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永衡昭辉律师事务所唐俊华律师告诉记者,相约自杀是指二人以上相互约定自愿共同自杀的行为。司法实践中,相约自杀比较复杂,一般分以下情况:
双方都死亡,不存在刑事责任问题,也不存在民事赔偿问题;
相约双方各自实施自杀行为,其中一方死亡,另一方自杀未遂。未遂一方不构成故意杀人罪,因为未死亡一方没有对死亡一方存在教唆、帮助、引诱行为,虽然客观上对死亡一方有心理上的支持作用,但不存在故意非法剥夺他人生命的客观行为及主观因素,不构成犯罪,也不承担民事赔偿责任,但要承担道义补偿义务;
其他还有一方应另一方要求,将另一方杀死后,放弃自杀念头或自杀未遂的情形,构成故意杀人;还有明知对方想自杀,而提供工具,教授方法,没有直接实施杀人,构成故意杀人的帮助犯;还有两人约定一起各自实施自杀行为,一方中途放弃或自杀未遂后,尚有阻止挽救对方的能力却见死不救的,构成不作为的故意杀人;等等。
群主有可能要承担故意杀人刑责
江苏玖润律师事务所律师饶奋斌认为,如果群主在群内唆使怂恿网友自杀,甚至提供自杀方式的建议,或者鼓励“一死百了”,那么群主显然具有剥夺他人生命的故意,应当构成故意杀人罪,不仅应该承担刑事责任,还要承担民事赔偿责任。
即使群主自己没有上述唆使怂恿的行为,但采取放任的态度,对于群里网友讨论自杀、相约轻生的交谈放任不管,起码应当承担相应的民事赔偿责任。因为是他组建了这个网络平台,客观上给悲观厌世者提供了轻生的便利,甚至是因为找到了“志同道合”者而增加了自杀的勇气。
网络平台管理方要担什么责任?
同时,全社会应该共同参与建立危机预警体系和多渠道的社会救助系统。
记者暗访
新闻延伸
他们为什么想要结束自己生命?那个倍感挫折的大二男生
跳楼自杀的小伟出生在湖南省冷水江市一个普通家庭。父母多年前从煤矿企业下岗。前年,小伟差几分没能考上三本,去年复读再考还是差几分,最后就读于湖南省商务职业技术学院电商专业。“理想与现实的差距,让小伟感觉自己很失败。”李朝晖说,父子曾多次交流,小伟告诉父亲,在电商实训中,那些入学时比自己成绩差很多的同学却有不错的表现,他开始变得抑郁。
自杀原因可分三类
多数自杀事件都反映出当事者的生命意识淡薄,耐挫性弱,遇到挫折便以极端的方式表达情感,处理问题。这属于因为不能适应环境、不能适应社会而有意识自我毁灭的利己性自杀。
也有些当事人表现出盲目追求社会认同感、缺乏自我、人格独立性缺失——这属于为了某种信念而自杀的利他性自杀。
而一些患有精神疾病的患者,包括抑郁症患者的自杀则属于病理性自杀。
小伟的自杀念头可能源于抑郁,但现实中,自杀事件的当事人并不一定都是因为抑郁,具体原因很复杂,有可能是多种因素交织叠加,导致当事人精神崩溃或自杀意识被强化,而最终走上不归路。
根源在哪里?儿时!
港大商丘东德心理研究院教授徐清照告诉扬子晚报记者,自杀只是表象,只是结果,对社会来说,是没有意义的。对于有自杀倾向的人,需要从人格最初的成长阶段找根源。青少年如果早年在创伤中成长,其核心人格会留下缺陷,若没有及时得到修复,这种烙印将伴随其成长,直至越扩越大,人格极度弱小,乃至一件小事对其来说都可能成为灭顶之灾。这才是自杀的根源,任何后来的事件,都只能算是诱发因素。
在徐清照看来,一个人儿时若跟父母的关系不好,投射出去,就是跟这个世界的关系都不好,跟周围的人的关系当然也就不会好。孤独、无助、绝望,结果就是放弃。“需要警醒的是父母。”
那么,我们该如何帮助自杀倾向者?
如果发现身边有自杀倾向者,我们该怎么办?徐清照教授建议,应及时让他们接受专业的精神医学治疗和心理治疗。“重在逐步改善他们残缺的人格,恰当地陪伴他们重新走一次早年的心理生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