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网7月21日讯(记者李高思)就业是民生之本,稳就业就是保民生。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今日召开新闻发布会就上半年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工作进展情况和今后就业工作热点问题回答了记者提问。
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就业促进司司长张莹指出,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及就业工作都造成严重冲击,一季度就业开局低迷,二季度随着复工复产稳步推进,稳就业举措全面落地,劳动力市场需求升温,就业局势逐步回稳。
稳就业打出政策“组合拳”
张莹介绍,1-6月全国城镇新增就业564万人,完成全年目标任务的63%;6月份全国城镇调查失业率5.7%,二季度末全国城镇登记失业率3.84%;市场需求一改疫情初期的急剧下滑,实现由负转正,并正延续回升态势。人社部门也立足职责,从稳岗位、保重点、促匹配、兜底线等方面精准施策。
加大政策对冲稳岗位。打出“减免缓返补”政策组合拳,阶段性减免三项社会保险单位缴费部分,允许延期缴纳社会保险费,扩大中小微企业失业保险稳岗返还、以工代训政策受益面,对企业吸纳重点群体就业给予吸纳补贴、见习补贴等。
拓宽就业渠道保重点。通过“一个加大、三个扩招、三个挖潜”,拓宽高校毕业生就业渠道。即加大对中小微企业吸纳就业补贴力度,扩大国有企事业单位招聘规模、扩大基层项目招募规模、扩大研究生及专升本招生规模,挖掘科研助理、基层教育医疗、社区服务就业潜力。同步做好农民工就业服务、职业培训和权益维护工作。
强化困难帮扶兜底线。全力做好就业扶贫,聚焦52个未摘帽县、易地搬迁大型安置区等重点地区,通过优先外出、优先稳岗、优先安置等措施,确保贫困劳动力外出务工规模超过去年水平。截止6月底,全国外出务工贫困劳动力达2830万人,超过去年总数。同时,动态调整就业困难人员认定标准,用足用好各类公益性岗位,有效发挥就业兜底保障作用。
国家级求职服务平台上线
“就业在线”平台已正式上线运行。“随着互联网、特别是移动互联网的发展,通过网络招聘求职已成为一种趋势。但网络招聘、求职也面临着一些难点、痛点问题。”人社部信息中心主任翟燕立表示,“最为突出的是,目前尚缺少一个汇聚各地、各类职介信息,开展一站式经办、而非简单信息检索的总门户。求职者往往需要搜索不同渠道查找适合岗位,多次投递简历;供求双方提供的信息缺少核验途径,互信程度低,尽调成本高。”
翟燕立介绍,“就业在线”采用开店方式,邀请各地公共职介和市场职介机构以旗舰店的方式在“就业在线”平台开展职业介绍服务。具体类比淘宝来看,用户可以查询职位(查询商品)——放入收藏(放入购物车)——一次性简历投递(购物付款)——同时查询多个求职进度(查询备货和快递进度)——参加面试、确认是否入职(收取货物)——评价职介机构(评价商品和服务)。同时,“就业在线”应用积累的人社大数据,开展信息核验,为简历增信,有效降低职介成本。
据悉,已有全国各地30多家公共职介机构(包括省级平台)成功开店,社会机构中猎聘网已经成功入驻,目前全网汇聚岗位已达9万多个。“就业在线”还会新增劳务派遣对接、大型企业HR部门直营、政府与HR沟通交流等功能,成为政府、企业、求职者求职招聘、沟通交流的平台。
五大措施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
张莹表示,今年受疫情影响,部分毕业生离校时还没落实工作。前期,人社部会同有关部门连续推出系列政策措施,鼓励企业吸纳,扩大招聘规模,开展大规模网络招聘活动,同时上半年还为150万困难毕业生和湖北毕业生发放求职创业补贴。后续人社部将会同有关部门实施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专门行动,坚持就业创业与人才培养并举,普遍支持与特别帮扶并行,聚焦未就业毕业生,提供就业服务不断线,促进毕业生尽早就业。
张莹介绍了人社部今年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的五大措施,概括起来主要是“一个清单、四个强化”。
强化岗位落实。加快落实就业补贴政策,激励中小微企业更多吸纳毕业生就业。加快机关事业单位、国有企业、基层服务项目和科研助理岗位招录进度,让毕业生尽早落实就业岗位。加快基层紧缺的教育医疗、社区服务等领域挖潜力度,拓宽毕业生就业空间。
强化创业创新。加强创业培训,为毕业生提供适合的创业项目,提供咨询辅导、跟踪扶持、成果转化等创业服务。优先安排经营场地,推动政府投资开发的创业载体安排一定比例的场地,免费向有创业意愿的毕业生提供。加大资金支持,毕业生创业可申请最高20万元的创业担保贷款,可以申请一次性创业补贴。
强化招聘服务。在中国公共招聘网、中国国家人才网推出毕业生招聘平台,开展“直播带岗”等专项招聘活动。同时加密线上线下招聘,8月以后将部署地级以上城市公共就业人才服务机构每月举办一次综合性招聘,每周组织一次专场招聘。
强化培训见习。启动百万青年技能培训行动,针对毕业生特点,创新开展技能培训特别是新职业培训。持续扩大就业见习规模,多渠道募集见习岗位,开展见习宣传推介、供求洽谈对接等活动,为毕业生提供岗位锻炼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