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每过一阵子,都会出现一个关键词,比如年初的“无接触配送”、年中的“地摊经济”,再到年末的“社区团购”,似乎每个节点都能引来一阵资本的“狂欢”。国人做事向来有一个风格,就是喜欢不断创造和组合“新名词”,但往往这些组合新名词创造出来之后呢又不给其下定义。有趣的是,资本也好这一口。
比如社区团购。社区团购到底是什么?和以往团购有什么区别?恐怕创造这个词的哥们自己也很难自圆其说。
可以发现,这种随机性的自定义或偷换概念让互联网从业者机会主义盛行,屡试不爽。虽然这对消费者而言只是“吃瓜群众”看热闹,沾点小便宜也好,但对投资者来说却是大忌,于是都被薅了羊毛、割了韭菜。
从字面上来看,不难理解,同城配送即是指在同一座城市内进行配送。我们日常点的美团或饿了么的外卖、叮咚买菜等都属于同城配送范畴。
但市面上那么多企业它们的模式都一样的吗?其实不然。
下面我们来深挖一下同城配送的七大模式。
这里先举个日常生活中简单的例子——跑步,想必大家都跑过,大家也都知道跑步分为很多种类型。比如:
按照不同速度分:全速跑、变速跑、慢跑等;按照不同锻炼目的分:上坡跑、下坡跑、跨步跑、负重跑、有氧跑等;按照不同距离分:50米、100米、200米、400米、800米、马拉松等;按照不同项目分:百米赛、200米赛、400米接力赛、110米跨栏赛等。按照适宜人群分:马拉松(肯尼亚--非洲)、100米(牙买加--北美洲)等。
举这个例子呢,主要就是想强调的是,我们不能简单的将同城配送理解为只在同一座城市进行配送,大家走的都是同一条路,吃的是同一锅饭,人云亦云,其实不然。
事实上,同城配送与跑步类似,也分为很多种类型,不同类型也都有交叉。同样,也都有各自不同的特点,也适宜不同类型的企业。
比如:
01
当前,包括顺丰、三通一达等主流快递企业,都有同城快递这一业务。如上海浦东发往上海静安、北京大兴发往北京朝阳,这些都属于同城配送范畴。目前,这些传统的快递公司同城快件都是按照频次来进行配送的。
相对来说,顺丰在这方面做得较好,时效也能保证,因为它频次多,一天三、四、五个频次都有。
该模式特点是:业务量巨大;运输距离远;有固定的运力池;进行的是集中式高密度的投放。
02
所谓落地配,就是说由落地分拨、同城和地县转运、入宅服务三大要素组成,它以开箱验视、半收半退、夜间送货、试穿试用、送二选一、代收货款、退货换货等核心的入宅服务为竞争亮点。
简单来说,就是货物落地配送,重点在货物到达目的城市后的配送,至于这个货物是怎么到达这个城市的,落地配公司不管。
不同之处在于通达侧重于全流程的服务,从始发地到末端通过全国性的快递网络,进行中转、运输和配送服务,其更需要全国性的网络,特别看重“规模效应”。
而落地配公司则更在乎精细化、个性化服务,比如前面提到的安装、退换货、微笑服务、倒垃圾服务等。
京东
京东是落地配模式典型的代表之一。在2007年京东开始自建物流的时候,采用的就是“落地配”的操作模式。在各大城市建立自己的电商仓,然后在城市里建立配送服务站,完成城市的“仓配一体化”。配送站的配送员在早期也承担代收货款,上门服务等职责。
因为京东整个体系是自建的,所以可根据自身的战略业务需要进行资金投入和补贴,因此有着很好的服务质量和口碑。
因为京东的物流体系帮助京东赢得良好的口碑,并且是很好的资本加分项。而与之相竞争的另一电商巨头阿里,在看到与自己服务配套的“通达系”物流只是解决“有”的问题,而不能有效的提升服务质量。
于是在2011年1月19号马云宣布了淘宝的“千亿大物流计划”,计划大手笔的建仓,然后通过社会化物流平台去驱动各地的当地配送资源来满足和提升对淘宝客户的物流需求服务。其实就是通过淘宝的订单和阿里的信息体系,再加上城市周边的“实体仓”来控制整个物流服务体系。
显然,10年过去了,“千亿大物流计划”并没有进行下去,主要还是存在多方面的原因。
丹鸟落地配模式另一个典型代表就是菜鸟旗下的“丹鸟”。丹鸟是由菜鸟联合多家落地配公司共同推出的服务品牌,专注于提供优质的区域性、本地化配送服务。在前两年,如果你在天猫超市购物的话,有可能会看到包裹被一些“奇奇怪怪”的快递名字配送,比较出名的有“芝麻开门”、“晟邦”、“东骏快捷物流”、“万象物流”等区域性落地配公司。
那么,这些“奇奇怪怪”的快递名字又为何凭空消失了呢?在2019全球智慧物流峰会上,丹鸟CEO李武昌给出了答案:丹鸟是集结了东骏物流、联报万象、芝麻开门、晟邦物流四家落地配公司而成的全新配送品牌。
当前,在业务上,丹鸟采用了类似京东物流的仓配模式,主要服务天猫超市、电视购物等,目标是打造一张全国性的落地配网络。但近几年天猫的业务量在逐渐萎缩,边远城市的业务也在逐渐的放弃。这里不进行赘述。
显然,我们看到,到目前阶段的线上零售商供应链无论是落地配还是自建物流,还只是停留在“仓”+“干”+“配”的“小的是美好”的时代,今天这些类型的业务总量日均还仅在1000万之内。和上面的通达模式不是同一个量级。
可见,该模式特点是:业务量中等、固定的运力、集中式高密度投放、运送距离中等。
03
同城多频转运,就是在同一城市内多频次地进行转运,它的转运频次比快递企业要更多,一般为半小时转一频。
东方万邦是兴起这一业务类型的最早的典型企业,1993年3月在上海成立。据了解,该业务模式主要是通过助动车、地铁等运输方式,通过设定的转运点和自身固定的运力,实现在城市之间进行高时效的中转和配送。
因为它的整体运力有限,有些是地铁、有些是自己助动车,所以运输价格一般较贵,一般以商务文件为主,时效平均在2-3小时之间。
根据其官网显示的价格来看,从黄浦区到黄浦区,运费要达到8元。从陆家嘴到黄浦区,运费要20元。还不包括等候服务费、代购代办服务费、保价费、加急费、保管费、超重费等费用。
可见,该模式特点是:业务量随机、小;运力固定;运输距离较近;多以商务文件为主;呈现的是分散的、低密度投放结构。
04
O2O,即线上到线下模式,是指将线下的商务机会与互联网结合,让互联网成为线下交易的平台。大家耳熟能详的外卖,就是这样一种形式。美团、蜂鸟、达达是这一典型代表。
2019年5月,美团正式推出新品牌“美团配送”,并宣布开放配送平台。
同月,阿里旗下的饿了么口碑也宣布,旗下即时物流品牌“蜂鸟”独立。
12月,“新达达”宣布更名为“达达集团”,同时,完成更名的还有该集团旗下的本地即时配送平台“达达快送”。
虽然三家企业都做的即时配送,但从服务对象和运力池来说也有所区别。
美团配送和蜂鸟即配相似,主要围绕商圈3公里,服务于餐饮外卖、商超、生鲜果蔬、鲜花蛋糕等业务,双方运力池都有专送和众包两种形式。
达达则围绕零售商的“店中仓”模式,主要服务于大卖场、标超、商超、精品超市(如沃尔玛、永辉、华润万家、屈臣氏、名创优品、海王星辰)等,同时还延伸到仓储、落地配、跑腿等业务,其运力池为专送和京东配送员。可以发现,在双11和618等特殊时节,京东的订单有些也由达达骑手来承接。
该配送模式特点为:业务量巨大;运输距离近,一般为3km范围内;配送物品多为非标商品;运力为区域性的固定运力;呈现的是一种“区域性、发散+集中”的供给结构,即配送员首先集中在某区域,然后散开(无法获知订单从哪里发出,订单的去向也是发往各地),在完成订单后配送员又集中在某一点(或区域)。
05
直拿直送是一种新型的快递模式,为用户提供专人直送,限时送达的同城递送服务。与上面的同城多频转运模式类似。但这种直拿直送效率比同城多频转运效率更高,因为这种模式一般由专人配送(同城多频模式需要转手),一般半小时响应,在完成取件之后,大约1小时完成投递,价格相对来说较高。
不过,与美团、蜂鸟的O2O模式有所区别的是,目前闪送平台还缺乏B端商户的数据工程,主要业务模式还是以C2C为主,与跑腿C2C模式相似。
但闪送采取的1对1准时配送、保障用户信息安全的策略,使其走的是“高端”配送路线。而由C端发起的跑腿模式,由于涉及代买、代排队、代取等,主打的还是“平民化”的路线。
这里说个题外话,以前业内流行这样一个说法,就是直拿直送配送员会抢了快递员的“饭碗”,因为直拿直送业务员送一票赚7元,快递员投递快件一件赚0.5元。
06
曾经听过这样一个段子:你希望通过跑腿平台让跑腿员帮你买菜,而采买配送的人可能就是一个顶级厨师。
可见,这种模式优点是各种需求都可满足,机动性很强。
与闪送模式类似,但亦有所区别。比如,闪送是一对一,不接受拼单服务;邻趣通过拼单模式进行派送。闪送主要业务是商务文件取送;邻趣业务范围更广,由于涉及到众多业务,跑腿时效没有闪送快。
其特点:业务量小;运输距离较近;多为私人需求或物品为主;运力池与O2O类似,为“区域性、发散+集中”的运力结构。
07
大马鹿成立于2016年,由名企高管、学术精英等复合高素质团队发起创立,致力于打造基于智能算法调度的同城极速低价物流。其是利用“互联网技术+智能算法”实现同城当日达极速、低价、安全、精准送达的智能物流平台。货品实时的路径推送、透明化的载运人、灵活的用户路由更改、可追溯的异常拦截等,给用户更加安心、便捷的服务体验。
简单描述一下业务流程:比如大马鹿在北京有几十个专送员或众包配送员,根据前一天预约的订单需求,配送员上班后即开始配送起来。
总体来说,这7大模式各有区别:
可见,不同配送模式有其各自不同的特点,且都有典型的企业来做支撑。高时效、服务稳定、需求随机分散、个性化强是同城配送服务需求的最大特征,同时也是快递企业拓展同城快递服务最大的难点所在。
一方面,运营模式与同城高时效配送服务需求不相匹配。传统快递企业的分拨中转运营模式难以保障同城对高时效和高服务品质的需求;另一方面,末端运力的不匹配问题。
快递企业现有人力及配送工具难以满足同城业务随机、分散且需高时效的服务需求;再者,盈利问题难以解决。
虽然同城配送模式单价较高,但注意到,上表中除了同城快递、O2O模式业务量大外,其余模式需求量均较小,且随机分散,同城业务尚未形成足够的规模之前,投入产出极不平衡,短期难以盈利。
总之,专业的人做专业的事。传统快递企业要想在同城业务上发力,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但未来可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