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统一刊号CN11-4467/G2
国际标准连续出版物号ISSN1002-4468
国外发行代号M6261
本刊代号82-204
订购处全国各邮局
出版日期每月15日
每期定价12.00元
本刊地址北京市阜外大街34号
邮政编码100832
摘要:近年来,国际社交媒体的影响力日益凸显,成为营造良好国际舆论环境、影响国际舆论导向、提升国家软实力的重要平台。应抓住机遇,应对挑战,趋利避害,利用好国际社交媒体平台,搞好军事外宣,提升军事对外传播力。
关键词:国际传播;军事外宣;国际社交媒体
在我国军事传播由封闭走向开放的过程中,国际社交媒体平台是一个不容忽视的舆论阵地,它能够赋予军事传播新的时代内涵。军事传播要想“走出去”,就必须满足时代要求,适应受众需求,采取切实可行的举措,开拓这一舆论阵地,在塑造我军良好形象、提升军事软实力的同时,服务国家安全战略、军事外交战略等。
一、现状描述
1948年,美国政治学家、传播学四大奠基人之一的哈罗德·拉斯韦尔(HaroldLasswell)在《社会传播的结构与功能》中明确提出传播过程的五个基本构成要素:谁(who)、说什么(what)、通过什么渠道(inwhichchannel)、对谁(towhom)、取得什么效果(withwhateffect)。分析我国军事对外传播在国际社交媒体平台上的表现,也可以从这五个方面来把握。
在传播渠道方面,以Twitter、Facebook为主要传播平台。在Twitter上,多种媒介融合,多以文字+图片、文字+网页链接、文字+视频的形式出现。在Facebook上,同样也是多种媒介为主,以文字+图片、文字+视频、文字+网页链接的形式出现。
在传播内容方面,主要是国内外训练演习、军民故事、科研成果、与外军军事交流与合作、军营文化和武器装备等。在Twitter上,以《人民日报》为例,军事对外传播跟军事对内传播的重大信息发布一致,更新快,内容详实。在Facebook上,以“CCTV”为例,军事对外传播同样也是跟军事对内传播的重大信息发布一致,内容描述跟Twitter上一样,但是图片要多一些。
在受众方面,即国际社交媒体平台上的传播对象,既有国外政府、军方等国家机关单位公职人员,也有普通民众;既有与我们文化背景相似的,也有与我们文化背景截然不同的。军事对外传播的受众所呈现的复杂性和多元化的特征,给对外传播契合与适应国外受众所在国的文化、历史、语言、社会环境、经济、军事和政治现状等提出了较高要求。
在传播效果方面,可以看出我国国际军事传播的经验相对不足,主动设置议题不多,传播方式相对单一,传播效果有待强化,让国外受众真实、全面、客观了解中国军队及其防务政策还有许多工作要做。如,在传播主体上,主要是以官方媒体报道军事信息为主,报道内容大部分以重大事件为主,有的报道缺乏对国际军事报道的深刻见解,即使是同样的传播信息,不同国家的受众也会得出不一样的结果。
二、问题不足
一是对外传播的开放度有待提升。当今世界思想文化交流日趋频繁,较之于西方国家强大的国际传播实力,我国媒体在国际互联网上的传播力和影响力仍有较大差距,与西方国家之间存在着信息流量的较大逆差。尤其在竞争十分激烈的军事信息传播领域,我国的对外传播力度不足,向国外输出宣传品的数量相对较少。另外,我国军事对外传播机制还有待完善,对外传播的开放度有待提升。
二是对外传播的舆论信息环境不容乐观。在国际社交媒体平台上,西方主流媒体、政府官员及意见领袖等都具有雄厚的传播资源和强大的影响力,他们标榜的是报道的客观、真实,但行的是负面解读之实,即使是所谓的中性报道,也隐含着不可告人的意识形态的渗透。随着中国国力和军事实力不断增强,西方世界对中国的成见不但没有减少,反而在某些方面越来越深。为实现自身利益,在有关我国的军事报道中经常会出现歪曲甚至丑化中国军队和中国军人的现象,时而发出“中国军事威胁论”的论调。这样的负面舆论信息充斥在国际社交媒体平台上,使国外受众在心理上对中国军队产生了僵硬刻板和程序化的认识,并对我国的军事外宣产生“逆反”心理,使我国的国际话语权经常陷入“有理说不出、说了传不开”的困境,中国军队在西方世界是以西方媒体所塑造的与其观念秩序对立的负面形象。
三是对外传播的话语体系存在差异。语言、文化、意识形态等多方面差异因素在互联网环境下更加凸显,中国军队在“走出去”的道路上面临诸多挑战。首先,不同国家有着不同的文化背景,而文化背后又隐藏着不同的价值观念和意识形态。因此,文化障碍往往导致军事信息在对外传播过程中遭遇误读和扭曲。其次,不同国家使用的语言存在差异,因此,在传播过程中很可能出现语意缺失或者变形的情况,导致受众无法全面了解事件的全貌和报道主体的立场。尽管当前我国的翻译水平不断提高,但一些词汇和表达仍然难以有效地在不同语言之间进行转换。另外,中国网民和国外网民在信息接受习惯上存在较大差异,许多内宣方式和话语表达在国际社交媒体平台上不能被国外受众接受和理解,也无法取得理想的传播效果,这些都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我国军事对外传播的质效。
三、改进对策
在当前的国际传播大环境中,我国军事对外传播在使用国际社交媒体平台的数量上还偏少,改变这一现状需要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可以先以国际社交媒体为突破口,探索出合理使用国际社交媒体平台的路径,逐步在互联网世界掌握话语权,避免国际舆论的误读。
一是打造多主体发声矩阵。在传播过程中,传播主体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现阶段,中央外宣主流媒体在对外传播中具有一定的影响力和感召力,担负军事信息在国际社交媒体平台传播的任务。首先,要发挥这一主渠道的军事外宣作用,强化其在国际社交媒体平台的发声强度。其次,要借助中央主流媒体驻外机构、意见领袖和国外华人等发声,这部分机构、群体和个人更熟悉国外环境、了解国外受众,具有运用国际社交媒体的经验,可提升军事外宣在外发声、本土发声、联合发声能力。另外,军队媒体要强化对外传播的基本职能,将内宣和外宣进行一体化设计。例如,在对外传播方面,可以组建国际传播部门,建立官方社交媒体账号,加强军事传播人才的培养,提高外语采编、传播能力,逐步在境外重点目标国家和地区设立军事新闻站点,打造军事外宣旗舰,从而提高中国军队在国际互联网的出镜率,塑造有利于我军的舆论态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