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老院现招工难:护理员每日睡3小时月薪3千元
上世纪80年代,日本就将老年护理学作为护理基础教育的专门课程,确立了其专业位置,并建立了国家资格认证制度。
养老机构负责人直接上门招聘的情况,在哈尔滨卫生学校几乎每周都有。
每天凌晨5点多,老姜就起床。帮老人挨个洗脸,口腔护理,换尿垫,擦身。
导读:据民政部报告,截止2014年年底,中国的老年人口数量达到2.12亿人,其中残疾老人约有5088万,约占老年人口总数的四分之一。据此测算,我国需要养老护理人员1000万人左右。按道理,这么大的人才需求,会让这个职业变得非常抢手。然而,我们的记者在黑龙江省哈尔滨市的养老机构里,看到的情况却完全超出了想像。
招工时不敢说工作内容,工作时不敢按规章处罚,养老院遭遇用工难上难
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军工阳光老年公寓院长李月秋:因为老缺人、老缺人,等到现招的时候又不赶趟。
这位正在给员工布置工作的人叫李月秋,今年59岁。2009年,出于方便照料母亲的目的,她在哈尔滨市南岗区开办了这家名为,军工阳光的老年公寓,开业至今已经快7年了,人手不足的问题始终困扰着她。
李月秋:因为老人这事不好做,一听老年公寓他就不来了,所以我就在这里,就沟通、变通一下,写一下军工院内,不写地址。
辛钰娟:奖惩制度在那放着,你都不敢去罚。本身他在家属那一块受委屈,在老人那受委屈,再去用制度去罚他们,你想想他还能干下去了吗?
其实对于助理辛钰娟这样的窘境,李月秋心知肚明。养老公寓已经开办了7年,可是一直处在维持的阶段,难谈发展,因为人的问题牵扯了她太多的精力。李月秋其实很看好养老行业未来的发展前景,去年一狠心贷款投入了300多万元,扩建了养老公寓,床位增加到300多张,是原先的一倍,入住的老人也达到了近200人。可这样一扩建,人员紧缺的问题更加突出。
李月秋:现在就是作为一个老年公寓的院长,并不滋润,我经常被别人炒鱿鱼,我不炒别人别人炒我。
根据中国社会管理研究院的一项研究,至2020年,中国的半失能老人将达到6852万至7590万,失能老人达到599万至674万,养老护理员岗位则应达到657万至731万。据此研究估测,目前中国的养老护理员缺口在300万至500万人。新增老年护理员的流失率为40%至50%,养老行业用工荒在全国各地上演。
护理员老姜的一天:每天只能睡3-4个小时,工作又脏又累。
养老院工作人员:姜哥哥,开饭啦!
正在给老人打饭的护理员叫姜志新,今年54岁。是阳光老年公寓里唯一名男护理员。由于老姜年龄偏大,又没有特殊技能,找工作并不容易。最终他在爱人于贵芝的劝说下,两口子一起做起了护理员,两个人每个月有7000多元的收入,工作职责就是24小时陪护这些失能、半失能的老人。刚一开始接触这份工作,老姜就有些抵触,因为所面临的困难是他超乎想象的。因为这些老人生活完全无法自理,要全部依赖他。
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军工阳光老年公寓护理员姜志新:有些老人都是人工大小便,就是说小便是前列腺(炎),大便就是抠,打开塞露,人工的,就是说面对这些老人,就是护理工作就是感觉到太郁闷了
李月秋:一般这种工作,真是一般承受不了。光讲爱心,他的体力和这个消耗他这个身体,有的也受不了,这是个难题。
每天凌晨5点多,老姜就起床。帮老人挨个洗脸,口腔护理,换尿垫,擦身,这一套动作完成就得花上2个小时,打扫卫生、整理内务、换洗衣物,吃药、喂饭一项工作接着一项。
老姜来到老年公寓工作已经一年多了,没有踏实吃一顿饭,睡一个整觉,每天在这十几平米的小屋里,围着3位老人,忙得团团转,从黎明忙到深夜,忙碌一天,到了晚上也不敢踏实地睡。
姜志新:我每时每刻这个脑袋这个弦都在绷着。因为你守着这些老人,一旦哪个出现问题我们是有责任的。
这一个晚上老姜差不多每2个小时就要查看一下,一晚上要起来3、4次,因为心里有事儿,总惦记着,也很难熟睡。
记者:你一天能睡几个小时?
姜志新:也就三四个小时。
姜志新:听到这声音听习惯了可能还能睡着,我们经常这样的。
姜志新:我刚开始的时候,你这吃饭他那儿大便,我回头一点胃口都没有了。但是现在习惯了,现在你就说马上把他整大便,这儿大便我瞅着大便吃饭照样。
收入低,工作强度大对于像老姜一样的护理员来说,都可以克服。但是,这样的工作常常让自己觉得在社会上低人一等,得不到尊重,尤其是一些老人家属把护理员当做照顾老人的“佣人”使唤,言语之间有时还捎带着责问,甚至谩骂,这是作为养老护理员最难以接受的,也是他们辞职的一个重要原因。
通过记者调查发现,养老护理员大部分是临时工,低待遇、低薪水已是不争的事实。就全国而言,养老护理员月平均工资低的仅有1000~2000元,高的也仅有3000多元,除少数经济较发达的城市外,绝大多数城市没有为护理员购买社会保险,多数护理员有“临时”思想,缺乏归属感。
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军工阳光老年公寓护理员万宝杰:我们干一天就拿一天工资,干几年也没有什么希望,没有什么盼望。
养老人才缺口严重,培养模式亟需完善、晋升渠道亟需建立。
养老机构负责人:姚主任,您好,我们又见面了。
哈尔滨卫生学校实习就业办姚彩云:请坐,请坐。
养老机构负责人:现在的人招的还是不好,还得向学校求援。
像这样养老机构负责人直接上门招聘的情况,在哈尔滨卫生学校几乎每周都有,很多养老机构都是乘兴而来,败兴而归。
姚主任根据毕业生就业跟踪情况统计来看,全校一届护理专业的毕业生500多人,但真正愿意从事养老工作的却寥寥无几。
姚彩云:从整个就业情况来看,我们2010级的学生,我们一共毕业是500多学生,真正到养老机构工作的只有2名同学。
那么这些经过系统专业培养的护理人才,为什么就不愿去养老机构工作呢?为了进一步了解学生的真实想法,记者就相同的问题,找到即将毕业的学生进行调查。
哈尔滨卫生学校护理专业学生赵茹欣:我不是特别喜欢去养老院,去养老机构。因为怎么说,在我的职业生涯规划当中,我的职业理想就是去医院。
哈尔滨卫生学校护理专业学生吕文研:不会让我的工作经验得到提升,而且也不会有职业晋升。
通过采访记者发现,被采访的学生对于养老院的工作几乎都没什么兴趣。因此即使万不得已进了养老院也会千方百计离开,转行到医院工作。说出来既体面,又有上升空间。
哈尔滨市民政局社会福利处处长郑志宏:国家应该在这方面有一个,类似于像医疗、护理、或者是档案之类的都有,行政之类,都有一个上升通道,都有一个职称的评定,在这方面咱们也应该就是让它顺畅一些。
黑龙江大学政府管理学院社会学教授曲文勇:我觉得现在政府顾虑、老年人焦虑,社会忧虑,造成这种现象的就是我们的老龄化突然来了,但是我们的服务人员,管理人员,还有一线的这些准备不足,社会准备不足。怎么样尽快的把这个职业进入职业化,分档、分期,然后进行这个专业性的职业评估。
众所周知,日本是世界屈指可数的老龄化国家,每4人中就有一名65岁以上的高龄者,老年人中约有20%需要不同程度的护理服务。在少子化和老龄化的双重重压下,日本的养老机构却能够满足养老服务人才需求,那么他们是如何做到的呢?
日本芙蓉会养老院介护士山县和博:通过护理人员国家资格考试,满足从业经验5年的条件后,就可以报考护理指导员的资格认定,专业为老年人设计护理方案,希望自己在基层积累足够经验后,能够从事这份工作。
半小时观察:留住人才机制是根本
从刚才节目中的案例不难看出,“招不来、留不住”,是许多养老机构头痛的问题。类似的情况,在我们近几年对养老产业的调查中也都有明显感受。而没有人才队伍的稳定,这个产业的发展必然会受到制约。这应该成为养老全行业高度重视的现实问题。其实,人才队伍出现的这些问题,从根本上来说,还是专业化程度不高、培训不充分、服务不规范等原因造成的。而人才队伍的不稳定,反过来又影响到行业产业的健康发展。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日本作为人口老龄化很严重的国家,已经探索出了一套有效的办法,建立完善了梯度培养机制,从初级,到中级再到高级,让专业人才具备成长空间,这正是留住人才壮大队伍的基础。而让经营管理职业化,更是吸引更多从业者的途径。这些好的经验,值得我们的养老产业研究借鉴。
编辑:徐芳
关键词:护理专业学生;养老机构;大便;做护工;难上难
养老院脏乱差工资低遇招工难:拿什么留住护理员,上世纪80年代,日本就将老年护理学作为护理基础教育的专门课程,确立了其专业位置,并建立了国家资格认证制度。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军工阳光老年公寓护理员万宝杰:我们干一天就拿一天工资,干几年也没有什么希望,没有什么盼望。
2015-10-2207:06:00
USNEWS排名21学费$632.50/credit申请截止日期1月15日
2015-03-2312:21:38
(付敬懿)18日,中德老年护理人才交流计划(四川)在成都正式启动实施,四川护理职业学院成为该项计划在四川地区唯一的赴德学员选拔、培训及输送基地,每年输送一批四川护理专业学生前往德国受训,而首批34位学员正式开班。据四川护理职业学院介绍,首批34名学员均是学院在读的中专、五年制高职学生以及已从学校毕业的学生,平均年龄在20岁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