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教育教学设计,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一、教材分析,学习者分析
二、教学目标
三、教学重难点
四、教法、学法及教学资源
五、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是教学设计的实施过程,包括所有的教学环节以及课堂评价。完整的教学环节包括:课前准备,复习导入,新课内容,课堂评价及小结。以机械基础上“铰链四杆机构类型的判别”这节课为例。先是课前准备,发放任务单和学习用具,进入课堂导入环节,接着采用任务驱动的方法,按照任务单依次完成各任务:任务一,观看动画得出机构曲柄摇杆数目;任务二,分组完成铰链四杆机构的装配;任务三,各小组展示装配成果,指出本组机构中曲柄和摇杆,绘制出铰链四杆机构的简化示意图;任务四,检验成果,任务拓展;然后进行课堂评价与总结。我们往往会在教学过程中忽略课堂评价这一环节。课堂评价既包括教师的评价,又包括学生的自评互评,这种全方位的评价机制使学生做到真正的自主式学习,教师作为引导者组织调节,纠正学生的偏差。为了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和主动性,教学环节应保证完整,合理,有效。
六、教学预期效果和教学反思
关键词:开放教育;资源设计;学习活动设计;教学设计
二、开放教育在线学习活动设计要素
学习活动是由一系列相互关联的要素构成的。设计学习活动首先应明白各构成要素之间的关系。杨开城认为,学习活动的主要要素包括学习目标、学习任务、操作步骤、交互形式、成果形式、角色和职责规划监管规则、评价规则等。学习目标决定学习任务,学习任务制约其他各个要素。开放教育虽然采用在线教学形式,但是其学习活动的设计要素与传统形式的教学设计中学习活动设计要素既有共性,亦有其自身的特色。结合开放教育特点,在线学习活动设计要素可进一步细化为在线活动主体、在线活动目标、在线活动任务、在线活动组织形式、在线活动实施流程以及修改完善等。
开放教育在线学习活动以活动主体(即学习者)为基础,结合学习内容制定活动目标,然后将具体的活动目标分解为具体可操作的活动任务;根据活动任务的特点,选择活动形式(自主学习或协作学习)。以上均属于在线学习活动的前期准备阶段。前期准备阶段思考成熟后便进入在线学习活动实施阶段,在线学习活动实施设计又进一步细化为活动环境、活动规则、活动流程和活动评价等四个步骤。在此过程中有不断修正完善的环节,体现了一般教学设计的思想。在线活动构成要素之间的关系如下。
(一)强调活动主体的特征
开放教育学习者是行为活动的主体。在线学习活动的设计必须以学习者为基础,了解有关行为活动主体的特征,如学习基础、学习风格、学习动机、学习能力以及工学矛盾等因素。活动主体的特征是后续流程的基础。
(二)明确活动目标
活动目标的作用是明确学习者参与学习的方向,衡量其学习的水平及标准。简而言之,活动目标是关于学习者在线学习活动完成之后能够做什么(或做得更好)的具体阐述。活动目标的制定应尽量避免使用诸如“知道、理解、掌握、认识到重要性”等抽象术语,建议使用“陈述、描述、举出实例、区分、表现出、展示出”等具体术语。活动目标一般直接继承于单元学习目标,无须再进一步细化。
(三)设计活动任务
活动任务与活动目标构成直接的因果关系。“学习任务是达到学习目标的手段”,“是将目标细化或具体化为一个有机关联的项目”。依据学习目标将学习内容细化为一个个具体的活动任务,并不是一个简单的转化过程。它需要教学设计者运用全部的生活经验与智慧。
活动任务通常表现为一系列有待解决的问题(或待完成的项目)。问题意味着一种认知冲突或价值冲突。有效的问题可以成为吸引学习者积极参与学习的动力源。由此可见,以在线学习活动为中心的教学具有问题驱动的本质,而要彰显这种本质就要想办法设计出有效的问题。具体的活动任务设计需兼顾学习者的基础及学科内容,循序渐进。“高质量的活动任务不但要将新知识和技能与学习者原有的知识技能联系起来,而且要在新的知识技能与学习者生活经验、实践领域以及学习者的兴趣点之间建立联系,以此促进学习者高级思维能力的训练”。
(四)选择活动组织形式
开放教育的在线学习活动的组织形式主要有自主学习和协作学习。至于采取哪种在线学习活动形式,首先,取决于学习任务的要求。如果需要学习者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应尽量采用自主学习的形式;如果需要分组讨论或者分工协作,则可以选择协作学习的形式。其次,还要充分考虑学习者的特征因素。对于学习动机较强或者学习氛围活跃的学习群体,协作学习可以进一步提高学习效果;反之,只会使小组活动流于形式。教学平台的功能对协作学习的策略也有重要影响。普通论坛功能可以支持一般性的讨论,但对于辩论、协同写作、角色扮演这样的合作策略,则需要开发专用的功能。
(五)设计活动实施流程
(六)修改完善
修改完善是对在线学习活动设计过程中的不足之处进行修正的环节。这一环节贯穿活动设计的始终,实现了发现不足就能够及时改正的目的,保证了活动的顺利开展。
三、开放教育在线学习活动实施流程设计
(一)在线导入
在线导人属于在线学习活动的热身环节。导人设计得合理有趣,有利于消除学习者参与活动过程的畏难心理,以及师生时空分离的孤独感,有利于吸引学习者积极参与。导入环节的主要内容之一是学习者的自我介绍。在学习者自我介绍前,教师首先自我介绍。介绍的内容尽量不要板着面孔,要有亲和力,对于学习者的自我介绍教师应及时发出欢迎、鼓励的反馈。彼此熟悉之后,引导学习者了解课程介绍。课程介绍内容一般放在电大在线的“课程介绍”栏目,不是将课程介绍内容放在栏目下,任由学习者自主浏览,而是有针对性地引导学习者浏览。课程介绍中必须包含本课程的学习方式、在线学习活动的要求和奖惩措施,以及学习资源建设情况,让学习者对本课程的概况有个初步印象。
(二)分解在线学习内容
根据课程单元或章节甚至是学习模块的要求,将在线学习内容分解为一个个具体的任务。任务的形式可以是一个个问题,也可以是一个个项目甚至是一个个操作。在线学习活动任务的设计以单元学习内容为依据,但必须兼顾学习者的基础。任务必须由易到难、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地进行。在完成任务过程中,教师要适时补充学习者恰需的学习资源。所谓恰需的学习资源,是指提供的资源是为了完成任务所必需的,学习资源是学习者的学习能力所能够驾驭的,不宜太多,也不宜太少,学习资源的形式可以多样化,既可以是文本资料,也可以是视频、音频资源。所提供的资源只是为了辅助学习者完成目前的任务。
(三)展示在线学习活动成果
(四)评价在线学习活动
评价在线学习活动的目的是为了判断学习者是否完成了学习任务,是否达到了学习目标的要求。在实际教学中,其重要性不言而喻。评价在线学习活动具有激励与约束的双重作用。对于学习动机较强的学习者,评价是激励性的,有助于强化学习者的成功体验和自信心;而对于学习动机较弱的学习者,评价则具有约束的功能,“强迫”学习者参与学习过程,达到最基本的学习要求。为了充分发挥学习评价的作用,在线评价应当客观、公正,同时,在线学习活动的评价成绩在课程成绩中应占有合理的比重,以使在线学习活动评价与其他学习评价(如终结性考试)有机结合,产生相辅相成的效果。无论是活动参与的过程,还是活动成果的展示,教师必须及时予以反馈。
(五)择机介入监管
开放教育更多采用的是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倡导的是“学生主体,教师主导”的学习模式。没有“教师主导”,学习者很可能会迷失方向。但是,教师又不像传统课堂那样时时出现在学生的身边。教师主导在线学习活动贯穿于整个在线学习活动的全过程,主导的时机和方式是学习者恰巧需要的时候,这也是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以及开放教育“学与教”的模式所决定的。教师监管的内容包括在线学习活动的引导、在线学习活动过程的监督、疑难问题的解答、在线学习活动的评价等。
四、开放教育“大学英语”在线学习活动实施案例
“大学英语”(针对不同的专业设置,教育部的网考课程“大学英语”分为A、B、C三级,本文专指“大学英语”B级)是教育部针对网络院校的非英语专业本科学习者设立的统考课程,由于开放教育学习者英语基础相对比较薄弱,学习者学习积极性不高,面授辅导课到课率低,有的开放教育办学单位甚至取消了“大学英语”的面授辅导,因此在线学习就显得尤为重要。以在线学习活动为引领的在线教学设计不失为一种新的尝试。
(一)设计活动目标
本课程是教育部的统考课程,属于应试教育。学习者的英语基础比较薄弱,更多的是希望在线学习内容能更接近网考试题。教育部对“大学英语”网考下发了教学大纲,但教学大纲过于笼统。根据在线学习活动目标的设计方法,对教学大纲规定的考试模块予以分解,分解为更具有可操作性的在线学习活动目标。
1交际用语。根据大纲的要求,考生应掌握日常生活常见情景中的基本交际用语。活动的目标:一是区分不同的交际用语类型;二是按类别搜集交际用语并熟记。
3词汇与结构。根据大纲的要求,考生应认知3000个单词,并熟悉掌握其中的1800个单词及其基本的搭配;考生应掌握基本的英语语法知识,并能在语言活动中较正确地加以运用。活动的目标是:背诵指定的词汇表;区分不同考题的出题技巧;归纳语法规则;运用语法规则练习巩固。
4完型填空。大纲尚未对此做出明确说明和要求。但根据该题型的试题及解题技巧,设计活动目标为区分单词类别,根据此类特性组成句子。
5英译汉。大纲要求,考生将难度适中的英文句子翻译成中文。考生应能对英语原文有准确的理解;做到译文通顺、达意。活动的目标是:厘清英译汉技巧分类;按照翻译技巧将模拟题的翻译试题分类;运用技巧翻译专项练习。
6写作。大纲要求,考生应能写出长度不少于80词的常见应用文及一般的叙述文、说明文或议论文。考生应能较正确地用语法、词汇、拼写、标点进行表达;基本做到内容切题,结构严谨,条理清楚。根据不同的写作目的进行有针对性的写作。活动目标是:区分英文作文的分类;将模拟题的作文范文分类;运用写作技巧设计制定作文框架;将作文框架补充完整。
(二)设计在线学习活动流程
(三)评价与反馈
对于课程论坛的学习者发帖,一般应在24小时内及时予以回复。每周选择一天实时在线与学习者互动,实时解决在线学习活动过程中遇到的难题;对在线学习活动参与较为积极的学习者,每周评出希望之星,提出表扬;学习者在线测试的成绩,在提交成绩结束三天内,在论坛公布成绩,同时公布试题正确答案及题解,便于学习者及时核对,查漏补缺。
Teachinggoals
⒈Knowledgegoals:Worldsandexpressions:wildlife,decreaseendangered,concern,zone,inpeace,indangerof,dieout/Letstudentslearnabout《TheLawofthePeople’sRepublicofChinaontheWildlifeProtection》and《TheLawofthePeople’sRepublicofChinaontheEnvironmentProtection》
⒉Abilitygoals:Developestudents’speakinganddiscussingandwritingabilities/Enablestudentstoknowsomethingaboutwildlifefprotection.
⒊Emotionalgoals:Makethestudentsknowtheimportanceofwildlifeprotectionloveourenvironmentandarousestudents’sawarenessofprotectingwildlifeandenvironment.
TeachingImportantPoints:Mastertherelativewordsandexpressions/Trainstudents’speaking,discussingandwritingabilities.
TeachingdifficultPoints:Howtohelpstudentsimprovetheirspeaking,discussingandwritingabilities.
Teachingmetholds:Task-basedmetholds,speaking,discussingcoperativelearning.
TeachingAids:Amulti-mediacomputer,blackboard.
Teachingsteps
Step1:Newwordsandexpressions
Showthenewwordsandexpressionsandletstudentsguessthemeaningsofthem.Thencorrecttheirmeaningsespeciallytheirpronunciation.
Step2:Leadin
⒈Showsomepicturesofsomeanimalshavingdisappearedandletstudentsgivetheirnames.Thenencouragestudentstotalkmoreaboutthemfreely.
⒉Showsomepicturesofsomeendangeredanimalsandletstudentsgivetheirnames.Then,askthem:“Whatotherendangeranimalsdoyouknowabout?”Ingame:Onestudentdescribesomethingabouttheanimal,theotheroneguessthenameofit.
Step3:Discussion
Askstudents:⒈whyhavetheanimalsdisappeared?⒉Whyaretheanimalesindangerofdisappearing?First,letstudentsdiscussthetwoquestionsingroups,Eachgrouptalkaboutoneanimal.Second,asksomestudentstotalkabouttheirreasonsreferringto:appearence,food,habitat,hunt,globalwarmingoverhuntingetc.Meanwhile,encouragestudentstolistencarefullyandaddupmorereasonstheythinkarereasonable.
Step4:Discussingandlearninglaw
Discuss“Whatshouldwedotoprotecttheendangeredanimals”.Letstudentsdiscussthequestioninpairsandaskthemtheirwaystoprotecttheendangeredanimalsfromdyingout.Theycandolikethis:Tosavetheendangeredanimals,weshoulddo....,weshouldn’tdo....,Asforourgovernment,theyshould......Inthispart,Iwillintroducethelaws:《TheLawofthePeople’sRepublicofChinaontheWildlifeProtection》and《TheLawofthePeople’sRepublicofChinaontheEnvironmentProtection》.
Iwillshowsomemainrulesofthelawstomystudents.
Step5:Summaryandwriting
Summarizetheperiodandaskstudentstowriteacomposition:Saveourfriend__________oralettertocallonallpeopletoprotectwildlifeinlimitedtimeandasksometoreadtheirwritingsiftimeallows.
Step6:Homework
1.教学设计是教学研究的基本载体
2.教师职前教育与职后成长的断裂
二、小学教育专业毕业教学设计的实施
1.毕业教学设计的内容与要求
2.毕业教学设计的步骤与保障
三、小学教育专业毕业教学设计的实施效果
1.融通课程学习、教学实践和教学研究,提高了学生学习、实践与研究的质量
2.丰富了准教师的实践性知识,有利于学生就业与尽快适应工作岗位
教师实践知识的形成是教师借助于教育理论,对自身实践反思的基础上,形成的富有个性的对教育实践的见解。本科生在完成毕业教学设计的过程中,对小学教材有了更多、更深入、更全面的了解,对小学生也有了不同于书本层面的见解,形成了个性化的教材知识、儿童知识,在学习环境的设计、教学策略的选择、教学效果的评价等方面还形成了教师情境知识、策略性知识、自我知识和批判反思知识。教师在实践中真正信奉的,并在其教育教学实践中实际使用的就是自己的实践性知识〔6〕。因此,有了在毕业教学设计中获得的诸多实践性知识,学生更容易找到工作,并迅速适应工作岗位。
【关键词】教育硕士;现代教育技术;课程;教学设计
【中图分类号】G451.2【文献标识码】A【论文编号】1009―8097(2009)04―0034―05
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第十四次会议审议通过的《关于设置和试办教育硕士专业学位的报告》,对教育硕士专业学位的性质做出了明确规定:教育硕士专业学位是具有特定教育职业背景的专业性学位,主要培养面向基础教育教学和管理工作需要的高层次人才。教育硕士专业学位以普通中小学教师及其管理干部为主要培养对象。设置教育硕士专业学位的目的在于改变目前基础教育战线上高层次人才匮乏的现状,提高基础教育的师资力量,培养一批高素质的人才,通过他们的骨干带头作用和实践研究,推进素质教育的实施。
从以上规定可以看出:教育硕士是一种具有特定教育职业背景的专业学位。根据培养目标的要求,教育硕士具有较强的将教育理论和学科教育实践相结合,独立开展教育、教学研究的能力,比较熟悉当代教育改革现状与发展趋势,了解教育学科发展前沿,为成为专家型教师或教育研究者奠定良好而扎实的基础。教育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作为我国高层次的基础教育师资培养规格,显示出高等师范院校研究生教育的新特色,也为我国基础教育现代化注入了新鲜活力。
一教育硕士的特点
教育硕士是我国教育领域中的一个特殊群体,作为学生,他们有着丰富的学习经验,懂得珍惜来之不易的学习机会,能把教育理论与教育实践结合起来;作为教师,在一线教育工作中有着比较突出的业绩和出色的教学能力。教育硕士的学习属于成人学习领域中较为特殊的一类人群,多为中小学教师在岗兼读,因而呈现出以下特点:
1学习针对性强
教育硕士由于受工作实际需要或者教学实践中存在的问题的影响,在学习中具有很明显的“为工作而学习”和“在工作中学习”的特征。在学习时,教育硕士很容易根据自己的工作需要来引导学习。所以在课程教学中应尽可能地使理论知识与教学实际进行结合,以更切合教育硕士的工作需求。
2教学实践经验丰富
教育硕士多数是基层教学第一线上的中青年骨干教师,不仅在教育和教学实践方面具有明显的优势,而且在日常课程的学习中,直接带着教学的实践经验、鲜活的教育和教学的切身感悟,具有较强的参与意识。在课程教学中应该注意把他们的感性经验提升为理性的认识,促进隐性知识的转化。
3具有教育与教学实践研究优势
教育硕士在中小学教师队伍中具有不可替代的教育与教学实践研究的优势。如果在他们具备的实践经验的基础上,加强基本的教育科学知识积累,获得教育科研方法的基本训练,选择合适的研究课题,必然会在创造“活的教育学”方面具有相当的优势。在课程教学中,应注意引导教育硕士进行教育科学研究,帮助其创造“活的教育学”的研究成果。
4自学能力强
教育硕士一般都是成人教师,具备相对稳定的学习能力,能对自己的学习进行自我管理,自我负责。在课程教学中应注意考虑怎样对教育硕士的自主学习提供必要的引导与支持。
二教育技术标准对教师的要求
2004年12月25日,国家教育部正式颁布了《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标准(试行)》,从“意识与态度”、“知识与技能”、“应用与创新”和“社会责任”四个方面对教师如何利用教育技术提出了具体的要求,有利于教师突破一般意义上对于教育技术应用的理解和认识,进而全方位地推进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
综合以上两个标准,对于中小学教师而言,教师的教育技术素养应该表现为:
1具备运用教育技术的意识与态度
从教学的角度认识到教育技术的重要性及其价值所在,形成将教育技术应用于教学过程、教学评价和教学资源开发等方面,以及不断学习新技术与新方法、促进个人发展的意识与态度。
(1)现代教育技术理念强调在教育中应用现代信息技术和最新的教育理论,提高教育绩效(即同时提高教育效果、教育效率和教育效益),强调对学习者的学习需求和学习特点的研究,重视学习者个性需求的满足,促进学习者的全面发展和个性发展。强调素质教育和创造性人才的培养,以培养学习者“学会认知、学会做事、学会合作、学会做人”为教育的最终目的。
2形成必要的教育技术能力
为了有效地运用教育技术,教师应具备必需的教育理论与观念、教学设计的方法、资源选择与开发的技术与方法、教学应用的模式与结构、教学评价的技术与方法、教学科研的方法等教育技术基本知识与技能,进一步形成教育技术能力。信息时代的中小学教师必须具备的教育技术能力主要涵盖了以下几个方面:
(1)信息技术环境下教学设计与实施能力
教学设计理论为提高教师素质、发展教师对教学的规划和实施能力提供了有力的思想和方法。它是以提高教学绩效为目的,运用系统方法分析、确定教学问题,设计解决问题的策略方案,并对其进行试行、评价和修改的过程。掌握了教学设计的理论与方法,对实现标准中要求的“运用技术优化教与学的过程”、“运用技术改善教与学的评价”、“运用技术提高教与学的绩效”,就具备了基础。
(2)教育信息资源获取及应用能力
现代教育技术环境下的学习是基于资源的研究性学习,因而教师必须具备获取教育信息资源并能够有效应用于教学的能力。教师要能非常明确地意识到获取教育信息资源的重要性,在教学中想方设法获取有关教育信息资源,并具备较强的教育信息资源的整合能力。能够创造性地策划处理和加工所获资源(如设计撰写课件脚本、设计在教学中的应用方案、建设专题学习网站)并有效地应用于教学;能从实际出发考虑利用资源的最有效方式,即使运用常规教育技术媒体或传统媒体,也能体现崭新的教学观念和教学方法。
(3)教学研究与终身学习能力
信息时代教育将发生本质性的变化,在这样一个变革时期,教育的方方面面必将呈现新的规律。中小学教师的教学研究能力,应偏重在实践应用层次的研究,有意识地在教学过程中用研究者的眼光,尝试着创造性地运用理论去发现问题,去解决问题,并善于总结规律,进而上升到一定的理论高度。只有这样,才能适应信息时代的教育发展的需要。
面对不断发展变化的科学技术和知识的快速更新,中小学教师应该有意识地不断更新自己的知识体系和能力结构,不断地学习各种最新的教育理论,每位教师都必须具备自我发展、自我完善的能力,不断地提高自我素质,不断地接受新的知识和新的技术,不断更新自己的教育观念、专业知识和能力结构,以使自己的教育观念、知识体系和教学方法等跟上时代的变化,提高对教育和学科最新发展的了解,保证自己职业能力的适应性。
3创设安全、有效的教育技术应用环境
教师必须清醒地认识到,在教育教学中使用信息技术,并不能说明就是教育技术。只有科学地、合理地、安全地、有效地、负责任地使用信息技术,其结果真正提高了教育教学的绩效(包括效果、效率和效益)才能称为教育技术,否则只能看作是信息技术在教育教学中的应用。因此,要创建安全的信息技术环境,通过教学设计做到科学、合理、有效地,并充分认识到应该承担的社会责任和应该遵守的法律、法规的环境下正确使用信息技术。
三现代教育技术公共课程设计的原则与内容选择
对于教育硕士而言,学习现代教育技术不只是在校期间的短期行为,而是一个终身学习的过程。他们在今后的实际工作中,一方面要在现行的环境下运用现代教育技术,进行教学设计,探讨教学模式,研究教学方法,优化教学过程,提高教学质量。另一方面要随着高新技术的发展和经济实力的增强,逐步引进新技术,探讨新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因此,结合当前教育现代化进程的需要和教育技术标准对中小学教师的要求,对教育硕士层面的《现代教育技术》课程进行教学设计时应从以下两个方面考虑。
1设计的原则
(1)以现代教育理念为指导
现代教育技术课程的教学是在信息化环境下进行的,因此要有现代教育理念的指导。应该把教学过程看作是师生交流、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学生是知识积极的探索者、实践者,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帮助者、指导者。通过师生互动,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3)以教学设计为核心
对中小学学科教师来讲,全面领会教学设计的思想,掌握教学过程设计的程序,即从课程教学设计出发,对所承担的课程做出完整的教学设计,明确本课程总教学目标、熟悉本课程的知识和能力结构、理清各知识点和知识单元的目标体系。然后根据具体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和学习者的特点,选择适合的课堂教学形式或学生自主学习形式,分别进行课堂教学设计和自主学习教学设计,依据设计方案进行教学实践和评价。只有这样,才能实实在在优化学科的教学过程,提高教学效果,进而实现课程教学目标。
现代教育技术课程应让学员掌握自己所教学科的课程教学设计和课堂教学设计的概念、过程和方法,并重点介绍信息技术环境下的教学设计过程与方法。
(4)以信息技术为支撑
信息技术为教学提供了多媒体环境和网络环境,构建了多种学习平台,提供了大量教学资源。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利用信息技术创设所需要的教学情境,利用各种教学与学习平台和数字化教学资源开展自主学习、协作学习,并开展基于技术的评价活动。同时要进一步发掘信息技术与现代教育技术课程教学目标、教学内容之间的联系,发现新的增长点,促进学科课程的发展。积极收集、整理、制作各学科的优秀教学设计案例,完善教师个人的、学科的教学资源库,开发网络课程,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师生互动方式,改革教学的组织形式,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5)以改善评价方法为契机
教学评价不仅仅是对已有的教学效果做出价值判断,而且具有一定的导向作用。根据新的教学理念,在重视学习结果评价的同时,更要重视学习过程的评价。尽量采用基于技术的新的评价方式和方法(如学习成果评价、量表评价、调查问卷、档案袋评价、教学日志、教学反思等),以全面反映学生的进步,提高评价的效果和效率。因此,在设计现代教育技术课程时,要反映新课程的理念,充实教学评价的内容。
2课程的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
了解教育技术的基本内涵,知道教育技术在促进教育改革中的意义和作用。
初步掌握教学设计的理论和方法,学会对自己承担的课程进行课程教学设计、课堂教学设计和自主学习教学设计。
能够有效地获取和利用支持自己的教学活动的信息化教学资源。
(2)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对自己学科教学内容的系统教学设计,学会信息技术环境下教学设计的基本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形成正确的运用教育技术有效地解决教育、教学问题的意识和态度。
知道运用技术的社会责任和应该遵守的法律、法规。
3课程的主要内容
现代教育技术课程的主要内容包括教育技术基本内涵、教学设计理论基础、课程教学设计、课堂教学设计、教学资源开发、教学评价、自主学习教学设计和教育技术新的应用领域等八个部分,知识结构如图1所示。
四对课程教学实施的建议
1对教学的建议
现代教育技术课程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这种实践性不仅仅指计算机技术上操作,更是强调学习者教学理念的更新。理念的更新并不是一朝一夕可以完成的,在没有太多的实践机会让学习者去尝试的情况下,笔者认为案例教学不失为一个好方法。如教学设计中的很多理念与教育硕士过去备课时的思想有很大不同,这些理念从接受、理解到转化为能力,需要一个过程。教师在案例分析教学过程中,通过系统规范的教学设计,尽量使学习者体验到经过教学设计比自己以往的备课更有效,感受进行教学设计所采取的一些策略,理解教师是怎么进行教学设计的。通过这样的训练,学习者在教学实践时,就可以很容易地从模仿别人发展到自己的创新。
2学习评价的建议
为了更好地对学生掌握现代教育技术理念、方法的程度进行综合评价,应该加强对学习过程中的表现(参加学习的态度、合作学习中的贡献等)和完成的学习成果(如学习笔记、
设计方案、资源开发等)数量和质量的检测。评价的主体既有教师的评价,也应该有学生自评和互评的结果;评价的范围应该包括:学生是否能够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在课程设计、资源应用、教学方法组合、教学实施、评价设计、方案修改等方面将学到的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3课程资源利用与开发的建议
课程资源的利用与开发是课程建设的重要环节。现代教育技术应该建设与教材相配套的教学支持网站,以满足教学的多种需求,最大程度促进学生能力的全面发展。教学支持网站的建设需要将信息技术与课程内容整合,充分展示教材的特点,弥补文本教材的不足,为网络教育的实施提供便利。要帮助学习者理清各部分知识内容的关系,为学习者提供多样化的信息资源和组织方式,帮助学习者更好地掌握基本知识与基本理论;提供大量各学科优秀教学设计案例和模板,方便学习者进行模仿学习,提高教学设计能力;提供教师与学习者之间的交流平台,为学习者进行远程学习时提供人力资源支持。
现代教育技术课程建设是个动态更新的过程,教师应在教学实践中不断地根据教育改革的发展补充最新内容,并针对学习者特点采用合适的教学方式,将学习者优秀的教学设计案例作为教学资源,使课程内容常用常新。
参考文献
[2]李龙.信息技术课程整合的理论与方法[J].电化教育研究,2007,(5):73-78.
20世纪90年代以来,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开始兴起。该理论认为知识不是外在于个体而客观存在的,知识是个人经验的合理化。学习是学习者主动建构个人意义的过程,强调在具体情境中进行探究、发现对学习的重要作用。这一理论很快影响到教学设计领域,并通过“以学生为中心,以问题为导向”的教学设计模式体现出来。这种教学设计有效避免了以往教学设计中把知识绝对化,学生客体化的弊端,但它对学生的重视并不是着眼于学生发展,而是工具性的,要充分利用学生学习的特点达到外在于学生的目的。所以,这种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设计与前面的教学设计思想和做法并没有价值取向上的根本区别。
在近30年来,西方教学设计研究出现了一种整合化趋向,其基本思路是把各有所长的多种理论组合起来,形成一种大规模的、富有变化的、包容许多可能的策略的系统。教学设计者能够从这些经过大规模整合的教学理论中选择某些具体环节,直接运用于他们所需要的教学实践中,从而使教学设计具有较大的灵活性。但是,这一思路与教学设计教科书中经常提到的媒体选择流程图的思路基本一致,而且,因为真正的教学要比单纯客观的媒体复杂得多,当人们需要照顾到多方面的需求和标准时,往往并不能从中找到一个完美方案。
如上所述,纵观教学设计发展的整个历程,虽然最初以优化教育教学为出发点,但在借助现代科学技术媒体和自然科学的研究成果与方法迅速发展的过程中,逐渐淡化甚至忽略了作为主体的教育者和被教育者及其所从事的教育教学活动的复杂性,逐渐偏离了教育“育人”的根本目标,走上利用技术,乃至依赖技术去控制教育教学活动,让教育教学活动削足适履地适应技术需要的技术理性道路。这在我国表现得尤为明显。在这一过程中,教育的目的始终聚焦于“培养客观知识的掌握者”,而这正是我国当今教育所要批判和摈弃的恶疾。
二、教育立场下的教学设计之品性
教学设计的发展历程也是教学设计逐渐偏离“育人”宗旨,走上技术理性的过程。技术化的教学设计把师生的教学活动看做可以预设和有效控制的程序,试图通过对教学程序的预先设计而控制师生的教学行为并获得预期的教学效果。这种教学设计采用原子化的层层分解的方式把整体的教学系统、完整的学生解剖为一个个独立的元素,认为教学活动的开展就如计算机执行程序命令一样,可以通过严密的逻辑顺序和结构控制而准确地获得预期结果。然而,这种技术化的教学设计忽略了教师和学生的主体个性,无视教学活动的不确定性。正如有人说,当把科学作为一种信仰时,科学也就成了伪科学,教学设计在不断追求科学化的过程中,也逐渐背离了初衷,成为有效教学的阻碍,师生生命成长的藩篱。
1、主体视野中的价值选择
当教学设计脱离“育人”的立场探讨价值时,那些清晰、条理的价值明细不过是技术理性的思维模式和实践规范强加于教学设计主体的,这时的主体是缺乏自主、丢失自由的所谓主体,所标榜的价值并非主体自我选择的价值,或者说,这些价值根本不成其为价值,因为,“不以自由为基础,不经自由选择的东西没有价值”。真正的价值“不过就是人作为人所追求的那个目的物,而这个目的物就是人的自身本质”。所以,教学设计的价值,并不存在于教师与学生自身之外,恰恰是他们的存在与发展,以及基于自身存在与发展需要对教学设计所做出的自由选择,才是根本的、绝对的价值,也只有由此确定的教学设计才是立足教育立场的教学设计。换句话说,教育立场下的教学设计,其价值总存在于基于主体自身需要的自由选择中。
2、个性视野中的生命成长
当教学设计的价值着眼于主体自身时,“成为自己想成为的人”也就成了作为主体的教师与学生在教学设计中的不懈追求。对于个体的存在而言,相对于他人的独特个性是其存在的关键价值。实际上,教育对人的个性的尊重就是对人的价值的尊重。
然而,长久以来形成的技术理性的思维模式和实践习惯使教学设计走上了个体个性发展的对立面,把促进人的发展理解为对每个人一视同仁,却忽略了真正促进人的发展的教育是适合个人特点的教育。《学会生存》中分析传统教育有两个根本弱点,“第一个弱点是它忽视了(不是单纯地否认)个人所具有的微妙而复杂的作用,忽视了个人所具有的各式各样的表达形式和手段。第二个弱点是它不考虑各种不同的个性、气质、期望和才能。”这两个弱点在教学设计理论与实践中广泛存在。今天的教学设计,仍然把规范过程与追求效率作为其重要的目标,而实现这些目标的主要手段就是严格控制和整齐划一,这与20世纪初资本主义社会兴起的“社会效率运动”如出一辙,教师与学生具有了与企业生产线上的产品同样的性质。在这种效率视野中,个性化的教师与学生是不存在的,他们都等同于无生命的产品。而数十种周密规范的教学设计模式也凸显出教学设计活动作为一种线性的、既成的、确定的程序与步骤的特色,不论选择哪一种模式,都是选择了一个封闭的系统,一个排除了个性发展的独特性和过程不确定性的系统。而这无疑是对作为主体的教师与学生个性生命成长的漠视,甚至扼杀。
3、实践视野中的过程生成
三、明确教育立场,走上“育人”之路
1、确立“育人”的根本方向
正如教学设计最早萌芽于军队和工业培训领域,致力于利用现代技术提高外显绩效一样,对教学设计的传统认识,人们从过程方面突出了其作为设计学科的技术性,而从效果方面突出了其作为应用学科的功利性,这两种倾向无论是在对教学设计进行学科性质的理论探讨中,还是在教学设计的实践应用中都表现得非常明显。这两种倾向支配下的教学设计者,往往把设计技术应用的非常熟练,把绩效的提高作为追求的最终目标,这种教学设计看起来似乎有效而充实,实则是有形而无神。因为他们把本属于手段的技术和绩效与真正的目的混淆,把作为根本价值的人的存在与发展,排除在教学设计考虑的范畴之外,从而使其行为成为缺少价值追求和精神引领的“空心人”的行为。而这些行为又反作用于人,成为限制和压抑人的牢笼。
把教学设计从无人的桎梏中解放出来,从复杂实践的角度重新诠释,意味着要重新思考和建构教学设计的价值规范。正如前文所述,教学设计是服务于教学的,教学是为了更好地教育,而“育人”是教育的根本意蕴。所以,虽然教学设计是整个教育系统的一个小环节,但“育人”仍然是其真正的价值所在,是其所有活动的精神和灵魂。
“育人”作为教学设计的根本方向和标准,不是一种远离实践的抽象理论或者口号标语,而是如一种性格反映在一个人一言一行的方方面面,如一种文化渗透在一群人生活的点点滴滴一样,渗透在教学设计的理念和行动中。如果把教学设计看作一个人,“育人”就是这个人的精气神,是这个人成为他自己的精髓所在。当人们以“育人”的标准重新审视和关照教学设计时,虽然仍要借助于技术,也要看外在的绩效,但这些都成为供选择和被利用的手段,都要经过“育人”这一最终标准的审核和检验。只有为“育人”这一根本目标服务,有助于这一目标实现的手段,才会被选用。也只有确立了“育人”的根本方向,教学设计者才能一滴水里看世界,做到既着眼微观的具体设计,同时又胸怀远大的目标,把对独特个体生命的关怀浸润到教学设计的每一细节中去,使无形的“育人”追求转化为有形的教学行为。
2、实现教学设计的整体优化
关键词:小学教育专业;教学设计能力;培养
一、引言
小学教育专业的本科师范生毕业后会面临从教,但他们的教学能力还不足以支撑其有效完成基础教育教学活动,教学设计能力是教育教学能力的基本功,而当前高校对其教学设计能力培养存在一定程度的忽视。小学教育是为生命奠定基础的教育,小教专业本科师范生教学设计能力只有被给予更多的重视与培养,他们将来参与基础教育教学工作才能更加得心应手。
二、教学设计理念掌握不够明确
对于教学设计的基本理念掌握不够明确,理解也不到位,即使在开设的课程中对于各科的教学法进行了学习,但往往学习也只停留在了表面,缺乏深入的理解与分析,也并未反思总结,进行相应的训练,教师对教学设计理念的传授也存在参差不齐的状况,使教学设计能力整体不能达标。
三、教学内容学设计方面
第一,现在小教专业本科师范生许多的教学设计中,仍用大量的篇幅仅仅从传授知识的角度详尽地描写教学过程,很少根据教材的具体内容去设计那些发现、挖掘、提炼教材中培养小学生能力、智力以及情感态度、价值观等非智力价值的方案。
第二,大多数的教学设计只是停留在完成“教学内容”的水平,而没有达到完成“教学目标”的高度。教学内容是完成教学目标的基础,教学目标是教学内容的升华。因此,教学设计中仅有让学生获得基本概念、基础知识、基本能力的方案还是远远不够的。
第四,新课程改革要求改变评价方式过分强调甄别与选拔的功能,发挥评价促进学生发展、教师提高和改进教学实践的功能。评价应该“立足过程,促进发展”。而在小教师范生的教学设计中往往偏重对学生学习结果的评价设计,忽略对教师教学过程、学生学习过程进行教学评价设计,忽略了将新课改理念结合到教学评价设计当中。
四、课程标准不熟悉,对教学目标设计掌握不足
课程标准是进行教育教学的标准与前提,对教学设计与教学活动具有指导作用。目前中小学都在进行课程改革,也有新的课程标准与理念做指导,而大学课堂教学却没有与时俱进,也并未对各学科课程标准做详细的讲解与分析。小教专业本科师范生对总的以及各科的课程标准把握不够清晰,理解不够到位,不能将课程标准与教育发展实际情况相结合,更难以对教学目标从整体上与课程标准结合起来,从而无法确定科学合理的教学目标。
五、小学教育专业本科师范生教学设计能力的培养策略
第一,教学设计在实践与应用之中体现了各种科学理论,教学是教师沟通教育理论与实践的桥梁,切不可走向两个极端,大部分的小教专业学生在校园里接受的认知层面的理论知识偏多。这就需要在培养过程中加强教学设计的理论与实践并行,不断地使教学设计反映教学实践的动态要求,体现教学设计的创造性。
第二,小教专业的师范生很多都是从技术层面去理解、学习教学设计,并没有结合教学实践应有的多元性与动态化,缺乏针对性的练习与操作。研究表明,教学设计是一种在特定情境脉络中解决结构不良的非确定性的过程,它所运用的是一种高度互动与协作的设计方式[1]。教学设计也是一种社会化活动,它需要各种有效的资源的参与,充分体现了进行设计的创造性。所以,应在培养教学设计能力的进程中树立理性与创造性结合的教学设计观。
第三,目前,教学设计大多在教师教这单一层面上进行,侧重于教材的钻研、教学策略的运用、教学组织形式的筛选和教学评价的具体实施,忽略了学习者的兴趣爱好与需要,也缺乏对教学情景给予应有的重视。教学活动是由教师教学生学的双边活动过程,而教学设计应是多方面的的集合,应从整体的角度出发,整合各个要素,重视教学情景的因素,对教学整体进行设计,坚持教师主导、学生主体,从人的整体发展出发进行教学设计。
第四,小学教育的教育对象是身心发展不成熟且处于成长状态的小学生,这决定小学教师必须具有专业性,应具有专业情谊、专业知识、专业能力。创新小学教师的培养模式去适应小学教育发展的实际和小学教师专业化的需求,与时俱进,明确小学教师专业特性。
第六,在理论课程的学习中通常存在学生多、教师少并且常以大合堂进行教授的现象,师生鲜有互动,常常出现教师在讲台上唱独角戏,学生听课注意力不集中,不能保证基本的教学效果。基于此,灵活的教学方法,先进的教学理念显得尤为重要,应注重教师自身的教学业务水平,面对众多学生灵活进行教学,尽量使学生得到一定的进步与发展。将自身的教学经验,教学设计能力体现在课堂教学之中,并做好示范与讲解,针对性的去提高学生的教学设计能力。
第七,现在大多数的高校培养小教专业还是延续着传统的师范教育培养模式,即“教育学+心理学+学科教学法+教育教学实习”。[2]很多高校虽开设了教育研究方法、现代教育技术,但讲解存在形式化,开设的很多课程仅处于文化理论层面,偏于认知,并不能满足小教本科师范生的教学设计能力发展的需要。小教师范生教学设计能力的培养中还需重视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在师范生认知的基础之上,强化理解,强调创新,强调与现在社会与教育发展的实际情况相联系,与时俱进。
第八,说课主要是阐述某一学科具体课题的教学设计,是一项对教学设计的反思的过程,通过说课的练习,可以逐步改进和优化教学设计的教学研究过程,可以提高师范生教学设计能力。因此,加强说课训练并结合教师进行指导,使学生的教学设计的更富有艺术性与创作性。校外实习见习可以直接接触真正的课堂与受教育者,在听课、备课、授课中充分与实际的教学情境相结合,这是理论与实践真正的结合。在实习见习前进行详细科学教学设计,并多向在职教师虚心请教,遇到问题多请教老师与查资料尝试解决问题。实习见习结束后,要进行系统的梳理、反思、总结从而消化吸收,夯实基础,稳步提升,有效提高教育教学设计能力。
第九,以案例为载体,组织小学教育专业本科师范生对特级教师、优秀教师的教学设计案例进行分析与研究,学习优秀教师教学设计成功的地方,并对自己的教学设计方案与他们的差距进行反思,从而改进、提高;课堂模拟也正是对教学设计过程的体验与反思,在分析研究并改进教学设计方案后进行实际课堂模拟,注意将新课程理念体现在模拟练习中。通过教师点评、学生互评,找寻自己教学设计的问题,并逐渐改进;教学设计具有实践性,而现场教学则是让小教专业师范生的教学设计走进真正的课堂情境,结合当今社会中基础教育教学的现况,将预设的教学设计逐渐达到目标状态,不断将教学设计理性的认识与实践的体验达到和谐统一。在小教专业本科师范生教学设计能力的实践培养中更要将案例分析、课堂模拟、现场教学有机的结合到一起,使小学教育专业师范生不断进行分析、反思、改进、练习逐步提高其教学设计能力。
参考文献:
[1]张华,钟启泉.课程与教学论[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0.
一、教学设计的意义
英语教学设计就是英语教师根据正确的教学思想和英语教育原理,按照一定的教学目的和要求,针对具体的教学对象和教材,对英语教学的整个程序及其具体环节、总体结构及其有关层面所作出的预期的行之有效的策划。它是英语教师教育思想、思维流程和教学艺术的体现。教学设计既是一门科学,又是一种艺术。所谓科学,一是要求正确运用教育思想和英语教育原理,既切合教育教学的内在联系及其规律性,又反映英语知识的内在联系及其规律性,两者相辅相成;二是要求这种思维流程顺畅、清晰,富于条理性和严密性。这种思想准确性和思维逻辑性的有机结合,便是英语教学设计科学性的基本内涵。所谓艺术,就是要求英语教学设计日臻精致、完美,行之有效和富于独创性,能极大地刺激学生的学习情绪,满足他们的学习欲求,形成师生之间和谐愉悦的课堂氛围。
英语教学是一个系统工程,是由相互联系,相互作用和相互影响的多种要素构成的。教师在备课过程中,用系统的方法对这些要素进行合理的安排和计划,叫作课堂教学设计。通过这样的设计,使诸要素之间联结起来,促进教学的系统化,有利于提高教师处理各种教学信息的能力,有利于教师全面、客观地认识教学,并不断改进和完善课堂教学。可以说,实施课堂教学设计是改善课堂教学的一种更高层次教学的探索,是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和效率的一项必要工作。
二、教学设计的依据
在英语教学中,不论是宏观设计还是微观设计,不论是整堂课的设计还是片断的设计,我们都应以语言学教学理论为依据,着重考虑三个方面:
⑴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是期望学生在完成学习任务后达到的程度,是预期的教学成果,是组织、设计、实施和评价教学的基本出发点。教学目标teachingaims可分为长期目标和近期目标。长期目标被称为教育目标educationalobjectives,如英语教学中“培养良好的语感”,“加深对目的语文化的了解”,“培养逻辑思维能力”,“培养爱国主义精神”等等,这些无法在具体教学中一次性实现,而是长期努力的方向。近期目标被称为教学目标instructionalobjectives,这一目标,主要确定一节课教什么内容,通过那些活动方式来学习。教学目标通常用可以观察得到的学生行为变化的语言来表述。正如加涅(Gagne,R.M.)所著《教学设计原理》(PRINCIPLESOFINSTRUCTIONALDESIGN)一书中所指出的那样:设计者开始任何教学,设计以前必须能回答的问题是“经过教学之后学习者将能做哪些他们以前不会做的事”’或者“教学之后学习者将会有何变化?”
⑵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是为达到特定的教学目标,针对学生特点和教学媒体条件等,教师采取的教学策略和教学步骤。学生的各种特点因时代、生活环境的改变而有所变化,在进行教学设计时,要对学生的兴趣、知识基础、认识特点和智力水平等背景材料进行综合分析,作为安排学生学习活动和选择教学策略的依据。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应充分利用多种媒体——黑板、挂图、实物、幻灯、投影、电视、录音、视听光盘、计算机等教学媒体,特别是现代教学媒体使用的效果已被许多的研究和广泛的实践所肯定。但教学媒体的选择不但要依赖于每种媒体的特征和功能,也要有赖于教学系统中其他因素之间的关系,媒体选择的重要依据是教学内容及学生的认知特征,我们应增加教学媒体使用的多样性。
⑶教学评价
所谓教学评价就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及结束时,利用多种方法,按照教学目标,对教学活动所引起的学生的变化进行价值判断,对所实施的教学活动进行评定。它在课堂英语教学中的作用主要表现在:1.对课堂教学进行反思与改善。通过教学评价,获得反馈信息,找出进一步提高和改善教学的途径。2.激发学生学习的动机、兴趣。学习必须有动机,动机促进兴趣,兴趣激励努力学习,努力学习才能有进步。通过评价,学生明确了自己的成功和不足,成功的喜悦进一步增强学习动机,对不足之处的分析亦能使他们不断改进学习方法。
教学是有目的、有组织的活动。目的在于帮助与促进学生学习。通过教学设计,教师明确教学目标,明确达到教学目标的手段,并明确检查目标是否达到的方式。课堂教学设计对帮助教师减少课堂教学的随意性、改进课堂教学有重要作用,是教师应有的教学技能之一。
三、教学设计的构成要素
1.课堂教学设计要与本节课的教学目的和内容紧密结合。
英语课堂教学活动必须有计划,有目的,有一定的目标。活动的设计是要求学生通过教学活动将所学的语言知识达到牢固的掌握和熟练运用的程度。因此,课堂教学活动的设计要紧紧地围绕本节课的教学目的和教学内容而进行。
2.课堂教学设计要具有趣味性和多样性。
“有趣味、有吸引力的东西使识记的可能性几乎增加一倍半。”(前苏联教育家科罗廖夫语)兴趣是教学的潜力所在,兴趣的培养与教师的积极引导和教学艺术是分不开的。教师应根据英语学科的特点和学生年龄的特征,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创设丰富多彩的教学情景,这有利于引起学生学习的动机,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从而调动全体学生英语学习的积极性。这样,学生就能从被动接受转化为主动参与,由“要我学”转变到“我要学”。
3.课堂教学设计要体现英语交际性原则。
英语教学的实质是交际。课堂教学并非是“我教你学”,而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交流;课堂教学活动是通过交际使学生认识英语,掌握英语,形成运用英语的能力;课堂教学中师生双方的认知活动是相互依存,相互作用的,教学双方都为对方提供信息,教学就是为了促进交流,以上三个层面英语称为Teachingisofcommunication,bycommunicationandforcommunication.鉴于此,教师在课堂教学设计时,要注意设置有意义的语言情景,安排各类课堂教学活动,pairwork,groupwork,task-basedactivities,roleplay等等,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的语言和知识进行交际,为了使英语课堂教学活动尽量体现真实的交际,教师在设计时要创造“信息沟”(informationgap),使学生感到进行交际活动的必要性。
4.课堂教学设计应充分考虑现代教学手段。
5.课堂教学设计要精心设疑提问。
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指出:“教学过程是一种指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持续不断的活动。”思维永远是从问题开始的,所以,我们在课堂教学设计中要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提出形式多样、富有启发性的问题。设疑与提问是英语教学课堂调控的常规武器。它是促进师生之间信息交流反馈,推动教学流程迅速向前拓展的重要契机。对于学生来说,它还具有多种教育心理功能:既能激发学生兴趣,集中学习注意力,又能诱发积极思考,培养思维能力和习惯,启迪聪明智慧,还能充分训练口头表达能力。作为教师,可以通过提问来检查和了解学生的理解程度,鼓励和引导学生深入思考问题,复习巩固运用所学到的语言知识。可以说,英语课堂调控的起承转合,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设疑提问的精心运筹。问题可构建英语课堂教学的基本框架,例如,学生阅读课文前给出一些问题,并要求学生在阅读后能正确回答出这些问题。这些问题,可以帮助学生带着目的去阅读,确定阅读的重点并帮助学生理解和记忆课文,根据国外一些研究,这种提问可以分为5类:
⑴回忆性提问,即利用所谓的事实性问题,让学生追忆所学习过的基本内容。如:WhenandwherewasAbrahamLincolnborn(Lesson50,SEFCB1A)
⑵理解性提问,指教师为检查学生对所学知识理解的程度所提出的问题。如:WhatarethedifferencebetweenAmericaEnglishandBritishEnglish(Lesson10,SEFCB1A)
⑶分析性提问,指教师要求学生找出原因、结果、条件等的提问。如:Howcanyoumanagetokeepyourselffromgettingfat(Lesson58,SEFCB1B)
⑷综合性提问,指教师为培养学生综合性思维能力所作的提问。学生们要利用所掌握的知识进行分析,得出自己的结论或看法。如:Whatshouldwedotostoppollution(Lesson33,SEFCB2A)
⑸评价性提问,指教师为培养学生判断能力所作的提问。引导学生判断评价事件和人物,分析品评作品的主题思想和艺术特色,是一种高深层次的设问,思想难度较大。如:WhatkindofmandoyouthinkAntoniowas(Lesson42,SEFCB3)
四、教学设计的探索
开展英语课堂教学活动,教师无论教什么内容,总要首先对教学进行一番认真细致的构想和设计,然后通过加工整理,把这种构想的轨迹、设计的思路用文字符号记载下来,形成教案。从本质上说,教案只是设计的结果,备课才是教学设计的过程,反映出那种动态的教学构想的思维流向。所以探讨英语课堂教学设计,首先必须研究英语教学备课。英语教案设计的科学性,首先取决于英语教师备课的科学性,就是要坚持英语教学备课的科学性、目的性、针对性、计划性和预见性原则。英语教师一是要熟悉《国家英语课程标准》,明确要求,领会精神。二是要了解学生,教学的缘起和归宿就是教会学生学,英语教师的职责不仅是“toteachourstudentsEnglish”而且应是“toteachourstudentshowtolearnEnglish”。要明白学生需要学什么,怎样学,就必须了解学生。三是要钻研教材,整体把握教学内容,明确教学目的要求,把握教学重点、难点。四是要确定教法,通过研究教材,科学处理教学内容,精心设计教案。现以“WHATISAHEALTHYDIET”(Lesson58,SEFCB1B)课堂教学设计为例:
I.指导思想:
1.坚持以学生为中心,以任务为主的教学原则(Learner-centered,task-basedlearning);
2.创造使用英语的机会,“学以致用”,贯彻英语学习的交际性原则(Communicative-learning);
3.教师的作用:设计者、研究者、组织者、促进者、协调者。
II.课堂教学步骤:
StepOne:Presentation
1.Showingalady(oragentleman)whoisratherfatthroughmultimediaandalso
onewhoisslimandmakingacomparisonbetweenthetwo
“Whichbodyshapewouldyouliketohave”
2.“Whatdidyouhaveforbreakfast,lunch,supperandbetweenmeals”
ShowingallthefoodsSsmentionedandsomemore.
“What’syourfavoritefood”
“What’sahealthydiet”
3.TellingSswhatistobelearned
EnablingSstoknowhowtokeepthemfromgettingfatbyhavingahealthydiet
StepTwo:Practice
1.Listeningtothetapeofthetext(withbooksshut)
2.Readingthetext
3.Answeringsomequestionsaboutthetext
4.Summarizingthemainideaofthetext
StepThree:Production
Task:You’reinvitedtogivealecturetosomefatpeople,whotrytheirbesttoloseweight.Pleasediscussitinsmallgroupsandwriteanoutlineofthelectureandthenmakeaspeech.
StepFour:Assignment
Getwellpreparedforthelectureandtrytogivethelecturenextperiod.
[关键词]英语教学;微课;教学设计
随着教育教学改革的推进和信息技术的发展,微课应运而生而且广泛地应用于教学实践,微课能够运用短小精悍的教学视频承载复杂知识点的讲解或者是满足教学环节开展教学活动的需求。将英语教学与微课结合起来则能够有效提高学生的英语学习积极性和W习质量,为学生的个性化学习提供平台。微课在英语教学中的教学设计需要从学生的学习实际出发,结合微课教学特征以及英语课程教学要求创新和优化英语微课设计,确保学生英语素质的培养和个性化发展。
一、优化英语微课教学设计
例如,在学习“WeatherandSpoas”一课时,教师首先要认真分析教学内容以及教学目标,并以此为基础展开微课制作,运用学生感兴趣以及贴近学生实际生活的形式丰富和拓展微课内容,在激发学生英语学习兴趣的同时,确保高效英语课堂的构建。教师可以这样设计微课:首先用一首韵律优美和朗朗上口的四季歌《theSongofFourSeasons》将学生带人到天气和运动话题当中,并组织几组运用重点句型的对话:Howistheweathertoday?Whatistheweatherliketoday?Whichseasondoyoulikebest?在对话完成后可以增强学生对重点句型的理解和应用能力。最后,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开展guessinggame活动,并为学生提供几组对话,并让学生从中猜测季节、天气以及与天气相匹配的运动项目,从而再一次点明主题。
二、重视微课视频录制测试
英语微课教学主要以教学视频为依托将丰富的教学内容凝聚到一个精炼的教学视频当中,而教学视频的制作效果则会直接影响到英语教学质量,关系到学生能否准确抓住教学重点,因此,英语微课视频的录制必须遵循一定的要求。例如,在运用摄像机时,要突破传统课程录像形式的束缚,在视频录制时增加特殊的硬件使用,以便能够在视频上进行生动形象的演示,如复写板等,以便学生在观看教学视频时能够跟随教师的思路逐步深入地对英语知识进行理解和消化。与此同时,微课教学视频当中声音质量必须得到保障,确保声音清晰、语调分明、符合学生的语言习惯,而为了方便学生对教师讲解内容的理解,在视频制作时可以搭配字幕。除此以外,微课教学视频的制作不仅需要重视拍摄环节的优化,也需要在视频拍摄完成后进行后期制作,并在制作中搭配生动形象的图片、动画等形式,进而方便教师能够在英语课堂教学中运用多种教学形式开展多样化教学。在视频拍摄完成后还需要展开对教学视频的测试,在观察学生反应、态度后进一步对微课进行修改,修改完成在对学生进行测试,最后经过反复测试论证进一步完善教学视频,确保最大化的提高教学效果。
三、准确组织英语微课语言
微课在英语教学中的应用过程中主要以多媒体视频教学作为内容展现形式,但是同样不可忽略的是微课对内容语言以及教师语言的运用都提出了较高要求,并关系到微课教学设计的质量。简明精准的语言是微课语言的标准,同时也直接考查了教师的基本功和专业能力。但是在实际的微课教学过程中,不少教师会忽视教学过程中运用生动性的语言以及根据实际教学内容组织语言,从而在具体的知识讲解中忽视逻辑性语言的运用,进而使得教学质量大打折扣。以上问题同样需要在英语微课教学中普遍存在,需要对其加以重视。在英语课堂教学中,教师一般都是运用口头语言表达的形式进行知识讲解和教学活动的组织,但是在讲解抽象知识的过程中往往会使得语言变得逊色。英语微课往往用语言形式作为主要的教学组织手段,教师首先用微课概括知识点,并在微课学习结束后,引导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教师运用自己的口头语言与微课教学相互配合,进而实现同步语言教学。这样形式的语言教学在知识传授上没有缺憾,但是不能够提高课堂氛围的活跃度。
因此,英语教师必须积极探索能够切实发挥微课教学实际效用的方法,在微课内容语言的组织和设计方面必须提起高度重视,确保语言的精炼、准确以及丰富,同时,教师的口头语言能力也需要进一步提高,确保口头语言的趣味性、逻辑性、准确性,并在具体的教学实践当中,积极探究如何将口头语言与微课内容语言实现紧密配合,最终使得二者相得益彰,共同服务于英语教学,为学生英语学习能力的提高和教学质量的提升创造有利条件。
四、应用微课营造教学情境
例如,在教学过去进行时时态时,在微课中可以用动画形式展现昨天小明同学在家里吃晚餐、做作业、看电视的情景,之后利用学生的好奇心继续提出问题:Hewasdoinghishomeworkatseveno'clockyesterday.Whatwereyoudoingatseveno'clockyesterday?由于微n教学十分贴近学生的实际生活,于是大家纷纷踊跃回答,从而通过为学生创设学习情境的方式,活跃了课堂气氛,并帮助学生高效地完成语法学习。
五、创新运用多样教学方法
微课在英语教学课堂中的应用及其教学效用的发挥离不开多种教学方法的配合,而教学方法质量也会直接影响到微课教学效果。目前英语微课教学常用的几种方法有:第一,自主学习法。教师引导和鼓励学生课下自主观看微课视频和完成自主学习,并将自己自学中遇到的难题进行记录,进而在课堂当中提出并和全班同学共同解决,有效锻炼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第二,提问法。教师在学生进行微课学习之前根据教学重点和难点为学生提出问题,引导学生带着问题进入到微课学习中,并在学生完成学习后提出探究性问题,并促使学生从求知欲到学习动机的转化。第三,合作学习法。为了锻炼学生的合作学习能力和促使学生共同进步,教师可以在微课教学中鼓励学生进行合作探究学习,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英语教师在实际教学中需要善于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并将其与微课教学有效搭配。
关键词:高中语文;教学设计;苏教版
【中图分类号】G633.3
优秀的教学设计能让语文课堂唤起学生真切的情感体验,为课堂的教学活动提供科学的行动纲领,还能在教学中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教学设计是决定教学质量的关键,其作用意义非凡,只有有了合理有效的教学设计,重视教学方法的研究,掌握教学的艺术,才能实现教育教学的有效性。
1导入
开始一堂课就好像一幕剧拉开帷幕一样,教师采用简洁的语言让学生走入表演的情境中,迅速集中学生的注意力,碰撞学生的思维从中产生智慧的火花,为整堂课的学习打下良好基础,进而提高学习效率,使教学活动能够进行得活泼有趣。由此在导入部分先出示一段乐曲,紧接着课件展示一扇门的开启,里面犹如人间仙境,教师旁白:你们还记得第一堂语文课吗?那时是怎样的情景呢?那时的语文课堂为你们打开了一扇文学之门。现在,语文学习陪伴着我们一起走过,在此刻,你心中的语文是什么样的呢?相信你有更深的感慨,让我们一起走进自己的心中,去回顾、总结和思考我们这些年来学习语文的酸甜苦辣吧。设计这一导入场景,教师进行巧妙启发,让学生带着问题积极思考,首先为学生创设情感的意境,激发学生学习热情,很自然地就能通过自主、合作、探究的方式争先恐后参与,活跃课堂气氛,不仅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还能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培养学生求知探索的精神。
2自我检测、评估
导入之后进入自我检测、评估的环节,教师出示高中语文学习的目标要求,让学生对照着各个学期的目标提示衡量语文的学习情况,并作出自我检测和评估,完成课本中的评估题。同时课件出示舒缓的背景音乐,让学生在这样的环境下认真思考,对自己的语文学习作出正确的评估,再由同学之间相互评价,教师巡视。同学评价后教师随机抽出十名学生统计其评价分数,对其进行客观评价。这一环节的进行,旨在让学生对自己高中阶段的语文学习基本情况进行回顾,小结自己取得的成绩并发现存在的问题,能够真正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调动其学习积极性,融入到教师设计的环节中去。
3填写自我评估表
4写自我小结
此环节教师可以根据实际情境设计教学,使用情境教学法,让学生完成自我评估后再出示同学们学习的照片,背景音乐响起,教师引导学生回忆:同学们,你们手中的评估表是你学习语文的成果,能够见证你突飞猛进的语文水平,它是沉甸甸的,带着对过去成绩的汇总,对未来成功的期望。同学们,希望你们认识到自己所具有的优势,弥补存在的不足,能够温故知新,用今天自己总结的结果来帮助不久后的中考,让自己在中考里发挥自己最佳水平,奔向理想的彼岸。课件出示题目,教师引导:在语文的学习中相信你们有许多的酸甜苦辣,有很多关于语文的话要说,有烦恼也有收获,让我们一起来回顾语文学习的点点滴滴吧!教师要求学生可以从出示的题目中选择也可自行拟题讲述自己心中的语文,写一份自我小结。教师可以将学生的习作进行分类并组织全部交流,教师通过适当点评让学生修改,将学生的习作汇编成册。通过这样的教学活动引导学生进入情境的创设中,使学生产生共鸣,不断提升其思维水平。
5我的语文趣事
此环节在写自我小结的基础上让学生谈谈自己在语文的学习中遇到的各种各样的事情,有心酸,有欢笑,有失败后的泪水,也有胜利后的自豪,教师把教学活动重点聚焦到学生的学上,让学生回顾往事,畅谈各自的语文趣事,充分发挥学生学习自主性和独立性。学生讲述后教师小结:同学们,你们的学习生活是那样的丰富多彩,有苦与忧,有笑与泪,还有得与失,但是回味过去,你们却都是笑意吟吟。引导学生进入下一环节,为学生的思考层次进一步深入打下基础。
6我的语文情结
学生讲述自己的语文趣事时能够进入到自己学习语文的情境中,体会到学习语文的意义,评价自己养成的语文学习习惯,明白自己已经具备的语文能力,这时教师要顺势而导:语文学习和我们形影不离,有的同学因喜爱语文而被引领进文学的殿堂,能够更好地表达自己,更清楚地认识世界。有的同学却并不热衷语文学习,更喜欢偏重精确的理科,同学们,你对语文的学习有什么样的情结呢?由此教师展示语文的各项功能,让学生深入思考语文的主要特点以及语文在自己心中的最大价值,并相互交流、讨论,各自谈谈对语文的感情,教师巡视指导。全班汇报时以阐述的内容无懈可击为衡量标准,培养学生口语交际的能力。
7我的语文感悟
8总结
[1]郭卿.项目管理理论在中学课堂教学管理中的应用研究[J].全国商情(理论研究).2011(14)
[2]河北省涿州市王义海.新课程标准下的语文教学设计[N].学知报.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