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3日23:00—7月14日上午10:00,请考生点击我局网页上的志愿填报系统填报志愿。
1.生源不足的学校名称、专业名称及剩余招生计划数详见下表。
2.文化课和省级艺术专业统考成绩均达到我省本科提前批艺术类录取最低控制分数线且尚未被录取的考生,可以根据本人报考的艺术专业考试类别,补充填报本科提前批艺术类相应学校志愿和专业志愿。
3.符合国家专项计划报考资格的考生,投档成绩达到国家专项计划录取最低控制分数线且尚未被录取的考生,可根据本人的投档成绩补充填报国家专项计划录取院校志愿和专业志愿。
海南省考试局
20xx年7月13日
一、实施区域
我省20xx年高校专项计划和地方专项计划的实施区域为39个县(市、区)。具体名单为:丰县、沛县、睢宁县、徐州市铜山区、徐州市贾汪区、新沂市、邳州市、淮安市淮安区、淮安市淮阴区、洪泽区、涟水县、盱眙县、滨海县、响水县、阜宁县、射阳县、灌云县、灌南县、连云港市赣榆区、东海县、沭阳县、泗阳县、泗洪县、宿迁市宿城区、宿迁市宿豫区、泰兴市、泰州市姜堰区、泰州市高港区、泰州市海陵区、泰州市高新区、如皋市、海安县、句容市、丹阳市、镇江市丹徒区、镇江市润州区、常州市金坛区、溧阳市、南京市溧水区。
二、报考条件
考生须具备以下条件:
1.符合20xx年高考报名条件;
2.考生本人及父亲或母亲或法定监护人户籍地须在我省实施区域的农村地区,本人具有当地连续3年以上户籍;
3.本人具有户籍所在县(市、区)高中连续3年学籍并实际就读。
三、高校专项计划
(一)招生高校和计划
高校专项计划由教育部直属高校和其他自主招生试点高校(名单见附件1)承担,招生计划不少于有关高校年度本科招生规模的2%。
(二)报考办法
(三)填报志愿和录取
我省在志愿填报时专设一个志愿栏,用于符合条件的入选考生填报自主招生、试点学院、高校专项计划、综合评价录取等院校志愿。若考生同时获得多所高校的上述招生形式入选资格,则只能选择一所高校填报。
四、地方专项计划
地方专项计划由部分省属参加自主招生和综合评价录取改革试点工作的高校(名单见附件2)承担,招生计划数和专业详见《江苏招生考试》(20xx年招生计划专刊)上册。
6月20日前,有关县(市、区)完成有资格填报地方专项计划的考生户籍、学籍资格审核并进行公示,经公示无异议的考生,方可填报地方专项计划高校志愿。
地方专项计划列入文理科提前录取本科批次,单设一类“地方专项计划”,即:提前录取本科批次共包括八类院校(专业)计划,第一类为军事院校、军事院校(招收预备军官学员)、国防生计划;第二类为公安、政法院校(专业);第三类为航海院校(专业);第四类为地方专项计划;第五类为乡村教师计划;第六类为其他院校;第七类为体育类提前录取本科院校;第八类为艺术类提前录取本科院校。提前录取本科批次第一类至第八类院校(专业)不得兼报。
地方专项计划执行本一批次最低省控线。其投档、录取规则与我省现行文科类理科类提前录取本科批次有关规定相同。高校对考生提出两门选测科目等级要求,等级和分数符合投档条件的考生,按照平行志愿投档规则投档,由高校择优录取。
五、进一步加强组织领导
实施重点高校招收农村学生专项计划招生工作,是一项惠及农村考生的民心工程。各地要充分认识到做好此项工作的重要意义,加强组织领导,强化协作机制,完善工作办法,加大事前事中事后监管,推动专项计划优惠政策精准实施。有关单位要依靠党组织,按照全面从严治党要求,层层落实工作责任,确保责任落实到岗到人。要严格执行招生政策,精细化、规范化操作,确保政策执行不走样,真正使农村和贫困地区学生受益。
(一)强化资格审核和规范管理
各地要加强统筹协调,并根据实际情况,认真细化户籍、学籍资格的审核办法,严格审核程序,成立专门的工作机构,明确工作职责,建立教育、公安、扶贫等部门联合审核工作机制;要根据本地推进城镇化和户籍制度改革情况,参考国家统计局发布的城乡区域划分有关标准,科学合理确定本地农村地区的范围,并依托公安户籍系统和中小学生学籍系统,对考生的报考条件进行审核;要严格执行专项计划报考条件、资格审核程序和工作流程,完善监督机制,规范考生报名材料,确保考生招生信息、纸质档案、中小学生学籍系统信息一致,严防资格造假。
(二)加大信息公开和社会监督
(三)严查各类违规违纪行为
(四)加强宣传和服务工作
附件:1.高校专项计划招生院校名单
2.地方专项计划招生院校名单
省教育厅省公安厅省扶贫办
20xx年4月28日
附件1
高校专项计划招生院校名单
教育部直属高校(72所)
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北京交通大学
北京科技大学北京化工大学北京邮电大学中国农业大学
中国政法大学华北电力大学北京林业大学北京中医药大学
北京师范大学北京外国语大学北京语言大学中国传媒大学
中央财经大学对外经济贸易大学中国矿业大学(北京)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南开大学天津大学
复旦大学同济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华东理工大学
东华大学华东师范大学上海外国语大学上海财经大学
南京大学东南大学中国矿业大学河海大学
江南大学南京农业大学中国药科大学浙江大学
合肥工业大学厦门大学山东大学中国海洋大学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大连理工大学东北大学吉林大学
东北师范大学东北林业大学武汉大学华中科技大学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武汉理工大学华中农业大学华中师范大学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湖南大学中南大学中山大学
华南理工大学重庆大学西南大学四川大学
西南交通大学电子科技大学西南财经大学西安交通大学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长安大学西北农林科技大学陕西师范大学
兰州大学
其他自主招生高校(23所)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北京理工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哈尔滨工程大学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南京理工大学西北工业大学大连海事大学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北京工业大学黑龙江大学上海大学
苏州大学南京师范大学福州大学郑州大学
湖南师范大学广西大学西南政法大学四川农业大学
贵州大学云南大学西北大学
附件2
地方专项计划招生院校名单
苏州大学南京师范大学南京工业大学南京信息工程大学
南京邮电大学江苏大学扬州大学南京医科大学
南京中医药大学江苏师范大学南通大学南京林业大学
根据《教育部关于做好20xx年重点高校招收农村和贫困地区学生工作的通知》(教学〔20xx〕6号)文件要求,为确保20xx年贫困地区定向招生专项计划(以下简称国家专项计划)、地方专项计划和高校专项计划顺利实施,特制定本办法。
国家专项计划、高校专项计划和地方专项计划分别由招生院校编制,经安徽省教育招生考试院汇总后,于6月中旬统一在安徽招生考试网()上公布。
1.报考国家专项计划条件
我省国家专项计划实施区域为我省列入国家集中连片特殊困难县和国家级扶贫开发重点县(共20个,名单见附件1)。报考条件为:(1)符合20xx年统一高考报名条件;(2)本人具有实施区域当地连续3年以上户籍,其父亲或母亲或法定监护人具有当地户籍;(3)本人具有户籍所在县高中连续3年学籍并实际就读;(4)高考成绩达到报考院校所在批次线下20分以内的考生。
2.报考高校专项计划条件
我省高校专项计划实施区域为我省列入国家集中连片特殊困难县、国家级扶贫开发重点县、省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市、区)和省扶贫开发连片地区县(市、区)(共35个,名单见附件2)。报考条件为:(1)符合20xx年统一高考报名条件;(2)本人及父亲或母亲或法定监护人户籍地在实施区域的农村,本人具有当地连续3年以上户籍;(3)本人具有户籍所在县高中连续3年学籍并实际就读;(4)高考成绩达到报考院校所在批次线的考生。
3.报考地方专项计划条件
具有我省农村户籍,参加我省普通高校招生统一考试报名,高考成绩达到本科一批线下20分以内的考生。
高考后、高考成绩公布前,高校对考生进行考核并确定入选资格考生名单等信息,同时在高校招生网站和阳光高考平台公示。
国家专项计划和地方专项计划志愿单独填报,均设置4个院校平行志愿,每所院校设6个专业志愿及专业服从志愿。
高校专项计划志愿设置1个院校志愿,每所院校均设3个专业志愿及专业服从志愿。高校专项计划志愿与自主招生志愿同批填报。
通过高校专项计划考核的考生或符合国家专项计划、地方专项计划报考条件的考生,持《志愿预填表》于6月26-27日到当地教育招生考试机构指定的志愿填报点上网填报志愿。填报完毕核对无误提交后由志愿填报点管理人员打印《志愿信息确认表》,由考生本人及信息确认经办人双方签字确认。考生本人对不按时签字确认和由他人代为签字确认所产生的后果负责。志愿信息一经确认,任何人不得更改。
报考高校专项计划的考生名单4月底前下发各级教育招生考试机构进行资格复审。
填报国家专项计划和地方专项计划的考生名单在志愿填报后进行公示。对不符合报考条件的考生将取消其录取资格。
报考国家专项计划、高校专项计划和地方专项计划的考生均须参加当年全国统一考试。专项计划实行单设批次,单独划线,录取分数原则上不低于招生学校所在批次录取控制分数线。省考试院按照招生院校专项计划100%的比例向招生院校投档,招生院校依据考生总分(含政策加分)和专业志愿顺序录取,计划未完成可实行多轮投档。线上生源不足时,可降分录取,降分最大幅度为20分。高校专项计划不降分。
1.提高认识,做好专项计划实施工作。
实施专项计划是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和党的十八大及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重点高校招收农村和贫困地区学生的有关部署的重要举措,是招生制度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农村贫困地区增强自我发展能力的客观需要。通过专项计划的实施,增加贫困地区学生接受高等教育的机会,促进教育公平;引导贫困地区基础教育健康发展,提高教育水平;鼓励学生毕业后回贫困地区就业创业和服务,为贫困地区发展提供人才和智力支撑。
各级教育行政部门、招生考试机构和中学要充分认识实施专项计划的重要意义,加强组织领导,强化协作机制,完善工作办法,加大监管力度。要依靠党组织按照全面从严治党要求,层层落实工作责任,确保责任落实到岗到人。要严格执行招生政策,精细化、规范化操作,确保政策执行不走样,真正使农村和贫困地区学生受益。
2.加强资格审查,确保考生信息真实准确。
各市、县教育招生考试机构务必指派专人负责考生报考资格复审和志愿信息采集工作,确保考生户籍、学籍真实可信,确保志愿信息采集准确无误。各市、县教育招生考试机构负责人为考生资格复审的第一责任人,复审工作人员为直接责任人,谁审核,谁负责。
各级教育招生考试机构必须结合往年资格复审中出现的各种问题,认真梳理报名工作中的漏洞和不足,并在以后的工作中采取有针对性的相应措施,杜绝出现类似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