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毕业生是国家宝贵的人才资源,基层是高校毕业生成长成才的重要平台。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引导大学毕业生到基层和生产一线工作,是一项重要的战略任务,既为大学生就业拓宽了渠道,又为青年学生锻炼成才提供了舞台。为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指示精神,经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会议审议通过,去年12月30日,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引导和鼓励高校毕业生到基层工作的意见》,从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出发,围绕高校毕业生到基层工作存在的突出问题,针对引导和鼓励高校毕业生到基层工作作出新的部署,为在新时期做好这项工作进一步明确了方向目标,完善了政策体系,加强了组织保障,提出了新的要求。
《实施意见》注重把握两个方面:一是注重对国家政策具体化;二是注重整合已有政策和创新政策相结合。全文共五部分22条:
第一部分,总体要求。一是明确指导思想,突出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和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特别是习近平总书记对我省两次重要讲话精神,贯彻落实省第十二次党代会精神,以培养人才、服务基层发展为目标,着力解决制约高校毕业生到基层工作的突出问题,加快构建引导和鼓励高校毕业生“下得去、留得住、干得好、流得动”的长效机制。二是明确基本原则,即坚持服务基层发展和培养人才相结合,市场主导和政府推动相结合,政策支持和完善服务相结合的三项原则。
第三部分,健全有利于高校毕业生到基层工作的保障措施。从四个方面落实待遇、创造条件、提供保障,主要解决高校毕业生“留得住”问题。一是加大教育培训力度。完善培训和实训体系,对在基层工作的高校毕业生开展专业技术知识更新工程、创新创业等培训。二是完善基层职称评价机制。加大基层人才实践能力、工作业绩、工作年限等要素的评价权重,试行单独分组、单独评审、在基层定向使用的基层职称管理制度,允许破格晋升职称等级。三是提高基层工作人员工资待遇。落实国家工资新政策,对到基层机关事业单位工作的高校毕业生提前定级、高定工资档次(级别),落实乡镇工作补贴、艰苦边远地区津贴和公务员职务与职级并行制度。四是加强其他保障措施。规范基层单位用人行为,做好社会保险关系转移接续,落实灵活就业补贴,扩大赴基层就业学费补偿和贷款代偿政策实施范围,对到农村基层急需紧缺专业(行业)就业的高校毕业生可给予专项安家费。
第四部分,支持在基层工作的高校毕业生成长发展和顺畅流动。从五个方面拓展流动通道、提供职业发展支持,主要解决高校毕业生“干得好”“流得动”问题。一是实施高校毕业生基层成长计划,对在基层重点领域就业创业的优秀高校毕业生,实行导师制专项培养,放在校长助理、所长助理、专家助理、总经理助理等重要岗位锻炼,作为选拔干部人才、职务晋升和职称评聘的重点人选对象。二是拓展在基层工作的高校毕业生职业发展空间。落实省级机关录用公务员,除特殊岗位外,一律从具有2年基层工作经历人员中考录的规定,市地级以上机关事业单位拿出一定岗位公开遴选(招聘)有基层经历人员,推动在条件特别艰苦乡镇事业单位工作的高校毕业生轮岗交流。三是选调应届优秀高校毕业生到基层工作,加强培养,强化承担急难险重任务和在条件艰苦岗位上锻炼,择优选拔充实乡镇领导班子。四是完善基层人才顺畅流动机制。健全统一规范的人力资源市场,打破户籍、地域、身份、学历、人事关系等制约,促进高校毕业生在不同地域和不同性质单位间合理流动。五是优化公共就业和人才服务。健全服务体系,提高窗口服务质量,提升信息化服务水平。
第五部分,加强组织领导。从健全工作机制、营造社会氛围、加大财政支持力度和加强监督检查等方面,保障各项任务落实。一是各级党委、政府要高度重视引导和鼓励高校毕业生到基层工作,纳入政府就业和人才工作总体规划,建立健全党委和政府领导、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牵头、各有关部门参与的工作协调机制。二是加强政策解读和舆论引导,并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将在基层工作的高校毕业生纳入表彰奖励范围,重点向扎根基层、干事创业、敬业奉献、表现突出或作出重大贡献的高校毕业生倾斜。三是强化对在校大学生的理想信念教育和思想教育,多途径多形式激发高校毕业生认识基层、了解基层和到基层就业创业的热情。四是各级政府要优化和调整财政支出结构,统筹安排使用好人才发展、就业等各方面资金,加大对引导和鼓励高校毕业生到基层工作的支持力度。五是省委、省政府对引导和鼓励高校毕业生到基层工作开展专项检查。各地、各有关部门也要加强对引导和鼓励高校毕业生到基层工作各项政策落实情况的监督检查。
谢谢大家!
主持人沙育超:下面,进入答记者问环节,按照惯例,提问前请通报自己代表的新闻机构。现在开始提问。
郑宏:统筹处理好、满足好基层单位的人才需求和高校毕业生的发展要求,既要回应基层对人才的渴求、妥善解决基层招人难留人难问题,也要拓展高校毕业生就业空间、使他们在基层真正大有可为大有作为,是制定《实施意见》的重要出发点。为吸引高校毕业生到基层机关事业单位工作,在坚持已有政策和好经验、好做法的基础上,《实施意见》重点做出三点安排:
一是在机关事业编制方面,要推动编制资源向基层下沉,向适度扩大招聘高校毕业生倾斜,为开展招录招聘工作创造条件。二是在公务员招录方面,深入推进公务员分级分类考录模式改革,落实对艰苦边远地区县乡机关放宽报考条件的优惠政策,使更多毕业生参与竞争、脱颖而出。三是在事业单位招聘方面,完善艰苦边远地区基层事业单位公开招聘政策,允许事业单位对符合条件的高校毕业生适当简化程序进行公开招聘,及时补充急需紧缺人才。
下一步,在全省公务员招录中,我们将继续单独组织艰苦边远地区县乡机关招考,单独命制笔试和面试试题,鼓励基层用人单位适当放宽招考的专业、经历等资格条件,并通过适当降低开考比例、单独划定笔试最低合格分数线等优惠政策,支持高校毕业生到基层机关单位工作。在事业单位公开招聘上,将会同有关部门制定出台《关于加强和改进艰苦边远地区县乡事业单位公开招聘工作的实施意见》,保障新政策落地见效。此外,还将加大对各地落实事业单位公开招聘制度的指导监督,每年对市(地)及以下单位至少开展一次专项检查,对市(地)、县(市、区)每年“双随机”抽查不少于30%,为高校毕业生应聘基层事业单位营造公平、公正、公开的良好环境。
黑龙江广播电视台记者:教育系统是如何教育宣传动员高校毕业生面向基层就业创业的?
高铁春:引导和鼓励高校毕业生面向基层就业创业,是党中央、国务院从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出发,做出的一项重大决策。近年来,省教育厅认真贯彻落实国家和省委省政府有关文件精神,深入开展毕业生到基层就业教育引导活动,确保宣传动员到位,服务保障到位,努力推动高校毕业生扎根基层、服务基层。
1.切实加强对高校学生毕业创业工作的组织领导
一是加强组织领导。通过召开会议、印发文件、开展工作督查和就业评估等多种方式,检查督促各高校把毕业生到基层就业创业工作摆在重要位置,切实落实“一把手”工程,层层落实责任,建立健全多部门联动的工作机制,形成合力共同做好毕业生到基层就业创业工作。二是强化学生教育引导。引导和鼓励高校毕业生面向基层就业,重在转变学生思想上下功夫。引领高校充分发挥思想政治和宣传工作优势,创新教育引导方式,开展丰富多彩的就业创业教育实践活动。引导广大毕业生树立科学的价值观、就业观和成才观,自觉把实现个人价值与服务祖国发展建设结合起来,深切认识到面向基层、建功立业是当代青年人应有的志向和抱负,也是实现人生更大价值的广阔舞台。把“到基层去,到西部去,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建功立业”内化为他们的自觉行为,使更多的毕业生自愿投身到基层就业大军中去。三是充分发挥典型引领作用。注重搜集、挖掘和宣传基层就业创业毕业生的先进典型事迹,在毕业生中形成“热爱基层、敢下基层、愿下基层、乐下基层、下基层大有可为、大有作为”的氛围。
2.努力拓宽毕业生面向基层就业的渠道
一是强化就业服务。认真做好高校毕业生就业信息服务工作,尤其注重中西部和我省基层就业信息的收集和发布工作,组织基层企业进校园招聘。通过举办专题讲座、拓展第二课堂等多种形式,培养学生创业意识和创新创业能力,为到基层创业的高校毕业生提供有针对性的项目、咨询等信息服务。二是拓宽项目就业渠道。继续配合有关部门组织实施好“农村特岗教师”“选调生”“三支一扶”等就业专项,进一步规范组织管理,拓宽学生面向基层就业的渠道。三是积极做好征兵工作。会同兵役机关,组织开展征兵政策咨询周、宣传月等活动,对高校毕业生、在校生和新生等不同群体开展广泛宣传动员,进一步提高大学生征兵质量和数量。
3.健全学生面向基层就业的服务保障体系
主持人沙育超:由于接下来还有一场发布会,提问环节就到这里。
《实施意见》已经正式印发,我们将视情况再就政策执行情况进行发布,也欢迎广大媒体朋友进行跟踪报道。
这场发布会就到这里,请大家稍适休息,我们马上进行下一场发布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