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第二!华师喜增53门省级一流课程!广东本科课程教育厅

原标题:广东第二!华师喜增53门省级一流课程!

去年8月和12月

广东省教育厅分别公示了

系列在线开放课程结题验收认定结果

及2020年度省级首批一流本科课程遴选结果

华师共有53门课程被认定为省级一流课程

大家一起来看看

都是哪些课程吧

53门课程获得省级认定

12月24日,广东省教育厅公布了2020年度省级一流本科课程认定结果,其中我校《教育技术学研究方法》等38门课程成功入选。而在8月份广东省教育厅公布的首批省级系列在线开放课程立项课程验收结果中,我校有《移动学习的理论、技术与实践》等15门课程验收通过。据此,我校2020年度获得省级一流认定的课程数为53门,入选总数在广东省属高校中排名第二。

根据《广东省教育厅关于开展省一流本科课程遴选认定工作的通知》(粤教高函(2020)7号)安排,经各校遴选推荐、资格审核、专家评审与公示公告,确定651门课程为2020年度省一流本科课程,其中,线上一流课程78门,线下一流课程330门,线上线下混合一流课程206门,社会实践一流课程37门。

根据《广东省教育厅关于开展首批省级系列在线开放课程立项课程验收工作的通知》安排,经课程管理单位初步评估、验收条件审核、专家评审、公示、复审等环节,共评出优秀项目13项,良好项目41项、合格项目30项。验收结果为“合格”及以上等次的课程,视为验收通过,上述课程认定为“广东省精品在线开放课程(线上一流本科课程)”。

学校高度重视一流本科课程建设工作,本次入选的53门本科课程分为21门线上一流本科课程,16门线下一流本科课程,13门线上线下混合式一流本科课程及3门社会实践一流本科课程,由教育信息技术学院、教育科学学院、外国语言文化学院等25个课程单位推出,彰显了学校致力于建设多学科协调发展的教学布局和确保高水平、高质量,不断改革创新的课程建设标准和要求。

这些本科课程有何特别之处

让我们一起来了解吧

线上一流本科课程

教育技术学研究方法

课程负责人:谢幼如

所在学院:教育信息技术学院

教育心理学

课程负责人:何先友

所在学院:心理学院

课程简介:《教育心理学》依托华南师范大学心理学全国A+学科平台和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涵盖教育心理学的系统理论知识和研究方法,着力培养学生教育心理学理论素养、解决教育心理问题以及独立开展教育教学领域的创新实践研究的能力。课程在中国大学MOOC上线,在疫情期间成为教育部高等学校心理学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第一批推荐的在线课程资源。

实验心理学

课程负责人:陈彩琦

课程简介:由华南师范大学陈彩琦、陆爱桃、孟明、张喜淋、秦鹏民、曲琛、黄健等七位教师联合开发的心理学专业类慕课。课程依托A+学科平台,教学团队经验丰富,教学资源精良,教学方法生动灵活,教学组织和管理服务周到细致,深受好评。课程自2019年11月上线以来,已运行至第3期,选课人数已达44000多人,被25所高校引用建立SPOC;今年3月获广东省本科高校在线开放课程指导委员会疫情阶段在线教学优秀案例一等奖。

小学现代教育技术应用

课程负责人:尹睿

课程简介:课程依托教育技术学国家重点学科和华南师范大学小学教育学专业作为教育部全国首批“卓越小学教师培养改革项目实施单位”,按照“卓越小学教师”人才培养目标,根据信息技术在小学教育领域应用的前沿发展,以“应用驱动”和“创新引导”为理念,有机渗透思政元素,重构课程内容体系,以增强学生应用信息技术支持小学教学的自觉意识,帮助学生建立追求卓越小学教师的理想信念和树立开拓创新的职业品格,体现价值塑造、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有机融合,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

毕业论文写作与答辩

课程负责人:武丽志

所在学院:网络教育学院

生态学

课程负责人:李韶山

所在学院:生命科学学院

课程简介:课程依托中国大学MOOC平台精心打造40节系列微课,视频制作精美,讲解生动,涵盖从个体、种群、群落到生态系统等不同层次介绍生物与环境的相互关系,帮助学生理解生态系统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的本质规律,力求反映我国热带亚热带生物多样性特色。通过丰富的线上教学活动加深对课程内容的理解,以大量的数字化学习资源拓宽学生的知识面,使学生牢固树立生态文明和可持续发展理念。

移动学习的理论、技术与实践

课程负责人:况姗芸

课程简介:移动技术变革了人们的工作与生活方式,但其对教育产生的深远影响却未得到足够的重视。《移动学习的理论、技术与实践》课程从移动学习的基本概念、发展历程、支持技术与平台、典型案例、活动设计等视角系统介绍了移动学习,旨在帮助学习者和家长了解学习应用,帮助职前职后老师掌握利用移动技术创新教学模式的理论、技术与方法,推进移动学习发展。

现代教育技术应用

课程负责人:柯清超

课程介绍:《现代教育技术应用》2017年被教育部认定为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2018年升级为在线开放课程。该课程是一门帮助师范生和学科教师掌握信息技术教学应用的基本知识与技能的课程。课程目标是培养师范生和学科教师综合应用现代教育技术的基本知识与技能,提升其应用技术优化课堂教学、转变学生学习方式、变革与创新教学的能力,引导他们通过信息技术改进工作效能、促进自身专业能力持续发展。

人工智能教育应用

课程负责人:胡小勇

课程介绍:《人工智能教育应用》是一门教师教育类选修课程,旨在帮助各专业师范生、中小学教师及教育信息化从业者理解和善用新技术手段,积极开展教育教学,发展教师的智能技术教育教学素养,适应“人工智能+教育”的未来职业挑战。课程内容涵盖“人工智能与教育、人工智能教育应用环境、人工智能学习应用、人工智能教学应用、人工智能教育评估与管理”,既包括理论理念、内涵方法和技术工具,又体现了领域发展前沿。

心理学

课程负责人:刘学兰

课程介绍:《心理学》是本科师范生的公共必修课,由华南师范大学牵头建设,广州大学和肇庆学院参与建设,10位教师共同讲授,课程负责人是心理学院刘学兰教授。本课程2019年12月在中国大学MOOC平台上线,已开设3期,并已作为粤港澳大湾区在线开放课程联盟共享课,2020年被认定为省级一流在线课程。课程内容包括:认知过程、学习心理、教学心理、智力与创造力、情意心理、人格心理、心理健康、人际心理、爱情与性心理、网络心理。

中学生认知与学习

课程负责人:陈俊

化学教学论手持技术数字化实验

课程负责人:钱扬义

所在学院:化学与环境学院

课程介绍:本课程是国内第一个以信息技术为主题的中学化学实验教学慕课,展示了手持技术数字化实验新理论、新案例和新教学模式等关键内容,面向职前化学师范生(本科、硕士)、中学化学教师、化学教研员、大专院校老师、中学生等广大学习者。课程聚焦学习者手持技术数字化实验技能和教研能力的培养,结合大量丰富实用的初高中化学实验案例,详细地分析手持技术数字化实验的实验开发方法与论文撰写技巧,并深入浅出地解读手持技术数字化实验心理学理论。

翻转课堂与混合学习

课程负责人:陈娬

教育法学

课程负责人:彭虹斌

所在学院:公共管理学院

课程介绍:本课程以法学原理和教育学原理为基础,是法学和教育学相互渗透的产物,是法学与教育学的有机结合,是一个交叉性学科。通过教学使学生了解和掌握教育法学的基本知识和基本理论以及我国教育法治的新理论与新问题。全面阐述了教育法学的基本概念、范畴和问题域,并努力使教育法学研究从经验认识层次、法律解释水平上升到理论认识层次,进而提炼教育法学理论,以指导教育实践。在结构和内容上,力图反映我国教育法学研究的几大新成果。

数学教学论

课程负责人:何小亚、冯伟贞

所在学院:数学科学学院

语文教学论

课程负责人:周小蓬

所在学院:文学院

课程介绍:《语文教学论》重在研究中学语文教学方法和教学实践,是以语文教育的事实和过程为依据,以学生的知识与能力、学习方法与习惯、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变化和语文教师的教学设计行为方式与专业化发展为主要研究对象,从而发现和总结语文教学设计的基本规律,提升语文教学设计的理论价值,掌握语文教育的先进理论,培养全新的语文教育理念,建构和完善适合于语文教师专业化发展的一门应用理论课程。

中小学音乐教学设计与案例评析

课程负责人:王朝霞

所在学院:音乐学院

课程介绍:该课程为高校联盟在线开放课程,既涵盖音乐教学设计领域的基本原理与主要方法,也汇集了基础音乐教育课改的成果——通过对全国优秀课例的评析,使得学习者从理论到实践对音乐教学设计有一个清晰的认识,提高学习兴趣及效率。课程团队根据“互联网+”时代新型教师与教学设计人才的培养需求,构建彰显课程特色的在线开放课程资源结构模型,在四十多个微课中,既有理论的阐述,更有相对应的教学案例的评析,而且教学案例是根据知识点去截取的,力求使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能够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形成课程资源丰富、实用性强的特点。

中学物理教学设计

课程负责人:张军朋

所在学院:物理与电信工程学院

课程介绍:《中学物理教学设计》课程以广东省精品资源共享课的建设成果为基础,以培养师范生教学设计能力为核心,展示了先进教学设计的理论和方法,反映了物理教学最新研究成果,体现了基于核心素养导向的基础教育物理课程教学改革对中学物理教师教学能力培养和专业发展的需要。课程设计了物理课程改革、教学设计理论与中学物理基本课型的教学设计相结合的进阶性课程内容体系。课程资源丰富,授课方式灵活,既适合在线学习,也适合线上和线下混合式学习,通过本课程的学习既有利于为师范生奠定物理教学设计的基础知识与基本能力,又能促进其教学设计能力的提升与发展。

英语测试与评价

课程负责人:黄丽燕、徐曼菲

所在学院:外国语言文化学院

公共教育学

课程负责人:扈中平、肖绍明

所在学院:教育科学学院

课程介绍:本课程以现代教育理论为理论基础,阐明什么是教育,什么是现代教育,什么是社会主义现代教育及它们的功能,阐明教育、社会和人特别是现代教育、现代社会和现代人之间的相互关系,阐明教育在社会和人的发展中的作用,特别是现代教育在现代社会和现代人发展中的作用。本门课程对现实的教育理论,尤其是教育实践中的实际问题有较为贴切的分析和批判。本课程包含六个必修模块,即“教育基本理论(一)、教育基本理论(二)、课程论、教学论、道德教育、教育管理”,各模块之间相联系,共同构成了《公共教育学》课程的支架,符合培养学习者的现代教育素质、增强师范生专业学习和发展的需求。

刑法学(分论)

课程负责人:黄立

所在学院:法学院

课程介绍:本课程在爱课程(中国大学MOOC)面向高校和社会学习者开放,并推送至“粤港澳大湾区高校在线开放课程平台”,运行情况好,获得广泛好评。参建高校已使用该课程进行教学。已有贵州中医药大学、常州大学、南昌理工学院、兵团警官高等专科学校、福建江夏学院等外省学校将本课程纳入教学计划,计算学分。

线上线下混合式一流本科课程

微生物学

课程负责人:张松

课程简介:首批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本课程开发了丰富的数字化教学资源,微生物学在线课程在爱课程(中国大学MOOC)上线,微生物学数字课程在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利用教学平台拓宽课程的教学空间,促进教学资源的建设与共享。开展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充分发挥信息技术应用的优势,将学习内容问题化、学习过程探究化、学习活动网络化,培养学习能力,提高教学效果。

教学媒体的理论与实践

课程负责人:穆肃

课程简介:让学生们从教与学的过程、特点和需求出发,用专业的理论为支撑深入认识、有效设计和合理采用采用各种教学媒体的基础,是教育技术专门人才培养的重要基础性课程。团队从十二年前开始建设在线课程,开展线上线下融合的教学,实现了课前线上自主学习达成低阶教学目标,课堂教学以活动和实践达成高阶教学目标,课后线上线下开展项目式学习实现知识创新,建构了3P-HAPPY融合教学模式。

逻辑学

课程负责人:赵艺

所在学院:哲学与社会发展学院

课程简介:课程向学生传授关于逻辑学的一般观念,发展到目前的大致学科形象,基本的逻辑技术和技巧以及隐藏在逻辑技术背后的思想和精神。课程秉持以学生为中心的理念,结合大数据平台思维开展线上线下混合教学,通过重构课程内容,设计素养、技术、创新、实践模块,提升学生的思维品质,培养学生的逻辑与批判性思维能力,体现金课两性一度要求,支撑学校“双优”人才培养目标。

学校音乐教育导论与教材教法

课程简介:该课程采用本人主持的省级在线开放课程《中小学音乐教学设计与案例评析》为线上学习资源,将课程内容分类组织,精心选择教学资源,并以微课的形式呈现,将网络教学的小步子原则和知识呈现的系统化为设计原则,学生通过线上学习,能基本掌握音乐教学的一般规律、原理和方法。再通过课前--课中--课后的学习模式,进一步培养学生的音乐教学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将学生的音乐教育情怀和教育知能培养相结合,铸造未来优秀的中小学音乐教师。

知识建构与协同创新

课程负责人:柴少明

所在学院:国际商学院

课程简介:以知识建构教育理论为基础,以培养学生建构新知识和协同创新能力为核心,以真实问题为导向构建课程内容和模块,开发在线学习资源和工具,设计在线学习活动,形成了满足学生线上自主学习和小组协作学习的开放课程,线下教学以问题探究和项目学习为主,二者通过信息技术和网络学习平台有机地融合在一起,引导学生建构新知识,从而实现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教学目标。

艺术与审美

课程负责人:郑莹洁

所在学院:城市文化学院

课程简介:本课程依托智慧树国家精品慕课《艺术与审美》,在本校砺儒云平台创建spoc课程,线下结合“学习通”app互动开设面授课堂。秉承“以学定教,以美导善”的教学理念,基于三个平台建构迭代提阶教学模式,创建艺术沉浸式创新学习空间,注重传统艺术文化守正创新,培育中国心、中国魂、中国情,培养具有艺术审美品位,有文化自信的创新人才。

学习科学与技术

课程负责人:贾义敏

课程简介:致力培养学生对“人是如何学习的”形成系统认知;提升学生数字化学习能力;促进学习观、教学观、评价观的更新,以适应现代信息技术对学习与教学的挑战。在价值塑造、知识传授、能力培养“三位一体”的课程目标理念下,团队坚持“教研相长”的课程建设路径,创新教学内容、方法,改革评价方式;实施“理论学习-实践体验-反思提升”的混合教学。已创建有丰富的开放网络课程资源,衍生出通识课、教师教育课等面向不同类型学习者的课程内容体系。

物理化学

课程负责人:孙艳辉

所在学院:化学学院

课程简介:课程建设遵循金课标准“两性一度”形成以下特色:1.课程模块完善,强化过程导学、实施多元评价;2.线上线下教学资源丰富,注重与学生专业特点、学科前沿相结合,体现课程的创新性和挑战度,有利于个性化学习;3.注重知识体系构建,强化将知识内化为智慧的能力,体现课程的高阶性;4.教学实践中形成了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线上、线下混合教学模式,探索了注重学习过程和学习效果的综合评价模式。

中学物理教学研究

课程负责人:周少娜

课程简介:为满足国家“世界一流学科”重点建设行列物理学人才培养要求,打造学科功底和教研能力双向发展的“新师范”物理学科的拔尖人才,借助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程和华南师范大学砺儒云平台,进行“中学物理教学研究”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秉承“以学习者为中心”的教育理念,对标高阶性、创新性、挑战度标准,引进国际物理教育研究的思想和国际教育研究案例,建立实证研究思维并深度渗透“隐性思想政治教育”。

计算机科学技术导论

课程负责人:沈映珊

所在学院:计算机学院

课程简介:课程以“以素质教育为基础,以专业教育为主干”的思路,以知识点为导线,融入思政教育,建立了涵盖计算机科学核心的扁平化教学内容体系。采用双主教学的“3O-HAPPY-CL”教学模式,灵活应用如翻转课堂、PBL等教学活动,为学生开展专业学习做好理论引导。利用过程评估与效果评价等方式,增强学生学习主动性,课堂学习表现活跃,线上活动顺利开展,奠定了学生坚实的计算机理论基础,促进了学生信息素养培养。

市场营销学

课程负责人:张凤超

所在学院:经济与管理学院

课程简介:建立在经济科学、行为科学、现代管理理论基础之上的实用课程,具有综合性、边缘性的特点。课程核心内容是面对广阔市场的企业卖方如何从市场调查、营销环境分析出发,根据消费者需求的差异性进行市场细分,以消费者需求为中心选择目标市场并进行产品定位,锚定营销目标,制定营销战略战术组合,指导企业展开有效的市场营销活动,使企业在激烈竞争的市场环境下生存和发展。

C语言程序设计

课程负责人:曾碧卿

所在学院:软件学院

课程简介:课程致力于让学生掌握C语言的编程思想、培养程序设计兴趣、学会利用计算机来解决问题的计算思维。教学过程中对MOOC、励儒云、学者网等线上线下结合的混合课程教学进行了探索与实践,累计有20余所高校的3000余人通过本课程在线教学资源辅助完成线上线下的学习,形成了完整的教学互动体系,较好培养了学生的程序设计能力和运用计算机进行逻辑思维的能力。

团队激励与沟通

课程负责人:丁美荣

线下一流本科课程

教育研究方法

课程负责人:齐梅

课程简介:课程总体目标设置基于国家振兴教师教育和广东省“新师范”的战略举措,以及我校以“立德树人”为根本,引领南方教师教育的办学定位,教育学科为基础教育输送卓越教师和教育学专门人才的培养目标。课程坚持立德树人、学科育人,突出体现创新性、高阶性和挑战度,以“学习中心,任务驱动,以研促学”为主导原则,创建了3KAM教学体系,通过课堂教学、在线学习、科研实践,促进师范生多样化发展。

公共关系

课程负责人:夏宝君

课程简介:课程秉承“师生平权、启迪心智、引导价值、培育创新”的教学理念,倡导对话教学和对分课堂,创建全景式、沉浸式、理实一体化的教学场景,建构了“学生参与、体验、互动+教师主导”的“3+1课堂教学模式”。课程引导学生在公关理论、方法与技巧的学习和实践中培养全球视野、家国情怀,培育传递中国声音、中国力量的新闻人,培养具有时代担当和社会责任感的专业人才。

有机化学

课程负责人:汪朝阳

课程简介:课程在省级千百十人才汪朝阳教授带领下,有由我校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全国通用的系列新形态教材《有机化学》、《有机化学实验》、《有机化学学习指导》等,在省级精品课程基础上建立了完整的网络教学系统。教学中注重“温故而知新”六重奏的策略,注意渗透绿色化学前沿知识,注意强化化学史立德树人功能,各类成果在全国高校(尤其是师范院校)中具有广泛的影响。

普通心理学

课程简介:课程采用经典剖析、科学重现、课堂延伸、高效互动的创新教学实现“四度”(深度-广度-温度-厚度)学习,通过实施“六个一工程”,构筑坚实的心理学基础,体验研究的巧妙、涵养科学的思维、激发创新应用能力。课程注重“新时代新教法,新师范新学法”的研究与实践,加强教学策略的科学优化,教学过程中为达成“基础+实践”双创型人才而设计并论证、运行、优化科学的教学内容-教学组织-评价方案。

近代物理实验

课程负责人:吴先球

课程简介:课程具有以下优势特色:1.教学实施“师德养成”培养教育,形成具有学科特色的育人文化。2.创建“一体二翼”教学体系,培养学生创新能力。3.科研反哺教学,学科对课程支撑强。4.主编国家级规划教材《近代物理实验教程》。

政治经济学

课程负责人:贾丽虹

课程简介:课程致力让学生牢固掌握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基本原理,深刻认识当代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在科学理论的指导下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2003年课程入选首批广东省级精品课程;2013年获得广东省精品资源共享课程立项,该质量工程项目在2017年的验收中获得“优秀”等级评级。团队将以一流课程的建设为契机,让立德树人的使命在课堂上在学生中扎根。

环境化学

课程负责人:吴宏海

所在学院:环境学院

课程简介:课程依托我校化学和地球科学而具有先天性的学科优势,设环境化学二级博士授予点。课程融入生态理念并响应国家生态文明政策,逐渐形成了具有重要影响力的特色精品课程。本课程内容主要包括四个方面:1.水、大气、土壤的环境污染化学;2.污染生态化学;3.环境分析化学;4.受污染环境修复原理与技术。

软件构造

课程负责人:潘家辉

课程简介:课程遵循两性一度的金课标准,讲授软件工程知识国际体系SWEBOK中面向对象的设计原则,软件构造的标准化技巧、形式化方法以及23种设计模式。教学内容涉及面向关键质量目标的软件构造基本技术,软件代码重构和面向更复杂软件系统的高级构造方案。学生学习后能掌握软件构造的基本理论知识和解决日渐复杂软件工程问题的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

离散数学

课程负责人:蒋运承

课程简介:课程团队是广东省省级教学团队(目前教学团队共有专职教师8人,其中负责人为二级教授、珠江学者特聘教授、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广东省本科高校计算机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副主任委员)。本教学团队以本科人才培养为基础,开设的离散数学课程面向全院本科学生,利用现代信息手段开展教学,教学资料上传砺儒云课堂和学者网课程平台,设计和录制了81个慕课视频已在砺儒云课堂上线,与学生开展互动教学。

数学分析(I)

课程负责人:刘名生

课程简介:课程讲授极限理论和一元函数微分学理论,有自编的主教材、辅导教材、实验课教材和非常强的教师团队。负责人刘名生为校级教学名师、三级教授,主编教材《数学分析(一)、(二)、(三)》和《数学分析学习辅导I、II、III》以科学出版社十三五规划教材出版发行;实验课教材《数学基础实验教程》由冯伟贞、章绍辉主编。

无机化学

课程负责人:王前明

课程简介:教学团队成员主持和重点参与国家自科基金-广东省联合基金、国家自科基金重大研究计划培育项目等十余项国家-省部重点课题,指导本科生发表SCI论文10余篇并获得第十三届“挑战杯”全国一等奖。团队成员获华师第四届优秀教材一等奖,出版的“十三五”规划配套教材包括《无机化学》和《无机化学学习指导》已被湖南师范大学、韩山师范学院等高校广泛使用。

运动生理学

课程负责人:段锐

所在学院:体育科学学院

课程简介:线下课程利用生理学前沿研究成果,引导学生探讨运动状态下人体结构和机能的变化规律,指导学生分析、解决和指导运动实践中的生理问题,并最终增强学生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课程拥有长江学者引领的高素质教学团队,采用团队成员主编的国家级规划教材《运动生理学》作为配套教材,对国内体育专业人才培养起到广泛的示范作用。

日本概况及中日关系

课程负责人:李雁南

课程简介:课程的特色是文本阅读、比较研究、课程思政和科研培育。学生通过学习能够从历史文脉、地缘关系、民间交流、文化互通等方面解析中日关系,开拓国际视野,培养学术思维,通过对日本这个“他者”来观照“自我”,提高对自我与社会的认知水平,对中日关系的历史理解、现实认知和未来建设形成自己的观点并进行有理有据的论述,提高人文素质,抱有深挚的中国情怀。

城市管理学

课程负责人:杨爱平

所在学院: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

合唱与指挥基础

课程负责人:苏严惠

课程简介:课程重视中国音乐文化的发展、立足音乐基础教育根本、努力开拓原创合唱的现代演绎,践行“立德育人,朋辈同行”的实践模式,坚持常规教学与社会实践相结合,在教学实践中不断完善大、中小学合唱指挥教学体系,以“未来教育者”为目标,为基础教育培养能一专多能、全面发展、站稳讲台、兼顾舞台的音乐教育人才,努力造就具有现代文明精神、宽厚知识基础、卓越专业素养和深挚人文情怀的新时代大学生。

旅游目的地管理

课程负责人:宋一兵

所在学院:旅游管理学院

社会实践一流本科课程

低碳生活实践

课程负责人:张立国

幼儿行为观察与记录

课程负责人:李思娴

课程简介:课程在近十年来逐渐形成了“在幼儿园里读大学”的教学特色,坚持实践为导向,创设多元情境,为学生践行师德、内化师德、锻炼能力提供依托。课程坚持“师德为先,能力为重”的育人理念,引导学生在案例性、问题性与真实性情境中学习专业知识,体悟师德要求,坚定从教信念,践行并最终内化师德,自觉规范教师行为。

思想政治理论社会实践

课程负责人:张永刚

所在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

课程简介:作为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思政课程,《思想政治理论社会实践》旨在帮助学生将课堂所学理论知识运用到社会问题的观察、思考以及问题解决方案的设计之中,通过实践育人模式增强思政课问题意识,提升学生综合素养。课程依托全国重点马克思主义学院的学科优势,经过十余年课程建设,课程团队建设与教学效果走在全省前列,并形成了立德树人价值目标突出明显、时代特色与地方优势项相互结合、“八个统一”教学方法有机统一、全院教师倾力打造共同参与的课程优势。

THE END
1.全国中小学实验在线平台由教育部基础教育司主办,中国教育装备行业协会和教育部教育技术与资源发展中心支持的《关于举办第九届全国中小学实验教学说课活动的通知》已于2023年5月15日发布http://xinjiang.syzx-edu.com/
2.“开展虚拟实验,掌握真实知识”全国中小学信息科技教师,教育行业人士 (一)主题要求 教学案例征集活动以国家中小学智慧教育平台发布的《义务教育信息科技教学指南》为基准性参考,以中望中小学数字化创新教育平台为教学工具。请从如下课程中选择: 信息科技(六年级)全一册 信息科技(七年级)全一册 https://www.i3done.com/news/2024/4178.html
3.全国中小学实验教学说课案例公示,烟台小学作品上榜大小新闻客户端12月5日讯(YMG全媒体记者 徐峰 )近日,教育部发布《关于第十届全国中小学实验教学说课活动现场展示案例的公告》,烟台一件作品上榜。 根据《关于举办第十届全国中小学实验教学说课活动的通知》安排,在各省级教育行政部门限额推荐的基础上,经过专家审核、集中公示等环节,确定了296个现场展示案例名单,其中,https://www.ytcutv.com/folder700/folder717/folder741/folder742/2024-12-05/HfkWvD7lhcMePZVk.html
4.764节部级实验教学精品课上线!向优课看齐,从这四步做起~为助力中小学实验教学广泛开展,国家中小学智慧教育平台于近日全新上线了764节部级实验教学精品课。本批资源质量高,实用创新性强,基于真实问题情境的实验和跨学科实验占比超过40%,非常值得相关学科教师观摩借鉴。 范围:义务教育各学科课程标准(2022年版)和普通高中各学科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2年修订)所涉及的实验或实践http://edu.meizhou.gov.cn/gkmlpt/content/2/2705/mpost_2705091.html
5.之江汇教育广场一、案例背景 之江汇互联网学校为每一个师生提供了可学习、可记录、可分享的个性化网络学习空间,它打破了传统教学受时空限制的局限性,而被广泛运用于教育教学各领域。越来越多的教师在日常教学中借助网络学习空间的创设来提高教学效率,为教育变革创新注入强劲动能。本案例笔者以“瓶瓶无奇 盖出精彩”网络学习空间为例https://yun.zjer.cn/space/index.php?r=space/person/blog/view&sid=610346&id=39543799
6.全国中小学实验在线平台系统开发案例搭建全国中小学实验在线平台,推进全国中小学实验教学优质数字教育资源的建设,应用,共享和传播,进一步提高实验教学的科学性,规范性和标准性。把互联网+的模式应用到实验教学中。 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果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侵权资源!如果遇到资源链接失效,请您通过评论或工单的方式通https://www.proginn.com/w/98060
7.全国中小学实验在线平台:提升实验教学质量的最佳资源新媒派全国中小学实验在线平台是一个由教育部基础教育司主办的平台,旨在提升中小学实验教学水平。它提供了丰富的实验教学资源,包括物理、化学、生物等多个学科。你可以在平台上找到各种实验教学案例、实验资源、直播课程、实验指导等,帮助教师和学生更好地进行实验教学。平台还举办全国中小学实验教学说课活动,鼓励教师分享和创新https://pidoutv.com/sites/23311.html
8.国内学位信息查询与认证服务调整到学信网多起违规学科培训通报湖北师范大学2016年以来,探索“互联网+教师教育”新模式,利用云计算等智能技术推进教育信息化教学服务平台建设,将所有在线教学资源面向包括乡村任教的所有毕业生开放共享,助力他们全面提升从教能力。 双减| 北京4000余名在职中小学干部教师开展“双减”全员培训https://edu.sina.cn/eduonline/2022-08-05/detail-imizirav6852550.d.html
9.中小学人工智能实训室中小学人工智能课程人工智能实验室中小学广州飞瑞敖15年口碑,全国1000多所高校实验室建设案例,专注于人工智能和物联网技术核心技术研发、销售及服务,打造“六位一体”人工智能课程服务体系,为中小学人工智能课程、高校人工智能实验室建设及师资培训提供整体的解决方案;人工智能教育城市合伙人、培训机构转型课https://www.frotech.com/
10.开展2019年度全省中小学实验教学优质课实验教学说课案例评选活动根据《河南省教育厅关于加强和改进中小学实验教学工作的意见》(教技装〔2017〕643号)和教育部《关于举办第七届全国中小学实验教学说课活动的通知》(教基司函〔2019〕13号)精神,为进一步提高中小学实验教学水平,经研究,继续在全省开展中小学实验教学优质课、实验教学说课案例评选活动。现将有关要求通知如下: https://news.haedu.cn/shengnazixun/2019/0417/1062068.html
11.跟谁学学而思新东方在线高思被顶格罚款50万元;51Talk收购在线英语品牌51Talk宣布收购教育平台考拉阅读,此次收购已达成100%股份收购的最终协议,该交易将于2021年上半年完成。 考拉阅读成立于2016年,是中国领先的中文阅读能力评估体系、培训阅读体系的开发者,并与北京大学机器学习实验室合作,制定了中文分级阅读标准“享阅中文分级标准(ER Framework)”。2017年5月,考拉阅读推出了https://www.tmtpost.com/5246085.html
12.重建生态:价值与系统的力量——第七届中国教育创新年会11月启幕青岛中学小学部石头教室 把农场开发成博物学课堂 中国科学院附属玉泉小学 学术主持:章巍(北京十一学校一分校副校长) STEM视角下的新劳动教育思考——来自深圳龙岗的案例 吴向东(广东省特级教师,全国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专家) 校园服务劳动设计可以有多少种可能 杭州市胜利实验学校 新劳动创造10https://sghexport.shobserver.com/html/toutiao/2020/08/26/250533.html
13.国家中小学智慧教育平台创新应用案例72. 全市2023年首期国家统编教材信息化应用优秀案例 图格奇乌兰 470次播放 1:00:55 73. 学前教育信息化创新应用案例 市电教馆庄丽琴 535次播放 40:30 74. 学前教育信息化创新应用案例网络展播 市电教馆庄丽琴 116次播放 43:51 75. 国家中小学智慧教育平台创新应用案例20 https://www.cctalk.com/v/16854381811034
14.我省8项优秀案例入选2022年全国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全国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 执行办公室印发《关于公布 2022 年全国中小学教师信息技 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 2.0 典型案例评选结果的通知(工程办 〔2023〕4 号)》.我省上报 8 项案例成果(优秀组织实施 案例 3 项,创新教学案例 5 项),经教育部专家评审,全部 入选,入选率达到 100%,与北京市,广西壮族https://www.jleduyun.cn/ft/cms-ft/download?fid=1398671696755425280
15.国家中小学智慧教育平台应用优秀案例展播(十一)《探索智慧教育01案例概述 为进一步加强国家智慧教育平台应用推广工作,推进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融合,扩大优 质教育资源覆盖面,促进教育教学高质量发展,更好服务“双减”工作,羊山实验小学开展 了对智慧教育平台应用的积极探索。 我校积极探索两大场景——“双师课堂”与“教师研修”,“双师课堂”场景通过确定目 https://m.book118.com/html/2024/1013/5240204212011332.shtm
16.关于举办2024年全国师生信息素养提升实践活动(第二十八届教师(五)中小学虚拟实验教学应用课例专项组 根据个人自愿参加原则,由参与活动教师本人于2024年4月1日-10月15日期间登陆国家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www.eduyun.cn)上传活动作品,具体内容及步骤详见附件4。 (六)职业教育专项组(职业教育实践性教学案例、职业教育数字教材(含样章)) https://www.xzeduc.cn/index/news/119
17.第十届山西省中小学实验教学说课活动省级优秀案例公布根据《教育部基础教育司关于举办第十届全国中小学实验教学说课活动的通知》(教基司函〔2024〕14号)精神,省教育厅于2024年7月中下旬举办了第十届山西省中小学实验教学说课活动。经评审,共遴选出80个省级优秀实验教学案例,经公示无异议,现予公布(名单见附件)。各地各校可登录“全国中小学实验在线平台”(https://wwwhttps://www.thepaper.cn/newsDetail_forward_288712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