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论是数据还是社会感受都显示:上半年就业情况较为平稳。根据中国人力资源市场信息监测中心对全国102个城市公共就业服务机构市场供求信息的统计分析,二季度就业市场劳动力供求总体平衡。
这一变化和经济形势的变化基本同步。一季度和四五月份的经济数据都能保持稳速增长,但五月下旬以来,资金趋紧、出口不振的长期效应终于发作,最终导致实体经济急刹车。铁路运输量和许多省份的用电量都出现了罕见的负增长。由于过去几个季度企业用人需求的增量主要来自制造业,在制造业投资增速已明显回落且经济增速显著下滑的情况下,未来用人需求增长难以为继已成必然。
90后大学生也开始找工作
几个月前大学生曾预期就业好转
3月份开始调查,5月份出台的《2012大学生就业压力调查》显示,今年大学生就业压力四年来最低。与前两年相比,大学生就业压力有所下降,压力感受平均得分由2009年的19.12,下降到今年的16.93。这似乎表示,第一批90后大学生可以更轻松地招工作。
然而,即便是这个积极的数据也不能让人乐观,因为就业压力的下降,是以降低就业要求为代价的。曾逐年增加的期望月薪在今年开始回落。除专科生外,本硕博的期望月薪普遍下降接近千元。被调查人群的期望月薪主要分布在3000~5000元范围内,专科生、本科生、硕士生、博士生的期望月薪依次为2890元、3480元、4840元、7160元。就业压力的好转,很大程度上以降薪为前提。
在就业地区选择上,应届毕业生开始表现出“逃离北上广,首选二三线”的变化趋势。2011年,约有1/5的大学生首选到一线城市工作;今年这一比例下降至14.4%,二线城市作为首选的比例却上升至55%。出于对房租、生活费等消费压力的考虑,求职者更倾向去竞争压力不大、消费水平较低的城市工作,一线城市的就业压力随之得以缓解。
以降低要求来换取就业机会,从个人来看固然是好事。但在通胀的大背景下,从整个社会来看,这种模式恐难以为继。5月份的就业期望,实际上已经对6月份以来的就业恶化给出了预兆。
2015年大学生就业压力达最高峰
2011年全国普通高校招生报名总数约为933万,而2012年研究生报名人数约为150万人,预计未来几年随着本科生和硕士研究生毕业中国大学生就业综合人数将达到至少1500万人(含往届生累计未就业人数),大学生的就业压力将达最高峰。
据2011年高考统计,2011年全国普通高校招生报名总数约为933万。其中,应届普通高中毕业生报名人数与去年基本持平,2011年全国安排普通高校招生计划675万名。由于计划增加、考生人数减少,预计今年全国平均录取率比去年增加近4个百分点,达到72.3%。
9月10日,由教育部科技发展中心主办的“2012年全国研究生招生现场咨询会”在郑州大学新校区上不少老师预测,2012年的研究生考试仍然持续高温。“报考人数和招生计划仍会增加,两三年后报考人数有望下降。”,从研究生报考的整体情况看,“这几年无论是报考人数还是招生计划,都在呈上升趋势。”吴报华说。预计,今年的报考人数还会继续增加。这个观点也得到中国教育在线考研频道主编何红卫的印证,他说:“据目前掌握的数据来看,2012年考研人数可能将突破150万人,并且呈大幅度上涨之势”。
这两年,我国高考生源开始大幅下降,而研究生报考人数下降可能还有个滞后期,大概得两三年。
因此,综合高考人数和硕士研究生约人数,到2015年中国大学生人数至少1500万人,中国大学生就业压力将达最高峰。
实体经济需求下降工科学生不轻松
浙江工业大学就业指导中心的黄老师表示,经济决定就业,今年大学生的就业压力还是比较大的,主要是受到经济环境影响,国际国内的经济形势不太好。今年来校招聘的企业数和岗位数与去年同期相比有所下降。
“2010年受益4万亿投资拉动,2011年全球经济复苏,就业情况还是比较好的。而从2011年下半年开始,全球经济形势出现了反复,国内企业对此已有感受,其中制造业的感受是最深的。”
浙江工商大学招生与就业指导处的浦老师也说,虽然到现在为止,就业率与去年差不多,但预计今年的就业形势会慢慢吃紧,这主要是受宏观经济影响,特别是民营的企业招工少了。如光伏行业去年招几百人,今年招得少,甚至基本不招;还有家电行业,用工需求减少。因为房子卖不动了,房地产行业对营销人才的需求在上升;国有垄断行业的用工需求没减少,反而在增加。
另一所高校毕业指导中心的程老师也表示,今年学校就业工作启动早,投入力度很大,就业速度比往年快点,但压力确实很大。今年就业形势不容乐观,比前几年还要严峻点。前几年,机械制造类专业的学生就业不用担心,今年用工需求大量减少,上门的企业数量明显不如往年。以前开就业方面的座谈会时,工科类学院老师的表情比较轻松,今年老师的表情没以前轻松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