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业观察2018年就业形势分析与2019年展望

《就业观察》是58招聘研究院一档自媒体栏目,带你多视角、全方位了解劳动就业最新动态及产业变革,全盘思考国内招聘宏观形势。

全文5468字,读完需要8分钟。

1

我国就业形势的基本特征

就业是民生之本,特别是在当前我国经济减速换挡、结构优化调整、动力加快转换的关键时期,就业的“稳定器”作用显得更加重要。7月31日召开的中央政治局会议明确将“稳就业”放在了“六稳”工作之首。在党中央、国务院坚持实施就业优先战略和积极就业政策的有力支撑下,我国整体就业形势延续稳定向好势头。但也应注意到,就业领域存在的一些区域性、结构性和体制性问题仍比较突出,对实现高质量就业将产生不利影响。

1.就业整体形势延续稳定向好

2018年以来,尽管面临来自中美贸易摩擦不断升级的外部竞争压力和国内经济结构调整、环保要求趋严和金融市场波动加大等内部环境压力,我国就业形势整体仍呈现稳定向好的态势。从就业人数看,前三季度,我国城镇新增就业1107万人,同比增加10万人,提前一个季度完成了全年目标任务;城镇失业人员再就业430万人,就业困难人员就业136万人,同比均增加3万人。从失业情况看,1-9月,全国城镇调查失业率和31个城市城镇调查失业率始终保持在5.1%以下的较低水平,低于5.5%的年度调控目标;6-9月,全国主要就业群体25-59岁人口调查失业率维持在4.3%-4.4%的区间小幅波动;三季度末,全国登记失业率为3.82%,同比下降0.13个百分点,降至多年来低位。

2.服务业吸纳就业能力不断增强

2018年前三季度,全国服务业增加值同比增长7.7%,增速保持在较高水平,占GDP的比重达到53.1%,同比提高0.3个百分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60.8%,同比提高1.8个百分点。服务业的平稳较快发展对保持就业稳定发挥了重要贡献。测算表明,服务业每增长1个百分点带动的就业人数大约比第二产业多20%左右。2017年,我国服务业就业人员比重达到44.9%,高于第二产业16.8个百分点。从服务业内部看,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教育、卫生和社会工作、文化体育和娱乐业等新兴服务业就业人员数量同比增速居前。随着网店、微商、网购快递等网络创业就业新业态的不断涌现,服务业对就业的吸纳能力进一步增强。

3.创业创新成为就业增长重要源泉

近年来,国务院和各级地方政府积极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努力搭建创业创新平台,不断完善创业创新支持政策,持续做好创业创新公共服务,催生出一大批新的市场主体,日益成为我国创新发展和扩大就业的重要支撑。2018年前三季度,我国新登记注册的企业超过500万户,日均新登记企业超过1.8万户。数据显示,平均每个企业或者项目的从业人员为8.44人,创业对于就业的拉动作用明显,已经成为稳定就业的“蓄水池”。同时,创业创新带来新业态和新动能的成长发展,也对促进就业起到了积极作用。《2017年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发展报告》指出,目前新动能对新增就业的贡献率达到70%左右。全国创业孵化载体内企业就业人数超过200万人,每家毕业企业平均带动就业43人。

4.高技能人才短缺的结构性矛盾突出

当前,我国就业市场劳动力总体呈现供不应求的状态,2018年三季度求人倍率为1.25。这一方面得益于我国产业结构向服务业转型、新经济业态的不断出现增加了就业机会和岗位;另一方面是由于近几年适龄劳动人口持续减少,缓解了就业市场上的供应过剩矛盾。然而,我国技能人才特别是高技能人才短缺的问题仍十分突出。近年来,我国技术工人的求人倍率一直保持在1.5以上,高级技工的求人倍率甚至达到2以上的水平。截至2017年底,高技能人才只有4791万人,仅占全部就业人员的6%左右。随着技术革命和产业变革对劳动力素质提出更高要求,未来高技能人才不足的结构性矛盾将进一步凸显。据教育部等测算,到2025年,我国新一代信息技术等十大制造业重点领域人才缺口将超过2900万人。

5.就业梯度转移带来新“招工难”问题

2018年三季度末,我国农村外出务工劳动力18135万人,同比仅增长0.9%,增速维持在较低水平。从就业区域结构看,随着经济社会发展水平提高和产业梯度转移,中西部地区的本地企业用工需求上升,并且纷纷提高工资待遇和福利水平,吸引了许多以前外出到东部省份的农民工回流到当地就业,中西部地区逐渐成为拉动新增就业的主力。但就业的梯度转移也带来了东部一些省份一线普通工人的新“招工难”问题,部分地区出现了企业用工成本上升快、人员流动性大的现象。据在东部某省的调查显示,当地企业给一线工人的小时工资已由2017年的17元左右上涨至2018年的25元左右,涨幅高达50%,并且往往还面临着新员工培训合格上岗没多久就离职,又要重新招工培训的窘境。

6.淘汰落后产能地区和沿海外贸省份失业风险较大

2016年以来,随着钢铁、煤炭等行业“去产能”工作实质性启动,这些行业的隐性失业逐渐显性化,就业压力显著增加。虽然近两年这些行业淘汰落后产能的富余职工大多由企业内部消化,但企业内部挖掘安置的潜力越来越小。并且,关停的中小型煤矿和钢铁企业等所在区域往往产业结构单一,社会吸纳剩余劳动力能力较弱,因此安置的难度也在不断加大。对于沿海外贸省份而言,对企业发展影响最大的就是中美贸易摩擦的不断升级。虽然由于今年出口订单提前锁定和前期出口“抢跑”的原因,截至目前贸易摩擦对企业的影响还不大。但随着贸易摩擦的深入,企业新订单量减少,随之而来的企业开工率不足、利润下滑甚至裁员等现象将接踵而至,将给这些地区的人员就业带来较大压力。

7.居民收入增长乏力可能引发新失业问题

消费是收入的函数,扩大消费的关键是要稳定就业、增加收入,也才能为经济增长提供稳定支撑。尽管从总体上看,2018年前三季度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实际增长6.6%,与经济增长基本同步。但是,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实际仅增长5.7%,低于同期GDP增速1个百分点。并且,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中位数名义增长率继续低于平均数增长率0.1个百分点,表明居民内部收入差距水平仍在扩大,不利于消费潜力的释放。居民收入增长的乏力已直接反映在消费支出增长率的下降上,前三季度城镇居民消费支出实际仅增长4.3%,增速同比明显放缓1.6个百分点。目前我国最终消费支出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已经达到78%,消费增长的乏力势必拖累未来经济增长,进而引发新失业问题。

2

影响我国就业的

主要因素分析及就业趋势展望

预计2019年,世界经济延续复苏动能有所减弱,国内经济稳定运行的基础尚不稳固,产业转型与淘汰落后产能继续深入推进,生育政策调整对劳动力供给影响有限,科技革命将创造更多新增就业机会,就业创业政策红利将不断得到释放,以上这些因素都将深刻影响未来我国的就业形势。

1.世界经济延续复苏但动能有所减弱

2017年以来,在全球贸易增长的带动下世界经济整体运行逐步改善,结构调整步伐加快,新一轮产业革命蓄势待发,制造业发展迈向更高水平。然而,发达经济体普遍存在的人口老龄化和生产率增速低迷问题仍将制约经济增长;美联储加息步伐加快,欧日等国量化宽松政策也将转向,全球宏观政策取向趋于正常化,“刺激政策”带来的增长动力减弱;新兴经济体劳动生产率和投资增长放缓,结构性改革难以短期见效,叠加美联储加息、缩表可能引发的资本外逃和金融市场动荡影响,经济复苏势头将削弱。同时,全球技术转移滞后、国际投资低迷、贸易摩擦增多、全球化停滞甚至倒退、竞争性减税行为增多、金融风险外溢性增强、地缘政治局势复杂化和恐怖主义问题等因素也将拖累全球经济复苏进程。IMF在最新发布的《世界经济展望》中将2019年全球经济增长预期从3.9%下调至3.7%,因此未来外贸支撑我国经济和就业增长的不确定性加大。

2.国内经济稳定运行的基础尚不稳固

3.产业转型与淘汰落后产能继续深入推进

在未来较长一段时期内,我国都要面临产业转型升级与淘汰落后产能问题,传统的制造业、工业部门将逐渐衰落,取而代之的是新兴的生产性和生活性服务业。虽然服务业的发展能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但服务业劳动生产率的提高慢于制造业,由此带来的经济增长率下降将反过来制约就业的增长。与此同时,在产业转型升级中,落后产能的淘汰不可能一蹴而就,而替代产业的发展也不能在短期内创造足够的工作岗位吸纳过剩的劳动力,如果不能妥善解决好这些人员的就业安置问题,将可能引发社会问题。如果考虑到围绕这些产业链服务的就业人员,实际需要转岗就业的人数将会更多。自2016年“去产能”工作实施以来,我国两年累计共安置职工110.3万人,取得了初步成效。然而,一些企业资金紧张的问题仍较突出,补还工程欠账、保证工资发放、足额缴纳社保的压力依然很大,部分下岗人员的生活困难问题仍然存在。

4.生育政策调整对劳动力供给影响有限

近几年,我国劳动年龄人口数量和比例持续下降。2017年,15-59岁适龄劳动人口同比减少607万人,所占人口比例进一步降至65.9%,分别连续第六年和第七年出现下降。适龄劳动年龄人口的下降已经造成我国就业总人口增速的放缓,而作为要素投入的劳动力数量的减少将导致我国未来潜在经济增长水平的下降,反过来制约就业的增长。虽然自2016年初我国已经开始实施“全面两孩”政策,但受妇女劳动参与率提高、生育观念转变和抚养孩子成本上升等影响,政策效果并没有持续太久。从实际情况看,按国家统计局1‰抽样调查,2017年我国出生人口1723万人,同比下降3.5%,这与2014年实施“单独二孩”政策之后人口出生变动结果相似。因此,生育政策的调整不会明显增加未来我国的适龄劳动人口。

5.科技革命将创造更多新增就业机会

目前,以互联网为核心的新一轮科技和产业革命蓄势待发,正在深刻影响我国产业和就业结构的变化。尽管科技革命会使传统行业的工作岗位面临巨大冲击,但新技术的应用又会创造和带动大量新的就业领域和就业形态。经合组织基于其成员国200年的数据研究表明,科技进步尽管短期内会对就业产生一定的负面影响,但这种影响相对于其巨大的创造效应可以忽略不计。在我国,随着移动互联网的普及和创新,“互联网+传统行业”的发展模式在各领域持续发酵,以网上购物、共享单车、同城跑腿平台等为代表的新兴业态如“雨后春笋”般兴起。网络创业开拓了就业的新领域,极大地发挥了创业带动就业的效应,为我国在经济转型过程中解决了许多新增劳动力的就业需求。可以预见,未来随着科学技术的进一步发展和新就业形态的不断涌现,“就业难”问题将得到逐步缓解。

6.就业创业政策红利将不断得到释放

为了更好地促进就业创业,各大部委和各级地方政府密切协作,出台了一系列积极举措。在推进就业与经济社会发展良性互动方面,国家发展改革委等17个部门联合发布《关于大力发展实体经济积极稳定和促进就业的指导意见》,将加快建设实体经济与人力资源协同发展的产业体系,大力发展实体经济,着力稳定和促进就业。在挖掘就业新动能潜力方面,国务院近日印发《关于推动创新创业高质量发展打造“双创”升级版的意见》提出,通过打造“双创”升级版,提升创业带动就业能力,为加快培育发展新动能、实现更充分就业和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实保障。在加大力度鼓励创业方面,比如,杭州市对未来产业领域的小微企业给予创业担保贷款贴息。随着以上政策的逐步推行落实,将有力地激发劳动者就业创业的积极性。

7.2019年我国就业趋势与指标预测

综合分析上述因素,预计2019年,受宏观经济增速温和回落、就业结构持续优化等因素影响,我国城镇新增就业人数将保持基本稳定,全年新增就业人数在1360万人左右;在国家就业创业政策的不断出台落实、新就业形态不断涌现等因素作用下,失业率将继续维持在较低水平,登记失业率保持在4%左右,调查失业率维持在5%上下;受人口自然增长率持续降低、生育政策调整影响有限等因素影响,适龄劳动人口比例继续下降至64.5%左右,劳动力市场继续保持宽松状态,求人倍率保持在1.2左右的较高水平。而受累于产能过剩化解、环保压力增强、贸易摩擦升温、体制机制障碍等因素影响,部分地区和人群仍将面临较为突出的失业问题。

THE END
1.当前就业形势的现状是什么当前就业形势的现状是中国的大学毕业生人数逐年增加,大学生就业形势严峻。就业问题的最根本原因是生产力与社会发展需求之间的矛盾。生产力跟不上社会需求的增长速度。 近年来,中国的大学毕业生人数逐年增加,大学生就业形势严峻。除了当前金融危机的影响之外,毕业生的就业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大学生能否在毕业后成功https://xue.baidu.com/okam/pages/strategy-tp/index?strategyId=143418668533096&source=natural
2.中国就业问题的形势与挑战随着中国经济的高速增长,就业问题日益引人关注。本文探讨了当前中国就业形势的挑战,分析了其主要问题与原因,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方案和建议,旨在为中国就业的创新与稳定发展做出贡献。 关键词:中国、就业问题、形势分析、解决方案、建议。 一、 引言 中国是一个人口众多的国家,随着经济的发展,就业问题已经成为中国面临的最https://www.jianshu.com/p/48e654f84355
3.当今就业形势分析(精选6篇)特别是高校扩招以后,在学生数量迅速上升的情况下,大学生综合素质和社会实践能力的培养和提高被忽视,这就使得高校毕业生对于就业价值取向的判断难以依据真实的情况,出现价值取向普遍偏高的现象。大学生就业指导因素为适应当前的大学生就业形势,由教育部、各省市教委到各高校都建立了专门的大学生就业指导机构,开展大学生就业https://www.360wenmi.com/f/filejrcpd6vl.html
4.就业形势调研报告7篇在我们平凡的日常里,报告不再是罕见的东西,报告中提到的所有信息应该是准确无误的。相信很多朋友都对写报告感到非常苦恼吧,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就业形势调研报告,欢迎大家分享。 就业形势调研报告1 一、基本情况 XX以来,“三省一区”经济增速换挡明显,总体处于低位徘徊。同时,由于改革进程加快,创业热潮显现,就业、https://m.ruiwen.com/diaoyanbaogao/7137856.html
5.形势与政策关于就业的论文就业问题是我国一直正在努力解决的一个问题,特别是在高校普遍扩招的情况下,大学生们面临着更加严峻的就业形势。下面是学习啦小编给大家推荐的形势与政策关于就业的论文,希望大家喜欢! 形势与政策关于就业的论文篇一 《关于大学生就业指导的探索》 摘要:随着我国高校毕业生逐年递增,大学生就业面临新的挑战和压力。高校要https://www.xuexila.com/lunwen/xingshi/2508265.html
6.大学生当前就业形势分析论文(通用8篇)随着高校的扩招,高校大学生数量急剧增加,大学生的就业压力也越来越大。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搜集整理提供到的大学生当前就业形势分析论文,希望对您有所帮助。欢迎阅读参考学习! 大学生当前就业形势分析论文 篇1 摘要:大学生择业成功的关键还要从自身实际出发,灵活选择。另外,就业时绝不能一昧高挑、慢等。因为无论是对自https://www.yjbys.com/qiuzhizhinan/show-577598.html
7.当代大学生就业状况的调查报告(精选10篇)本次调查仅局限于湘潭大学,收集的数据虽不能全部体现中国当今大学生的就业状况,但是这些数据基本反映了当前经济下大学生就业形势的严峻。当前使得我国就业形势比较严峻,大学生就业难引起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在这种情况下调查分析大学生就业状况,从中探讨解决大学生就业难的方法。缓解和解决大学生就业难不仅需要依赖经济发展https://www.unjs.com/fanwenwang/dcbg/20230226194248_6539236.html
8.大学生就业形势论文(通用10篇)大学生就业形势论文(通用10篇) 无论是身处学校还是步入社会,大家都写过论文,肯定对各类论文都很熟悉吧,通过论文写作可以培养我们独立思考和创新的能力。为了让您在写论文时更加简单方便,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大学生就业形势论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https://mip.wenshubang.com/daxue/488760.html
9.今年就业形势太难了,但有一个积极的信号“最近几个月,应届毕业生面临的形势确实会更加严峻。”本文采访的样本中,有求职大潮中的年轻人、企业招聘方、大学老师。继续读书、宇宙尽头的编制、卷大厂、灵活摆摊……他们正是今年特殊大环境下的缩影。https://www.guancha.cn/GuanChaZheWang/2023_07_08_700021_4.shtml
10.大学生就业情况调查报告(精选16篇)从05年的高校毕业生338万,到09年的611万,预计10年更是高达700万,高校的盲目扩招,直接让大学教育由精英化向大众化转变,如此庞大的就业人口直接给就业结构带来巨大震荡;而且严进宽出的教育模式更是让就业形势变得不可捉摸起来;再者大学的许多专业并不能很好的与市场需求相接轨,所学的难以满足市场需求,甚至背离市场。https://www.fwsir.com/Article/html/Article_20210207152252_69172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