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二本院校的工科毕业生就业情况怎么样?
废话不多说,我拿我们学校今年就业率最高的电子与电气工程学院的四个专业来展示,让各位直观地感受一下一个公办二本大学应届生的真实就业情况。
就业率这一块,我们学校电子与电气工程学院的就业率一直以来都是全校最高的。抛开质量不说,先看数据。
排在第一位的是机器人工程,就业率90%。说实话,在这之前我都没怎么听说过这个专业的名字,但是在秋招春招的时候,他们专业的就业率出奇地高。我反正很好奇,他们到底跟我们学的有什么不同吗?
紧接着就是自动化,就业率84%,排在第二位,没什么意外的。你们电气和电子学的东西,我自动化也学,你们电气和电子信息不学的,我自动化还学。所以说你们电子信息和电气能干的,我自动化也可以干。你们不能干的我还可以干,所以就业率高是理所当然的。
接着就是两个电气班,一个就业率77%,一个就业率71%。说实话,没有我想象中的高。要知道校招招电气的企业一抓一大把,真不夸张,就业面非常广,上到电网下到进厂,电气真的就是一路通。
然后就是我们两个电子信息班,一个58%,一个63%,全院垫底。可能大家很好奇,为什么明明一个院的学生学的东西那么相似,尤其是电气和电子信息,为什么我们两个电子信息班就业率是全院倒数呢?
我来解释一下。第一,是因为招我们专业的企业来得都比较晚,需求也确实比其他专业少。
而电气自动化就不一样了,一句话,你能不能出差,能不能吃苦?能,就拿着你的毕业证和学位证来干。一年365天,300天住在客户公司出差,钱少不了你的,就是这么简单。
另外学校公布的就业率也确实有一些水分,因为有些企业会存在毁约的行为,学生个人也会存在毁约行为。就比如说我两个室友,一个被通知岗位没有空缺了。一个被通知不用去上班了。好像是表现不行。再加上学校公布的就业率数据,其实把考研上岸的、当兵入伍的也算在就业里面了,所以真实的就业率,我估计起码要比公布出来的少5个百分点。
像大家签订的企业当中,让我印象深刻的有芜湖长信显示器,因为我面过他们的研发,被研发经理训了半个多小时,50多分钟。还有合肥的长鑫存储,还有中国兵器第214所。但是这家企业不少人签的都是劳务派遣,虽然它是国企。其他企业我印象就不深了。紧接着就是对电气和自动化有需求的企业很多,早知道当年学电气了。
还有就是所有企业给大家的岗位基本上没有研发岗,因为二本做研发确实会被卡学历。像电子信息两个班更多是被分配到质量、工艺、销售、品控测试这些,我印象当中没有谁去搞研发了,而且研发确实不是谁都能干的。所有人的工资大概是在5000-6000之间,我估计应该没有太多。
期望值还有就是互联网上所说的毕业即失业的言论,我觉得有点夸张了,其实这只是相对的,要分人。你像我们班的几个大神,大学挂的科比我暗恋过的女生还多,旷课的次数甚至都能申请吉尼斯纪录,这种大神他不失业谁失业呢?正常情况下你挂两三科,其实不影响你在毕业找一份普通的工作。
再说说那些考公考研考编的,我们两个电子班110多号人,考上研的一共6个人。电子与电气工程学院一共340多号人,考研上岸的一共17个,属于全校最低的。上岸率最高的是食品院和财会院,考研上岸的人数基本上在70-90之间。全校考公考编上岸的基本上寥寥无几,估计只有那种卷王中的卷王才能上岸。
最后就是在家待业的兄弟们,人还是不少的。这些人都有一个共同特点,就是压根没有主动性,就等着企业来学校才投简历,也丝毫没有自己的职业规划。比如说自己到底中意哪些岗位,简历上怎么增加亮点,这些他们都没有考虑过。
而我和我的同学为了能多一点点面试机会,外地的招聘会我们一样不放过,专门买车票去合肥和芜湖的招聘专场。而且有面试机会的话还可以拿到面试补贴。大四一年下来,我参加的招聘会不下20场,面试大概30多次,拿到offer有十几个的样子。
我觉得对于我这个二本来说已经很不容易了,我这么菜都能被认可,所以说学历低不是你放弃的理由。
我知道大家对现在的就业市场很失望,没错,大环境不好,确实是事实。现在很多毕业生每天透支身体也只是解决温饱,生存的环境越来越恶劣。令我们更绝望的是,我们做着看起来随时能被替代掉的工作。因为下一届毕业生马上就毕业了,你做的不好可能随时要滚蛋。根本看不到大人们口中所说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