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试热点:别让慢就业成“懒就业”

“慢就业”本来能够使毕业生沉淀下来,明确规划未来的职业,但事实上一些毕业生总觉得工作和自己愿望有差距,不想去干;而符合愿望的,又够不着。于是,什么也不想干,用玩乐去麻痹自己、逃避就业,就成了一种“病态”

之所以出现这种情况,一方面是大学生错误的就业、择业观作祟。大学生往往缺乏明确的自身定位,对自身缺乏实践经验、动手能力较差等共性问题不能够坦然面对,不愿意从基层做起,不愿意动手实践,而过于理想化地想去追求“更高质量”地就业,甚至部分毕业生还存在少劳多获的错误想法,追求“活少钱多离家近”的“理想工作”。另一方面,政府对已毕业学生的就业服务体系并不健全,也加剧了这一现象的发生。目前,就业服务多集中在对应届毕业生在校期间,毕业之后的指导基本处于真空状态,政府引导的缺失也助长了类似的“懒就业”。

因此,“慢就业”仍需要社会各界共同发力,着力引导。首先,各地教育部门应当根据当地的就业情况,与各地就业服务指导中心合作,为已毕业大学生提供就业指导帮扶,如实习岗位推介、召开就业培训讲座、跟踪回访长期未就业的毕业生等,为毕业生提供更加的就业服务。其次,高校要加强大学生在校期间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增加就业指导服务专职教师、开设就业指导课程,开展个性化就业指导服务。最后,大学生自身也应当端正态度,积极面对就业压力,正确看待“慢就业”,脚踏实地,将自身兴趣能力与职业相结合,找准职业发展的方向,发挥年轻人敢想敢拼的特质,勇于奋进,进取,为自己的人生负责,对社会和国家发展添砖加瓦。

THE END
1.大学生择业心态分析与调整大学生是国家未来的建设者和接班人,他们的就业问题关系到国家的发展和社会的稳定。近年来,高校毕业生数量逐年增加,就业形势愈发严峻。在这种背景下,大学生择业心态的调整显得尤为重要。良好的择业心态有助于大学生顺利就业,实现人生价值。 一、大学生择业心态现状 https://xsc.snsy.edu.cn/info/1095/9404.htm
2.远离经济不发达地区公务员岗?理由有三远离经济不发达地区公务员岗?理由有三 徐力 54分钟前 · 电子商务好友 一是待遇瓶颈。经济不给力,工资增长难,津补贴有限,难以匹配现代生活成本与个人期望薪资,经济压力如影随形。二是发展短板。产业落后致人才聚集度低,工作中难遇优秀同行交流切磋,培训提升资源稀缺,职业发展规划易成空中楼阁。三是生活落差。优质商业https://maimai.cn/article/detail?fid=1856930870&efid=Y5gc2NwOdTA98DZFXavYbQ
3.大学生就业形势到底能有多严峻?看了网友的回答真是让人难以想象毕一提起这大学生就业形势,我就想起了那句老话,“毕业等于失业”,这无疑是一句玩笑话,但话糙理不糙。 看看现在这情况,高等教育的门槛儿越来越低,大学生们像雨后春笋般涌现,可这就业市场嘛,就像是一块被啃得差不多的骨头,肉少骨头多,供需关系紧张得让人捏把汗。 https://www.163.com/dy/article/JJ7MKHMT055620AY.html
4.2021年公职考试面试热点及预测:如何看待慢就业二是“慢就业”现象容易引发“懒就业”不良导向。虽然放慢脚步找工作未必是坏事,但待业时间过长,会演变成“懒就业”,甚至“不就业”。远离职场,脱离社会,就会跟不上社会的步伐,从而出现一种恶性循环。还有的甚至出现了一种以“啃老”为荣的错误观念。 https://qinghai.m.jinbiaochi.com/qhgwy/news_125697.html
5.高校毕业生“慢就业”:是从容选择还是迫于无奈?秦政记?随着就业形势的日益复杂,“慢就业”现象在高校毕业生中逐渐增多。所谓“慢就业”,是指毕业生在完成学业后,选择暂时不就业,而是通过考研、陪伴家人或游学等方式,延缓进入职场。针对这一现象,记者通过对多位毕业生的采访,试图了解“慢就业”现象背后的多重因素。https://www.ishaanxi.com/c/2024/1022/3273530.shtml
6.中职生心理范文12篇(全文)随着社会的发展,心理不健康的人越来越多,心理健康问题受到社会各界人士的关注。中职生随着生理的发育、心理的发展、社会阅历的扩展正处在由动荡期逐渐向稳定过渡的重要时期,同时又较早地面临择业和就业的巨大压力,所以在学习、成长、人际、生活和职业等方面会遇到种种心理困惑。不管怎么样,我们都不能放弃他们,应该想办https://www.99xueshu.com/w/ikeyd8s0oul5.html
7.就业形势严峻。媒体最近又关注毕业生“慢就业”现象,指出有2018年大学毕业生预计将有820万人,就业形势严峻。媒体最近又关注毕业生“慢就业”现象,指出有部分毕业生以“慢就业”为由,“不就业”或者“懒就业”,实质是逃避就业。而另一方面,一-e卷通组卷网https://zujuan.xkw.com/16q7095146.html
8.心理降报告(精选15篇)5.如何看待生活中遇到的挫折与失败?你觉得自己面对挫折的方式正确吗? 在遇到挫折与失败时,我们应当沉着冷静,不慌不怒。增强自信,提高勇气。审时度势,迂回取胜。当我们遇到挫折时,要勇往直前。既定目标不变,努力的程度加倍。同时,倘若原来太高的目标一时无法实现,可用比较容易达到的目标来替代,这也是一种适应的方https://m.fwsir.com/jiaoan/html/jiaoan_20210727090419_1221965.html
9.“慢就业”日渐凸显:莫变为“不就业”,在慢中厚积薄发有调查发现,部分应届毕业生也存在以“不愿吃苦”“、拒绝低薪”为由的逃避就业现象。对于“慢就业”现象,21世纪教育研究院副院长熊丙奇表示,高校毕业生消极应对就业的心态与主动调整择业节奏,例如希望“更高质量”就业的心态是完全不同的。“慢就业”是选择更适合的就业方式,而不是懒就业、不就业,甚至畏惧就业。https://hea.china.com/article/20230614/062023_1328255.html
10.辅导员如何破解毕业生“慢就业”育人经验从消极方面来看,“慢就业”现象的出现既给学校就业工作带来了困难,也造成了社会资源的浪费,如果任由此现象蔓延,可能会造成“慢就业”向“懒就业”和“不就业”转变,进而引发一系列社会问题,对经济社会的发展和进步造成不良的影响。 三、辅导员要强化思想政治教育引领和心理健康教育。https://dxs.moe.gov.cn/zx/a/fdy_bjtj_yrjy/220112/1737494.shtml
11.大学生就业形势调查报告12篇工具:我们采用自制的“大学生就业调查问卷”,通过qq在线、深入宿舍、自习室、图书馆和路边拦截的方式进行!问卷样题如下: 你认为现在就业形势如何:a 形势严峻,就业难c形势较好,就业容易b 形势正常d不了解5*你对学校就业指导工作的满意程度是a 很满意b 较满意c 不太满意d 很不满意6*你最希望学校加强哪类服务? (https://www.jy135.com/diaochabaogao/1352141.html
12.如何看待和应对慢就业现象事实上,“慢就业”在国外早已不是新兴事物,不少西方青年在升学或者毕业之后、工作之前会选择过“间隔年”,即不马上升学或就业,而是游历、参加志愿活动等,以增加阅历,增长见识。伴随中国就业观念的转变,“慢就业”“间隔年”等现象也越来越普遍。这一现象在“90后”等新生代就业群体中尤为普遍。https://zhidao.baidu.com/question/1116429257158481859.html
13.很牛的求职经历王永华最后,经过了海笔、一面、二面,最后又从天大签走了一批人。其实在今年的就业形势下,华为的待遇还是很有竞争力的, 6500/m,签一年,保证北京户口,对于一个刚毕业的大学生来说,确实是很难拒绝的条件。可惜,它跟我的职业生涯目标不符,最后没有去,在此说声抱歉, 也祝其他去华为北研所的同学工作顺利。https://www.cnblogs.com/wangyhua/p/4050595.html
14.慢就业,莫成“懒就业”“怕就业”的美丽掩护“疫情冲击下,工作肯定不好找了,稍微等等吧”“这个岗位待遇,比不上上一届学长,我再观望下”“实在不行,家里待几个月”……高校毕业生就业,素有“金三银四”之说,意指毕业当年三月四月,用人单位将针对应届生释放较大一波岗位需求,今年因为疫情,不少招聘重头后移至五月。然而,在这一关键时期,有小部分应届毕业https://www.jfdaily.com/news/detail?id=247373
15.关于面试技巧二是相关法律法规的不完善,给这些人钻了空子,加上政府有关部门监管不力,缺乏有效的惩治措施,导致该恶劣行为存在了九年; 三是由于一些不良行为的不断发生,导致社会风气下滑,部分民众对此类行为和现象已经日渐冷漠,很多人的想法是即不参与也不监督,由此也纵容了更多不道德行为的发生。 http://m.fanwen.yjbys.com/mianshiwenti/1894340.html
16.年轻人谈“慢就业”:在慢中积累爆发力,但不能变成懒就业近年来,毕业生就业话题备受关注,“慢就业”、“灵活就业”等新名词出现,有人会觉得“慢就业”是不上进,也有人觉得这是一种“缓冲期”。对此,南都、N视频记者采访了部分年轻人,从他们的视角来看为什么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开始倾向于“慢就业”?如何避免“慢就业”转变成“懒就业”?记者:黄怡婷 阮姗姗 实习生刘思颖http://m.mp.oeeee.com/a/BAAFRD000020230512796520.html
17.聚焦毕业生“慢就业”:先锻炼能力还是先丰富阅历?中新网北京12月14日电(吕春荣)虽然2016年毕业季已经远去,但仍有一些毕业生不着急就业,而是选择旅游、在家陪父母以及继续等待机会自主创业等。如今,大学毕业生的“慢就业”现象日益突出,也更加引发社会关注。 对此,智联招聘CEO郭盛在接受中新网(微信公众号:cns2012)记者采访时表示,“慢就业”未必是件坏事情,对于一些https://news.cctv.com/2016/12/14/ARTI1jko6Gjudv09NoXVxAHJ161214.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