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北京8月11日电(刘欢)近日,多名用户称在社区电商等平台上了遇到了“杀猪盘”骗局。不法分子盗取他人信息后,在平台上塑造虚假人设行骗。互联网平台何以成为“杀猪盘”的温床?利用网络虚假用户信息行骗防不胜防,该如何防范?
先“养”后“杀”,用户信息几分真几分假?
7月27日,从都江堰市公安局出来的郝云恍恍惚惚,仍然不敢相信自己被“杀猪盘”骗局骗了70万元的事实,她对中新网谈到,“我真希望是小说,一觉醒来什么都没有发生。”
简单的线上沟通后,这位“老总”便说郝云可以下个月直接入职。而后他频繁地在网络上找郝云聊天,自称毕业于某沿海985大学,自小父母离异,由奶奶拉扯长大。
“他说话给人感觉很有条理性,知识面很广、学识不低的样子,”郝云坦言刚开始对这位“老总”印象不错,“他当时给人感觉就不像那种骗子之类的,而且真正让我卸下心防是他把身份证都发给我了。”两人渐渐发展为恋爱关系。
而后,“老总”以炒股为由,引诱郝云下载博裕环海、如流等APP。郝云起先并不相信这些,架不住劝说投入几万元,在提现一部分钱后,郝云发现APP无法提现,此时“老总”已经失联。
前前后后,心急如焚的郝云就这样投入了70万元。直到她开始疑心,专门查验了公司声称的地址时,才发现查无此地。
“屠夫”都会盯上哪些人?
郝云将经历发在小红书上后,不少人留言说,也曾被这位“老总”在各个社交平台上找过,此前用了李龙俊、方致远等多个假名。
此外,“老总”的照片来自于短视频平台ID为“尉集”的用户。网友留言称,不法分子通过视频截图将其照片发布在各个社交平台,编造离异、金融精英等多个人设行骗。
目前,已有多个平台用户反映遭遇此类骗局。知乎网络安全话题答主谢幺在回答中说:“杀猪盘”不同于其他骗局的特点是“养猪”,“养得越久,杀得越狠。”
他写道:此类骗局分工明确,有供料组、话术组、技术组和洗钱组,在互联网平台寻找目标后,利用文字、图片、短视频等塑造各类讨喜人设,“朋友圈总有更新,商场、家里、宠物……对方甚至比自己更像一个真人。但受害者们不知道,这一切都是事先准备好的素材。”
获取受害人信任后,“屠夫”再引诱其进行虚假投资理财,劝说投入大量存款甚至贷款。央视新闻此前报道称,公安部公布的五类高发电信网络诈骗案中,虚假投资类诈骗涉案金额最大,占全部涉案资金的三分之一左右。
互联网信息领域专家何立人告诉中新网,诈骗团伙甚至还会请一些有心理学背景的人士帮忙研究、撰写话本,针对受害人年龄、性别、职业等特点,塑造契合其心理需求的人设,“有的甚至有受害者隐私信息,比如快递、学历、医疗等等,来增加他们话术的可信度。”
新规定要求信息认证,律师提醒多渠道主体审查
中新网发现,“屠夫”利用互联网平台进行社交,平台也会采取相应措施提醒用户脱离平台沟通或交易会存在风险,所以“屠夫”便会要求受害者下载其他社交软件并删除过往记录。
对此,北京恒都律师事务所律师管志强说,社交平台一般不承担责任,但是受害者可以收集、保存侵权证据,要求平台采取删除、屏蔽、断开链接等必要措施,“平台在收到受害者的通知之后,应当立即处理,否则受害者可以提出民事诉讼,要求平台承担连带责任。”
2022年8月1日起,《互联网用户账号信息管理规定》施行,其中要求,互联网个人用户注册、使用账号信息,含有职业信息的,应当与个人真实职业信息相一致;互联网信息服务提供者为互联网用户提供信息发布、即时通信等服务的,应当进行真实身份信息认证。
管志强提醒,除了《规定》要求平台等进行信息认证之外,互联网用户在涉及网络平台金额交易时,一定要进行主体真实和主体资格审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