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找到工作啦!”毕业生亲身讲述求职故事教育

就业是民生之本,青年就业更是就业工作的重中之重。根据教育部的统计,2022年预计中国高校毕业生或达1076万人,比2021年增长167万人,首次突破千万。与此同时,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国内外宏观经济形势严峻,给大学毕业生就业带来了压力。对此,即将告别校园的大学生们是如何看待的?他们有哪些就业打算与计划?是否已经找到了工作?学校为毕业生就业提出了哪些便利服务?

通过了选调生考试

█庞宇航清华大学法学院硕士毕业生

回望过去近一年的求职经历,尽管疫情的阴霾时隐时现,增添了许多挑战,但我和身边的小伙伴们总是相互鼓励,常借“稳字当头、稳中求进”这8个字来自勉——既要拥有平和稳定的心态,不过度苛求一时的求职结果,也要在行动上积极主动,做好充分准备,付出加倍努力。

求职过程中,因为疫情反复,我和小伙伴们遇到过不少困难。比如,在疫情防控常态化的背景下,2022年部分省份的省考集中安排在同一个周末甚至同一天。为此,报名了多场考试的我,不得不在一个周末辗转两个城市。又如,今年4月底到6月,北京疫情出现反弹,高校实施校园封闭管理,许多单位的招聘面试改为线上。如何在校内找到一个符合要求的独立面试间,成为我们普遍面临的难题。

令我们感动的是,学校始终想方设法地提供各种帮助。清华大学学生职业发展指导中心等机构不仅及时发布各类招聘信息、提供就业咨询与指导、邀请老师与往届毕业生为应届毕业生“传经送道”等,还有针对性地解决实际困难。为了给在校同学提供理想的独立面试间,学校不仅腾出学生职业发展指导中心的会议室,还动员许多老师将自己的办公室借给同学们。每次我们申请借用面试间,负责审批的老师总是不厌其烦,尽己所能地提供支持。

我在求职初期便确立了到基层从事公共服务工作的目标。2021年下半年,我通过了四川省成都市选调生的选拔考试。6月底,我将告别学习生活了3年的清华大学,去往成都,准备开启崭新的职业生涯。临行前,学生职业发展指导中心“扶上马”再“送一程”,为将赴全国各地工作的选调生们开展行前培训,勉励我们沉下心来,用“十年磨一剑”的劲头,在工作岗位上谦虚学习,服务人民。

和我一样,绝大部分同届毕业的小伙伴已经找到工作,即将进入人生的新阶段。对少数仍在等待求职机会的同学,我为他们加油鼓劲,相信只要坚持,就一定能收获美好。

本报记者严瑜采访整理

成了一名“码农”

█贝铱铭杭州师范大学本科毕业生

面临求职季,有压力也有动力。如今我已被互联网公司蚂蚁集团录取,成了一名“码农”。

在这之前,我曾在互联网公司实习过,所以求职时专注于互联网企业。说实话,这届大学生的就业形势比较严峻,前几年一直很“热”的互联网行业今年似乎也不太乐观。就拿我的专业在校园招聘中的规模来说,明显感受到比往年少了很多,更让我感到压力大的是,来自名校的硕士、博士也加入了求职竞争的行列,激烈程度可想而知。

在校期间,我的学习成绩还不错,曾获得过国家奖学金,也在数学建模、“挑战杯”等各类学科竞赛中取得过好成绩。刚开始找工作时,我满怀信心,总觉得“这都不是事儿”,现实却是刚走上求职之路的我就碰了壁。起先我通过校园招聘给几家互联网企业投了简历,但很多都石沉大海,就连面试过的企业也都以失败告终,这让我备感压力,也很沮丧。“明明在校期间表现不错,为啥找工作就这么困难?”我陷入了自我怀疑与否定,甚至一度认为自己找不到满意的工作了。不过好在老师和辅导员给了我很大的帮助。

杭师大开设有“生涯工作室”,每天都有具有丰富就业指导经验的老师开展咨询和指导。我预约了老师对面试进行复盘,找到了失败的症结所在。老师告诉我,作为工科生,不要总觉得在面试时把握好技术类问题就万事大吉了。面试考察的是个人综合素质能力,回答面试官的每道问题时都应充分展现自己的亮点和优势,平平无奇的答案并不足够让自己在众多竞争者中脱颖而出。

除了要掌握面试技巧,我认为还要树立正确的就业心态。通过一次次与辅导员谈心谈话,我充分认识到,在校期间表现优秀并不能完全等同于职场上的优秀,求职面试过程中有失败也是正常的,没必要沉溺在沮丧的情绪中。

我认为,每次面试都是很好的锻炼,要总结经验教训,准备得更加充分,表现得更加从容自信,才能获得成功。祝福每位毕业生都能顺利找到心仪的岗位。

本报记者窦瀚洋采访整理

选择了心仪的工作

█李佳贵州大学硕士毕业生

3年研究生生活,两年半都在抗疫。新冠肺炎疫情将2022届大学毕业生的人生加速推进到毕业、就业这一人生节点。

在疫情之前,对于未来的就业和发展,我觉得一切都能顺其自然,总不会读了硕士还失业吧。不过,想什么来什么,疫情暴发还真让硕士生毕业后就业的难度增加了很多,特别是对于专业性和技术性不强的文科生来说,2022年就业形势尤为严峻。

我找工作的原则是择业要趁早,先有保底,再求进步。从去年9月起的秋招过程中,我一直重复着“搜集就业信息—投简历—笔试—多轮面试”这一流程,但直到11月底仍然一无所获。我像是一个迷失在大海中的小船,不停对外发出就业信号,却一直等不到一盏灯塔为我而亮。

本报记者汪志球采访整理

坚定投身西部教育

█邱煜乾四川师范大学本科毕业生

挥别母校,我即将踏上人生新的旅程,当一名中学老师。

在大学期间,我参加学校组织的各类就业指导服务活动,早早做好了个人职业规划和就业准备。

令我记忆犹新的是,在大三时参加学校组织的“乡村振兴·人才培养”培训班、求职训练营后,我了解到了“国家24365大学生就业服务平台”“国聘行动”等国家为毕业生提供的求职平台,学会了如何客观看待个人条件和社会需求,逐渐把目光聚焦在西部地区基础教育行业,并把它设定为自己的就业方向。

为了能在激烈求职竞聘中脱颖而出,我从大三下学期开始不断提升师范技能、核心竞争力、求职应聘能力,在辅导员一对一就业指导下,最终以优异的面试成绩,与四川省攀枝花市教育局签订了就业协议,即将成为一名高中化学教师。

我有幸投身西部教育事业,离不开学校师范教育的引领、离不开学校提供的就业服务平台、离不开学院对每位毕业生量身定制的就业指导服务。

作为一名即将踏上工作岗位的应届毕业生,我将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尽快实现从学生向教师的身份转换,在实践中一步步成长,努力成为合格的西部基础教育事业建设者。

本报记者王明峰采访整理

考上公务员岗位

█刘力兰州大学硕士毕业生

3年前,因没有被第一志愿录取,我来到兰州大学数学与统计学院攻读硕士学位。此前,我与兰州大学以及兰州这座城市毫无交集,也无任何了解。

就在犹豫要不要到大西北来读书时,我看到了严纯华校长在一档电视节目上的演讲。他说:“能够接纳你的大学,才是最好的大学!”这话醍醐灌顶,我因此与兰大结缘。

“自强不息,独树一帜”。一入校,便被兰大校训深深感染,更加坚定了我学好专业课的决心。研一时,我全身心投入学习。由于是跨专业考研,我恶补专业基础知识。宿舍、课堂、图书馆,三点一线;学理论、写代码、参加研讨,紧张充实。那一年,我甚至每天早晨都会在闹钟响起之前醒来。功夫不负有心人,我的成绩进步很快,还获得了国家奖学金。

漫游学海的同时,我也曾思索将来的职业,对自己适合做什么、喜欢做什么有过打算。去年4月,经过与导师、家人商议,我决定考公。因为我觉得自己喜欢做服务别人的事,喜欢与人沟通、交流,所以公务员岗位更能让我发挥价值。认准了目标,我很快就投入到考试准备工作中。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不久前,我已经顺利通过笔试、面试和体检,即将入职。我的同学中,虽然还有一些人暂时没确定就业去向,但仍很“淡定”地在求职。我相信,他们一定会找到适合自己的工作。

3年前,我“心有不甘”地来到兰大;如今,我斗志昂扬地告别。感恩母校,它不仅提供了一个高质量的学习发展平台,更培养了我踏实自律、严谨细致等品质。以梦为马,不负韶华。我将保持兰大人“勤奋、求实、进取”的学风,在新的岗位上努力工作、奋发拼搏,不辜负青春、不辜负时代!

本报记者付文采访整理

成功入职普华永道

█潘思敏深圳大学本科毕业生

我在经济学院主修金融学专业,同时在人文学院修读哲学双学位。面临选择毕业后就业方向的大四这一年间,我经历了复杂的心路历程,也是慢慢建立自我了解的过程。

首先,受到新冠肺炎疫情的影响,毕业时的经济形势跟我们初入学时有所不同了。这一点,大家都有体会。就业、读研,都会面临压力。起初,我的计划重心放在读研深造这条路。但大学4年间,我也利用寒暑假进行了3段实习,这些实习基本都是我主修专业的实习,让我对金融行业有所了解。自2021年9月起,我就在做两手准备,一边找机会深造读研,一边投简历就业。

一开始,我其实是十分迷茫的。虽然就读于金融专业,但是我的兴趣是一对一的专业咨询。

指导老师非常耐心、温和,经验丰富。听了我的困惑,给我的建议是先从主修专业金融入手找工作,哲学的兴趣可以在工作之外继续追寻,或在日后觉得主业不合适后,再转变方向。这些建议看似普通,但对我来说却可说是醍醐灌顶。

很幸运的是,我们学校给毕业生就业提供了很多机会:大型企业的宣讲会,秋招、春招等校内双选招聘会,各种就业群的信息……我参加过几场企业宣讲,渐渐从这个过程中了解我喜欢什么样的岗位,对什么工作内容感兴趣,这也是发现自我的过程。在经济学院的就业群里,老师经常发布就业信息,我把简历投了二三十家公司,获得了普华永道、中国工商银行、天职国际等多家公司的入职通知书,并决定进入咨询领域,入职普华永道。入职后,将先进行轮岗培训再定岗。

我未来的打算是,首先在公司接受培训学习,找到合适自己的岗位进行深耕,然后计划下一步的提升。

本报记者吕绍刚釆访整理

(本版照片除受访者供图外,由丁若泓、本报记者窦瀚洋、向娟、任妍拍摄)

THE END
1.出国读商科回国能干嘛?他们利用在国外学习到的先进管理理念、教学方法以及市场运作机制,创办或参与管理国际学校、商学院、在线教育平台等,致力于培养具有国际视野和跨文化交流能力的复合型人才。这些海归教育者不仅注重理论知识的传授,更强调实践能力的培养,通过案例分析、模拟实训、海外交流等方式,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和成长,为我国教育事业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818188379848889101&wfr=spider&for=pc
2.在职读美国在线硕士全体验1择校最新公告表示“对于受疫情影响,被迫选择通过在线方式修读部分或者全部课程的留学人员,在满足海外高校规定的学位授予条件后,其所获得的学位可以获得正常认证。”见关于新冠肺炎疫情期间留学人员学历学位认证 工作的补充说明 (cscse.edu.cn)。截至2021年10月12日,对于美国在线硕士是否能拿到中国教育部的留学生学位认知,我https://www.jianshu.com/p/d49975392b6f
3.揭秘!应届海外留学生就业新风向:就业前景是曙光还是迷雾?在硕士、博士应届生需求中,科研人员和工程师等职位占据主导地位。 区域差异明显,深圳领跑 在学历需求的地域分布上,深圳以其在高科技产业方面的优势,成为硕士和博士应届生需求的领头羊。 特别是在博士需求方面,深圳以18.74%的占比位居全国首位。 https://mp.weixin.qq.com/s?__biz=MzA4NzYyOTY0NQ==&mid=2651910092&idx=7&sn=9bd700b4099f8b982296da553b2156d3&chksm=8bd2c5eebca54cf8c38fac61b326ffa95c454ebb4a7dfbd498c1b60aceed19330c6cb689bffb&scene=27
4.国际教育,从这里启航!交大希望学院国际硕士通道开启啦!!最短只需1年可获得硕士文凭,与国内相比,至少提前两年以硕士身份参加工作,综合年收入按照8万计算,2年可多赚16万元。持有留 学硕士文凭的学生除可享受国内硕士生的一切待遇外,还可享有成都高新区和天府新区落户,以及北上广深落户(上海需要留学本科 +留学硕士),各地留学科技园免税、办公室免租、无息贷款、买进口车免https://www.swjtuhc.cn/html/gjjy/detail/178385
5.一年制海外硕士含金量高吗?有没用?多数一年制项目提供全日制和非全日制学习模式,甚至有些提供在线课程,使得不同背景的学生都能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路径。 这种灵活性有助于平衡工作、家庭和个人发展之间的需求。 国际视野 海外硕士项目通常采用英语授课,并吸引来自世界各地的学生,这为参与者提供了接触不同文化和商业环境的机会。 https://wap.thea.cn/xmba_zx_2590567.html
6.济南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大学生就业补贴济南市就业工作领导各区县(功能区)就业工作议事协调机构办公室,市就业工作领导小组各成员单位,各有关单位: 现将《济南市支持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政策(40条)》“小微企业新招用高校毕业生一次性奖补”等32个实施细则印发给你们,请认真遵照执行。 经办落实情况和遇到的问题,请与业务咨询部门联系。 http://jnhrss.jinan.gov.cn/art/2022/10/19/art_65775_4789394.html
7.2025校园招聘中冶京诚工程技术有限公司招聘就业信息网(2)毕业时间为2024年9月至2025年7月的海外高校毕业生 2、工作地点: 北京,中冶京诚总部位于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亦庄)建安街7号,是全国唯一一个同时享受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和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园区双重优惠政策的国家级开发区,聚集了90余家世界500强企业投资的项目130多个,是科技、创新、活力集聚的“中国硅谷”。 3https://xyzp.haitou.cc/article/3227611.html
8.贝茨学院毕业后好找工作吗?澳际留学网贝茨学院毕业后好找工作吗?-美国留学中介频道,提供准确丰富专业的出国留学相关信息。海外优质的教育和相对合理的留学费用吸引了许多中国留学生前去海外留学。很多同学对贝茨学院毕业后好找工作吗?-美国留学中介有疑问,下面澳际小编整理了最新贝茨学院毕业后好找工作吗?-美国留学中介相关资讯文章欢迎大家阅读。 “http://kunming.aoji.cn/converge/detailArt-2658988-2-1.html
9.海外留学一年制硕士好找工作吗?3. 建立人脉:你可以利用学校的资源,如职业服务中心和校友网络,建立人脉。这些人脉可以帮助你了解行业动态,找到工作机会。总的来说,海外一年制硕士学位是否有利于找工作,取决于多种因素。在做出选择之前,你需要充分了解一年制硕士课程的特点,考虑你的职业规划,以做出最适合自己的决定。https://www.360doc.cn/article/81302458_1136628723.html
10.一位硕士毕业生三个月求职经历与经验的结晶一位硕士毕业生三个月求职经历与经验的结晶 一、 求职历程总结 2007年1月10日,随着在三方协议上郑重签下自己的名字,我的求职历程终于划上了一个圆满的句号。在这三个月漫长而艰辛的过程中,我付出了很多,经历了很多,也收获了很多。这一路走来,要感谢的人太多太多,尤其要感谢每一个在找工作过程中关心、帮助过https://blog.csdn.net/u013472838/article/details/468588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