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说,招聘网站都是卖简历的,也就是用户免费投简历,企业出钱收简历的模式。
阿星认为,招聘软件绝不是把市面上的简历收一堆,达到一定规模那么简单,那样得来的简历实际上都是没用的废纸。这一点,招聘行业
这种行业特性容易产生两种结果:
(1)那种完全依靠贩卖应聘者简历的平台早就失去了存在的价值;(2)指望C端低频刚需的应聘者来收费实现招聘网站的盈利是没门的。
任何一家招聘网站要做的是当下满足应聘方和招聘方的需求,而不是拘泥于什么资料和用户信息,需求是活的,资料是死的;招聘平台最重要的是让正在招聘的企业“立刻”、“马上”能获得更多、更精准的正在找工作的简历信息,让企业有足够的筛选人才库,最好是能直接找到人谈、面试再签订劳动合同那种。
这也是为什么现在招聘会效率较低,对于企业越来越像是浪费表情,因为可能出差去摆一天展位也收不到多少份简历。所以线下招聘会目前主要是适合一些蓝领工作机会,但无法成为解决就业招聘需求的主流。
而对求职者来说,招聘平台无非就是能够吸引企业发布需求更多,让他们能根据自身的岗位匹配找到本地或者本岗位的工作机会。
所以招聘平台核心优势就是“即时满足”,核心比拼的应该是“匹配效率”。
而企业充值成为VIP账户之后的费用可以拥有更多曝光机会,对感兴趣的简历主动沟通次数更多,以及收到简历数量会更多,每个月会员价为328元。
在BOSS直聘上称呼所谓应聘者为“牛人”,这是一种平台很照顾求职者自尊心和感受的称呼,对于企业而言如果有岗位要求特别紧急,就需要HR申请专项费用,将帖子置顶曝光以获得更多的简历数量,当然如果招聘有明确的行业经验和学历限制的话,实际上招聘的类似在干猎头的活,那就需要“牛人炸弹”这个产品帮助企业节省去招募一个人力资源总监的钱,当然也是按照简历数量收费,得到简历越多收300份简历需要618元,而100简历则需要248元。
02
(2)不可小觑的国家鼓励的“双创”浪潮,并且很多是各行各业的小微企业,是企业要发展就需要招人,招人单位自然是那里应聘者多就去那里。
以媒体化趋势而言,这些年自媒体工作室、短视频网红公司、直播带货团队、媒体公关人才、互联网行业内容运营人才绝大多数都是年轻人为主,作为整个互联网上最活跃力量,这些公司在哪些平台上招人并且付费去招,很多程度上能够代表招聘业务风向标,这也是我为什么觉得曾经在让总理喝上3W咖啡的拉勾网确实过于定位垂直而错失发展良机。
以至于他们在换工作时候简历也只是处于暂时关闭推荐状态,甚至有很多求职者找到了工作简历依然挂在网上等待新的机会,这就是使得这种求职者需求从低频开始变得高频,客观上增加了平台上的简历数量,但是对于企业来说,在BOSS直聘上筛选靠谱的人才成本实际上增大了。一般来说,如果工作态度有问题,在哪里工作都是一样的结果。
(4)算法信息分发模式出现,从人找信息到信息找人的模式实际上除了在资讯领域能够有效提升信息分发效率以外,实际上也应用在电商平台和O2O平台交易上;如何把这种模式应用在求职和招聘需求撮合上实际上是需要一定的技术含量的,那就是能够根据招聘信息的简历数据规定好、形成具体的标签,再进行结构化分类推荐。
比如根据求职者的岗位、职位、工作地点、薪资、待遇等维度,与企业本身岗位、工作经验、岗位能力、地点、是否兼职和全职、工资待遇等进行匹配和推荐,实际上这个匹配只要能够保证简历背后的人和企业都是活跃的、需求是未完成的真实的,能够大大提升这一行业市场规模和潜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