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省学生就业与留学服务中心

胡百精,中国人民大学党委副书记、副校长,新闻学院教授,研究方向:传播学与公共传播;

于坤,中国人民大学招生就业处副处长,劳动人事学院副教授、职业开发与管理系主任,研究方向:人才发展与知识发展。

【摘要】

【关键词】

职业发展力;就业力;大学生就业;三全育人

【文本引用】

胡百精,于坤.以职业发展力培育体系促进大学生高质量充分就业——以中国人民大学为例[J].中国大学生就业,2023(01):56-61

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指出,就业是最基本的民生,要强化就业优先政策,健全就业促进机制,促进高质量充分就业。近年来,我国每年城镇新增劳动力人口中,大学毕业生已成为主体。“青年一代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国家就有前途,民族就有希望。”躬逢新时代,大学生需要自信自强、守正创新,踔厉奋发、勇毅前行,牢固树立为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的坚定理想信念、积累锻炼扎实深厚的专业知识与能力,在毕业后成为新时代的复兴栋梁和强国先锋。

然而,以供需视角来看,当前一方面存在着新时代对大学生理想信念、知识能力、责任担当等方面的素质需要与大学生群体素质供给尚无法充分满足要求的供需匹配问题,另一方面也存在大学生自身发展需求与社会资源供给尚无法充分满足需求的供需匹配问题。更为重要的是,大学生与社会间的双向供需匹配,并非以“就业”来一次性表征,而是从大学生走向社会开始不断动态发展的持续过程。因此,对于大学生来说,关键是要具备在整个职业生涯中持续与社会良性互动,在满足国家社会需求的同时满足自身发展需求的“职业发展力”。而大学生在毕业期间完成第一次与社会供需匹配所需的“就业力”,只是职业发展力的一个阶段性体现。

一、职业发展力的内涵

要想系统性培育大学生的职业发展力,首先需要明晰职业发展力的内涵。根据人职匹配理论,[1]青年想要实现更好的职业和人生发展,需要经过三个步骤。首先,青年应当对自己的能力、兴趣、态度等自我特征有更客观和准确的了解。其次,青年应当对社会中已经有的工作机会、工作岗位的信息有更全面的把握。最后,青年应当结合前述两方面,实现自身能力、兴趣与社会工作机会和要求的最佳匹配。而根据生涯建构理论,[2]青年与社会的匹配过程本质上是一个建构和适应的过程。青年的职业发展过程,就是不断地对自我的认知和行为进行调整优化以适应社会需要的过程。具体来说,就是青年在以相对科学客观的方式建构关于自我的知识之后,根据环境对个人的需求,对自我素质体系中能够适应环境需求的部分进行保持,对不适应环境需求的部分进行塑造或调整,从而实现青年顺应时代的持续发展。简而言之,职业发展的过程就是适应职业环境的过程,大学生职业发展力就是可以让大学生在就业和职业发展过程中可以更好地适应环境的综合素质。

对于职业发展力的成分,一个探讨思路是对其进行核心素质的分析。例如,回答职业发展中“为什么”的问题,在建构职业发展目标时起到重要导向作用的一个核心素质是使命感。使命感是个人在职业和人生发展中对特定职业方向或目标的意义感与价值感体验,是职业发展的“罗盘”。要想获得使命感,一方面青年自己要不断去探索;另一方面,社会环境的助力也非常重要。社会环境中关于使命目标的信息是重要的参考框架,通过内化这些框架,可以点亮青年心中的萤火,让青年更能看清自己未来的路,更好地确定自己的职业成长目标。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立足新时代新征程,中国青年的奋斗目标和前行方向归结到一点,就是坚定不移听党话、跟党走,努力成长为堪当民族复兴重任的时代新人。”“成为堪当民族复兴重任的时代新人”是总书记对中国青年职业与人生成长目标的明确期望,也是给中国青年提供的使命框架,帮助青年确立自己的职业成长目标。

相应地,回答职业发展中“怎么办”的问题,在探索职业发展路径时起到重要支撑作用的一个核心素质是主动性。主动性指的是个人在与环境交互的过程中主动承担责任去改变、塑造环境而非被动适应环境的倾向性。在职业成长过程中,主动性非常关键,是主观、客观职业成功的重要影响因素。而个体拥有主动性的重要前提,是对自身能够客观地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自信心。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当代青年要“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中勇当开路先锋、争当事业闯将”。这就要求青年在职业成长的过程中,要继承先辈们勇于承担责任、主动改变环境的革命精神,勇于承担时代责任,做时代的先行者而非跟从者,做开路先锋、事业闯将。

二、职业发展力培育体系的重要性

从上述关于职业发展力的探讨可以看出,青年的职业发展,是青年个人特征、个人行为与环境条件三个元素在充分赋能的前提下彼此能动地互相作用的过程。[5]在大学生的职业发展过程中,环境条件与个人条件发挥着同样重要的作用。这一点在以中国为代表的强调组织与社会主动、能动地承担育人责任的文化中应体现尤甚。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强调,要强化就业优先政策,健全就业促进机制,促进高质量充分就业。因此,在中国背景下,重点探讨职业发展的环境条件,特别是职业发展力的培育环境对于大学生职业发展的影响,具有重要的理论与实践价值。培育大学生的职业发展力,推动人才培养与就业有机联动、人才供需持续有效对接匹配,促进大学生更加充分更高质量就业和可持续职业发展,是高校人才培养的应有之义和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应担之责。

换言之,发展职业发展力,关键是要构建系统的大学生职业发展力培育体系,让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工作更能够真正遵循大学生职业发展规律,更好地实现对学生职业价值观的塑造、职业能力的培养以及最终就业质量和职业发展质量的提升。

以中国人民大学为例。中国人民大学作为中国共产党创办的第一所新型正规大学,“为党育人、为国育才”是学校从延安烽火中创立起便矢志不渝的追求,在服务党和国家事业大局、培养经济社会发展亟需人才方面始终走在时代前列。中国人民大学的就业育人体系作为学校人才培养的重要一环,通过加强组织领导,完善“全员化”工作机制、畅通就业渠道,构建“多元化”招聘市场、聚焦重点群体,加强“精准化”就业帮扶、强化就业育人,打造“多样化”指导体系、引导基层就业,做好“全程化”关怀支持等体系化的工作,已取得就业育人工作的积极成效。

三、中国人民大学职业发展力培育体系的构建

第三,赋能式育人团队是职业发展力培育体系的能动实践模块,也是规划模块所输出的制度与设计的主要落地者。育人团队的工作重点有两个方面:一方面教学与咨询,在第一线做好学生的职业生涯发展理论教学与咨询工作,帮助学生提升职业发展与就业的核心知识与理念;另一方面是活动与实践,要充分整合学校、用人单位、社会各方资源,在第一线做好用人单位和外部人才资源的对接与引入,以校企活动、实践基地等形式促进学生与社会的联系,帮助学生提升职业发展与就业的实践经验与技能。两方面的工作互为支撑,共同培养学生的职业与就业核心竞争力,也都需要发挥育人团队在实践中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力。教学与咨询、活动与实践两个方面的育人实践要在规划模块的指导下,从学生职业生涯发展规律的视角出发,形成资源、内容与流程的无缝衔接,帮助学生构建起一个理论与实践实时交融、知识随时可以落地的职业发展力培育体系。

四、高校职业发展力培育体系的社会支撑

相应地,我们需要建立一个全方位的大学生职业发展的社会支持体系。这个支持体系应由就业单位、政府、第三方机构等与高校共同建设;把各方之间的业务壁垒和行政壁垒逐渐打破,把各自拥有的信息、知识、资源进行充分整合,以大学生职业发展为中心形成一个贯通的知识及资源系统;同时,就业单位等也应深度参与到大学生在校期间的培养环节中来,从源头开始提升大学生的职业发展力,以培促用。

简而言之,只要高校更加以终为始,社会各方更加以始为终,各自往前走一步,推进开放融合,共同做好大学生职业发展和就业的托举工作,就可以提升大学生的人力资本、社会资本,并间接提升心理资本,从而全方位提高大学生的职业发展力,为大学生更充分更高质量就业和国家稳定大局做出积极贡献。

参考文献:

[1]Parsons,F.Choosingavocation[M].HoughtonMiin,1909.

[2]Savickas,M.L.Careerconstruction:Adevelopmentaltheoryofvocationalbehavior.InD.Brown(Ed.),Careerchoiceanddevelopment[M].Jossey-Bass,2002.

[3]Arthur,M.B.,Claman,P.H.,&DeFillippi,R.J.Intelligententerprise,intelligentcareers[J].AcademyofManagementPerspectives,1995(9):7–20.

[4]周文霞,王桢,于坤,金秋萍,董春发.中国人力资源职业发展状况调查报告[R],2022.

[5]Lent,R.W.Asocialcognitiveviewofcareerdevelopmentandcounseling.InS.D.Brown&R.W.Lent(Eds.),Careerdevelopmentandcounseling:Puttingtheoryandresearchtowork[M].NewYork:JohnWiley,2005.

THE END
1.北京大学就业信息网就业风采 我的职场第一课 选择与坚守 至今,北大已有4800余名选调生奔赴全国各地,为了胸中的黄河月,他们选择坚守基层,让青春在党和人民最需要的地方绽放绚丽之花。 我的职场第一课 “我的职场第一课”第三季第六期:《沉下心,扑下身》任刚强 《沉下心,扑下身》任刚强,四川省广元市旺苍县县委社会工作部部长、https://scc.pku.edu.cn/
2.中国就业网中国就业网是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主办,中国就业培训技术指导中心承办的大型就业培训鉴定门户网站。https://chinajob.mohrss.gov.cn/
3.全国高等学校学生信息咨询与就业指导中心网上办理(推荐) 流程短,速度快。 网上填写申请信息、上传材料图片、完成网上支付即可。 去办理 现场办理 本人携带申请材料现场办理。 查看 学信网官方微信 扫一扫,关注学信网资讯 微信号:chsiwx 阳光高考微博 研招网微博 高考热点 12月高考热点 2025年保送生报考指南 2025年港澳高校内地招生报考指南 2025年艺术https://www.chsi.com.cn/xlrz/201202/20120229/285400587.html
4.国家大学生就业服务平台国家大学生就业服务平台是由教育部主管、教育部学生服务与素质发展中心运营的服务于高校毕业生及用人单位的公共就业服务平台。https://www.ncss.cn/
5.就业信息网[顶]双选会| 2024年秋季全国博士、博士后高层次人才巡回签约洽谈会——中国科学院大学站08-29 [顶]关于2024年暑假期间国科大毕业生就业指导中心工作安排的通知07-16 [顶]毕业生就业手续办理指南12-12 国科大就业指导中心地图 国科大中关村校区教学楼地图06-25 http://job.ucas.ac.cn/
6.中国残联就业指导中心中国残联就业服务指导中心主任赖伟对2022年全国残疾人就业服务工作进行了全面部署,提出了明确要求,各地残疾人就业服务工作要围绕强宣传、稳就业主基调,积极拓展残疾人就业宣传形式和内容,贯彻落实《促进残疾人就业三年行动方案》,奋力推进机关事业国有企业带头安排残疾人就业、按比例就业联网认证“跨省通办”、就业年龄段未https://www.cdpes.org.cn/show/12a0c6b3-831b-4b60-a0e2-67cf5ff02ed7
7.中国就业培训中心证书办理中国就业培训中心证书办理,由莆田涵江鑫顺教育培训提供报名办理 。 鑫顺教育正规公司,报名签订协议,二十一年以上诚信口碑,为你获得正规职业资格证保障护航! 中国就业培训技术指导中心成立于1998年,与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职业技能鉴定中心合署办公,是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的直属事业单位,负责全国就业、职业培训以及职业技能http://www.ptrcit.com/zige/renbao/829.html
8.劳动和社会保障部中国就业培训指导中心中国就业培训技术指导中心(同劳动和社会保障部职业技能鉴定中心合署办公)是劳动和社会保障部的直属事业单位,主要负责全国就业、职业培训的技术指导以及职业技能鉴定的技术指导和组织实施工作。 中国就业培训技术指导中心现有职工102人,设立13个处室和5个办事机构,负责联系中国职业教育和职业培训协会、中国劳动就业服务企业协会https://www.11467.com/bjchaoyang/co/89896.htm
9.全国高等学校学生信息咨询与就业指导中心全国高等学校学生信息咨询与就业指导中心是教育部直属事业单位,是专门从事高校招生、学籍学历和毕业生就业信息咨询与指导服务的专门机构。1998年经中编办批准由原“全国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指导中心”更为现名。课程老师列表由高教社联手网易推出,让每一个有提升愿望的用户能够学到中国知名高校的课程,并获得认证。 友情https://www.icourse163.org/university/chesicc
10.教育部全国高校学生就业指导中心满开杰处长一行到我校调研5月9日下午 ,教育部全国高校学生信息咨询与就业指导中心处长满开杰一行到我校调研毕业生业创业工作,省教育厅高校学生信息与就业指导中心副主任吕刚陪同调研。 满开杰处长一行在王开淮副院长的陪同下,先后参观了学校重点专业实验实训室、大学生创业园、电子商务创业孵化工作室、校企合作工作室。随后在学校二楼会议室召开https://www.sctbc.net/info/1061/10539.htm
11.全国高校学生信息咨询与就业指导中心助推毕业生就业创业“为学生和高校服务、为企业和社会服务、为教育改革发展服务”是全国高等学校学生信息咨询与就业指导中心的服务宗旨,作为教育部负责高校学生信息咨询与毕业生就业创业指导服务的专门机构,中心始终恪守三个服务宗旨,践行党的群众路线,深入分析把握社会需求,围绕学生信息咨询、就业创业指导两大主体工作,积极进取,真抓实干,扎实https://www.unjs.com/jiuye/zhengce/20130806000000_98677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