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4日,著名在线旅游平台同程艺龙正式在香港启动招股,每股发行价9.75港元至12.65港元,共发售1.44亿股,募资约2.32亿美元。
从3月份的10-15亿美元,到10月份的8-10亿美元,再到正式公布的最高2.32亿美元,同程艺龙的IPO募资额大幅缩水。而且罕见的是,本次IPO并没有基石投资者。
同程和艺龙,原是两家成立老牌在线旅游企业,依靠腾讯流量,分别与去年实现盈利,并且在今年3月实现合并。
盈利才一年,合并才半年,然后缩水5倍也要上市,同程艺龙在急什么?
同程艺龙就是腾讯的飞猪
同程成立于2004年,最初以“网上名片”这个B2B平台做到了国内旅游业名片销售第一。在2009-2011年间,同程先后切入到酒店、机票预订业务中,并最终确定了“机票”作为主要发展业务。2017年,交通预订业务占据其总收入的91.2%。
腾讯从2012年开始逐步入股同程。万达和中信资本曾于2016年60亿入股同程控股,不过,他们投资的是同程的线下资产(旅行社等),并未包含在此次上市主体中。
艺龙的故事则精彩许多,1999年成立,创始人唐越,起初定位于城市资讯服务网站,2000年切入到在线旅游,同年以6800万美元的价格卖给美国一家上市公司Mail.com,一年以后纳斯达克互联网泡沫破灭,唐越以150万美元赎回艺龙,2004年在纳斯达克独立上市,2011年腾讯入股,2016年被腾讯和携程私有化。
从资本运作的角度,唐越的操作堪称教科书。但从公司运营的角度看,同时期起步的艺龙一直被携程压制,最后被吞并。
与同程不同的是,艺龙此前主攻的业务是酒店预定,酒店业务占其总营收超过九成。所以,同程和艺龙的整合是互补的。整合后的同程艺龙,腾讯是大股东,占股24.92%,携程是二股东,占股24.31%
同程艺龙之所以能在去年开始盈利,靠的是腾讯巨大的流量,公司80%的流量来自腾讯。
依靠着腾讯巨大的流量,同程艺龙的月活大幅增加。2015-2018上半年,同程艺龙的月活分别为0.88亿、0.99亿、1.21亿和1.60亿,月付费用户分别为390万、910万、1560万和1750万。
有了流量后,同程艺龙迎来飞速发展。2017年底,公司合并总营收52.27亿元,同比增长43.6%,其中同程27.08亿元同比增长88.68%,艺龙25.19亿元同比增长14.24%,两者合并利润达4.55亿元,经调整净利润7.13亿元。
图:同程和艺龙近年营收
图:同程和艺龙近年净利润
2018年上半年,同程艺龙合计营收达到28.3亿,合并利润8.5亿,经调整利润则为6.3亿。
半年净利润6.3亿,假设全年净利润10亿,对应同程艺龙200-260亿港元的市值,PE在20倍附近,行业龙头携程的PE在暴跌后仍有30倍,相比之下,同程艺龙本次IPO估值卖的不贵。
在现金流方面,2017年艺龙取得7.19亿的经营活动现金流,首次转正,同程在线经营现金流在2015年至2017年的经营活动现金流分别为人民币9.05亿、3.72亿及13.03亿,三年为正,且2017年创下三年新高。
截止9月30日,同程艺龙现金及短期投资超过44亿,公司并不缺钱,且已经具备造血能力。那么,同程艺龙为什么急于上市?
原因我觉得有三点。
第一,科技股近半年来出现大幅调整,公司担心科技股牛市结束,所以赶早不赶晚,越晚上市,环境可能更差。
第二,腾讯虽然是同程艺龙的奶妈,为同程艺龙输送源源不断的流量,但毕竟不是亲妈,同程艺龙当下仍是独立运营的公司,而且同程艺龙与腾讯的入口协议将于2021年7月31日到期,虽然还有三年,但如果到时双方关系恶化,同程艺龙处境会很不利。
这一点同程艺龙和阿里飞猪完全不同,飞猪是阿里内部孵化出来的公司,也是依赖阿里的流量成长起来的,它是亲生的,可以无限期享受阿里的流量。
在线旅游的大乱斗
中国的在线旅游市场,近些年发展迅速,2013-2017年,随着渗透率的提高,复合增速达到39.8%。不过随着渗透率的饱和,未来的发展增速势必会放缓,艾瑞预计未来5年的符合增速将回落至16.0%。
图:中国在线旅游市场发展情况
巨头们感到焦虑,一方面是行业增速的放缓,另一面则是行业竞争的不断加剧。
在线旅游市场似乎永远都难以做到一家独大的局面。你看携程,本来已经击败同程、艺龙,合并掉最大的对手去哪儿,看似已经天下无敌了,但在后来者美团和飞猪的夹击下,又开始有了新的烦恼。
携程前几日公布的三季报刚遭遇翻车。三季度,携程营收93.55亿元,同比增长15%。净利润-11.39亿元,同比由盈转亏。虽然是权益类可供出售金融资产的公允价值变动带来的亏损(-26.25亿),但投资者仍对这份财报并不满意,携程股价当日大跌19.02%。
图:携程在公布三季报后股价暴跌
投资者不满的,除了公司疲弱的四季度展望,还有就是公司逐季下滑的毛利率。
图:携程毛利连续五个季度下降
毛利率79%,同比下降5%,环比下降1%,公司解释为是客服成本上升、新设国际呼叫中心以及季节性原因几个因素导致。但归根到底,是因为行业竞争的加剧。
中国在线旅游市场的市场份额,各家三方统计机构统计的结果都不一样,现在公认的情况是,携程和去哪儿仍占据第一集团,同程艺龙、飞猪、美团、驴妈妈、马蜂窝等则都隶属于第二集团,驴妈妈主攻景区,途牛主攻海外市场,在机+酒这块最大的市场中,主要的玩家是携程+去哪儿、阿里的飞猪、腾讯系的美团以及腾讯系的同程艺龙,这其中,飞猪和美团被认为是携程最大的竞争对手,同程艺龙相对低调,在此番上市前,并没有引起市场足够的重视,此番上市,公司也希望借助资本商场来扩大自己的知名度。
携程、美团和同程艺龙都是上市公司,我们不妨比较一下他们在机+酒领域的GMV(网站成交总额)和营收。
图:三家公司GMV及增速
从GMV来看,携程依旧是老大,2017年GMV为6000亿,是同程艺龙(1023亿)的6倍,美团酒店(365亿)的16倍。
但从增速上来看,同程艺龙和美团的增速均远高于携程,携程的份额被逐步蚕食。携程2017年保持40%的GMV增速,也是依赖天巡的并表,2018年增速大概率回落至20%以下。
图:三家公司营收及增速
从营收来看,携程2017年实现营收267亿,是同程艺龙(52亿)的5倍,美团酒店(27亿)的10倍。从增速来看,携程依然是三家里面最低的。
不过也要注意到,携程业务相对平均,2017年住宿预订、交通票务、旅游度假和商旅服务分别实现营收95亿、122亿、30亿和7.53亿人民币,分别占总营收比例的35.45%、45.52%、11.19%和2.8%。
同程艺龙主要集中在住宿和交通,收入占比各为50%左右。
而美团的OTA,竞争力主要在酒店,公司的GMV主要均为酒店贡献,2017年收入27亿,与携程(95亿)的差距进一步减小。
而且,美团还在持续发力,根据Trustdata的报告,2018年二季度,美团夜间酒店预定数量达到7290万间,已经超越携程和去哪儿的总和。虽然美团的酒店业务相对低端,以至于贡献的GMV并不高,但其从低端切入高端的打法还是令携程感到不安。
和美团一样,同程艺龙的主要用户也来自非一线城市,非一线城市用户占比达到85%。所以在二三线城市,同程艺龙和美团,这两家腾讯系的公司也面临着正面的对抗。
图:中国在线旅游市场格局
上面这张图清晰的描绘出中国在线旅游市场混乱的格局,不过仔细看你会发现,背后依然是大家熟悉的BAT。携程最大的股东是百度,美团和同程艺龙最大的股东都是腾讯,飞猪则是阿里独资公司。
不过,携程和美团,虽然背靠百度和腾讯,但他们有着自己的企业价值观,独立性非常强。相比之下,同程艺龙的独立性差很多,如果没有腾讯的流量和携程的资源,公司想在红海里厮杀会很困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