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伊始,新冠疫情突如其来,互联网医疗的便捷性让人眼前一亮。资本市场中,医药行业2020年的行业利润与市值均有大幅提升,成为当年业绩表现最为亮眼的行业之一。
近期,在互联网医疗领域深耕二十余载,经营着中国最大的数字健康医疗服务平台之一的健康之路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健康之路”),已通过港交所聆讯,即将登陆香港资本市场。
随着平台所覆盖资源方的不断扩展,其商业模式也在市场的不断验证下日趋完善,并形成B端业务基本盘稳固、BC端两大业务协同共驱的业务模式。
健康之路的两大核心业务板块分别是健康医疗服务和企业服务及数字营销服务。前者主要是针对患者的C端个人用户,提供医疗支持服务和价值医疗服务,助其管理健康状况。后者则是面向医药企业和机构等B端机构用户,为其提供内容服务、信息技术服务和数字营销服务,以提高机构用户的运营效率,推动其业务增长。
“两翼”业务齐飞,构建生态闭环
健康之路平台在医疗市场的供需两端建立了强大而广泛的联系。
招股书显示,2021年至2023年,公司面向C端的健康医疗服务收入从1.28亿元增至2.97亿元,年复合增长率达52.4%。
而对于B端用户来说,入驻平台能够在提升自身品牌知名度的同时,又能依托平台获得C端用户流量上的支持。同时健康之路在医院侧和医生侧的扎实服务能力,以及长期精准的数据沉淀,加上AI上基于大模型能力的个性化赋能,又为B端触达更多精准需求的用户,影响用户消费决策,从而实现自身增长提供了有效助力。
凭借两大业务之间的联动,平台持续吸引更多的B端用户合作。截至2024年6月30日,平台已在全国链接11,727家医院和513家企业,有效扩大了影响力。2021年至2023年期间,公司面向B端的企业服务及数字营销服务业务收入从人民币约3.01亿元翻三倍至人民币约9.46亿元,年复合增长率高达77.2%。
B端业务占比近8成构筑业绩基石,公司业务模式差异化优势显著
智通财经获悉,截至2024年6月30日,健康之路总营收达到约为6.11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14.5%。从营收结构占比来看,公司2024年上半年的健康医疗服务收入约1.23亿元人民币,占比20.1%,企业服务及数字营销服务则实现收入约4.89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19.2%,营收占比高达79.9%。
不难看出,来自B端的用户贡献了公司的主要收入,而这也与其他以“医药电商”为主的互联网医疗平台的收入结构有着显著差异。健康之路的营收增长并非依赖于单一的药品销售,而是通过向B端客户提供多维度赋能,作为推动公司营收增长的主要引擎。再通过其服务的C端用户来增强品牌影响力和提升产品复购率。这种B、C端多维复合的商业模式显然具有更强的生命力和更持续的市场竞争力。
相对来讲,B端市场的收入稳定性优于C端市场。这主要归因于B端客户较高的转换成本,使得他们更倾向于与供应商建立长期合作关系,延长业务的生命周期。企业若能持续加强自身服务能力,确保客户满意度,并借助技术创新来提升运营效率,便能有效地吸引并巩固B端客户群体,进而确保收入的持续性和稳定性。由此可以预见,健康之路的盈利增长确定性会比较高。
据弗若斯特沙利文数据,中国数字健康医疗及保健市场规模预期将于2030年达到人民币3.88万亿元,市场规模巨大。互联网医疗从概念的提出到市场的广泛认可,其模式也经历了众多的探索,从医疗的本质看,单纯的提供药品销售或单一的医生咨询等服务,只能解决用户一小部分的问题。只有秉承长期主义的立场,认真思考和实践如何将医疗行业的各方参与者融入,提升行业服务效率,交付更好服务结果,让参与各方真正受益,才是行业发展的终极目标。
健康之路在这方面走出了一条相对独特的综合发展路径和商业发展模式,凭借其在B端的资源不断夯实B端业务作为公司稳固的基本盘,进而反馈到C端质量更高的医疗服务,实现双业务协同共振,取得高速增长。我们有理由相信,这是一条更值得期待的发展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