震惊!一张令人心碎的互联网公司“死亡名单”

15年是传统企业倒闭潮,16年是“互联网+”企业倒闭潮

这一轮倒闭的是互联网企业,恰恰是泡沫破灭的最直接反应。

想想我们之前的大跃进和浮夸风吧,那时是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

而现在的很多创业者又何尝不是如此大家哪里是在创业,都是玩空手套白狼,都是在讲故事,描述自己的未来,你描述的越好,估值越高。这不是浮夸风是什么

喧声震天的A轮,战战兢兢的B轮,以及无路可走的C轮——季节开始变化,资本市场开始收缩,无数创业公司开始从初期的狂奔变得步履蹒跚,甚至跌倒在前往星辰大海的路上。

下面是网络上整理的互联网+倒闭企业名单,按名单分类,并备注了倒闭原因,希望能给大家带来启示!

一、互联网+零售

互联网+零售是电商巨头你争我夺的阵地。当亚马逊超越沃尔玛的那一刻,互联网+零售更是被赋予了颠覆的意义。然而,这个多金的市场,竞争之惨烈,烧钱之猛烈,稍不留神则用力过猛,倒在一片红海之中。

死亡名单

死因

1、无法持续打动消费者

零售电商在起初可以通过补贴优惠吸引用户,但这种烧钱策略不可持续。热度过后,看重低价的用户自然流失。

2、来自本地零售的强大竞争

当用户可以在本地超市满足基本的购物需求时,为什么要到零售电商上选择遥远的购物体验呢

3、标准化不足

零售电商在货物的价格、品质、配送、售后环节无法做到工业级的标准化,这是初创公司的天然局限。

二、互联网+餐饮

有人说,餐饮是一块不会被互联网兴衰所影响的领地。的确,如此需求高频的行业,已经生长出了像美团、大众点评、饿了么这样的行业独角兽。然而,高补贴的烧钱大战依然是悬在互联网+餐饮公司头顶的生死之剑。看似容易进入的互联网+餐饮,本质上仍然是残酷、苦逼的竞争。冬天将至,生得风光、死得惨烈的公司比比皆是。

1、烧钱大战难以为继

烧钱拿用户已经成了互联网+餐饮行业的基本游戏规则。那些有钱任性的土豪公司挥金如土,餐饮行业的创业公司要么拿到等量的资金加入混战,要么资金链断裂黯然离场。更何况,在初期高补贴下收获的用户,在补贴消失的时候,用户也随之消失。

2、巨头卡位竞争残酷

作为入口,餐饮向来受到巨头们的青睐。为了培育自己的市场,这些财大气粗的公司用简单粗暴的砸钱方式占领市场。混战之下,岂有完卵初创公司如果想在这场竞争中赢得自己的一席之地,除了提升自己的服务品质之外,还要面对巨头们的全方位卡位,难度非常大。

三、互联网+旅游

有人说,越是互联网化程度低的行业,越是有诞生独角兽的可能。旅游行业在门票产业等领域明显互联网化不足,看似潜力无穷,却也成为很多专注于此的公司的阿喀琉斯之踵。更何况,巨头在这个行业明显更有话语权,他们的围追堵截,足以干掉一大批对手。

1、巨头围追堵截

从酒店预订、门票购买到综合服务提供商,互联网+旅游的行业既有传统巨头卡位,又有新巨头追赶。从线上到线下,这个行业越来越像是巨头游戏。

2、互联网渗透率提升缓慢

相比网购渗透率,中国的在线旅游渗透率明显不足,诸如门票产品更是渗透率低,增长缓慢。这背后的原因复杂,而且一时难以扭转,但也拖累了很多互联网+旅游公司。

四、互联网+汽车

到底是走线下的重模式,还是走线上的轻模式汽车后市场既要拼资源,又要拼流量,最后还是拼资金。1元洗车,首单免费……花钱买流量也是汽车后市场的竞争法则。然而,冬天来的时候,他们还会有力气继续烧钱吗

1、门槛高,模式重

汽车后市场的各个环节都需要资源布局,相对于其他互联网行业,汽车后市场是个模式很重的领域。重模式意味着需要持续的资金流,高效的大体量运营团队,如何在初创期做到平衡,是他们的难点。而很多公司在平衡点到来之前就倒下了。

2、巨头逐渐开始醒来

车后市场之所以有空间,其中一个是因为传统的汽车服务行业坐在暴利的金山上不愿挪动。当互联网+汽车让他们看到时代在变化,他们肯定不愿将利益拱手让人。而这对于中间商来说,生存空间必然萎缩。

水木然认为“互联网+”的本质是为传统企业插上腾飞的翅膀,一切都是为实体而服务,而不是自己展翅高飞。

五、互联网+教育

从2014年开始,资本持续进入教育领域,预计2015年在线教育市场规模将达到1237亿元,2017年,中国在线教育用户预计将突破1.2亿。繁荣的背后,是资本的狂热和市场的泡沫。

1、用户动力不足

2、资金流不足

在线教育需要高额投入,在盈利之前,前期烧钱几乎是肯定的,这会拖垮一部分资金不足的公司。

3、巨头布局

新东方、阿里、腾讯、网易这样的巨头各自布局教育生态圈,他们流量大,资金足,这对其他公司来说,将会是持续的梦魇。

六、互联网+金融

互联网+金融看起来财源滚滚。据零壹研究院数据中心发布的P2P借贷行业上半年报告统计,上半年北京P2P借贷行业整体成交额约为700亿元,是去年全年的1.5倍。然而,互联网金融在无序竞争和政策监管之间,正在经历生死阵痛。

1、监管缺位,乱序竞争

缺乏监管,P2P行业曾长时期的处于野蛮式的生长模式中。这样的无序竞争让进入此领域的门槛极低,而一旦出现问题就是致命。

2、政策收紧,生死阵痛

针对互联网金融,政府监管之手正在收紧,对于那些走擦边球甚至违规的互联网金融公司来说,要么转型,要么撞上红线死掉。

七、互联网+医疗

2014年中国移动医疗市场规模为28.4亿元,预计到2015年从事医疗O2O领域的企业将达到42.3亿元,其中,移动医疗和理疗保健呈集中爆发式发展。一边是政策利好,一边是资本看重,互联网医疗正在经历一个好时代。然而,井喷的背后,也有死亡做陪衬。

1、移动医疗及智能硬件兴起

移动医疗、智能硬件以及上门服务的兴起,抢占了很大一部分市场份额,传统在线医疗的企业造成冲击,导致一批项目死亡。

2、竞争优势不明显

通过列表可以看出,死亡项目多以健康管理为主,从事该领域的项目较多,不利于形成竞争优势,一旦没有巨头注资,很容易被行业淘汰。

水木然认为:互联网+和传统企业本来就应该互相辅助,但是很多互联网+偏偏要摆出一副你死我活的姿态!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

八、互联网+房产

互联网+房产市场规模万亿,融资的数额也越来越高。经过2014年的调整,房产行业告别「黄金时代」,正面临一轮新的洗牌。

1、信任感难以建立

在互联网+房产领域,无法获取真实房源一直是用户体验痛点,而目前市场上的玩家依然无法解决这个痛点。无法赢得用户的持续信任感,用户自然不会对平台产生品牌认知。

2、专业房产中介入局

传统中介开始杀入线上渠道,减少对网络入口的依赖,建立自己的房源信息网站。这样的龙头卡位,让中小玩家的空间大大缩减了。

九、互联网+社区

互联网+社区是大风口,亦是深水区。从巨头到创业者,大家都看中了互联网+社区的想象空间,试图在这个领域抢占一席之地。然而,做好社区的背后是支付习惯、社交等等方面的复杂战争。即便是财大气粗如顺丰,在花重金布局嘿客之后,也面临了战略失误的窘境。

1、重资产模式,利润短期内难见到

社区类线下服务需要大量人力,是典型的重资产模式。如果缺乏高额利润,则难以为继。

2、线下竞争壁垒难以攻入

线下壁垒、社区经验壁垒、社区物理边都是难以有效逾越的障碍,限制着互联网+社区企业的发展。

水木然认为这只是一个开始,野蛮增长而来的很多企业,在2017年面临的困难将会更大,互联网+和传统企业本来就不该互相对立,革完传统企业的命之后,现在互联网+企业又开始自我革命!

十、互联网+美业

上门美甲、上门理发、上门Spa成了互联网创业的热词。传统美业加上「上门」二字后,就天然罩上了O2O的光环。然而,互联网+美业光环甚多,在获取用户、获得融资方面并不被十分看好。如今的太过喧闹的美业市场,或许即将迎来一波大的死亡潮。

1、低频、非刚需如何获取流量

上门理发向来被人诟病:理发所需要的洗头、吹头发、剪头发等环节其实并不十分适合上门,满地的碎头发的解决方案还不如回到理发店。此外,美业服务本来就属于低频、非刚性服务,线下遍地都是的门店已经非常发达,上门服务除了使用补贴吸引用户外,改变用户习惯的难度非常大。

2、非标准化服务难以快速复制

美业属于非标准化服务领域,不同的技师可能提供完全不一样的服务。这对用户来说,改变使用习惯可能要付出较高的机会成本。对于平台来说,也难以快速提供标准化的服务。

十一、互联网+婚庆

刚需,低频——这样谈论婚庆行业的用户需求有些可笑但也是事实,毕竟结婚是显而易见的刚需,而大多数人一辈子就结一次婚。2014年全国婚庆行业服务营业额达到7000亿左右规模,婚庆行业整体利润率水平趋于走低并将持续,所谓婚庆暴利已是“昨日黄花”,这其中很大原因来自于互联网对其的冲击。然而,对于新入场的互联网+婚庆公司来说,刚开始走的每一步都不容易。

1、低频消费,获取用户难度大

相对于在行业内深耕多年的传统线下公司来说,新入场者资源有限,难以获取用户,而婚庆又是低频消费,很难沉淀出忠实客户。

2、信息严重不对称

传统商家为了维持暴利,依然正在试图保护婚庆行业的信息不对称,而对于用户来说,选择一个新平台意味着需要更高的信任成本。

十二、互联网+其他

以下死亡项目不属于上述各大分类,在此一并列出。

以下内容来自亿邦动力网:

有的人活着,但他已经“死”了,有的人“死”了,但他仍然努力活着。多少人能挺过这个寒冬——活着。

01、云在指尖

关键词:微商、传销

02、美味七七

关键词:生鲜电商

模式:原名正大天地,服务于上海、江苏、浙江三地的生鲜电商。商品线涵盖时令水果、蛋肉家禽、海鲜水产、牛乳制品、休闲食品、方便素食、健康时蔬、粮油副食品、酒水饮料等9大类,共逾2000多个商品。美味七七为了实现全部商品的1小时送达服务,在上海地区新建了很多自营配送点。

融资记录:2014年5月获得亚马逊中国2000万美元入股,这也是亚马逊中国自成立以来在中国内地的首笔投资。

【反思】营销层面的大量补贴、物流成本的居高不下、生鲜损耗的难以控制、采购过程中的暗箱操作等问题都在制约着生鲜电商的发展。融资后,美味七七未能使团队稳定,核心成员逐步流失,用户体验也开始下降。物流配送上的巨大投入也是其资金出现问题的一个重大原因。

03、蜜淘

关键词:跨境电商

模式:前身CN海淘上线于2014年3月,主打一站式海淘代购的轻模式;2014年7月,蜜淘宣布切入上游供应链,推出限时特卖服务,由轻模式的一站式购物转变成为一家B2C自营的海淘电商;2015年9月,蜜淘将传统B2C进行细分,聚焦国别、专注韩国商品,提出韩国免税店概念。

融资记录:2014年7月,蜜淘获得了经纬创投的500万美元A轮投资,同年11月,蜜淘获得祥峰投资、经纬创投等3000万美元投资。

【反思】无法和巨头拼价格战,加之跨境电商政策影响,蜜淘库存积压严重。后来又提出韩国免税店概念,把未来战略押注在韩国市场,被动求生,但是已经无法挽回颓势。“围绕着爆款、标品打价格战并不是跨境电商的长久之计,这种竞争必须有巨额资金不断投入,而且还要考虑到用户留存率、重复购买率、商品毛利率等因素。而当时蜜淘的C轮融资仍在进行中,尚未完成。让自己变得更轻、更聚焦,思路没错,但蜜淘选择韩国线,有些单一,也缺乏特色,要做起来很难。”

04、壹桌网

模式:壹桌网成立于2015年6月,以线上生鲜购物为切入点,买手团队寻找优质食材,通过自建配送队伍,向上海以及苏浙的客户提供服务,并承诺上海外环内客户当天14点前下单,当日即送达。

融资记录:由专注于消费行业的私募股权投资公司锴明投资投资,初期投资数额并未对外披露。

【反思】一位资深生鲜人士算了一笔账:“现在生鲜电商中,物流加仓储一般占整体价格的10%;人工成本占10%;用于市场推广的用户补贴占10%;货物损耗占5%到10%。“而生鲜批发的毛利一共才多少10~20%。这样的情况能盈利这就是互联网人涉足生鲜电商的真实水平。”

05、神奇百货

关键词:90后创业、二次元

模式:定位于国内首家专注于95后的青少年个性化电商平台,根据兴趣标签和推荐算法为年轻用户提供高品质高逼格商品。选品主打95后喜欢的零食、饰品、书包文具、二次元周边等商品。

融资记录:2016年初,神奇百货获得来自经纬中国领投、真格基金、创新谷跟投的2000万A轮投资。

【反思】神奇百货CEO王凯歆在《神奇百货成立的一年里,我几乎经历了创业所有该遇到的坑》一文中,对自己的经历进行了反思:A轮融资后开始盲目扩张,大幅增员,大量使用猎头招聘所谓的行业“大牛”、顶尖技术人才,盲目相信某某大公司背景、相信所谓专业性人才和经验,盲目制定战略,在毫无供应链经验的时候,涉足供应链,大量引进供应商。王凯歆认为既有自己管理的问题,同时也因为“神奇百货”为当前创投市场上的趋势所不容。

06、品一照明

关键词:照明电商

模式:品一照明是在2006年国家“十一五”将半导体照明工程大力推动的背景下成立,是国内LED照明行业的知名品牌,致力于LED家居照明、LED商业照明及LED户外景观亮化照明领域。年销售额2013年1000万、2014年6000万,2015年超过一个亿,并且2015年双十一当天销售额1217万,成为照明行业的电商黑马。

【反思】电商运营成本负荷过大,挣钱少导致资金链断层。据每日经济新闻报道,梁荣华回应品一照明关店时表示,“灯具灯饰淘品牌真正在天猫平台上能赚到钱的有多少相信不会到5%。(LED电商)“倒闭潮”还会持续上演下去,最终线上、线下都将受到伤害。”对此,他算了一笔账,“人工11%、天猫扣点5.5%、推广成本15%、快递12%、售后2%、财务成本2%、水电房租2%,在平台上做销售,如果没有50%以上的毛利率,电商是根本没有办法持续经营的。”

07、淘在路上

关键词:在线旅游

融资记录:曾获得红点创投数百万美元A轮融资及阿里巴巴数百万美元的A+轮投资,2014年底获得新天域领投的千万美元新一轮融资。

08、大师之味

关键词:餐饮O2O

模式:2015年5月正式上线,是一家面向高端用户的餐饮外卖平台,截至停业,大师之味已在北京建立了24个众包配送站并曾拥有800平方米的中央厨房。

融资记录:2015年8月获得数百万元天使轮融资。

【反思】现在的O2O似乎已经不是轻型创业,而是越来越重,创业成功难度也在增加。创始人兼CEO范新红在告别信中说,由于中央厨房房租到期、寻求新一轮融资失败、业务上寻找新的加工方不利等原因,大师之味最终资金枯竭,无以为继,终究难逃倒闭的厄运。

09、博湃养车

关键词:汽车电商

模式:成立于2014年4月,试图以上门保养为切口切入市场,将用户流量逐渐引流至附加值更高的服务项目,引流至整个后市场,从而获得更高的现金流和自我造血能力。

【反思】节奏过快,获得融资后开始了近乎疯狂的扩张运动,一夜之间开拓20个城市。

10、最鲜到

关键词:同城众包配送

模式:最鲜到是一个基于定位服务提供同城短距离极速配服务的O2O平台,2014年开始在上海试运营,业务曾扩展至北京、深圳、杭州等十多个城市,合作品牌包括赛百味、黄太吉等;2016年1月低调转型,上线电商平台最鲜到商城,通过众包物流与众包仓储相结合的方式提供“冷链存储”和“生鲜宅配”服务。

融资记录:无。

【反思】创始人陆刚向亿邦动力网表示,最鲜到资金链断裂的主要原因是A轮融资失败,导致公司没有现金。业内人士认为,最鲜到的业务模式过于“老旧”,缺乏创新。

THE END
1.2024年中国互联网经济研究院“互联网与数字经济”拔尖人才培养第五届“互联网与数字经济”拔尖人才培养项目拟录取名单 公示期为2024年12月12日—2024年12月18日,如对结果有异议,请与中国互联网经济研究院“互联网与数字经济”拔尖人才培养项目组联系。 联系邮箱:ccie@cufe.edu.cn 中国互联网经济研究院“互联网与数字经济”拔尖人才培养项目组 http://ccie.cufe.edu.cn/info/1003/2386.htm
2.互联网+各省赛获奖入围名单汇总2024年中国国际大学生创新大赛这里是不完全统计,仅为部分展示,完整名单请进群公告领取! 识别二维码进入 中国国际大学生创新大赛交流QQ群 四川赛区入围省决赛名单 天津赛区获奖名单 黑龙江赛区获奖名单 浙江省金奖名单 识别二维码进入 中国国际大学生创新大赛交流QQ群 本文信息搜集整理自互联网,信息版权及活动解释权归主办单位所有,我爱竞赛网仅作媒体支http://m.52jingsai.com/article-21370.html
3.互联网+创新创业大赛相关文件及获奖名单政府信息公开互联网+创新创业大赛相关文件及获奖名单 2022-04-12教育部关于举办第八届中国国际“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的通知 2022-02-22教育部关于公布第七届中国国际“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获奖名单的通知 2021-04-20教育部关于举办第七届中国国际“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的通知 2021-01-18教育部关于http://www.moe.gov.cn/jyb_xxgk/xxgk/neirong/fenlei/sxml_gdjy/gdjy_scjy/cxcyjy_hjmd/
4.教育部关于公布第七届中国国际“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和重要指示精神,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深入开展党史学习教育,纵深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教育部等部门与江西省人民政府共同举办第七届中国国际“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以下简称大赛)。大赛总决赛已于2021年10月15日在南昌大学圆满落幕。经大赛专家委员会评审、组织委员会https://cy.ncss.cn/information/8a80808d7f29b633017f6338d1ab0007
5.工信部重磅5G工厂要来了!5G+工业互联网概念股名单出炉【工信部重磅 5G工厂要来了!5G+工业互联网概念股名单出炉】统计显示,A股市场中,同时具有5G+工业互联网的概念股共有28股,6月以来普遍上涨,平均涨幅为10.36%,浪潮信息、工业富联、宝信软件、中兴通讯累计涨幅在20%以上。 工信部:推动不少于3000家 企业建设5G工厂 https://wap.eastmoney.com/a/202306222759774219.html
6.工信部印发《2023年5G工厂名录》为深入推进“5G+工业互联网”创新发展,打造5G工厂中国品牌,各地依据《5G全连接工厂建设指南》(工信厅信管〔2022〕23号)加快推动5G工厂建设,取得积极成效。经省级工业和信息化主管部门、通信管理局推荐,工业互联网战略咨询专家委评审以及公示等程序,确定了2023年5G工厂名录。 https://news.bjx.com.cn/html/20231130/1346812.shtml
7.第1第四届中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国际赛道获奖名单 附件5:第五届中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全国总决赛高教主赛道获奖名单 第五届中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全国总决赛职教赛道获奖名单 第五届中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全国总决赛“青年红色筑梦之旅”赛道获奖名单 https://www.gtxy.cn/cxcy/scds/d16j/content_12243
8.2020互联网企业100强名单2020年中国互联网综合实力百强企业一览→中国互联网协会在北京举办《中国互联网企业综合实力研究报告(2020)》发布会暨百家企业高峰论坛,会上发布了2020年中国互联网综合实力前百家企业、中国互联网成长型前20家企业名单,阿里巴巴、腾讯、美团、百度、京东、网易、寻梦信息、小桔科技、字节跳动、腾讯音乐娱乐集团等企业入选2020互联网企业100强名单前十名,下面一https://www.maigoo.com/news/571273.html
9.2022年中国互联网企业百强名单发布荔枝集团连续四年上榜11月2日下午,中国互联网协会正式发布《中国互联网企业综合实力指数(2022)》,并揭晓了“2022年中国互联网综合实力企业”前百家企业榜单(以下简称“榜单”)。腾讯、阿里巴巴、百度、京东、荔枝集团等公司跻身榜单,成为中国互联网综合实力“百强”企业。荔枝集团连续第四年名列“中国互联网综合实力企业”榜单,已成榜单常客https://static.nfapp.southcn.com/content/202211/02/c7027750.html
10.赛迪:AI+工业互联网正当时5月25日,工信部对外公布《2022年跨行业跨领域工业互联网平台名单》,包括此前新增14家跨行业跨领域工业互联网平台,共计28家。其中,百度智能云开物平台在新增的14家中位居榜首。双跨代表着国内工业互联网平台的发展水平。拥有领先人工智能技术的百度智能云开物入选,也契合了AI 技术将成为工业互联网核心驱动的行业发https://blog.csdn.net/weixin_48493350/article/details/1250572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