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类移动阅读软件、电子设备在市场上纷纷涌现。
也是2015年,我拥有了第一个Kindle阅读器,在热情退却之后,它也没有逃脱大多数Kindle阅读器的命运——静静躺在角落里积灰。
本文结构:
体验环境:
1.市场分析1.1移动阅读市场现状
图12012-2019年中国移动阅读市场规模
根据艾瑞咨询《中国移动阅读发展趋势研究报告》显示,2019年中国的移动阅读市场规模达到204.9亿,同比增长22.4%,增长速度持续放缓。
一方面是因为2018年开始短视频等其他娱乐模式的走红抢占了用户对移动阅读的注意力;另一方面,免费阅读app的崛起减缓了市场规模的增长。
图22012-2020年中国数字阅读行业各业务营收占比
原因是文娱企业对自身优质文学内容进行开发,以影视剧、游戏、动漫形式实现二次增收。以著名IP《盗墓笔记》为例,市场前后出现系列电影、电视剧、游戏、漫画等多种内容形态。
1.2行业发展趋
1.2.1免费阅读应用异军突起,获取下沉用户
根据易观千帆数据显示,2020年2月MAU达千万级别的移动阅读应用TOP10中,免费阅读平台占据一半,分别是七猫免费小说、连尚文学免费阅读、米读、番茄免费小说、追书神器免费版,主要内容都是网络文学。
1.2.25G+A科技助力移动阅读体验
移动阅读厂家对AI技术热情不减,倾向于借助机器学习进行内容分发,打造千人千面的智能推荐。
在听书场景,AI语音朗读作为真人朗读的补充,阅读体验仍有待提升。以咪咕阅读为代表的头部企业以5G开启文字+视频的富媒体阅读新模式。
1.2.3移动阅读平台与内容以新形式实现跨界营
1.3PESTLE分析
表1数字阅读行业PESTLE分析
2.2产品功能结构
2.3产品功能分析
无法否认的是,读书一直是一项令人感到孤独的活动。
一个人,一本书,没有声音也没有画面,安安静静地凭白纸黑字与作者进行一对一的思想交流,读完一本书或许感动或许惆怅,身边却没有朋友能够感同身受。
2.3.1发现
发现版块以卡片形式展示信息,展示的卡片中展示各种运营的活动和好友在读或听的书籍,这里简单分析“好友在读”这个功能。
“好友在读”卡片是一个非常巧妙的书籍推荐方式,它满足的用户需求有两点:
在用户不知道读什么书这个问题上,书籍的推荐算法已经相当成熟,无论是根据“阅读历史”、“兴趣推荐”还是“某本书的相似书籍”围绕的都是用户自己的兴趣偏好。
其独特点在于:
2.3.2看一看
2.3.3我
3.用户分析3.1用户分布
从城市来看,用户主要分布在超一线(15.8%)、一线(45.8%)和二线城市(16.3%),发达地区的用户经济条件更好,文化水平相对较高,精神需求较高。
3.2用户评价分析
除了商业化模式问题,用户提出的优化建议还包括语音听书,比如AI语音朗读还仍旧缺乏感情,断句奇怪。
4.竞品分析4.1竞品确定
笔者将从相同垂直领域中选取业务类型相似、为相同目标用户解决相同需求的移动阅读产品佼佼者作为竞品来进行分析。
图132019年1月-2020年2月移动阅读平台MAUTOP10
4.2业务分布对比
表2业务分布对比
4.2.1电子书
对于阅读产品来说,内容资源是至关重要的因素,其重要性甚至超过产品的使用体验。
掌阅APP拥有数字内容50余万,内容覆盖图书、杂志、漫画、听书等品类,网络文学资源尤其丰富,旗下拥有红薯中文网、趣阅中文网、有乐中文网、掌阅小说网等网文平台(引自《掌阅科技(603533):精细化运营内容与流量,打造第二增长曲线》)。
咪咕阅读平台汇聚了超过60万册的正版图书内(引自咪咕新闻《全息全景阅读时代来临我们还能沉浸式读书吗?》。
4.2.2听
听书业务是数字阅读领域近来一个新的增长点,2018年中国有声书市场规模达到46.3亿元,用户规模为3.85亿人。
三个app目前都加入了听书功能,邀请主播或者借助AI技术,以讲书或者AI朗读的方式帮助用户解放双眼,满足用户更多的使用场景,争取用户使用时长。
表3听书业务对比
听书以AI语音朗读和真人有声书、讲书为主。掌阅的听书内容包括网络文学、出版物等有声读物和书籍讲解。
此外,掌阅还有丰富的精品课程内容,可以吸引一批想要自我提升的中青年白领用户,在休闲内容和严肃内容之间获得了良好的平衡,覆盖的用户面更广。
2019年,掌阅积极拓展作品形式,目前已正式和蜻蜓FM以及国内十多家顶尖有声录制团队合作,包括729声工场、北斗企鹅工作室、海天工作室,以及圈内著名配音演员沈磊、张欣、商虹、洪海天等。
咪咕阅读也涵盖了小说、出版物等有声读物以及评书,同时掌阅与咪咕阅读两者都开辟了儿童听书频道,可以满足儿童的阅读需求和亲子互动教育的需求。
另外,咪咕阅读开辟了党政听书频道,专门讲解政策与法制,满足党员和广大公民的学习法律、了解政策的需求。
4.2.3商业化
体现在阅读app中的商业化模式主要是前四种,我们先对比三个APP的会员收费模式。
4.2.4会员订阅对比
表4VIP定价与权益对比
图14用户消费水平分布对比
我们知道免费拉新→用户留存→转换变现是互联网产品常见的变现过,掌阅与咪咕阅读的已经培养了长期用户稳定的付费订阅习惯.
4.2.4.1掌阅
掌阅会员吸引用户的权益是10万本免费会员书库,对于大多数用户而言10万本的免费数字资源足够满足日常阅读需求。
对缺乏流量和知名度的作者来说,将作品登入免费专区也是获得曝光度的机会,闲暇时喜欢随意阅读网络文学的重度用户更可能接受每月15元的订阅。
值得一提的是,掌阅推出了连续包月5月的畅听卡,将用户细分为听书用户和电子书用户,听书业务将成为掌阅下一个营收增长点。
4.2.4.2咪咕阅读
咪咕的会员权益更加丰富,可以无差别阅读全场书籍而不需要再次付费是一大吸引点。
目前每月25元的定价对用户消费水平的要求较高,会导致部分下沉用户流失。
而主推的198元2年卡对用户的忠诚度要求也较高因为用户需考虑两年内咪咕站内的作品质量是否稳定甚至提高,另一方面用户需要承担成为其他产品会员的机会成本(一般来说用户不会同时订购多个提供同类服务的平台会员),所以咪咕阅读的定价策略有待优化。
经过前期借助免费无限卡来拉新和留存,免费无限卡的作用主要是培养用户使用习惯,以及激励用户推广产品拉入新用户和流失用户。
在经济水平较高且注重阅读体验的用户中,可以将他们分成偏爱严肃文学和偏爱网络文学两个群体。
对于网文读者而言,app陈述的付费卡“网文八折”的权益相对19元的月费是缺乏吸引力的。开通会员的用户往往厌恶额外收费,“无限卡”这一名称会误导用户以为是无限免费阅读,当发现收费就会加重这种厌恶感,影响续订。
此外,经过笔者体验发现,网文相当一部分是不需要收费的,建议进行说明,提高用户对权益的感知。
加大免费卡和付费卡的权益差别:通过数据建模找到价格和订阅人数的关系模型,给予付费卡更多的价格优惠从而实现最大收益。
考虑提供更多网文折扣吸引开卡,说明免费网文和付费网文所占的比例,并对书加标识方便用户在阅读前了解。
4.2.4.4小结
在会员订阅方面:
4.2.5其他模式
表5商业模式对比
除付费阅读以外,掌阅app和咪咕阅读的商业化模式更加多元化。
4.3发展历程
表6产品发展历程对比
4.3.1产品迭代
4.3.1.1相同点
在产品业务发展和功能迭代过程中,三个APP的发展路径基本一致。上线头一到两年打磨电子书阅读功能,优化基本功能的使用体验。
之后发展听书功能,包括机器语音朗读和有声书两种模式,力求提高语音朗读的拟人化体验和有声书的内容丰富度,目的是满足用户更多的使用场景,增加用户使用时长。
4.3.1.2区别
掌阅和咪咕阅读在听书业务重点发力:
4.3.2运营
运营的环节分为拉新、留存促活最终实现变现,三个APP在拉新环节各有各的优势。
掌阅上线八年,当前着力于创建文化圈层,实现其产出、传播高质量作品,提高读者的阅读品质的目标。
图15掌阅-抖音视频号
4.4数据分析
表72019年11月易观千帆应用数据指标
以上数据截取自易观千帆2019年11月的数据指标,因无法获得最新数据,只分析大体情况:
4.4.1活跃人数和行业渗透率
掌阅和咪咕阅读的活跃人数在千万级别,行业渗透率高。因为两者都是运营近十年的产品,占据先发优势,产品已进入成熟期,前期积累的用户量大。
4.4.2次月留存
4.4.3行业独占
行业独占率即只下载该APP而不下载其他同类产品的用户数量占行业总用户数的比例。
咪咕阅读的市场渗透率高(9%),但是行业独占率却很低(1.2%),说明其用户很大比例也是其他产品的用户,忠诚度较低。咪咕阅读面对的同类产品竞争非常激烈。
表8SWOT分析
5.1在产品定位上
5.2在运营上
此外,还应该将运营重点转移到用户留存上,提高用户留存率。
5.3在商业上
如前文所述,付费卡权益相对免费卡优势不明显,并且“网文八折”这一项对庞大的网文读者比较缺乏吸引力,需要对付费卡权益和价格加以提升和调整。
本文由@ChenWeiyu原创发布于人人都是产品经理,未经许可,禁止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