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中国旅游市场发展至今,处于稳步发展阶段,预计未来5年10%~15%左右增长。
2.全国2020年护照持有人数预计2亿,出境游,仍有巨大增长空间,绝大部分新一线及以下人群仍未出过国。
1.旅游业的主要板块分类
按内容分类:酒店、机票、用餐、购物、其他细分品类(如:当地玩乐、租车、接送机、签证、邮轮等)以及将各个元素打包组合的跟团游。
其中酒店、机票、购物是用户旅行消费的大头。机票为旅游预订的入口。
火车票:全国仅一家运营OTA0话语权。
其他:其他各个小板块大部分更接近酒店,供应比较分散(著名景点门票除外)中心化平台话语权强。
2.OTA平台的价值
现阶段对供应链的价值低,主要在于用户端。
什么是一家好的OTA?
l资源能力:到店有房、酒店房间位置佳、旺季有机票订、出境游覆盖更多地区的酒店、机票
l服务能力:在突发情况时,能高效为用户解决问题。如:到店无房,机票延误取消;是否能预先减少用户碰到问题的概率,预防比解决质量更高成本更低。
l个性化:现阶段更多体现在团队游的丰富性上、各种小众地区酒店的覆盖上、以及AI启发旅游灵感的能力上。
3.未来趋势
个性化、一站式服务、中低线城市旅游需求爆发。
当下机票市场份额:
国际机票
当下酒店市场份额:
国内酒店
国际酒店
其他单项业务都相对较小,更多在于一站式服务战略上。
机票的占比,在强制捆绑、对赌等灰色玩法取消,以及国内增速放缓后,比重持续降低。
跟团游:跟团游旅行社的平均毛利率10%,跟团游收入自营按营收,第三方按佣金。
costofrevenues
2019年,costofrevenues73亿,其中:
payrollcompensationofcustomerservicecenterpersonnel:14亿(按1.29万客服,单人每月公司支出9000换算)
creditcardservicefee:35亿(按手续费0.4%,GMV8650亿换算)
股权非常分散
核心问题
1)流量、一站式服务,用户规模的比拼。
长期来看我认为:当OTA整体人群渗透完成后,权重应为:规模>一站式服务>高频流量,在新模式出现前将会出现一个长期稳定的巨头。因此新一线、二、三线人群的争夺将是未来五年最重要的事情。
2)新一线、二、三线城市人群争夺。
新一线、二、三现城市的旅游业现状
北美几乎不可能,EXPEDIA本身就提供一站式服务,加上中美摩擦,任务过于艰巨。
南美skyscanner有不错的市占率,当地有家不错的一站式服务商Despegar,BOOKING在当地很强。由于南美离中国太远国际协同效果不大。
Traveloka,booking,agoda,trip.comIOS排名(东南亚)
东北亚
携程更可能在未来拿下亚洲,在欧洲北美有一定积累。与BOOKING,Expedia各自占下一块地盘。如果全球化做成功,携程能在全球化范围产生规模效应(用户规模、IT/产品人员的全球协调、IT基础设施的成本分摊),将使美团难以在出境上与携程竞争。
未来跟踪的重点:、
2.美团上的机票火车票入口业务增长情况。
3.二、三线城市行业情况变化
4.携程全球化的进展情况,tirp.com在全球的市战略。
2016~2019年携程的经营性现金流稳定在70亿人民币->10亿美元,净现金约等于0,如不考虑其投资上的资本开支,鉴于携程短期增长估计10%~15%,给予20XPE,200亿美元市值。(不考虑在makemytrip的投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