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南科技大学

西南科技大学始终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科学理性、开放包容、彰显卓越”的办学理念和“质量立校、人才强校、特色建校、和谐兴校”的办学思路;“共建与区域产学研联合办学”的办学特色;学校将有44个专业实行大类培养。78个本科专业课程体系严格按照通识教育平台、学科(大类)教育平台、专业教育平台和个性化培养平台构成

西南科技大学坐落于大禹之乡、李白故里、人杰地灵的中国科技城——四川省绵阳市。跨入新世纪,学校在西部大开发和绵阳科技城建设的历史机遇中焕发出新的生机。西南科技大学发展成为国家重点建设的西部14所高校之一,全国现代远程教育试点学校,全国文明单位,并且拥有国家大学科技园。同时西南科技大学还是四川省人民政府与教育部共建高校和四川省人民政府与国家国防科技工业局共建高校。

西南科技大学占地4000余亩,校园宽阔,环境优美,是读书学习的好地方。现有在校研究生、普通本专科学生、外国留学生3.4万余人。设有本科专业78个;有一级学科硕士点17个、二级学科硕士点71个,有硕士专业学位类别7个;有一级学科博士点3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1个,有4个学科方向与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等开展联合培养博士研究生。有四川省“双一流”建设学科(群)2个、省级优势学科4个、省级重点学科11个,有国防科工局批准的国防基础学科1个、国防特色学科方向4个。

西南科技大学招生就业处副处长谢长勇接受央广网专访

共建与区域产学研联合办学

谢长勇:西南科技大学的办学特色可归纳为“共建与区域产学研联合办学”。我们都知道西南科大地处绵阳,绵阳拥有众多国家级科研院所、高等院校、国家重点实验室、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两院院士等,可以说西南科技大学处于一个非常优质的科教资源环境之中。西南科技大学从1993年开始实行共建与产学研联合办学,开创了学校在智力、人才、物资、信息等资源与区域内科研院所、高科技企业全面共享的联合办学新机制。学校充分整合资源,组建成立了“四川省军民融合研究院”,在人才培养、协同创新、技术转移和战略研究四个方面推进军民融合工作,从而推动绵阳科技城创新发展,并向全省、全国范围复制推广一批创新改革经验与成果,更好地服务国家战略。

“共建与区域产学研联合办学”体现有两层意思:一、学校是四川省人民政府与教育部共建高校,是四川省人民政府与国家国防科技工业局共建高校;二、实行以四川省人民政府、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中国空气动力研究与发展中心、四川长虹电子集团公司及其它有关科研院(所)、企事业单位等49家单位参与的董事会制度。学校在董事单位等聘任了400余名科技专家为学校兼职教授,其中院士13人。学校与董事单位共建实验室34个、共享实验室10个,总资产超过2亿元;与企事业单位联合共建科研平台26个。学校依托董事单位资源优势建立校内外实习基地292个,形成了布局合理、数量充足、地域分布广泛、能满足专业实习教学要求的校内外实习基地群。

六个方面推荐报考西南科技大学

一、专家治校名师执教:西南科技大学现有教职工2600余人,其中:正高级职称人员286人,副高级职称人员624人;有博士生、硕士生导师585人;有中国工程院院士1人,从董事单位等聘任院士13人;有“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特聘教授、国家“千人计划”、“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教育部新世纪人才计划”人选等120余人次。有“核废物环境下的生物效应”国防科技创新团队等多个高水平科研、教学团队。

二、优势平台服务社会:西南科技大学有省部共建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1个,国家绝缘材料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共建)1个,有国防重点学科实验室1个、教育部重点实验室2个、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1个,有四川省重点实验室2个,四川省工程实验室2个,四川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2个。有四川省协同创新中心3个、四川省军民两用技术转移和产业孵化中心等。有四川省高校重点实验室11个。有教育部“区域和国别研究基地”1个,有四川省哲学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等省级研究平台4个、省社科普及基地2个。近年来,学校完成了多项国家重大专项、“973”、“863”计划、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国家重大仪器专项、国防重点项目、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等,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等国家级和省部级科技奖励310多项。

三、创新人才培养模式:西南科技大学有现代电子系统设计、管理学原理等国家级、省级精品课程39门,电子技术与创新、化学实验教学团等国家级和省级高校教学团队8个,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等7个国家级卓越人才教育培养计划专业。有材料科学与工程、自动化、环境工程等6个国家特色专业建设点,电子信息工程专业为国防重点专业,辐射防护与核安全专业为国防紧缺专业,有8个国家级、省级高校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成效显著,学生在全国“挑战杯”、“数学建模”、“大学创业大赛”等科技文化体育大赛及学科竞赛中屡获佳绩;学校机器人小组荣获全国大学生机器人大赛冠军、最佳技术奖,亚太地区亚军、最佳技术奖。

四、产学研联合培养体系:西南科技大学自1993年开始实施共建与联合办学以来,坚持开放办学,不断深化办学体制改革,“共建与区域产学研联合办学”已经成为西南科技大学办学体制的显著特色。前面已经提到了产学研联合培养,除了在科研合作、实习实训平台等方面,我们每年还有董事单位双选会、董事单位奖助学金等多种形式体现到学校育人的全过程。

六、形式多样海外项目:西南科技大学从八十年代中期开始,学校坚持走国际化发展道路,与境外大学和科研机构建立广泛的合作与交流关系,现与美国、英国、法国、加拿大、澳大利亚、德国、意大利、西班牙、巴西、智利、荷兰、芬兰、日本、韩国、新加坡、新西兰、马来西亚、印尼、印度、泰国、以色列、比利时、俄罗斯等国家和地区的30余所高校和科研机构开展了多种形式的合作与交流活动,搭建了多个合作平台,开展了一批富有效益的科教合作项目。

本科在川有多种类型艺体类专业录取规则有变化

除延续新的培养方案外将试行“门百研究生课程修读计划”

西南科技大学自2016级学生起实行新的培养方案,新方案围绕学校实现建设特色鲜明的高水平大学的战略目标,构建具有西南科技大学特色的人才培养体系,学校将有44个专业实行大类培养。78个本科专业课程体系严格按照通识教育平台、学科(大类)教育平台、专业教育平台和个性化培养平台构成。

针对拔尖创新型人才,除了已有的创新班、实验班,还将试行“门百研究生课程修读计划”,拓宽本科生教育的深度与广度,每学年提供100门研究生课程,供学有余力的本科生修读,打造“学分超市”。

学校通过国际国内联合培养,拓展国内外交换生培养专业范围,完善合作办学运行机制,创造和开放各种学习资源等方式,积极推进学校和国内外高水平大学之间的学分互认,创新国际化人才培养模式,培养具有多校园经历、国际化视野的高端复合型人才。

奖学、助学金种类丰富承诺不会因家庭困难辍学

谢长勇:除了国家层面的助学贷款、励志奖学金、国家助学金以外,学校通过设立勤工助学岗位、兼职招聘会等途径,鼓励经济困难学生自食其力,解决生活困难问题。此外,学校联合董事单位、知名校友、企业等设立了中物院助学金、杜祥琬院士助学金等多个资助项目。学校承诺,不会让一个学生因为家庭经济困难而辍学。除了国家奖学金、国家励志奖学金外,学校还设有“涪璋”奖学金、“涪璋”特殊贡献奖学金(5000元/年.生),校三好学生(4000元/年.生)等多种单项奖学金,以及中国四联?重庆川仪奖学金、中物材料奖学金、农行奖学金等等。

谢长勇:选择学校和专业应遵循两个基本点:自己的高考成绩和今后的职业规划。高考成绩决定你可选学校范围,职业规划是选择专业最重要的参考因素。个人认为,专业比学校更重要。依据个人职业规划选择专业,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一个人一旦对某事物有了浓厚的兴趣,就会主动去求知、去探索、去实践,并在求知、探索、实践中产生愉快的情绪和体验,在学好专业的基础上,实现考生的职业规划。

留学生留学有三途径就业率保持90%以上

西南科技大学学生赴海外大学学习交流主要通过三种途径,一是国家留学基金委,这个是免学费的。其中西南科技大学的“西班牙阿里坎特大学本科访学项目”是国家留学基金委确定资助的“优秀本科生奖学金项目”。第二,学校自主项目,西南科技大学与北美、南美、欧盟、台湾地区等多所学校有交流学习项目。第三是通过合作机构,与美国70多所高校有“121”模式的中美人才培养计划。

西南科技大学高度重视毕业生就业工作,通过多元化人才培养模式,全方位提升人才培养质量,毕业生专业基础扎实、实践创新能力强、综合素质高,受到社会普遍欢迎。近年来学校毕业生就业率一直保持在90%以上,学校连续多年被评为“四川省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先进集体”。

此外,在创新创业教育方面,西南科技大学是四川省全面创新改革实验定点联系高校之一,学校大学科技园2014年被命名为8家“首批四川省大学生创新创业示范俱乐部”之一、2017年被认定为“省级小企业创业示范基地”和“省级大学生创新创业园区(孵化基地)”,目前学校有四川省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示范课程2门,2017年学校入选首批省级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示范高校。国家大学科技园孵化培育了天羽航科技、微视觉、扶摇飞行器、长根网络科技、碳素云科技、牛斗网络科技等一批学生创新创业典型企业。

谢长勇:祝愿2017年参加高考的考生朋友们都能考出水平,跨入理想的大学,开始崭新的校园生活。同时,作为西南科技大学招生办的老师,我热忱欢迎广大考生踊跃报考我校,西南科技大学会是你不悔的选择,我们在美丽的西南科技大学等你。

THE END
1.留才网留才网,专业提供海归人才入库信息,海归人才就业信息建设,留学经历成果展示,留学经历成果转换,海归人才创业资讯。是集留学人才、项目、政策、资金等信息资源共享交流平台,为中国留学生提供就业资讯信息、政策扶持资讯等服务,致力于海归人才服务体系建设。教留才网为留学群体提供海归专业人才库。政策方针 留学人员是我国https://baike.baidu.com/item/%E7%95%99%E6%89%8D%E7%BD%91/53478850
2.通知公告致广大国家公派留学人员的一封信2024-09-18 关于2024年国庆节放假安排的通知2024-09-18 关于9月14日网上服务大厅运维的公告2024-09-14 关于9月13日至9月14日网上服务大厅运维的公告2024-09-13 关于举办2024秋季留学英才招聘会暨国家留学人才就业服务平台(北京专场)活动的通知2024-09-04 https://www.cscse.edu.cn/cscse/sy/tzgg/index.html
3.通知公告致广大国家公派留学人员的一封信2024-09-18 关于2024年国庆节放假安排的通知2024-09-18 关于9月14日网上服务大厅运维的公告2024-09-14 关于9月13日至9月14日网上服务大厅运维的公告2024-09-13 关于举办2024秋季留学英才招聘会暨国家留学人才就业服务平台(北京专场)活动的通知2024-09-04 https://www.cscse.com.cn/cscse/sy/tzgg/index.html
4.国家大学生就业服务平台国家大学生就业服务平台是由教育部主管、教育部学生服务与素质发展中心运营的服务于高校毕业生及用人单位的公共就业服务平台。https://xxmu.ncss.cn/
5.国家留学人才就业服务平台国家留学人才就业服务平台 国家留学人才就业服务平台:http://lxyc.cscse.edu.cn/job/#/homehttps://singapore.lxgz.org.cn/singapore/xwdt/2022110718213737566/index.html
6.国家留学人才就业服务平台怎么登入?登入方法一览以上就是关于 国家留学人才就业服务平台怎么登入和注册的相关信息了~作为教育部主管的又一个国家平台,“国家留学人才就业服务平台”汇集各地方引才政策,面向全国各地区、各行业、各类型的用人单位和全球留学人员开放,旨在打通留学人才市场信息壁垒,提供更加精准高效的就业服务。https://m.keedu.cn/mnews/view?id=2385
7.国家留学人才就业服务平台正式上线澎湃号·政务澎湃新闻“国家留学人才就业服务平台”已于今年九月正式上线!该平台由教育部留学服务中心主办,汇集全国各地方引才政策和信息,面向全国各地区、各行业、各类型的用人单位和全球留学人员开放,为留学人员提供更加精准高效的就业服务。目前,该平台已有600余家单位入驻,发布招聘岗位2万余个。 https://www.thepaper.cn/newsDetail_forward_20302366
8.国家留学人才就业服务平台上线9月17日,“国家留学人才就业服务平台”正式上线。该平台汇集各地方引才政策,面向全国各地区、各行业、各类型的用人单位和全球留学人员开放,为留学人员提供更加精准高效的就业服务。 平台上线,将进一步推动信息互联互通、资源共享,打造由政府主管部门、用人单位与留学人员共同参与的国家级留学人员引才服务品牌。 http://m.nnwb.nnnews.net/p/96963.html
9.“国家留学人才就业服务平台”正式上线!9月17日,在教育部国际司的指导下,教育部留学服务中心主办的国家留学人才就业服务平台上线仪式暨“2022全球留学英才网络招募季”活动开幕式成功举办。活动以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人才工作会议上关于新时代人才工作新理念新战略新举措的重要讲话精神为指引,旨在通过专场直播、媒体引流、线上互动等形式为广大留学人员http://www.gesie.org/?m=home&c=View&a=index&aid=819
10.视频留学热点月月谈2本月热点:超8成留学生毕业回国发展据悉,这是疫情后,美国南加州地区留学生主办的最大规模的线下创新创业活动。 “国家留学人才就业服务平台”正式上线 9月17日,“国家留学人才就业服务平台”正式上线。该平台汇集各地方引才政策,面向全国各地区、各行业、各类型的用人单位和全球留学人员开放,为留学人员提供更加精准高效的就业服务。平台将进一步推动信息https://new.qq.com/omn/20221030/20221030A06AVD00.html
11.HelloCareerhellocareer 是中国最专业的国际招聘网站,专业的国际招聘顾问为你推荐高端工作机会; 我们专注国际人才招聘,以专业服务助你成功; 根据你的需求,HelloCareer的招聘顾问为你定向推荐合适职位; 资深顾问全程为你服务,高端职位、高薪职位、全球职位与你精准匹配。http://hellocareer.cn/new_index?locale=cn
12.国家级留学人员服务平台发布据悉,该平台将面向留学生群体及相关机构,提供“国(境)外学历学位认证”“公派派出服务”“留学存档”“就业报到”“平安留学培训”“国(境)外认证院校查询”“留学人才就业服务”“留学人员创新创业服务”等八项服务。 邀海归拥抱“湾区机遇” 创办25年来,海交会见证了一批又一批海外人才“学于海外,成在祖国”。开幕https://news.southcn.com/node_d75048eff3/f0bde128b3.shtml
13.来自教育部留学服务中心的“留学人才云招聘平台”隆重上线为贯彻落实党和国家对广大留学人员的关心关怀,为广大留学人员办实事,为留学事业开新局,中国驻新加坡使馆教育处首次联合教育部留学服务中心,现已正式启动海外云招聘专场系列活动,共同为在新加坡的中国留学人员推出“留学人才云招聘平台”。该平台专门为海外中国留学人员打造,“一站式”解决广大留学生招聘就业难题,从岗位查询https://m.yunnan.cn/system/2021/09/26/031686151.shtml
14.10部门:将留学回国人才纳入国家统一的就业政策体系促进留学回国【10部门:将留学回国人才纳入国家统一的就业政策体系 促进留学回国人才高质量充分就业】财联社12月12日电,中央组织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等10部门印发《关于进一步做好留学人才回国服务工作的意见》,将留学回国人才纳入国家统一的就业政策体系,促进留学回国人才高质量充分就业。支持留学人才回国创办企业,鼓励留学人才以多种https://i.ifeng.com/c/8fFsokf4f4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