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开播以来,《青春有你2》与《创造营2020》先后以霸屏式热搜屠榜各路话题单——今年的娱乐关键词,必定有“女团”一个席位。
01
为何都来定义新女团?
与2019年相比,今年女团可谓是全军出击。头部平台爱奇艺、腾讯视频、芒果TV,纷纷推出重磅制作来定义内娱“新女团”。居高不下的热度背后,女团市场究竟有多大魅力?
从数据来看,《创造101》收官之时,总播放量48.6亿,微博同名话题的阅读量104.5亿;截至5月29日,《青春有你2》的同名话题已有137.8亿阅读;仅播出4周的《创造营2020》话题阅读量也已突破143.3亿,累计播放量30.43亿。今年的女团选秀市场,热度不减。
艺恩《中国偶像产业迭代研究报告》
那么,做女团,是如何做到多维盈利的?谁在其中受益?
▌数亿元投入,视频平台的金字招牌
对于女团选秀的发起者,播放平台打造这样一支S+(超级重点项目)综艺投入成本在数亿元,光现场工作人员就有数百人。如此高的人力物力投入,回馈也成正比。
●全民参与成团选秀对于平台的更大意义在于“促活拉新”
《青2》爱奇艺第四轮助力规则
收看日程表包括正片和会员尊享部分
▌女团的多元变现渠道
●101模式下走出来的团体,则将B端和C端的变现结合起来
▌经纪公司
●B2B模式与B2C模式
对于传统做女团经纪的公司而言,潜在的经济效益分布在以下几方面:
出道是专注偶像培养公司的首要目标,这证明其发掘打造偶像的链条上必定有过人之处,有助于公司知名度的快速提升。
而各类传统影视、网红经纪等公司也派选手来参赛,对于出道与否却不是真正在意的点;借节目的流量东风,促艺人的全方位曝光提升,才是关键。
●内娱偶像市场掀起“百团大战”
2014—2018年,经纬系公司觉醒东方、WR/OC等偶像赛道的明星打造公司纷纷成立,并开始造星储备。
每年偶像团体层出不穷,据保守估计,2016年到现在,拥有正式团名的女团组合至少存在200个。
02
女团选秀到第三年,
有哪些变化?
▌节目形式
●本质依旧是真人秀+才艺竞演
脱胎于韩国《Produce101》的全民女团选秀,其节目的内容本质可以归结为“真人秀+才艺竞演”。
与前年国内市场初做偶像成团选秀的探索相比,今年的女团选秀环境已然有所变化,平台、选手、经纪公司等之间的竞争,从台前到幕后都在升级。
《青春有你2》与《创造营2020》主视觉海报,图源节目官博
●《青春有你2》更偏向韩国原版模式,靠话题度讨论量出圈
虽然选秀形式变化不大,但爱奇艺在营销方面下足了功夫。即使是一期节目都没看过的人,也都在微博或朋友圈刷到过“淡黄的长裙,蓬松的头发……”
《青春有你2》洗脑的Rap片段
●《创造营2020》大改赛制,试图从实力突围
《创造营2020》首播直接改变了此前大获成功的节目形式,不仅将此前11人的出道位直接砍到7人,还取消了A班到F班的分级制度。
在第一期节目中,没有了成员的自我介绍,教练团直接向101位女孩发问“谁觉得自己是这101人中的最强vocal/dance担当”,并要求其相互battle选出初出道位7人。
如果说《创造101》是内娱女团选秀“从无到有”的突破,那今年腾讯视频的目标则很明显——不仅要做女团,还得“从有到优”。减少选手话题营销,增加关于选手实力的展示。
▌多元选手
●更多的非典型女团选手出现
101时期,颇具欧美范儿的踢馆选手王菊说:“有人说我这样子的,不适合做女团,可是做女团的标准是什么,在我这里标准和包袱都已经被我吃掉了。而你们(观众)手里握着的,是重新定义中国第一女团的权利。”非典型女团身材长相的王菊圈粉连连,到了节目中后期,“你不投我不投,菊姐何时能出道”几乎成为一次全民狂欢。
而出道成员中,Yamy、Sunnee的身上,也在一定程度上投射着大众对女团刻板印象的反叛心理。女团成员不一定要是瘦高白皙的美女,差异化的美感恰是女团综艺能够大火的原因之一。
于是,在今年的舞台上,更多非典型女团选手的加入也是一个亮点。初评级时就获得A评级的上官喜爱,外观上似乎与女团形象相差甚远,但这并不妨碍她舞台上的实力流露;走“复古搞笑风”的张钰和王清,也因充满张力的表演,承包了现场的笑点。
《青2》初舞台表演,左:张钰,右:上官喜爱
各有特色女孩们的参选,都在试图推翻僵化的审美印象,满足了不同观众的期待。女孩们,不止是一种样子。究竟什么样的女孩可以做女团?标准应由实力决定,应由观众决定。
▌参赛公司
●一大批新公司加入这一赛道
将今年两档节目参赛成员背后的公司与两年前做对比,这一赛道中有人出局,也有人忙着入局。
《创造101》时期,共有42家经纪公司艺人参赛。到了今年,《创造营2020》参赛的有48家公司,《青春有你2》参赛的有46家公司,其中有一大半公司没有参加过女团综艺,还有一些国际型公司参与竞争,如曜星文化(YG中国分公司)是在今年1月17日才注册的。
●直播、网红公司也试图在女团选秀的流量里分一杯羹
03
观众看女团选秀,
到底爱看的是什么?
▌观众爱看什么?
观众看女孩成团类选秀,究竟爱看的是什么呢?我们采访了一些“秀粉”:
“感觉今年的两档节目比之前成熟很多,有很多亮眼的选手,之间的battle很吸引人。”
“只喜欢看真人秀的部分,看plmm互撕很爽。”
“《创造营2020》这次的赛制很残酷、很好看。”
“好喜欢女孩们之间的细腻感情,说好不真情实感追的,但后面有好几期都把我看哭了。”
“冲着导师去的,结果被一些选手实力震撼到了。”
“以前追韩团,现在发现内娱也有很多优秀爱豆,而且追星会更方便。”
……
女团选秀因为集合了“真人秀”和“才艺竞演”,被赋予双重吸引力。一面是在残酷的淘汰赛制下,女孩们必须从早到晚刻苦训练,展现进步和舞台魅力,才能在一轮轮投票中留下来,竞争的部分能够激起观众的“参与感—互动感—主角感—梦想感”;另一面,真人秀展现了被规训的选手在某些环节、场景当中,情感、表情、动作的无意表露,它脱离了规训的轨道,能引发观众好奇心与窥私欲,也能产生某种程度的情感共鸣。
▌剧本和剪辑的加成作用
《创造101》制片人邱越在接受媒体采访时曾表示,做女团其实很难,“女生看男生是带滤镜的,只有一种情绪,粉、爱、他特别棒;女生看女生是带“刀子”的,但正因为这样,节目也容易形成各种审美观和价值观的讨论,引起话题。”
当时,主创团队甚至做过一次社会调研——对于男性偶像和女性偶像的需求,观众如何排序?结论是,男性特质的排序是颜值、能力、人设,而女性则是人设、能力、颜值。
《创造101》节目组甚至在媒体面前揭露了编剧的操作流程——
节目开始前,编剧们要对选手们的所有资料——既往史、报道、社交媒体等做梳理,整理她们的人物小传,甚至从心理学角度给每个人做图谱分析。
拍摄时,只要有选手的地方,编剧们就一定会在一边观察。因为编剧们决定着每一期节目的逻辑、框架和具体内容。谁的镜头多,谁的镜头好,最先由这群人把关,最后才交由总导演、制片人和播出方审核。
每天晚上,节目的编剧们都会拉着女孩们采访。因为编剧们需要埋线——在节目里,每个选手都有自己的叙事、自己的故事线、自己的人设。选手们要把故事说出来,编剧才能帮她们写进节目。而故事线决定着节目里镜头的多寡。
《创造101》的总编剧顾问吴畅畅,同时也是华东师范大学传播学院新闻系副教授。不难想象,编剧+传播团队,自然轻松打造人设和热搜爆点。《创造101》之后,吴畅畅在高校首设了综艺编剧这门专业必修课程。
一般来说,综艺里有几种常见剧本设定:
2.“祭天”剧本——一般这类选手对于节目组属于拉仇恨的存在,通过放大某些细节,引起众人对她的diss;
4.“美丽废物”设定——这类选手颜值高但实力弱,红粉与黑粉均占有很大数量,也是容易营销出圈的存在。
知道有剧本,但是不知道剧本走向如何,正是在各种猜疑之下,女团选秀戏剧性无可比拟。
▌氪金的动力
从偏女性视角来看,她们所支持的偶像身上必定有她所认可、所羡慕的品质。在“想成为她”的念头驱动下,她们将偶像当作努力目标和心理寄托,将自己的事业生活等各方面的奋斗向偶像靠拢。与其说是氪金打造偶像,不如说是在打造一个投射到偶像上的自己。
References:
1).《2018中国偶像产业迭代研究报告》,艺恩咨询
3)《2018财智对话:中国偶像产业的崛起之年》
4).《女团选秀三年了,怎么还在哭哭啼啼》作者/张晓慧,BY南风窗(ID:SouthReviews)
5).《谁能决定我命运:一份<创造101>观察样本》作者/罗婷,BY人物(ID:enwumag1980)
6).《<创3>开播:首期改个人秀,出道位变7人,七成公司首次入局》BY娱乐资本论(ID:yulezibenlun)
7).《20+金主抢滩<青你2>流量,女团成品牌新宠儿?》BY营销娱子酱(ID:marketingyuzijiang)
8).《9人组合不如半个蔡徐坤,为什么选秀节目还在执着“成团”?》BY星数BRIGHTDATA
酱(ID:BRIGHTDATA)
9).《从SNH48到1931,16个女团的生存情况细剖》作者/范琳琳,BY三声(ID:tosansheng)
10).《王菊火了,为何<创造101>女团还是火不了?》作者/朱涛伟,BY钛媒体(ID:taimeiti)
11).《<青你2>VS<创3>:“一场草根直男与中产直女视角的比拼”》作者/刘楚楚,BYGQ报道(ID:GQREPORT)
12).《从“青”“创”正式对打,聊聊101系选秀剧本》作者/罐头辰,BY澎湃有戏(ID:wenyipinglu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