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术2.0微能力点解读(精选8篇)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首页

好书

留言交流

下载APP

联系客服

2023.10.15吉林

篇一:信息技术2.0微能力点解读

提升的目的就是要让教师利用信息技术工具设计并制作微课程,从而

呈现关键信息,解决教学重难点问题

丰富教学资源和教学活动形式

丰富课堂教学模式,支持学生自主学习

满足个性化学习需要

从过往培训学员作业中发现,该能力点有部分教师存在提交材料不完整的情形,要引起重视。

1、必须提交的测评材料

[B2微课程设计与制作]要完成的测评材料有三项:

一、微课程设计方案

提交文件格式不限,建议为图表方式呈现的文本文档,如WORD,PDF等。

二、微视频

提交文件格式为[视频],时长不超过10分钟。

三、学生体会

2、各项测评材料合格标准

材料一:微课程设计方案

教师自主选择一个知识点或技能点,撰写微课程设计方案,包括主题、教学目标、教学对象、教学流程与内容设计以及实施思路。

优秀指标:

教学内容科学准确,符合课程标准,突出了教学重难点;

教学内容的组织与编排符合学习者的认知规律,逻辑性强,过程主线清晰、重点突出;

内容呈现形式恰当支持内容表达;

将微课程内容的组织方式与教学实施做了关联思考;

对微课程的教学应用环境、技术条件、学生能力做了充分考虑,预见了实施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制订了应对方案,操作性强。

这些大家都很熟了,不再拾人牙慧图片。

材料二:微视频

依据上述方案开发并提交微视频,视频长度不超过10分钟。

讲解准确清晰、语言富有亲和力,深入浅出,启发引导性强;

内容呈现形式与讲解新颖;

媒体应用合理,能有效支持内容表达;

使用文字、标注、变焦等提示性信息促进学生理解重难点;

注重使用提问、测验等交互方式;

视频清晰流畅,声画同步。

要注意的几个问题:

微视频必须与设计方案相对应;

要时刻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材料三:学生体会

两位学生使用微课程进行学习的感想和体会,以录音或视频形式提交。

注意:两位学生哦!

3、可借助的技术工具

[B2微课程设计与制作]微能力点可借助的技术工具,相信会选这个能力点的教师都知道。不多说了。

[B2微课程设计与制作]就解读到这,因为大家都会,所以写得比较简单。

篇二:信息技术2.0微能力点解读

[B5学习小组组织与管理]能力点的难度不高,因为学习小组合作学习的活动,在日常的课堂中已司空见惯了。但也存在着有些教师在上交的材料中没有体现技术运用的情况。出现这种问题的原因在于教师没有认真去阅读测评规范的能力描述。

我们可以先看下该能力点的[能力描述]:

借助信息技术进行学习小组的组织与管理,从而

丰富学习小组产生方式

提高小组成员学习活动的参与度

保证小组成员平等地获得学习资源

及时了解并有效推进小组学习进展

促进小组成员及时交流与深度互动

在这里首先明确了学习小组的组织与管理中要注意的几个问题:

必须借助信息技术来进行;

学生的参与度,学习资源的获得,小组学习进展情况掌控等。

[B5学习小组组织与管理]要完成的测评材料有三项:

一、实施计划

提交文件格式不限,建议为图文形式的文档,如WORD,PDF等。

二、技术使用记录

三、学生反思

材料一:实施计划

计划完整,设计合理、结构清晰;

有助于学习目标达成;

技术能促进学生深度参与;满分作文网www.ZuoWenWang.net

技术的应用有效支持了教师的监控和评价反馈。

要注意的问题

三、技术是否能支持教师的监控和评价反馈。

材料二:技术使用记录

用照片或截图的方式呈现技术使用的过程或重要环节,建议配上必要的文字说明(如活动环节、任务等)。

提交的照片或截图要突出呈现出技术的使用,并配上说明文字。

材料三:学生反思

请两位学生分别回顾小组合作学习的过程,并描述技术在此过程中发挥的作用。以视频形式提交,不少于2分钟。

学生对过程的描述清晰、完整;

学生对技术在此过程中发挥的作用有准确的表述;

在小组合作过程中学生主体角色明显,自主解决问题的意识较强;

技术促进小组成员间的合作与交流;

学生感受到了合作意义与集体智慧价值。

1、要求提交2位学生的小组合作学习过程;

2、要突出表述技术在此过程中发挥的作用;

3、每个视频的时长不少于2分钟

[B5学习小组组织与管理]微能力点可借助的技术工具比较多,但有些工具受到了教育部手机不能进校园的限制。

可借助的技术工具主要为三类:

一、诸如希沃班级优化大师之类的教学活动管理工具。

二、协作学习或资源共享平台或工具。如:Zoho、Groove、有道云笔记等。

篇三:信息技术2.0微能力点解读

这个能力点而言,在翻转课堂的教学实施过程中,在[导学案]上得到了充分体现,所以广大教师并不陌生。

本期继续就教师关心的三个方面对这个微能力点进行解读。

要完成的测评材料

[B1技术支持的测验与练习]要完成的测评材料有三项:

一、工具介绍

提交文件格式不限,建议以图文方式的文本文档,如WORD,PDF文档等。

二、实施方案

提交文件格式为[视频],视频时长不超过5分钟。

视频需出现教师个人形象。

提交文件格式为[音频]或[视频],每个时长不超过2分钟。

需提交两名学生的体会材料。

测评材料合格标准

根据《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校本应用考核规范》第一部分使用说明中要求:若提交的证据材料不符合任务要求,或不满足合格的评价标准,则评价等级为不合格。

故该微能力测评必须同时达到下列三个要求才能合格:

1、提交的测评材料至少在文件格式上要满足基本要求。

2、提交的测评材料为[工具介绍]和[实施方案][学生体会](2名学生)共三项,缺一不可。

3、提交的测评材料满足合格的评价标准。

[工具介绍的评价标准]

优秀

工具介绍详细完整,清晰地说明了工具的基本功能和特点;

工具操作便捷,使用策略具有创新性,值得学习和借鉴;

图文并茂,可读性强。

合格

测评规范中的提交指南要求:

1、工具介绍:选择一种你常用的测验与练习工具,介绍其基本功能以及特点,同时结合你的教育教学实践分析其应用情境与使用策略。建议结合图文进行呈现。

从指南中和评价标准可知[工具介绍]要包含以下要素:

介绍工具的基本功能以及特点;

结合教学实践分析其应用情境;

结合教学实践分析其使用策略;

结合图文进行呈现工具的使用。

[实施方案评价标准]

对测验/练习过程进行了详细描述,流程清晰、安排科学合理;

充分考虑了实施条件和师生准备等因素;

针对实施过程可能出现的意外情况做了详细预案;

视频清晰流畅,画面稳定,讲解清晰,无冗余信息。

对测验/练习过程进行了描述,流程清晰、安排合理;

考虑了实施条件和师生准备等因素;

视频清晰流畅,画面稳定。

实施方案要体现的内容有哪些?

2、实施方案:请描述测验/练习实施过程,包括实施时机、实施条件、教师准备、学生准备等。以视频形式提交,需出现教师个人形象,原则上不超过5分钟。

从指南中可知实施方案要描述测验/练习实施过程:

实施时机

实施条件

教师准备

学生准备

实施过程

现在,让我们回到[能力描述]和[实践建议]的要求上:

利用信息技术在课堂中或课堂外开展测验与练习活动,从而

丰富测验与练习的活动形式

提高测验与练习活动的评价反馈效率

及时诊断学习掌握情况,为教学策略调整和差异化学习支持提供依据

提高学生参与活动的兴趣和积极性

有助于通过积累形成测验与练习的资源库

小提示:

该微能力点属于[学情分析]维度,所以描述实施方案时要把测验练习与学情分析相结合进行分析。分析测验与练习活动的评价反馈情况;分析诊断学习掌握情况等。同时说明通过这些测验与练习有助于通过积累形成测验与练习的资源库。

利用信息技术在课堂中或课堂外开展测验与练习活动。

[学生体会评价标准]

此项材料没有任何难度,要注意的是需要两名学生的佐证材料,且材料文件格式为[音频]或[视频]格式。

可借助的技术工具

B1技术支持的测验与练习微能力点,可借助的技术工具相当丰富:

一是诸如[雨课堂][课堂派][腾讯课堂][钉钉]等各类在线教学平台都具有在线作业功能;

二是诸如[问卷星][考试酷]等问卷工具或在线考试工具。

篇四:信息技术2.0微能力点解读

[B6技术支持的展示交流]能力点与[C4支持学生的创造性学习与表达]存在共同之处,也有区别的地方。二者的区别主要体现在对学生的能力要求、技术环境和创新性的方法三个方面。待后文解读[C4支持学生的创造性学习与表达]时再进行分析。

[B6技术支持的展示交流]能力点单从名称上就知道,该能力点的活动必须是在利用信息技术手段支持的活动,注重学生的作品展示和交流。

测评规范将[B6技术支持的展示交流]能力点归属于混合学习环境,也意味着课堂活动是围绕着“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开展和实施的。

整体能力要求为:

利用信息技术手段支持课堂内外的讨论、辩论、成果展示等活动,从而

提升学生的参与度与积极性

实现基于成果的批判性思考和深度互动

推动过程性成果的沉淀与积累

[B6技术支持的展示交流]要完成的测评材料有两项:

一、活动设计

提交文件格式不限,建议为图文方式呈现的文本文档,如WORD,PDF等。

二、展示交流过程描述

提交文件格式为[视频],需出现教师个人形象,时长不超过5分钟。

材料一:活动设计

要素完整,表述清晰;

设计合理、可操作性强;

技术工具选用合理,操作便捷,有助于及时展示交流成果、扩大参与范围,促进学生对学习成果的思考;

对技术应用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做了周全考虑,并制订了应对方案;

技术选择和使用方式新颖,具有学习与借鉴价值。

要素完整(参考提交材料样式);

技术工具选用合理

对可能出现的问题做了预案

材料二:展示交流过程描述

描述展示交流的过程,包括展示内容、交流展示方式、活动实施效果以及技术的使用过程等。以视频形式提交,需出现教师个人形象,原则上不超过5分钟。

讲解内容全面、逻辑清晰,对展示交流的内容、方式及效果做了详细的分析;

技术应用准确恰当,促进了学生对学习成果的批判性思考和深度互动;

视频清晰流畅,画面稳定,解说明确到位,无冗余信息。

从要求可以看出,视频所呈现的内容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讲解内容全面、逻辑清晰,也就是要包括展示内容、交流展示方式、活动实施效果以及技术的使用过程等。

对展示交流的内容、方式及效果做了详细的分析。

技术应用准确恰当,促进了学生对学习成果的批判性思考和深度互动。也就是要描述技术的作用和效果。

注意:需要教师个人形象哦。

[B6技术支持的展示交流]微能力点可借助的技术工具比较多,往往都是些学习平台和在线教学社区,当然也可以是学生利用学科工具进行展示等。

篇五:信息技术2.0微能力点解读

数据可视化旨在借助于图形化手段,清晰有效地传达与沟通信息。

数据可视化的主要目的,就是传达与沟通信息,让数据包含的内涵简洁清晰和易懂。

同样,[A13数据可视化呈现与解读]和[A1技术支持的学情分析]也有着极强的关联性。

二者侧重点上有所不同,学情分析重要对数据的分析,数据可视化重在将分析结果以可视化的形式呈现出来,让数据内容更加直观和清晰。

能力提升的目的就是要让教师能借助信息技术工具进行数据的呈现与解读,从而

借助图像、图表等可视化形式直观地呈现数据;

选择合适的图形、图像对数据进行合理解读;

有助于发现问题和解释问题;

探究、发掘数据间的潜在联系;

为准确、多角度分析与解读数据提供支持;

为合理使用数据分析结果奠定基础;

[A13数据可视化呈现与解读]要完成的测评材料有两项:

一、数据及呈现结果

提交文件格式不限,建议为图表方式呈现的文本文档,如EXCEL,PDF等。

二、数据分析视频

材料一:数据及呈现结果

提交一份学生数据及数据可视化呈现结果。

数据条理清晰,存储规则一致,是真实的教育教学成果;

应用恰当的图表方式呈现数据分析结果,清晰直观,可读性强;

所选择的图表形式准确传达关键信息,有助于挖掘隐含教育教学问题。

应用恰当的图表方式呈现数据分析结果该如何理解?

数据可视化主要的呈现方式就是信息图,而信息图中,图表是最重要的表现形式。

同时,不同的图表呈现方式的侧重点也有所不同。例如:

柱形图和条形图常用于呈现各个项目之间的比较情况;

折线图则适合用来呈现数据变化的趋势;

饼图适用呈现数据的比例情况;

散点图适用用来呈现值的分布和数据点的分簇,判断两变量之间是否存在某种关联。

问题来了,这样的图表我们如何得来呢?

不急,先买个关子,这个我后面的技术工具支持当中讲述,请各位看官,耐心先往下看。图片,这里先把材料上交样式模板呈现给大家。

材料二:数据分析视频

数据分析目的和内容描述清晰,提出了教育教学中的真实问题;

数据可视化方式(过程和结果)能够解释提出的问题;

对产生该结果的原因做了深入分析,并考虑了如何利用数据分析结果改进教育教学;

从要求可以看出,视频要呈现的内容有:

数据分析的目的

数据分析的内容

数据可视化呈现结果的生成过程

对分析结果的解释等。

这里要特别注意第三点中的四个字:生成过程。也就是你这个图表是如何生成的一个过程要呈现出来。这对非信息技术专业或对EXCEL电子表格不是太熟练的老师的确是一个挑战。

那么我们能不能用其他方法得到这个图表呢?这就要说到可借助的技术工具了。

[A13数据可视化呈现与解读]微能力点可借助的技术工具,从教师的日常教学中有下列几类:

一类是借助常见的可实施在线考试或教师非常熟悉的阅卷工具。如:七天网络阅卷系统、考试酷、问卷星、腾讯文档、金山文档等,都可以直接根据采集到的数据直接生成图表。

一类是在线图表生成工具。如图表秀等,这些工具你只需将数据上传,就可根据你的选择生成对应的数据图表。

最后一个工具,估计大家已经猜到了,那就是EXCEL。EXCEL2016及以后版本的数据可视化功能得到了大幅的强化,操作变得更为简单快捷。而EXCEL中数据可视化最强大的工具,应当是数据透视表了。

篇六:信息技术2.0微能力点解读

[B4技术支持的发现与解决问题]能力点与[C3创新解决问题的方法]存在共同之处,也有区别的地方。二者的区别主要体现在对学生的能力要求、技术环境和创新性的方法三个方面。待后文解读[C3创新解决问题的方法]时再进行分析。

[B4技术支持的发现与解决问题]能力点单从名称上就知道,该能力点对技术是有一定要求的,故对部分教育欠发达地区和信息化教学应用不多的教师存在一定的难度。

测评规范将[B4技术支持的发现与解决问题]能力点归属于混合学习环境,就意味着课堂活动是围绕着“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开展和实施的。

[个人看法]:对三个环境的理解,恐怕从支持教师的集体教,支持学生的集体学,支持学生的个性化和差异化学习三个角度和三个不同的教学理念来理解更为妥当,若强加上硬件环境进行划分,测评规范中部分C环境的能力点在具体落实和实施过程中,会存在很多争议。

对于三个环境的定义和理解,目前各方持不同的看法,没有明确的说法,有点象下面视频中的[大杯][中杯][小杯]问题。

本人才疏学浅,不想也没有能力去讨论三种环境及各能力点划分问题。本人只想说,教育的目的就是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和知识水平,不能用技术和硬件环境来束缚和绑架教师的教学行为。因此,在开展和实施能力提升工程2。0时,不必太过纠结硬件环境问题。

[B4技术支持的发现与解决问题]要完成的测评材料有两项:

一、活动案例

二、学生反思

提交文件格式为[视频],时长不少于2分钟。

材料一:活动案例

请提交一份在教师支持下学生用技术发现与解决问题的案例描述,案例中需要包括问题情境、学生解决问题的过程、学习成果、教师的支持以及信息技术的作用。建议用图文结合的方式进行呈现。

活动案例设计合理、结构清晰,图文并茂,可读性强,呈现了完整的发现与解决问题的过程;

问题情境描述清晰准确,富有启发性和开放性;

学生掌握了用技术解决问题的必要策略;

选用的技术工具能够在学生发现与解决问题中发挥重要作用;

技术工具操作便捷,使用方法具有创新性,值得学习与借鉴。

问题情境描述、学生用技术解决问题的策略、技术工具的作用

活动案例要包含的内容

问题情境|学生解决问题的过程|学习成果|教师的支持|学习资源|技术工具及作用|信息技术的作用

信息技术的作用描述可围绕下列几个方面进行:

技术是否能帮助学习者表达观点和理解。

技术是否作为探索知识的信息工具,帮助学习者对比观点。

技术是否能描述、模拟有意义的真实世界问题、情景和情境,作为背景支撑学生在做中学。

技术是否支持小组合作与共同体知识建构。

技术是否支撑在反思中学习,帮助学生有条理地反思“他们所学会的”以及“他们是怎样学会的”)等等。

材料二:学生反思

请两位学生分别回顾发现与解决问题的过程和成果,并描述技术在此过程中发挥的作用。以视频形式提交,不少于2分钟。

学生对过程的描述清晰、完整,解决问题的过程逻辑清晰;

在发现与解决问题过程中学生技术使用充分,主体角色明显,自主解决问题意识较强;

学生对问题有批判性思考,提出了有价值的观点和合理结论;

学生掌握了运用技术发现与解决问题的策略。

学生对过程的描述

在发现与解决问题过程中,学生主体角色明显

学生掌握了运用技术发现与解决问题的策略

注意:需要两位学生的反思哦。

[B4技术支持的发现与解决问题]微能力点可借助的技术工具比较复杂,往往都是些学科工具或课件。

二、技术作为探索知识的信息工具。如:EXCEL图表或几何画板、仿真实验室等学科工具帮助学习者对比观点。

三、技术作为背景支撑做中学。如:几何画板或仿真实验室等学科工具用来描述、模拟有意义的真实世界问题、情景和情境等等。

篇七:信息技术2.0微能力点解读

[A12评价数据的伴随性采集]这个微能力点和[A1技术支持的学情分析]有着极强的关联性,在能力测评选点时,将这两个不同维度的能力点一起选,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评价数据的伴随性采集的目的就是为了及时把握学生学习情况并实施干预和提供支持,同时,也是为了更为全面评价学生学习行为和结果。

能力提升的目的就是要让教师能利用技术工具实时、全面采集学生学习过程信息,从而

从多种渠道收集学生学习行为,全面反映学习过程;

能够实时、有序记录学习过程和学习成果;

优化数据采集过程,丰富数据类型;

有助于及时发现学习问题,实施针对性干预;

为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提供丰富的数据支持。

[A12评价数据的伴随性采集]要完成的测评材料有三项:

一、采集工具

二、工具设计说明

提交文件格式为[视频],需出现教师个人形象,时长不超过10分钟。

三、采集案例

材料一:采集工具

请提交一个伴随性数据采集工具,也可以用文档或图片方式呈现工具形态。

工具设计合理、科学、操作性强;

采集工具有原创性,具有学习与借鉴价值。

这里的工具到底指的是什么?

在前期培训作业中,发现相当多教师把它理解成了像问卷星之类的采集类工具软件,就个人理解而言,这是不正确的。

理由很简单,教师不是软件开发者,你如何去设计一个工具?指标中明确说:“工具设计合理、科学、操作性强。”

所以,正确的理解这个工具应当是一个数据采集表!例如记录单、观察表等。

至于问卷星之类的采集工具的应用是为了能够有效提升采集和分析的效率和质量,并兼顾数据综合分析的需要。

数据采集表在设计时要做到有计划、可操作、可分析。

材料二:工具设计说明

请结合评价目标和数据采集对象,介绍工具设计过程或选用依据以及应用计划等。

以视频形式提交,需出现教师个人形象,原则上不超过10分钟。

工具设计说明要体现哪些内容

准确说明设计过程或选用依据;

说明对应用环境、资源条件做了充分考虑

预见应用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说明制订应对方案;

数据采集过程中借助的信息技术工具及作用等。

材料三:采集案例

请提交一份应用工具采集到的学生真实数据案例,如记录完整的学生学习过程观察记录表,并对案例做点评和分析。

基本要求:

真实的学生数据案例

记录完整的数据采集表

[A12评价数据的伴随性采集]微能力点可借助的信息技术工具与[A1技术支持的学情分析]有相同之处,也有不同之处,A11重在数据收集,A1重在对收集上来的数据进行分析。

一类是借助常见的数据收集表。

一类是在课中进行的即时的数据收集工具。

如:雨课堂、课堂派、麻吉星、腾讯课堂、希沃EN5等授课平台工具设计课堂问答,收集即时学习反馈,以便于及时调整教学策略和方法。

篇八:信息技术2.0微能力点解读

面对[A11评价量规设计与应用]这个微能力点,有众多教师的存在畏难心理。实际大可不必,因为评价量规在日常的教学中,随处可见,如班级活动评优评先的一些打分细则,学生的综合素质评估用到的一些评分表都属于评价量规。

本期继续就[A11评价量规设计与应用]微能力点进行解读。

[A11评价量规设计与应用]要完成的测评材料有三项:

一、量规

提交文件格式不限,建议为文本文档,如WORD,PDF等。

二、量规设计与应用思路

三、教师/学生反思

提交文件格式为[视频]或[音频],时长不少于2分钟。

2、提交的测评材料为[量规]、[量规设计与应用思路]和[教师/学生反思]共三项,缺一不可。

材料提交指南要求

量规:

提交一份量规,要素至少要包括评价指标、评价等级、指标的分级描述。

设计量规时要注意下面几个问题:

需要什么类型的证据

哪些特征可用来判断

也就是评价指标的设定,这是指标和量规发挥作用的地方。

评估的信度和效度如何

量规要能真正起到测评学生能力的作用,也就是量规中的指标和等级描述(所计划的证据)是否能让我们推断出学生对知识和技能的理解。

量规设计与应用思路:

量规设计与应用思路应用建议:

使用前公布量规,让学生能准确地理解评价要求

在自评或互评活动时使用量规,发展学生评价能力

尽量让学生参与设计量规并讨论量规的应用方法

活动后依据量规对活动内容和过程进行反思总结

教师/学生反思:

请提交教师或两位学生针对该评价量规使用过程与效果的总结与反思,用视频或音频格式提交,每份反思不少于2分钟。

提示:这里教学反思或学生反思是选择性的,二选一即可。

[A11评价量规设计与应用]微能力点,应当是30个微能力点中少有的对技术工具要求不高的能力点:

借助WORD或EXCEL等办公软件设计量规表;

借助互动交流平台或问卷工具运用量规开展自评或互评活动。

THE END
1.同步课堂最新版本下载,助力教育创新与个性化学习的新工具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教育行业正经历着一场前所未有的变革,在线教育的兴起,使得传统的教学模式逐渐受到挑战,同步课堂作为一种新型的在线教育平台,以其强大的功能和个性化的学习体验,赢得了广大师生的青睐,本文将介绍如何下载同步课堂的最新版本,并探讨其如何助力教育创新和个性化学习。 http://m.tanwowl.cn/post/1109.html
2.在线教育软件平台:重塑学习方式的未来互动性教学 在线教育软件平台通常具备互动性教学的功能,如在线讨论、实时答疑、小组合作等。这些功能不仅增强了学习者之间的互动交流,还使得学习过程更加生动有趣。 四、在线教育软件平台的市场现状 当前,在线教育软件平台市场呈现出蓬勃发展的态势。众多知名企业纷纷涉足在线教育领域,推出了一系列优质的在线教育平台。这些https://www.pbids.com/aboutUs/pbidsNews/1861300386209566720
3.最新教学软件推荐,助力教育创新,提升学习效率的利器摘要:最新教学软件推荐,旨在助力教育创新和提升学习效率。这些软件通过创新的教学方法和工具,帮助学生更高效地掌握知识,提升学习效果。它们提供丰富的教学资源和互动功能,支持个性化学习,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积极性。这些软件的推出,为教育领域带来了革命性的变革,推动了教育的发展和进步。 https://www.xcyiot.cn/post/2307.html
4.在线教学直播工具深度解析与对比分析,选择最佳工具指南云朵课堂是一款专业的在线教学直播平台,提供了多种教学模式和教学管理功能,云朵课堂注重用户体验,界面简洁明了,操作便捷,云朵课堂还提供了丰富的课程互动功能,如在线测试、课堂投票等。 4、网易云课堂 网易云课堂是网易旗下的在线教育平台,其直播教学功能也十分强大,网易云课堂提供了从录播到直播的多种教学模式,同时支https://yuanmao-tech.com/post/3135.html
5.在线教育系统开发平台官网:打造未来教育新模式?比如,知名英语学习软件利用自身优势开发了多种交互式的语音训练功能,并结合AI技术实现个性化发音评估与纠错反馈,有效提升了学生学习兴趣和效率;又或者是一家专注于职业教育领域平台利用AR技术打造虚拟实操教室,让受训人员能够更近距离接触和掌握工作所需的技巧。https://blog.csdn.net/tuzhi_haosen/article/details/144310285
6.在线教育平台的最新动态:新课程上线,互动学习模式提升学生参与度在线教育平台通常会邀请行业专家或资深教师来设计和审核新开设的课程,以保证内容专业且符合市场需求。同时,通过收集用户反馈,不断优化现有资源,提高整体教学质量。 互动式教学是否适用于所有科目? 虽然大多数科目都可以采用互动式教学,但具体实施效果可能因科目性质而异。例如,人文学科可能更依赖于讨论,而理工科则需结合http://yn.zhzsf.vip/zhyxd/26885.html
7.在线授课软件深度分析与综合评估,哪家软件表现最佳?腾讯课堂是腾讯推出的综合性在线终身学习平台,依托腾讯强大的技术背景,腾讯课堂提供了稳定流畅的在线直播授课体验,支持多种教学模式,满足不同学习需求。 2、网易云课堂 网易云课堂是网易旗下的在线教育平台,涵盖了丰富的课程资源,其特色在于强大的课程管理与互动功能,为教师和学生提供了良好的教学体验。 http://m.bj-keneng.com/post/1813.html
8.教学平台v2.0教学平台,教学,中联教育,教育,自学,在线,在线教学https://sx.cailian.net/&wd=&eqid=e799dbd100512c2d00000006652341de
9.在线教育软件云朵课堂支持多终端登录功能,包括PC端、移动端(iOS/Android)以及Web端等。这一功能使得学生可以随时随地通过不同的设备登录平台进行学习,无需担心设备限制或网络问题。同时,多终端登录也方便了教师进行课程管理和学员互动,无论身处何地都能轻松掌握教学进度和学员情况。 https://www.yunduoketang.com/article/hq3742.html
10.智慧课堂辅助App:融合多种技术,实现功能丰富的教育平台介绍 智慧课堂助手APP结合移动跨平台技术,系统由APP和APP后台管理系统组成。系统服务器采用Java编程语言,采用SSH++++框架设计。APP系统主要分为用户模块、课堂模块、聊天模块、后台管理模块四部分,实现公告、话题、资料、考勤、作业、成绩、聊天等功能。各功能的查询业务引入分页缓存的实现;课堂资料管理、私信模块的文件采https://m.bjhwtx.com/h-nd-207810.html
11.智慧教学平台开通“AI教学助手”功能为进一步提升我校教师数字素养,深入推进人工智能等新技术的教学应用,推动学校数字化教育的转型升级,提升教师现代信息技术运用能力,学校在超星网络教学平台的原基础上进行试用升级,开通AI助教、知识图谱、AI工作台等功能。具体通知如下: 1.AI教学助手系统简介 https://www.japt.com.cn/wxzx/info/1091/1585.htm
12.赣教云教学通2.0手机版下载赣教云教学通2.0最新版下载应用介绍 赣教云教学通2.0是为中小学生量身定制的在线教育学习管理的软件,在平台上能够方便,中小学生根据学习的阶段去查看到不一样的学习资料,带来的教学资源种类比较丰富多彩,并且还可以直接享受非常优质的课后辅导,让用户的学习成绩一步一步的去提升。 赣教云教学通2.0怎么退出 1、打开教学通2.0,点击右下角的“我https://www.juxia.com/sjwy/ruanjian-581070.html
13.2.0教师培训心得体会(精选28篇)完成信息技术提升工程2.0培训中的学习内容,认真完成其中的学习任务,积极上网学习听取专家意见,认真参与线下的讨论与交流; 掌握多种网络软件展开教学,提升自己的教学效率,减轻学生的`学习负担,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四、研修措施和安排: 每天利用1-2个小时登陆网络研修平台,认真完成培训期间各项任务及作业。 https://www.wenshubang.com/xindetihui/2913448.html
14.技能大师教学平台客户端下载技能大师教学平台手机版是专门用来学习技术的职业教育app,为用户提供大师风采版块,在这里用户能够看到各个技能大师的获奖信息。让用户能够更加便捷的和各个大师进行交流,询问各种行业问题。 技能大师教学平台官方介绍 技能大师教学平台APP,由中国煤炭工业协会培训中心(国家事业单位登记管理局登记注册的事业单位)策划并开发运营http://www.pipikun.com/android/soft/23135.html
15.煤炭行业技能大师教学平台下载分类:学习教育 大小:42.7M 语言:中文 版本:v2.0.13 最新版 时间:2023-01-31 15:29 星级: 官网:https://ds.coaledu.cn/ 厂商:中国煤炭工业协会培训中心 平台:Android 标签:在线教育全国煤炭行业技能大师教学平台。应用截图应用介绍 技能大师教学平台app是专为煤炭行业制作的培训学习平台,平台拥有丰富的学习资源,https://www.qqtn.com/azsoft/683663.html
16.优课联盟网络教学平台手机版软件介绍 优课联盟网络教学平台手机版(原名:优课UOOC)专业的网上教育服务平台,用户可以选择自己需要的内容进行学习,从业技术培训方面入手,带来了很多有效的学习资源。完全免费,点击即可在线学习,所包含的学科也很全面,经济、法律等多样化的内容应有尽有。 应用特色 1、优质课程覆盖全国,245门课程,113所大学,学分互认 2https://www.qimu86.com/soft/74183.html
17.赣教云教学通人教版V2.0官方最新版/赣教云线上教学平台人教版软件介绍 赣教云教学通人教版是一款由江西省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官方所推出的网课直播平台。该版本在学科应用上增加单词接龙、趣味字母、识字接龙、字词听写、3D资源,在电子白板方面,优化白板书写体验,原笔迹手写,实时呈现动态笔迹、笔锋。资源全面则进行了全面升级,可以帮助教师,学生更好的提高学习效率。 https://www.zuixu.com/down/544434.html
18.?物联网应用技术专业2023级人才培养方案三融是指产教融合、课证融通、企业融入;三结合是指基层共享、中层分流、高层互选的三层结合专业课程体系。依托重庆物联网产业基地与校企联盟平台,企业和学院深度融合,实施企业学校双主体共同培养人才,坚持岗位能力与职业素质并重,真正实现“人才培养向市场需求靠拢,教学内容向岗位能力看齐”的职业教育目标。https://www.cswu.cn/dsjyxxcy/2023/0619/c3737a71175/page.htm
19.赣教云教学通2.0江西赣教云教学通2.0登录平台V4.3.3官方版下载软件介绍 赣教云教学通2.0是一款专为江西省的学生们所设计的教育学习软件。赣教云教学通支持在线直播讲课,学生也能随时随地播放课程内容进行巩固,在家也能正常上课,不落学业! 赣教云教学通软件功能 1.批改作业 批改作业方式:按人批改和按题批改两种方式。 http://www.winwin7.com/soft/16323.html
20.中小学实验室教学资源管理平台2.0LIMS新闻中小学实验室教学资源管理平台2.0 中小学实验室教学资源管理平台是一个综合性的信息化管理工具,是学校信息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盛元广通中小学实验室教学资源管理平台通过集成数据管理、教学管理、设备维护、统计分析等功能模块,实现对对实验室教学管理,预约模块管理、智能排课、在线选课、危化品管理、智能考勤、设备https://www.sygt168.cn/news/158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