易这样的新闻门户,大都是在2000年前后上市,之后是盛大、九城等游戏公司,接着2007年到2010年间,一些相对轻一点的游戏、音乐、视频等娱乐需求服务开始崛起。

上图中浅蓝色和绿色的线,分别代表新闻和搜索,这是PC时代最先发展起来的两个行业,市场渗透率最高。2007年到2009年间,可以看到蓝色、玫红色、黄色这三条线突然拉升,分别代表音乐、通信和游戏,大家开始在网上满足精神娱乐需求。

这背后的一个大背景,除了网民总量的不断增加,还在于当时宽带上网对拨号上网的取代。

依据中国信息产业部发布2007全国通信业发展统计公报,2007年是手机用户增长最多的一年,同样在2007年,基础电信企业的拨号上网用户减少695.7万户,达到1949.0万户,而互联网宽带接入用户新增1561.1万户,达到6646.4万户,两者差距不断拉大。

更好的网络稳定性也为这些娱乐需求的搬迁提供了基础。再往后发展,可以看到深蓝色的线代表着购物,从2009年开始,线上购物需求开始迅速增长,互联网进入商品零售的步伐加快。

2012年初,时任工信部总工程师表示,中国宽带接入用户1.56亿户,其中在2兆以上超过84.4%,互联网网民规模达到5.13亿,3G用户也已达到1.28亿户。

2.移动时代

到了移动互联网时代,流量的变迁和PC时代类似。如上左图所示,最先发展起来的两个行业是新闻和游戏。在两三年的时长里,两个行业在用户使用时长上实现了两到三倍的跨越。

到了2016年至2018年,如上中图,我们去掉了新闻和游戏,除了这两个依然在用户使用时长上遥遥领先的行业,第二拨获得迅猛增长的三个行业是购物、音乐和阅读,在两三年间,实现了两到四倍的增长。尤其是购物领域,其增长一直持续到2020年,四年内增长了4.5倍。

最近一拨增长发生在2017年至2019年,主要集中在办公和教育两个行业,也就是上右图中的橙色和紫色曲线,在三年间用户规模增加了近两倍,疫情期间增长更是迅猛,暴涨了两亿用户。当然在完成市场普及后,两三年内,这两个行业是否会遇到增长天花板,是有待观察的。

总结一下,移动时代和PC时代类似,都是从游戏、新闻,或者资讯、游戏到购物、音乐、阅读到办公教育,也就是从较轻的、可以通过信息完成的需求,到较重的、时长比较高的需求,到非常重、和线下生活结合度较高的行业。

3.视频时代

我们可以看到,进入视频时代后,视频和即时通讯分别在移动互联网使用总时长中的占比也在发生变化:

此外,值得一提的是,随着5G等基础设施的发展,谁能更好地把握住基础设施变迁带来的发展机遇,谁就更可能占据更多的用户时长。

四、当前流量市场的新特点,及背后的新机会

1.当前所处阶段的特殊性:流量结构、流量介质、平台结构在同时发生改变

之前我们提到,2019年第四季度的一个标志性事件是,视频在移动互联网用户总时长占比超过了即时通讯。除了平台结构的变化,这背后其实还有流量结构的变化以及流量介质的变化。

流量介质发生变化,则是指过去20多年以图文为主的信息介质开始向视频转向。

然而,当视频的流量开始超越即时通讯的流量时,对于什么人能创作出好的视频内容,我们还没有一个确切的答案,因为这一领域没有经过长期的存续性竞争。

平台结构、流量结构、流量介质的三重转变,会带来巨大的机会。

当然,这背后就蕴藏着诞生新的商业模式的可能。以我们峰瑞2020年疫情期间投资的视频项目“回形针”为例。

“回形针”在做的尝试,其实就符合这个趋势,它们2020年12月中旬发布了首个付费交互视频课程,把学习与交互的过程植入到视频中,这就有可能孵化出新的教育行业或者知识付费的商业模式。在所有平台都需要优质的内容供给的窗口期,它们也会更容易获取平台的流量和资源扶持。

2.人找货变成货找人后,流量越来越精准细分

过去人找货,用户是带着确定的需求和一定的品牌印象而来。所以,商家的打法在于,只要我砸钱在天猫这样的平台上挤占品类第一,不管用户搜这个品类的什么东西,我都会排在前面,还有很多平台配置的流量。

现在变成了货找人,流量全都打碎了。第一,用户不需要记那么多东西了,第二,用户买这个东西不一定是因为认可这个品牌,很可能只是因为某个主播推荐了,或者某个抖音网红甩了个链接。

这带来的结果是,你的产品定位越窄,可能从平台获得的流量启动效果会越好,但另一方面,流量变得越精准所带来的问题是,原来的那些免费流量可能都没有了,几乎每一个流量都是买来的,最后却不一定能赚钱。

而对产品来讲,另一个挑战则在于当流量结构和平台逻辑变成更偏向于产品,尤其是精准、小众、确定性高的产品,这有利于小众产品从0到1,但未来破圈会非常困难,流量结构、平台逻辑、销售方法都变成不利于破圈破人群。

那么,有多少企业在从0到1中能够赚钱,有多少企业可以在从1到10中赚钱,这是非常具有挑战性的问题。不过,未来总是美好的,就像我们一直相信的,中国总会诞生所有品类当中全世界范围内最大的国际化品牌,只是过程会比以前痛苦很多,好在最终结果可能比今天我们能够想到的都要好。

与过去5年相比,当下的互联网创业是更难了,还是更容易了?

THE END
1.中国十大互联网公司十大网站排行移动互联品牌最新排行2.新型交流平台 庞大的网络平台因其超强的连接性,成为个人、企业、政府机构一个高效开放的交流平台。 3.更快的了解信息资源 通过互联网,我们可以更好的得到网站用户的反馈信息,这将对我们的成长进步起到很大的作用。 4.有利于营销 基于互联网的社交平台,已经越来越多人在网站上发布信息,进行自我营销,是个人或群体https://m.maigoo.com/goomai/159104.html
2.社交应用十大品牌排行榜社交应用十大品牌,社交应用哪个品牌好?社交应用哪个牌子好?如何选择社交应用品牌?社交应用10大品牌排行榜是由品牌网(chinapp.com)承办的社交应用行业品牌评选投票得来的社交应用品牌排行榜,由网民投票得出的最有价值的社交应用十大品牌。让你更好地选择社交应用品牌https://www.chinapp.com/paihang/sjyy
3.2024年十大社交平台排行榜社交软件有哪些平台十大品牌网CNPP重磅推出2024社交平台十大品牌排行榜,社交平台品牌排行榜前十名有微信、抖音、腾讯QQ、微博、快手、哔哩哔哩、小红书、知乎、豆瓣、百度贴吧。十大社交平台品牌由品牌数据部门通过收集整理大数据分析研究得出,旨在告诉消费者社交平台什么牌子好。https://www.cnpp.cn/china/list_4509.html
4.移动网络推广平台有哪些(推广企业必备的移动网络平台)随着移动互联网的蓬勃发展,移动网络推广已经成为企业推广的一个重要途径。在众多的移动网络推广平台中,哪些平台是企业必备的呢?本文将为您详细介绍几个值得投入精力的移动网络推广平台。 微信公众平台 微信公众号是企业建立品牌和宣传的重要平台。企业可以通过微信公众号发布企业信息、产品服务、行业动态等,还可以通过微信https://www.gaoyuip.com/8261.html
5.工业品电商平台有哪些工业品电商平台有哪些 随着移动互联网的推广,互联网技术的应用已从消费领域逐步渗透到传统生产制造领域。 图片来源:123.rf.com.cn 随着移动互联网的推广,互联网技术的应用已从消费领域逐步渗透到传统生产制造领域。在国家大力倡导“互联网+”的今天,产业互联网的不断发展,工业品电商平台等模式恰逢时代浪潮,在未来将https://www.cifnews.com/article/125393
6.钛坦白中搜网络陈沛:传统企业如何应对互联网带来的商业生态的企业必须认清互联网的本质,充分利用互联网的各项属性服务于自身发展。 钛坦白群友互动: 1、陈总,在构建中搜的移动平台过程中,是如何一步步打造出六条业务线的?第一批用户的引入与适用性开发的匹配是否符合?平台共享思维的判定原则有哪些? 陈沛:我们首先是一个云计算公司,中搜六条业务线中有五条都是云计算。中搜搜https://www.tmtpost.com/2886167.html
7.移动互联网颠覆便携消费电子产品世界总之,在移动消费电子产品的终端硬件、操作平台以及应用内容三个层面当中,新的企业竞争正在展开,新的企业格局正在形成。 移动互联网未来将给便携消费电子产品带来了哪些改变? 移动互联网除了给便携消费电子产品带来了新的用户需求、新的产品类型和新的企业格局之外,未来还将带来哪些改变? https://m.zol.com.cn/miparticle/2208998.html
8.移动互联网服务管理中心企业官媒备案确权:网络江湖的“MICP移动互联网服务管理中心推动中共中央办公厅 国务院办公厅印MICP移动互联网服务管理中心投诉品推资讯,互联网+分享经济下的品牌注册出现抢注现象 热点专题更多 MICP管理中心推出新媒体/自媒体一键解锁,你的品推资讯号如何华MICP成为国家顶级节点标识注册机品推咨询平台即将上线,互联网广为http://www.micp.org.cn/
9.云平台有哪些云平台有哪些岗位角色2)可否列举哪些平台用于大规模云计算? 用于大规模云计算的平台包括: a) Apache Hadoop b) MapReduce 3)可否解释用于云计算部署的不同模式? 不同的云计算部署模式包括: a)私有云 b)公共云 c)社区云 d)混合云 4)云计算与移动计算有何区别? 移动计算使用与云计算同样的概念。借助互联网而不是借助单个设备,云https://blog.51cto.com/u_12970/11603441
10.2022卡塔尔世界杯移动互联网洞察报告极客公园5. 不同观赛群体对于赛事直播平台的选择偏好存在差异,其中足球圈核心群体对中国移动咪咕、央视等平台有着明显的偏好,而泛球迷人群对于各家平台的偏好度则相对均衡 目录 1. 2022 世界杯赛事概览 2. 2022 世界杯观赛人群洞察 3. 2022 世界杯互联网媒体价值分析 https://www.geekpark.net/news/313557
11.移动互联网时代下,Z世代人群资讯获取习惯调查问卷该问卷旨在研究移动互联网下的Z世代人群资讯获取习惯。问卷共分为三大版块:一是您的个人基础信息;二是资讯获取渠道偏好以及时频分频;三是资讯内容偏好分析。 问卷全程匿名,所有数据仅用于统计分析,请您放心填写。 1. 请问您的身份 小学生初中生高中生本科生研究生已就业 2. 您的性别 男女 3. 请选择您平时常用https://www.wjx.cn/xz/96153260.aspx
12.中国移动移动互联网APP平台建设方案.docx3.项目目标与愿景在这一数字化飞速发展的时代,中国移动移动互联网APP平台建设方案旨在打造一流的移动互联网生态系统,构建安全、稳定、高效、智能的移动应用环境,从而满足客户日益增长的移动互联需求。本项目聚焦打造世界级领先的中国移动APP平台,并以此为基础构建良好的产业链生态环境。我们的目标是成为中国移动互联网发展https://www.renrendoc.com/paper/331518215.html
13.《工业和信息化部关于进一步提升移动互联网应用服务能力的通知二是从行业协同规范发展、上下游联防共治的角度出发,抓住当前移动互联网服务的5类关键主体,即APP开发运营者、分发平台、SDK(软件开发工具包)、终端和接入企业,提出14条措施。 三、《通知》在提升用户服务感知方面,提出了哪些具体要求? 《通知》从规范安装卸载、优化服务体验、加强个人信息保护、响应用户诉求等关键点https://shxca.miit.gov.cn/xxgk/zcwj/zcjd/art/2023/art_f07a23d7d1bf453cb7931cafa7868c1c.html
14.网络诈骗的预防措施有哪些?网络诈骗的预防措施有哪些? 导读:积分兑换诈骗,犯罪分子冒充各大银行、移动、联通、电信等产品具有积分功能的企业,给事主发送积分兑换短信、微信等,要求事主下载客户端或点击链接,套取事主身份证号码、银行卡号码和银行卡密码等个人信息,利用上述信息在网上消费或划转事主银行卡内金额。https://www.64365.com/zs/808997.asp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