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5日,宣恩县2023年“才聚荆楚百县进百校”就业促进专项行动推介会暨招聘会在湖北民族大学举行。当天,共有69家企业进场招聘,提供1507个工作岗位,涵盖教育、房地产、科技、营销、服务等行业,该校学生现场投递求职简历300余份次。本次推介招聘活动由宣恩县政府、湖北民族大学联合举办。
今年以来,该校高位推进毕业生就业工作,通过访企拓岗、优化服务等方式,多措并举,精准服务,促进毕业生高质量就业。
高位推进,形成齐抓共管格局
“就业工作是学校的‘一把手工程’,也是民生工程,更是政治工程,学生是学校的本,失去了本,学校就失去了存在空间和发展空间。”4月14日,该校召开2023届毕业生就业工作推进会,党委书记向前进强调就业工作的重要性。
该校一直坚持高位推动毕业生就业工作,落实就业“一把手工程”,将理论学习、调查研究、推动发展、检视整改有机融合,一体推进毕业生就业工作。充分发挥校院(部)两级就业工作领导小组的作用;实行学校、学院(部)两级管理,以学院(部)为主体的就业工作管理体系,强化校领导联系学院(部)、学院(部)领导包班级的责任体系,形成学校、部门、学院(部)、辅导员、专业教师全员参与的“大就业”工作格局。
针对调研过程中师生普遍反映的毕业生就业质量不高问题,该校坚持高位推动、强化高效协调、突出精准指导,主动作为、多措并举,拓宽渠道促就业、落细落实稳就业、抓住契机助就业,切实为毕业生办实事、做好事。
同时,该校强化就业统计监测,严格落实“每日上报、每周通报、双周调度、按月研判”的就业工作机制,开展就业数据核查抽查,认真完成好教育部就业状况监测工作任务。做好就业统计和毕业生就业质量调查,推动就业与招生、学科专业设置和人才培养联动,健全就业工作评价体系,推动就业工作各项任务落细落实。
访企拓岗,拓展高质量就业渠道
该校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决策部署,找准学校与用人单位契合点,拓展学生对口就业空间及毕业生高质量就业渠道。
4月19日,该校党委副书记、副校长汪兴平带队赴襄阳市南漳县开展访企拓岗促就业专项行动。汪兴平为龙蟒磷制品有限责任公司副总经理朱洪成颁发客座教授聘书,并为学校“实习就业基地”授牌。2022年9月,该校与龙蟒磷制品有限公司签订校企合作协议,设立化工人才培养基金,开办龙蟒化工实验班,先后有两届学生在该企业开展毕业实习,已有部分学生选择留企工作。
5月13日,该校党委副书记邓磊带队赴温州市开展访企拓岗促就业专项行动。邓磊一行走访了温州麦特模具有限公司和浙江巧巧教育科技有限公司,与公司在人才培养、技术服务、信息咨询、实习就业等方面达成合作意向。
6月13日,该校林学园艺学院党总支书记邓顺松、院长艾训儒一行前往宜昌正大畜牧有限公司洽谈共建实习基地事宜,并与宜昌正大畜牧有限公司签订校企合作、产教融合协议。
今年来,全校累计开展访企拓岗82次,通过访企拓岗新增就业岗位1598个。走访后,被访单位与学校(包括各二级学院)签订实习实践基地16个,每年拟接纳实习生共计664人。
优化服务,就业指导全程相伴
在调研中,湖北民族大学招生就业处就业指导服务中心了解到,一些准备就业的本科生在具体的职业选择上感到迷茫,有学生建议学校不断完善信息共享机制,多渠道助力学生高质量就业,针对这些问题,该校多措并举,加强对学生开展就业指导和服务。
为让有明确就业意向的学生少走弯路,该校积极与各地政府及人力资源部门对接,举办分行业、分地区、分类别的组团招聘会,组织学生到省内有针对性地参加招聘会,精准选择就业岗位。
5月19日,该校就业指导服务中心组织85名应届毕业生赴浙江湖州参加青年人才万人招聘大会,85名毕业生共投递求职简历300余份次,7人达成就业意向,5人待签约,21人等待用人单位后续通知。
今年来,该校就业指导服务中心共举办大型校园招聘会5场,校园宣讲会42场,共有390家用人单位提供职位6329个,岗位31645个。该校各二级学院(部)自主举办小精专招聘宣讲会27场,累计提供岗位数591个。
学生就业会遇到哪些问题、遇到就业问题如何应对,面对学生就业可能遇到的困难,该校同时邀请企业HR及优秀校友来校开展了55场就业指导、辅导系列讲座,指导帮助学生就业。
该校还组织开展就业培训活动,如开展“宏志助航”计划培训,历时4天,共计32学时,从自我认知、职业探索、目标选择、简历制作、面试指导等方面,设置职场礼仪、人际沟通技巧、公考能力等职业素养课程,覆盖大学生从求职准备到签约就业全过程,帮助参训学生拓展求职视野。
该校还坚持分类指导的原则,开展重点群体就业帮扶行动,建立就业帮扶台账,按照“一人一档”、“一人一策”精准开展就业帮扶工作,二级学院(部)领导班子成员、班主任、辅导员、专任教师等与困难学生开展结对帮扶,该校要求各学院为每个就业困难毕业生精准提供有效就业岗位不少于3个,及时了解学生需求,采取就业困难资助、心理疏导帮扶、指导学业课程等措施,确保在就业路上不落下任何一名学生,并将重点群体纳入教育部“宏志助航”培训对象,帮助困难学生提升职业素养、强化求职技能,提升就业竞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