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掌阅半年报称,上半年,公司在付费+免费相结合的新互联网变现模式不断融合的过程中继续开拓商业化增值业务,用户数量持续保持增长,2020年上半年平均月活跃用户数达1.7亿。
以上三款APP都从阅读体验,获取图书资源等方面做到了“看书容易”。除此之外,三款APP都有社群的功能,我认为阅读APP里面社群应该解决的有两个问题:
再具体到每个圈子看,点进去圈子的页面,我以为进到了百度贴吧-掌阅特别版。左边是掌阅中的圈子,右边是百度贴吧,通过对比,我认为圈子就是以贴吧为原型的进化。比如圈子里的运营是贴吧的管理员制,有吧规,积分等级制,甚至打卡、回复、加精等一系列操作也如出一辙。
再来看网易蜗牛读书,在解决看什么书的问题上,蜗牛读书的首页就有内容性的书籍推荐,具体是以故事、新闻或热点等,在里面结合与话题有关的书籍,而提示也会告诉你内容中涉及的书本数量,便于用户点击进去看具体的荐书。
此外,我认为顶上这个滑动的banner存在命名层级关系不当的问题,比如图中”懂点经济学“,点进去难道是有关经济学的书籍?但其实不是,这只是”每日书单“中的一本为《懂点经济学》的荐书,应当与”读透一本书“的层级是同级并列关系,但有些是一级层级,有些放的却是二级层级的名字,层级叠加存在问题。
官方自身设置的领读人与通过机制筛选自我晋升上来的领读人,不仅共同创作质量较高的书评、书单,以及对话题的回答,为用户提供选什么书的导向,还能激励用户自身多读书,多输出优质内容成为领读人,获得读书动力。
从我选的围观小组来看,批注的参与度还是很高的,讨论比较热烈,但是我个人不是很喜欢,因为部分批注内容多过文字部分,不适合第一次看的人或者不喜欢被打断的人。
当你看书时,划线很容易,但写点什么实在是憋不出来。但如果是针对阅读内容提一个小问题或是解答其它用户的问题,导向性和目标性会更明确。内心“好为人师”的天性也在无意中被激发出来,提问者与回答者都可以收获认同感与阅读后的输出感。
此外,与网易相似的读书小队组成也是激励用户看书的途径,但其规则比较松散,任务简单,而且规模较小,符合好友间相互认识、行动比较随意的特点。但也决定其组成小组对象流动性没有网易蜗牛读书那么强,来来去去可能都是身边那几个人。
书架中放的书以及具体的阅读轨迹,给谁看和不给谁看,就像朋友圈的内容,都可能是要经过用户打造和筛选的。试想一下,平常书籍不沾、游戏伴身的张三书架里居然满是政治、经济、哲学类的硬核书;而平时文质彬彬,侃侃而谈的李四书架里也摆满了《霸道总裁爱上我》的网络爽文,形象反差的易得性使管理更加重要。
“我只想要你不经意间发现我独特而高贵的品味,而我发出来就显得太装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