摆正摄像头,化上淡妆,挑好背景墙,穿上西装……5月7日下午2时,郝韵与屏幕前的5个面试官正式“见面”,第一次体验“视频群面”。
不论对求职者还是用人单位而言,“云招聘”都是一种新鲜体验。那么,“云招聘”究竟如何进行?其实际效果如何?未来发展将面临什么样的趋势?
4月16日,北京交通大学就业指导中心的老师为湖北籍博士毕业生讲解招聘情况。贾宁摄(人民视觉)
流程更简便面试签约在“云”上
李翔是武汉某高校的应届毕业生,他的“云招聘”之旅,从2月底开启。
2月下旬,李翔正为毕业论文、实习实践和找工作发愁,“担心因为疫情影响,不能顺利找到工作”。这时,学院的就业群里,辅导员发来一条消息:“就业指导与服务中心联合智联招聘,将于3月6日上午9时开展空中双选会。学生在注册报名、填写简历之后,即可浏览企业招聘信息,并进行简历投递”。
“我对跟建筑有关的公司感兴趣,软件就帮我筛选了中建三局、中建七局、中建八局和中交二航等公司给我,”李翔说,“报名之后,我当时就把简历上传给了这几家企业。之后,这些公司大部分都联系我参加了面试。”
因为前期积累了一些经验,这次面试时,他已经“轻车熟路,比较轻松”,面试结束后约3天,李翔收到了公司HR(人事部门)发来的消息:“面试通过了!”
稳招聘,保就业。近期,各地各高校使出浑身解数,帮助2020年的应届毕业生顺利就业,李翔只是其中一个缩影。
3月,人社部会同有关方面启动了“职等你来就业同行”的百日千万网络招聘专项行动,通过搭建全国统一、多方联动的网络招聘平台,集中开展线上招聘活动。行动专门设立了群体招聘专区、重点区域专区和特色行业专区。常设高校毕业生、农民工、城镇失业人员、贫困劳动力以及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等招聘专场。
今年春季学期开学初,北京大学正式上线了空中宣讲会和在线双选会系统,截至4月23日,已举办7场线上双选会,平均每个场次有近200家企业参加,还举办了超过55场“空中宣讲会”。
求贤若渴的企业还不断尝试“云招聘”的新花样。4月10日下午,广州市黄埔区、广州开发区推出全国首场针对生物医药行业的专场“云招聘”活动。当天直播一开场,参会企业负责人纷纷变身“招才主播”,通过PPT演示、宣传片播放,带领线上求职者“参观”企业环境,详细介绍岗位需求、薪资福利待遇、发展前景等信息。5月3日,2020广州黄埔“国企铁军”“云招聘”专场活动启动,参加企业包括黄埔区、广州开发区9家区属一级国有企业和28家下属各级全资企业、控股企业,征集和遴选76个招聘岗位,招聘人数近200人。
“比起传统招聘,线上招聘整个流程简便,而且因为用手机视频的方式进行面试,感觉比线下形式更轻松,整个招聘期间基本没有遇到太大困难。”李翔说。
3月22日下午,江西省南昌市高新区智慧101大厦,企业人力资源主管化身“女主播”,在线招聘。喻云亮摄(人民视觉)
数据更详实破解求职三大难关
怎么奔赴各大招聘会现场?如何找到适合自己的岗位?想要与企业进一步沟通怎么办?
每当求职时,许多人都要经历这样的“灵魂三问”,今年也不例外。不过,在“大数据+云”的助推下,这三个难题有了新的解决办法。
早在2月底,教育部大学生就业网便会同各地毕业生就业网,联合前程无忧、智联招聘、BOSS直聘、中华英才网和猎聘网开展2020届高校毕业生全国网络联合招聘——24365校园招聘服务活动,为高校毕业生提供每天24小时全年365天的网上校园招聘服务。
“线上招聘会给予了求职者更多选择,”武汉大学就业指导中心副主任刘文彬向本报介绍说,“往年的招聘高峰期,一个下午或晚上会有六七家企业进入校园宣讲,求职者难免分身乏术,但是在网络上,兼顾多场宣讲会、招聘会完全不是问题。”
“云招聘”中,组织方可以通过建立大数据平台,清晰地了解行业内企业需求的情况和不同年龄、不同阶段求职者对于求职的需求。通过大数据,系统能将用人单位填写的岗位描述和求职信息科学分析筛选匹配,“不仅能让求职者提前了解适合自己的公司,也能让企业通过动态人才库了解求职者的职场身份,更好地解决两端信息不对称的问题,提高求职招聘的精准度和成功率。”刘日说。
面对“云招聘”,一些求职者提出“不像面对面的交谈”“缺乏真实感”等疑虑,也有诸如“由于缺少肢体语言和精神面貌的展示,用人单位与学生无法进行更加深入的互动交流”的疑问。那么,“云招聘”如何破局“互动感差”的难题呢?
“优化双选会功能模块,使之更完善更人性化。”张勇认为,面对线上无法深入互动的问题,可以通过软件功能的完善来改善面试体验。
4月2日,位于河北省秦皇岛市海港区金梦海湾片区的中瑞设计港内,园区入驻企业工作人员使用网络平台直播发布招聘信息。曹建雄摄(人民视觉)
场景更丰富“云招聘”有更大空间
“未来,网络面试将成为一个更为常见的面试形式。”刘文彬分析,突如其来的疫情客观上倒逼企业将招聘搬向云端,“企业与个人都需要适应这个新趋势,做足准备。”
江苏省委党校教授袁志田分析认为:“随着‘云招聘’日趋广泛的使用,更多数据资源也将呈现在云端,给企业在信息鉴别、核实以及给求职者利用信息扩大择业面等方面带来便利。”
当然,目前,“云招聘”还有一些技术上的痛点亟待解决。例如,延时卡顿、弱网状态下通话不流畅、笔试面试场景不够丰富等。
“‘云招聘’系统将会进一步优化升级,”来也科技公司的负责人表示,一方面平台将会记录员工从面试、入职到年终考核等各项信息,实现人才一体化高效管理,另一方面,平台可以对招聘绩效进行实时分析,招聘完成度、简历转化率都能帮助HR自动生成。
张勇认为,对于线上双选会的技术优势需要辩证看待。目前,聚焦线上双选会更加精准的目标,北大就业中心将针对学生需求定向邀请用人单位,同时优化双选会功能模块,使之更加完善和好用。
在使用体验方面,来也科技公司表示,将通过技术方式,在视频基础上加上代码编辑平台、多人面试等场景,以便面试官进一步考察求职者的素质。
当前,除视频面试外,还出现了AI面试和VR面试的尝试。在AI面试中,面试官由人变成了AI机器人,AI机器人可以对面试者的语气、用词和面部表情进行初步评估和自动分析。
南京财经大学教授张为付认为,从长期看,线上服务、线上云办公和云平台合作研发将成为趋势之一。
对此,已经求职成功的李翔说,“我们同学自身也要积极行动起来,相信自己的能力,相信自己的学校,要勇于尝试,在创新中开创未来。”(叶晓楠朱润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