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大学生就业形势5篇

绪论:写作既是个人情感的抒发,也是对学术真理的探索,欢迎阅读由发表云整理的1篇浅谈大学生就业形势范文,希望它们能为您的写作提供参考和启发。

【摘要】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化,我国经济发展面临着许多新的机遇和挑战,经济发展呈现出新常态。现阶段,我国高等教育的大众化已经发展到较高水平,高校毕业生的数量猛增,毕业生就业问题已经成为棘手的突出问题。在这种经济新常态下,就业形势也发生较大的变化,为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下就业形势的转变,本文对当前大学生就业市场中供需矛盾、结构性矛盾等诸多问题进行分析,根据就业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在大学生就业意识,自身能力等方面的针对性政策,期望促进新形势下大学生就业形势的改变。

【关键词】新常态大学生就业供需矛盾

一、经济新常态下大学生的就业现状

政府提出我国经济已经步入发展新常态阶段。认为,中国经济呈现出新常态,有几个主要特点。一是从高速增长转为中高速增长;二是经济结构不断优化升级,第三产业、消费需求逐步成为主体,城乡区域差距逐步缩小,居民收入占比上升,发展成果惠及更广大民众;三是从要素驱动、投资驱动转向创新驱动。适应和引领新常态,首先要从基础上认识和理解新常态,而要理解新常态及新一轮的战略部署,则需要正本清源。新常态不仅仅存在于经济领域,在就业领域,也存在就业新常态,主要有以下几个特点:

(一)服务业就业人数上升

2013年,我国服务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达46.1%,首次超过第二产业。到2015年,服务业占比已经达到46.6%,还有持续上升趋势。新常态下,服务业对GDP的贡献呈现出递增趋势,长期来看,服务业所吸纳的就业人员也会持续增加,成为新常态下就业形势的突出特点。

(二)创新和创业成为就业的新突破口

(三)结构性失业进一步加剧

目前,我国大学生就业市场上,主要的失业类型表现为供需不平衡的失业和结构性失业。一方面,大学生供大于求,大学生供给超过了社会企业的需求;另一方面,由于经济体制改革、产业结构调整等宏观经济政策的实施,互联网、云平台、大数据等科学技术的广泛运用,出现大量岗位空缺,大学生也不能适应新兴岗位的就业要求,导致大学生失业率的上升。

二、经济新常态下大学生就业的问题分析

(一)供给与需求的矛盾分析

1.毕业生流向与地区人才需求矛盾突出。我国中东部经济发展较快,是每年毕业生最期望就业的地域,在长三角、珠三角等地区城市聚集了大量优秀、高层次的人才,而相对于经济发展比较缓慢的西部地区包括东北老工业基地等,现在正值国家政策大力发展的时机,急需大量优秀、专业的人才,却很少有毕业生问津,毕业生流向与人才需求矛盾突出。

2.用人单位的要求与高校人才培养脱节。调查数据显示企业对应聘大学生最看重的学术素质标准中,表达及演讲能力占比最高,约占56.85%。其次是数据分析能力以及外语水平,这反映了目前企业更需要能妥善处理人际关系的工作人员。在现代社会中,人与人之间的交往越来越密切,人们越发的感觉到人际交往的重要性。人际交往是一个集体成长和社会发展的需要,大学生的社交能力普遍偏弱,使得人际关系成为重中之重的一个课题。多年来,学校培养模式多集中在专业知识的培养,忽视了人际交往能力等其他素质的培养。造成许多大学生步入社会后,在沟通和交流中存有一定障碍。

3.高校毕业生人数增长幅度过快。过快的大学扩招,使市场出现了高校人才供应大于需求的现象。最近几年来高校毕业生供给量不断加大,2014年的高校毕业人数达到727万,2015年更是达到了749万,加上历年来未就业的毕业生,需要就业的毕业生人数近千万。目前,市场提供的就业岗位增长缓慢,而毕业生的增长远大于市场所能提供的就业岗位,这样就造成了很多大学生竞争一个职位,得到了工作的就解决了个人需求,而竞争失败的又去竞争其他岗位,总而言之就是大学生失业人数久居高峰。

(二)大学生自身问题分析

2.大学生自身定位不合理。大学生在进入大学时就应该对大学四年学习做出明确的目标计划,为今后的职业生涯发展打好坚实的基础。但在实际中,上了大学的很多学生对市场变化、社会变化关心度较低,注意力和精力都应付考试了,多数学生没有“生涯”的概念,对职业目标相对模糊,没有把兴趣、爱好与自己所学专业很好结合,更不知道自己的优势和劣势,对自己适合做什么,不适合做什么,哪些职位能成功,自己潜能有多大一概不知,到了大学毕业才“临时报佛脚”。

3.信息不足导致求职渠道较窄。在我们进行的求职渠道选择的调查中,绝大多数同学都是选择“招聘会”这种形式,只有很少的人期望通过网络及其他媒体求职,求职渠道的选择上比较狭窄,这显然是与当今飞速发展的网络信息时代极不相称的。诚然,网络是一把双刃剑,有各种虚假信息,但是我们也应当看到大部分正规网站及其他媒体上的信息都是有一定可信度的。大学生求职应该积极采用各种手段,开发更多的就业机会。

三、经济新常态下促进大学生就业的对策及建议

由于造成大学生就业难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切实解决大学生就业难题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用人单位、大学生、高校及社会共同努力。

(一)高校层面

1.为学生提供及时有效的就业信息和就业培训。职业意识由就业意识和择业意识构成。就业意识指人们对自己从事的工作和任职角色的看法;择业意识指人们自己对未来从事职业的期望。职业意识是一个人未来择业的目标,也是个人发展的理想,培养大学生的职业意识对于择业的盲目性有很好的预防作用。因此,以后的职业生涯规划要引导学生为自己的职业选择作出具体的计划。另外学校应该及时地将就业信息和人才市场动态通过校园网络等宣传媒介出去,加强宣传,以便于学生在就业意向上作出适当调整。

2.以市场为导向培养高素质的应用型人才。高校的专业调整应着眼于社会需求,避免人才培养和社会需求的脱节;随着经济日益全球化,要继续加强外语,国际业务方面内容的课程教学。其次,从教学内容,方法与手段上需要充分的改革。在教学内容上,要摒弃陈旧的教学内容,注意知识的更新;要改变过去只重知识传授的做法,把传授学习知识,运用知识及探索和检验知识的方法相结合,并在课程内容中融入有关创造知识的教育;在教学方法与手段上,则是要改变过去的被动灌输方法,重在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学习潜能,重点加强对于进行创造性活动有关的方法,能力,品格的教育;要努力改变学生忽视基础理论学习的倾向,提高学生学习基础理论课的兴趣。

4.引导学生进行合理的个人定位。积极的心态造就积极的人生,一个人的就业心态对其成功就业是有很大影响的,自信带来成功,自卑招致失败。学校要帮助学生正确认识自我,对自己合理定位,发挥自身优势,弥补自身不足,积极乐观地面对就业,从容地解决自身就业问题。

(二)大学生层面

3.放宽就业渠道,把握就业机会。借助各种渠道,把握就业机会。当前大学生可利用人才交流会、网络资源等途径,寻找合适就业岗位,主动大胆把自己真实才干推销出去,珍惜和抓住来之不易的就业机会。

4.树立从等待就业向自主创业转变的就业观。对于当代大学生来讲,自主创业是一种机会,更是一种挑战。大学生必须转变传统的就业观念树立自主创业的思想勇敢的去迎接这一新的挑战,努力加强创业教育和实践,注意积累社会经验,努力做一名就业岗位的创造者。另外,大学生还要正确对待自主创业的成功和失败,要树立信心,争取成功。

作者简介:陈榴、潘雪、曹启慧,江苏南京,南京航空航天大学金城学院金融学专业。

摘要:目前,全国高校毕业生就业形势严峻,不同地区、不同院校、不同专业和不同性质单位之间存在着严重的需求不平衡现象。本文讨论了高校毕业生的就业形势、全国人口的就业趋势及毕业生就业问题的解决办法。

关键词:就业;失业;毕业生;消费需求

目前,社会对毕业生的需求总体上仍属供不应求。特别是“互联网+”时代的来临,将引起我国社会对不同专业的毕业生需求量的不同变化,电子商务类、金融类、商贸类、旅游类以及经济管理等专业的毕业生需求形势会出现结构型的调整。随着高新技术企业的飞速发展,对高新技术人才特别是电子商务人才的需求量将呈现巨大增长。

一、毕业生就业形势问题分析

1、人事管理制度和企事业、生产企业处于改革调整期

目前高校积极推进毕业生就业改革步伐,但由于各种客观因素的制约而举步维艰,这与我国人事制度改革相对滞后有关。现在人事管理制度中的户籍、编制、各种指标和档案管理等,都没有进行根本性的改革,毕业生就业的申请报批手续过于繁杂。国家机关继续推行机构改革,国务院机构改革结束后,省市机构改革马上全面推开。毕业生到各部委系统和各级党政机关就业的人数会相对减少。国有企事业目前依然处于转轨改制、生产企业结构型的调整期,使很多传统的毕业生就业主渠道的吸纳能力下降。

2、市场需求、供给、专业与地区之间等存在着诸多不平衡问题

社会对于毕业生学历层次的需求越来越高。目前我国社会中高层次的人才严重短缺,对高层次的复合型、外向型和开拓型人才的需求日益迫切。近些年,社会对高校毕业生的总体需求信息量呈逐年递减趋势。同时,毕业生的能力素质与用人单位的要求也存在较大的差距。现在用人单位对高校毕业生的敬业精神、职业道德、思想道德觉悟和能力素质水平都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重在人品和能力,对专业反而相对看得淡一些。且毕业生的就业期望值居高不下的问题,仍然是目前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中的主要难题。有些毕业生感到“找不到理想的单位”,但同时又有许多基层一线的用人单位急需人才但又招聘不到毕业生,特别是西部欠发达地区难以对应届大学毕业生产生强大的吸引力,客观上反映了毕业生求高薪、求舒适、求名气的心态较为普遍。

在供需形势总体平衡的前提下,存在着诸多的不平衡现象。不同专业之间的需求冷热差距相当明显。短线专业的供需比可达1∶30,而有些长线专业的需求则几乎为零。高校专业结构调整的滞后也影响大学生的就业。高校毕业生就业己经市场化,但大学的教育体制改革较缓慢,表现在专业设置调整后,毕业生所学习的专业结构与市场供求出现了错位,这是制约高校毕业生就业最突出的原因。大学的专业及课程设置缺乏科学的需求预测和规划,有较大的盲目性,专业人才的产出与岗位需求不成比例,供给严重大于需求。

不同地区之间的需求反差现象也相当明显。越是经济发达、知识人才密集的地区,对于高校毕业生的需求越急迫,接收毕业生的量越大;而一些经济相对落后、人才稀少的地区,反而越不好安排毕业生。同时这些边远地区或内地不发达地区,仍然实行计划分配的做法,不利于毕业生求职就业;有些地区实行地方保护政策,收城市增容费,办理毕业生接收手续复杂,户口指标审批难。

3、男女生就业机会不均等

女生求职难,但是并没有发生女生最后分配不出去的问题。目前女研究生就业难已经形成了一个怪圈:本科时就业难就考研;硕士毕业就业难就考博,学历层次越高,女生比例越大,就业越困难。高校毕业生就业问题是市场经济的客观现象,也是我国教育现状所致。我国既面临市场经济国家大学生的就业问题,也面临转轨过程中体制磨擦的问题。

二、全国人口就业总趋势

1、劳动力供给压力空前加大

自2010年以来,我国就业市场总体的求人倍率均大于1,其中2014年前三季度的求人倍率分别为1.11、1.11和1.09,分别比上年同期提高了0.01、0.04和0.01。这说明目前我国的劳动力市场形势总体上是求大于供,2015年将延续这一趋势。这主要有两方面的原因:一是我国经济总量的不断增加将创造更多的就业岗位和机会;二是适龄劳动人口比例的降低使得劳动力的供需状况得到进一步改善。从需求情况看,如果经济增长和就业弹性保持近年水平,预计今年城镇可安排就业约1100万人(包括补充自然减员)。因此,如何应对在“互联网+”的新形式下就业压力就显得更为突出。

2、高校毕业生就业总量大,结构性矛盾突出

目前虽说多数毕业生的就业岗位层次、薪酬和福利预期趋于下降。但是,随着“一带一路”战略构想的形成和实施,中西部地区迎来了发展的大好时机,东部地区受人口结构等因素影响,特别是上海自贸区的设立,人才的需求也出现了调整型的缓慢增长。上述两个原因虽然在客观上为大学生的就业提供了一定机遇,但是2014年和2015年两年的毕业生总量达到约1500万人,就业压力仍然很艰巨。

3、再就业工作面临新的任务

下岗失业人员上升到较大规模。对产能过剩行业进行结构调整,特别是经济增长方式转变要求整顿甚至关闭一些高耗能、高污染企业,大量人员的分流安置问题不容忽视。另外,贸易摩擦加剧也对就业产生较大的负面影响。

三、大学毕业生就业问题解决方案

2、形成合理知识结构,增加就业筹码

随着社会就业竞争压力的日益加剧,就业的“门槛”越来越高,“知识不够用”和“能力不足”是导致大学生工作不适应的主要因素。面对这种形势,大学生应充分认识知识结构在求职择业中的作用,根据现代社会的发展需要,塑造自己,发展自己,建立合理的知识结构,以增加自己在就业时的筹码。知识结构是指一个人知识体系的构成情况与组合方式。合理的知识结构主要有以下三种模式:

(1)宝塔型知识结构。这种知识结构模式强调基础理论的宽厚扎实和专业知识的精深,比较容易把所具备的所有知识集中于宝塔顶部的专业知识上,并且同择业目标联系起来。

(3)帷幕型知识结构。这种结构的具体涵义是一个具体的社会组织对其成员在知识结构上有一个总体的要求,而作为该组织的个体成员由于所处的层次不同,在知识结构上又存在着一些差异。对毕业生的启迪是:在寻找职业的过程中,不但要注意在整体上对自己知识结构的要求,同时还要了解所选职业在企业中的位置及层次,以此来调整自己的知识结构,增强择业时的适应能力。

目前,我国创业状况的一个基本特点是创业机会多,而人们的创业意识弱,这与长期缺乏创业教育有关。在新的时代,国家、高校、大学生个人都应该树立创业意识、创业能力、创业人格,以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创业创新,高质量地解决就业问题。但就业并不是一个终点,而是另一个起点。不是每个人一开始就可以选好自己的职业,职业之路可能要经过长期的探索,不断的调整,才能最终找到适合自己发展的道路,走先就业后择业再创业的途径是必然的选择。

面对需要就业的庞大群体,解决就业问题的根本出路在于发展经济,创造更多的就业岗位。青年大学生最具创业热情和创业潜力,是推动创业型经济发展的主力军。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历史进程,为大批青年创业者脱颖而出创造了有利的条件。时势造英雄,适宜的土壤已逐渐形成,越来越多的大学生将目光转向了创业这片有待开发的沃土。面对新形势,当代大学生应顺应时代的主流,转变观念,勇于创新。

3、做好职业定位,笑傲职场人生

俗话说“无志之人常立志,有志之人立长志”,大学生在找工作前应建立明确的职业定位。职业定位就是在了解自我的基础上确定自己的职业方向与目标,并制定相应的计划,避免就业的盲目性,降低就业失败的可能性,为个人走向职业成功提供最有效的途径和方法。做好职业定位,必须做到以下几点。

(1)了解自我。正确评价自己的核心价值观念、个性特点、天赋能力、缺陷、性格、气质、兴趣等等,问问自己想干什么,能干什么。对自己各方面能力进行摸底,了解自己能力的大小,明确自己的优势和劣势,根据其他应聘者的经验、经历,选择推断未来可能的工作方向,从而彻底解决“我能干什么”的问题。

(2)了解职业。这包括了解职业的工作内容、知识要求、技能要求、经验要求、性格要求、工作环境、工作角色等。毕业生要仔细地分析比较自己和职业要求的差距,根据自己的特点仔细地权衡选择不同目标的利弊得失,还要根据自己的现实条件确定最终达到目标的方案。

关键词:大学生;就业困难;对策

一、近几年贵州大学毕业生就业情况

贵州省是一个内陆省是经济不发达的高原省份,地理条件相对较差,基础教育也有待提高,这些地理人文因素对大学生的求职带来了一定困难。贵州日报2013年贵州省大学毕业生人数达到了9.6万人,到2013年年底就业率达到了87.03%。《贵州省2014届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质量年度报告》中显示2014年贵州省的大学毕业生达到10.369万人,已经有9.1299万人找到工作就业率达到88%。贵州省教育厅公布的数据显示2015年我省高校毕业生人数达到12.4万就业率为89.07%。贵州省的毕业生人数增长速度还在加快,而贵州省经济情况相对于其他省份来说稍显落后,能提供的就业岗位相对于毕业生的增加速度来说就显得入不敷出了,还远不能让贵州大学毕业生实现基本全部就业,就业率一直得不到提高都在90%以下。还有10%的毕业生还没有找到工作。中国新闻网在北京的《2015年中国大学生就业报告》中提到,2014届中国大学生毕业后的就业率达到了92.1%,贵州大学生的就业率与全国大学生就业率相比还存在一些差距。

二、如何解决贵州大学生的就业困难

政府要加大对择业困难毕业生的帮助力度,没有找到工作的大学生可以享受一些公益性岗位安置、社会失业保险补贴等就业帮助。做好对没有工作毕业生的帮扶工作,对经过认定的求职困难的大学毕业生进行就业帮助,发放一定生活补贴。创建毕业生求职服务窗口,为求职困难的大学生提供服务平台。各学校就业指导服务机构要与各级人力资源市场紧密合作,加强与用人单位的联系,及时招聘信息。

学校要筹借社会上的资金,给予学生经济上的帮助。加强与事业单位的沟通,积极引进社会事业单位进行就业帮扶,学校与事业单位、国内外企业等单位签订就业协议,并拿出资金对学生进行就业前的培训与指导。在学校为学生多提供兼职机会,提升学生的动手能力。学校投入职业经费,为困难毕业生提供实习岗位。帮助大学生提高求职的综合素质和工作能力,累积工作经验。缩短学生的就业适应期。给予学生就业的心理辅导减少学生就业歧视的无意识状态。

学校还应该注重学生求职前的培训,实行一些实用的大学生培育方式。培养课本和实践相结合,课堂教学和多媒体教学相结合,实验实习与考工取证相结合。简化理论知识、增强工作实践,为国家和社会培育应用型、全面性人才。强化学生社会实践,与社会相对接,提高学生的工作能力,全力打造学校与企业共同培养人才的方式,在这个过程中为学生提供增强自己工作能力的机会。从而提高学生的工作能力和社会竞争力。增强自身能力大学生在学校学习的时候除了认真学习书本上的知识,除了扎实打好理论基础以外,还要积极参加寒暑假的实践活动,增强动手能力,提高社会生存能力,积累经验方便以后适应社会。现在社会对招聘员工的要求越来越高,不仅仅要有扎实的理论知识,更重要的是解决困难、工作的能力,把知识转化为工作的能力。

摘要本文从大学生自身方面,高等院校方面,以及社会用人单位方面对当前大学生严峻的就业形势形成的原因进行了分析;从生源数量方面,生源质量方面,以及专业设置方面对大学生就业形势对当前高等教育带来的影响进行了剖析。

关键词大学生就业形势高等教育

1大学生就业形势

2大学生就业难的原因分析

2.1从大学毕业生本身来讲

大学生在就业过程中,高不成低不就的现象越来越多。大学毕业生总是对自己的职业要求高于自己的实际情况,总是期望找到一份高薪且轻松的工作,却不想付出对应于高收入的高付出,想要获得高薪的工作,自身的能力却又达不到。而且大部分大学毕业生更希望去到国企、政府部门、公立学校以及大公司就业,不太愿意到中小型企业工作,更加不会考虑去到边远地区工作,因此会有一部分大学毕业生宁肯待在家中也不想到中小型企业工作,更不用说边远地区了。毕业生的自我认识与社会现实之间存在着较大的差距,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大学毕业生的就业。

2.2从毕业院校来讲

2.3从社会用人单位来讲

随着经济的迅速发展,企业的结构逐渐进入了较为稳定的发展阶段,企业的用人要求也处于成熟稳定阶段,需要招收的人才有限。国家大力支持并发展的新型企业以知识密集型和技术密集型为主要部分,所需要招收的是精英技术人才,但是大部分大学毕业生主要为应用型人才。在经济危机的影响下,以接受大学毕业生为主的中小型企业破产,勉强生存下来的企业为减少成本,开始不断裁员,导致就业形势更加严峻。

3就业形势对当前高等教育的影响

自2008年的全球经济危机爆发以后,全球各大企业开始实行大裁员,面对如此严峻的社会就业形势,各个高校的大学生们的就业压力也在日益增加,很多大学生将会面临毕业即失业的窘境。由于愈演愈烈的大学生就业的严峻形势,研究大学生就业形势对当前高等教育的影响和冲击已是刻不容缓。

大学生严峻的就业形势对当前高等教育的影响日益严重,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影响生源数量。由于经济危机爆发,“毕业即失业”的大学毕业生数量越来越多,这种状况会导致高中生及其家长们对于要不要继续上大学这一决定进行了再思考,在上大学就是为了更好地就业的思想指导下,大学生就业难对于高校生源数量的影响不可小觑。

(2)影响生源质量。教育本是实现自我完善与自我提升的途径,但是受传统观念影响,高等教育却被迫承担了更多的功利性。

(3)影响高校专业设置。由于大学生就业形势日趋严峻,在某些专业的毕业生身上尤为明显。因此,这就值得高校和教育部门进行反思,对现有的专业设置及课程选择进行改进。

4改善当前就业形势的方法

4.1大学生要树立积极正确的就业观,努力提高自身素养

放宽就业范围,降低期望值。大学生在择业时,应该从自身出发,正确认识自己的能力,寻找适合自己的职业,寻找合适的求职目标。

树立正确的择业观。以前“一次就业定终身”的思想已经不再继续适用于现在的就业状况,再就业也是非常普遍的社会现象。要用平常心对待第一次择业,要有“先就业,再择业;先生存,再发展”的心态。

提高自身综合素养,增强就业竞争力。认真学习专业知识,增强专业技能,养成良好的职业品质和道德素养。

4.2高校应根据市场需求对专业设置进行调整,提高毕业生的有效供给

教育机构应该根据市场的变化淘汰和增设相应的专业,并不断调整所设专业及其课程选择,达到学生素质全面化和精进化,使学生能适应当前社会的需要。

解决专业趋同问题。在各个高等院校中存在同样专业的重复设置,由于专业趋同,使得高校间没有突出的特点,各个高校趋于一致。这种现象使得名校毕业生有就业优势,普通院校的毕业生处于劣势。高校应该有自己的特色专业,有效避免专业趋同问题。

关键词:大学生就业;问题成因;措施

一、对大学生就业形势的认识

每年临近年底,新一轮的“应聘季”就开始了。源源不断的、数以百万计的大学生蜂拥而入全国各个城市的人才市场或人才招聘场所,京津沪广等一线大城市更是拥挤不堪,人来人往,车水马龙,好不热闹。但是,深入了解一下实际情况就会发现,虽然每个招聘场所都是热闹非凡,“你方唱罢我登场”,实际效果却不尽人意。不是大学生们花费了几千元做简历、经过日夜奔波劳苦投了上百份招聘单位,也没有找到一家令自己满意的单位,就是一些招聘单位对前来报名应聘的学生们条件苛刻,首先第一条要有一定的工作经验,就让前来跃跃欲试的大学生们望而止步。

2013年高校毕业生遭遇了“史上最难就业年”,而2014年应届毕业生人数再创新高,达到727万人,比2013年多出约27万人。由于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尚未平息并且在一些层面进一步扩大,因此,大学生的就业压力问题在一定时期内不会减小,只能更大。笔者认为,我国大学生就业难问题,有着多层次的原因,既有社会原因,也有政策原因,更多的是大学生自己的原因。这是一件事关社会的和谐稳定、事关每一位大学生切身利益的大事,全社会都应伸出友谊之手,帮助大学生们走出跨入社会的第一步,从而使其今后的人生之路充满正能量。

二、当前大学生就业形势严峻的成因分析

3.用人单位设置的苛刻条件导致大学生就业难。目前招工单位往往首先要求必须有两年以上工作经验的或者是“低职高聘”,办公室的文员也都要有硕士学历。对刚毕业的大学生来说,工作经验就是一个难以逾越的门槛。这种重经验轻学历或重学历轻实践严重脱离现实的招工方法给大学生与用人单位都带来了不小的麻烦。

4.高校在自身发展中,如专业设置、教材老化、教师队伍不强等原因造成的问题。一些地方高校追求大而全,办学理念与办学方法严重落后于时代的发展。导致开设的专业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英雄无用武之地”,专业不符合市场需求,结构性的供需矛盾突出。还有一些学校对大学生就业问题重视不够,有的学校连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机构都没有设立,大学生无法在校内得到应有的就业指导。

以上分析足以说明,造成我国大学生就业难的现状是有着多种因素的。“解铃还须系铃人”,只有依靠全社会的力量共同努力,才能为大学生就业创造必要的条件。

三、解决大学生就业难的对策

同志在视察天津人力资源发展促进中心和天津职业技能公共实训中心时指出:“就业是民生之本,也是世界难题,要从全局高度重视就业问题。没有一定增长不足以支撑就业,解决就业和培训问题,根本要靠发展,把经济发展蛋糕做大,把就业蛋糕做大。”要想逐步解决高校大学毕业生面临的种种难题,就要采取各种行之有效的手段,通过国家、社会、企业、家庭与大学生自己的共同努力,尽最大可能缓解就业难的问题。

对每一位即将毕业走向社会的大学生来说,一次次地参加笔试、面试,都是一次次严峻的考验。“心胜则兴,心败则衰。”只有将自己的准备做得更好、更充分,才能从容面对新的、更大的挑战。要根据自己每一次的失败及时调整自己,找到自己的“短板”,尽可能地让对方看到自己的“长板”,从而使他们认可自己的这只“木桶”可以发挥最大的能量。才能“吃一堑长一智”,尽可能少走弯路。

同志说:“世界是你们的,也是我们的,但是归根结底是你们的。你们青年人,朝气蓬勃,好像早上八、九点钟的太阳,希望寄托在你们身上。”笔者作为一名即将踏入社会的大学生,也曾经有过许多次对学业的荒芜、考试没有下苦功的后悔与遗憾,但是深信,只要我们脚踏实地,心怀若谷,大胆实践,勇往直前,认真做好就业筹划,以优良的“情商与智商”面对每一份工作,面对每一位招聘者,就一定会找到适合自己专业、能够让自己展开理想翅膀、奋勇拼搏的广阔的就业平台。

THE END
1.大学生就业形势到底能有多严峻?看了网友的回答真是让人难以想象毕一提起这大学生就业形势,我就想起了那句老话,“毕业等于失业”,这无疑是一句玩笑话,但话糙理不糙。 看看现在这情况,高等教育的门槛儿越来越低,大学生们像雨后春笋般涌现,可这就业市场嘛,就像是一块被啃得差不多的骨头,肉少骨头多,供需关系紧张得让人捏把汗。 https://www.163.com/dy/article/JJ7MKHMT055620AY.html
2.天塌了!2024年大学毕业生就业率崩的如此离谱!最近,2024年高校毕业生人数统计出来了,高达1179万!毕业人数的确是再创历史新高,但就业率却低的离谱! 前阵子智联招聘发布了《2024年大学生就业力调研报告》,显示今年普本院校硕博就业率仅有33%,比去年下降了17%,真有点崩不住了。 有传闻,22届和23届还在家躺平啃老,24届大学生就大批涌入就业市场了,离谱到甚至https://zhuanlan.zhihu.com/p/716569702
3.大学生就业的现状(精选8篇)大学生对就业现状的调查问卷(针对大学生就业信息方面) 亲爱的同学,首先感谢您在百忙之中抽空做此次的调查问卷。本调查主要了解在校大学生就业期望,自身素质的评价,对就业形势的看法,旨在了解当前的就业形势对大学生的影响。通过对影响大学生就业因素的调查,为当代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发展作一个新的描述;帮助大学生尽快https://www.360wenmi.com/f/file1untva2e.html
4.大学生目前的就业现状是什么,就业难的原因大学生目前的就业是三大现状: 一. 不能就业; 二. 不能对口就业; 三. 不能高薪就业 不能就业:咱们身边估计都有很多这样的大学生。过去家长们对孩子上大学给予很大的希望,但是现在学生们上完大学以后出来就业并不顺利 2019年全国大学生毕业人数800多万,就业人数不到7成,其中包含有一些出国留学,考研究生,考公务员https://www.meipian.cn/2otlvriq
5.2021大学生就业情况调查报告范文精选5篇一、大学生就业现状分析 20_年开始的世界性经济危机席卷全球,在世界经济一体化格局下,高速发展的中国并不能独善其身,在一些地区、一些领域,经济危机已经表现得非常明显。经济危机下,很多公司开始裁员,招聘需求大幅减少,这使得中国的劳动力市场压力异常巨大,尤其是大学生就业问题异常突出。近期,中国社会科学院发布的20_https://www.xuexila.com/fwn/reportdiaoyan/c19242.html
6.当代大学生就业状况的调查报告(精选10篇)3、在被问到大学生现在就业难的主要原因是什么时,有46.43%的大学生认为是就业心态不好,这也侧面说明了大学生眼高手低的通病,这是大学生就难的一个主要原因。有57.14%的大学生人为是专业技能不足,所以我们在大学应努力的学好专业知识,积极的参加各项专业活动来提高自己的专业技能。71.43%的大学生认为是工作经验不https://www.unjs.com/fanwenwang/dcbg/20230226194248_6539236.html
7.现今中国大学生就业现状第一:大学生就业现状分析 现在"大学生就业难"已经成为一个热门话题,就业难不难,就业有多难,那要靠社会的就业形势。大学生就业难,主要难在以下几点: 1.毕业生数量的迅猛增加,与社会有效需求短期内增幅有限的供需结构性矛盾突出。 2.受长期计划经济和精英教育影响,部分毕业生择业观念存在偏差,就业期望值和社会需求差https://blog.csdn.net/u013140139/article/details/27554253
8.2023年度大学生就业现状调研报告6篇大学生就业现状调研报告6篇大学生就业现状调研报告篇1理想,是人生的指路灯,是生命的奠基石。生命因为有了理想而有奋斗的动力,因为有了理想而精彩。没有理想的人如同一具行尸走肉,这样的人只剩下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大学生就业现状调研报告6篇,供大家参考。 http://www.hxatcapital.com/zhuantifanwen/gongwenfanwen/2023/0801/169753.html
9.大学生就业现状调查问卷6. 您认为现在纺织就业形势如何 形势严重形势正常形势较好不了解 7. 您认为造成当前大学生就业困难的原因是 就业信息太少专业不理想在校表现不突出性别原因社会关系不多期望值太高学生多,岗位少 8. 您觉得学习成绩/社团工作/社会经验 哪个对就业影响更大? https://www.wjx.cn/xz/250068384.aspx
10.2024年大学生就业现状怎么样?该怎么克服求职焦虑?估计很难,我身边即世界一下,说说身边今年毕业大学生的就业情况。 我哥家孩子也就是我的侄子,是一所211院校的大学生,学的计算机专业今年毕业,刚进入大四时,老师直接就劝考研吧。 我想作为大学院校里的老师,对于大学生就业的市场情况应该是最清楚的,他都这么说了可见现在大学生的就业情况是有多糟。 https://www.douban.com/doubanapp/dispatch?uri=%2Fnote%2F863766012%3F%26
11.大学生就业形势分析为深入了解当前大学生的就业状况及存在问题,掌握第一手的资料,国家统计局湘潭调查队于20xx年4月—5月组织专题调研,实地走访了湘潭大学、湖南科技大学、湖南工程学院、湖南城建职业技术学院等五所在潭高校,与就业指导部门负责人和部分大学毕业生就当前的就业形势与就业方向开展座谈、交流,并和市人事局、教育局、劳动局等https://www.yuwenmi.com/lizhi/zhichang/4423354.html
12.大学生就业倾向问卷调查报告(精选5篇)一、大学生就业现状分析 20xx年开始的世界性经济危机席卷全球,在世界经济一体化格局下,高速发展的中国并不能独善其身,在一些地区、一些领域,经济危机已经表现得非常明显。经济危机下,很多公司开始裁员,招聘需求大幅减少,这使得中国的劳动力市场压力异常巨大,尤其是大学生就业问题异常突出。近期,中国社会科学院发布的20xxhttps://www.jy135.com/diaochabaogao/2385976.html
13.形势与政策当前形势下,大学生就业面临的机遇与挑战在当前形势下,大学生就业面临的机遇与挑战相信现在每一个在校大学生都有一个不愿相信但不得不承认的事实:大学生就业现状非常严峻。现在大学生越来越多,竞争日益残酷。大学生人数多,但是社会提供的工作岗位是有限的,中国大学生占总人口的比例仅为 8%,大大低于世界中低收入国家水平,所以几年来中国大学生数量激增,失业https://m.renrendoc.com/paper/131436928.html
14.当代大学生就业问题及对策分析(集锦9篇)摘要:当代大学生就业困难是无法回避的一个社会问题,目前无法在短期内实现彻底解决,只能综合各方面的力量共同努力,最大程度的缓解这一现象,并逐步寻找彻底解决问题的长效机制。 关键词:大学生就业;现状分析;对策 当代大学生就业问题日趋严峻,各高校在扩招的同时,不得不面临增加和改善学生就业情形的考验。大学生就业困难https://www.hrrsj.com/wendang/qitafanwen/859784.html
15.大学生就业状况调查报告精彩15篇关于大学生求职与就业状况的调查报告 就业问题是近年来困扰中国社会的一个突出问题,而大学生作为一个特殊的社会人群,与之相关的就业问题似乎也被赋予了更加突出的重要性。大学生就业问题的紧迫性也因近几年大学生毕业人数的增加、大学生自身素质较低、用人公司的高门槛而变得更加突出,日益引起政府、社会与学界广泛关注http://m.yueduku.com/fanwen/diaochabaogao/789/789092.html
16.解决大学生就业问题的几点思考8篇(全文)解决大学生就业问题的几点思考 第1篇 解决问题教材教法的几点思考 瑞金市武阳镇龙门小学谢振红 新课程已经实施多年,课改前“应用题”已经换脸成课改后的“解决问题”,从内容编排到教学教法都发生了很大的变革,作为一线教师,有对“应用题”教学的“依恋”,有对“解决问题”教学的喜爱,更有对“解决问题”教学的困惑https://www.99xueshu.com/w/fileuxuy64ct.html
17.大学生就业形势现状分析就业的含义是指在法定年龄内的有劳动能力和劳动愿望的人们所从事的为获取报酬或经营收入进行的活动。以下是小编搜索整理的大学生就业形势现状分析,我们来看看。 近年来,中国高校毕业生数量逐年增多,大学生面临严峻的就业形势,加之当前金融危机的影响,毕业生的就业受到前所未有的挑战,大学生在毕业后能否顺利就业,已成为https://mip.yjbys.com/qiuzhizhinan/show-573943.html
18.大学生就业难如何破局毕业即失业?高校毕业生人数再创新高近日,教育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联合召开工作会,部署做好2025届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据统计,2025届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规模预计达1222万人,同比增加43万人。 而在智联发布的2024届《大学生就业力调研报告》显示,普通院校本科毕业生的offerhttps://mp.weixin.qq.com/s?__biz=MzA4ODUwMDA0NQ==&mid=2649378460&idx=1&sn=d2acaaab407ddd312e6bf01ee41a3f02&chksm=8915c32954c7f467e622fa08b014a15073135eebb55c83cf21f976621fe9168deb32418fed39&scene=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