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毕业生是宝贵的人才资源,促进其就业创业,事关广大学子切身利益和千家万户幸福冷暖,事关经济高质量发展和促进共同富裕,是重大政治责任、民生责任、发展责任。
发布人:
夏杨松市人力社保局副局长
金玲市教委副主任
汪立东市经济信息委副主任
贺秀山团市委副书记
十大行动和35条具体措施
为高校毕业生就业保驾护航
“与此同时,就业形势稳中承压、稳中有忧,高校毕业生等青年就业压力依然较大。”夏杨松介绍,今年,我市有应届高校毕业生33.6万人,同比增长10.2%,人数再创历史新高。截至目前,还有部分毕业生没有落实就业去向。
市就业工作领导小组制定了《促进高校毕业生等青年就业创业工作方案》,正在实施十大行动和35条具体措施。
①就业政策落实行动。
对吸纳高校毕业生、失业青年稳定就业的企业,按2000元/人的标准,发放一次性吸纳就业补贴。
对招用登记失业高校毕业生的用人单位,按其实际为招用人员缴纳的社会保险单位缴费部分,全额给予补贴。
今年以来,通过“免申即享”“直补快办”方式,已发放各项补贴2亿元,惠及5.3万人。
同时,联合金融机构向招用高校毕业生人数较多的实体经济和中小微企业开发专项贷款产品,并给予不超过4%的优惠贷款利率。目前,已向145家企业发放专项贷款1.6亿元。
②公共部门稳岗扩岗行动。
今年以来,筹集政策性岗位8万余个,下一步还将继续筹集3万个,确保全年筹集11万个以上。
比如,下半年将再拿出1万个事业单位岗位、5000个国有企业岗位、4000个基层管理服务岗位,招聘高校毕业生。
③“职引未来”系列招聘行动。
今年以来,全市针对高校毕业生等青年群体举办了1.3万场招聘活动,组织10.5万家用人单位发布市场化就业岗位64.3万个。还将根据高校毕业生等青年的学历专业、技能水平、就业意愿,有针对性地挖掘岗位需求潜力。
通过人社(就业)局长访企拓岗一批、就业服务专员上门收集一批、人力资源服务机构统筹共享一批,再筹集市场化就业岗位40万个以上。其中,9月底前,集中开展以“职引未来、筑梦青春”为主题的“百日千万”招聘专项行动,重点举办600场招聘会,预计提供岗位30余万个。
④创业服务支持行动。
统筹全市创业孵化基地资源,今年以来已向高校毕业生提供近5000个免费创业工位,全年将达到1万个以上。同时,引导政府投资开发的孵化器等创业载体安排不低于30%的场地,免费提供给高校毕业生使用。
下一步,还将加快推进创业培训“马兰花计划”,培训创业大学生1万人以上。实施大学生创业启航计划和加速计划,遴选100个高校毕业生优秀创业项目给予重点扶持。
⑤就业服务攻坚行动。
人社部门正在主动对接教育部门和高校,7月底前完成所有未就业毕业生实名信息交接,确保离校不断线、服务不断档。
集中公布服务内容,亮出了“四个一”,即一份公共就业服务机构名录,一张就业创业服务清单,一系列公共招聘网站、优质人力资源服务机构等招聘渠道,一批求职登记、失业登记服务平台等求助途径。
下一步,将向每名未就业毕业生“一对一、点对点”提供“1131”服务,即至少提供1次政策宣传、1次职业指导、3次岗位推介、1次技能培训或就业见习机会,让未就业毕业生早就业、就好业。
⑥青年就业能力提升行动。
今年以来,已组织高校毕业生参加新兴产业、智能制造、现代服务业等领域职业培训1.4万人次。
还将通过电子社保卡向未就业毕业生普发1张电子培训券,重点推出1.5万张“数字技能券”,确保全年培训3万人次以上。同时,组织未就业毕业生参加就业见习1万人以上,参加就业创业实训和职业体验3万人以上。
⑦就业困难结对帮扶行动。
聚焦脱贫家庭、低保家庭、零就业家庭以及有残疾的困难毕业生,建立就业帮扶机制,优先提供岗位信息,优先推荐就业。今年以来,已帮助2.5万名困难毕业生落实了毕业去向。
将继续强化就业援助工作,实施“一人一档”“一人一策”精准帮扶,每月扫描各区县政策落实率、就业帮扶率,评定就业综合指数,健全闭环管理制度,确保有就业意愿的困难毕业生100%就业或参加到就业准备活动中。
⑧智慧就业促进行动。
推广“渝职聘”求职招聘平台,实现重点企业覆盖率100%,重点群体覆盖率100%。运用大数据、智能化技术,主动向未就业毕业生推送就业、创业、培训等信息,向用人单位推送毕业生求职信息,实现供需双向精准匹配。
⑨就业权益护航行动。
今年以来,开展普法宣传150场次,受众学生超过6万人,查处涉及高校毕业生权益保障的案件18件。
下一步,将持续开展人力资源市场秩序专项清理整顿,依法打击“黑中介”、虚假招聘等违法违规行为,及时查处滥用试用期、不依法签订劳动合同等情况。同时,进一步简化优化档案转递、报到入职等手续,让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更便捷。
⑩青年人才集聚专项行动。
首次来渝求职的青年人才可申请免费入住青年人才驿站,最长1个月。
首次在渝全职工作并与用人单位签订3年以上劳动合同、缴纳社保的市外青年人才,由区县发放购房或安家补贴。市级将按照博士学历及高级职称职级不超过5万元/人,硕士学历及中级职称职级不超过2.5万元/人的标准,给予区县补助。
团市委还将从以下几个方面持续精准发力:
①落实落细团干部结对帮扶工作
提升帮扶能力,将组织1000名教师团干部参加职业指导能力提升培训,考取职业指导师资格证,促进就业指导规范化、系统化、专业化。
②持续加强就业思想引领力度
聚焦价值引领,持续加强“西部计划”“乡村好青年”等基层就业项目的政策倡导,引导大学生投身基层。
聚焦典型引领,邀请青年五四奖章、向上向善好青年等优秀青年代表,举办“双城青才讲堂”“学长学姐说”等主题宣讲50场以上,有效发挥榜样带动作用。
③多方挖掘就业实习岗位资源
争取团中央支持,扩大“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实施规模,将新招募志愿者不少于2700名。
川渝联动提质,联合四川团省委开展“双城青才计划”就业服务活动,持续举办线上线下招聘会。
市域联动增效,联合市人力社保局、市教委实施“千校万岗、启航青春”促进大学生就业行动,发动各市级部门、国有企业和区县提供就业实习岗位。
④大力拓展就业能力锻炼渠道
搭建社会实践平台,以大学生“三下乡”、社区实践计划等社会实践项目为载体,持续组建2万余支学生社会实践团队开展社会观察和实践活动,覆盖14万人以上。
挖掘实习岗位资源,多部门协同实施“返家乡”“扬帆计划”等大学生实习实践项目,目前已征集近1万个实习岗位,将组织5500名以上学生上岗实习。
人民网—重庆发布记者:人社部门在帮助高校毕业生做好就业准备方面,有什么举措?
夏杨松介绍,人社部门主要从职业指导、技能培训、就业见习、职业体验等方面,帮助未就业的高校毕业生积累实践经验,提升就业能力,做好就业准备。
①提供职业指导服务
目前,全市建立了3205人的职业指导师队伍。定期组织职业指导师进校园、进社区、进园区,持续举办“职引未来”职业指导公益宣讲,面对面的与高校毕业生沟通交流、提供指导。
还在重庆市公共就业服务网站开通了网络职业指导服务功能,方便高校毕业生足不出户,就可享受专业的免费线上指导,参与职业素质测评。
②开展职业技能培训
依托重庆智能就业培训平台,正在持续发布新职业、现代制造业、服务业等领域职业技能培训开班信息,有培训意愿的毕业生可报名参训。
同时,采取“一人一券、定向推送”的方式,通过电子社保卡向未就业毕业生发放职业技能培训券,实现培训服务“推送到人”、培训信息“触手可得”。
另外,还在重庆市公共就业服务网站发布了一批优质线上公开课程,供大家免费在线观看,自我学习提升,增强就业竞争力。
③推动实施就业见习
根据高校毕业生求职需求,实施就业见习岗位募集计划。今年以来,全市新增就业见习基地566家,总量达到6917家,新发布见习岗位2.9万个。
未就业毕业生以及登记失业的16-24岁青年,都可以参加就业见习,并享受不低于2100元/月的基本生活费,以及100元的人身意外伤害保险。
④举办职业体验活动
重庆日报记者:在针对高校毕业生就业方面,中小企业发挥了哪些作用,有哪些重要举措?
汪立东介绍,全市经信系统扎实做好“六稳”工作,全面落实“六保”任务,积极发挥中小企业吸纳就业主渠道作用。
通过稳企业,实现保就业。今年上半年,全市新设立中小微企业9.5万户,累计达到111.3万户。新增市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1366家,达到3850家。规上中小工业企业达到7508家,近三年净增1016家。全市中小企业吸纳就业超850万人,其中,今年新吸纳应届毕业生就业8.93万人。
坚持以创业带动就业。坚持以赛促创。“创客中国”重庆市中小企业创新创业大赛吸引高校毕业生等青年创新创业。同时强化载体建设,加大楼宇产业园和小企业创新创业基地培育建设力度。
强化人才需求对接。进一步畅通用人企业与高校毕业生招就通道,常态化开辟专精特新线上免费招聘专区等。
下半年将组织一批重点企业深入市内高校开展专场招聘活动。
华龙网记者:市教委在开展访企拓岗促就业专项行动中取得了哪些成效,采取了哪些好的方法和措施?
金玲介绍,我市采取“市级统筹+校际联动+高校走访”三结合方式,推动访企拓岗有序开展;制定分级落实目标任务、定期通报工作情况、建立考核评价制度等三项举措,强化工作保障;建立校企人才培养协同机制、建立实习实践基地共建共享机制、建立高校与企业协同创新机制等三项机制,巩固访企成果。
截至6月30日,市级层面集中走访企业1020家,拓展岗位2.8万个;各高校赴31个省(市)490余个城市走访企业8371家,拓展岗位16.84万个,其中5782家企业已到校招聘。校企达成合作意向5911项,建立实习基地1473个。完成高校成果转化项目100余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