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措并举促进高校毕业生更加充分更高质量就业——2024届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视频会议发言摘登

重庆市委教育工委书记、市教委主任刘宴兵

重庆市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将毕业生就业作为高等教育事业发展的重中之重,大力推动政策落实、精准指导、服务帮扶,高校毕业生就业呈现总体稳定、稳中向好的态势。

第一,聚焦政策统筹,汇聚工作合力。市委、市政府将就业作为“六稳”“六保”之首,主要领导多次就做好高校毕业生等青年群体就业工作作出指示批示,并专题调研毕业生就业工作。一是强化政策支撑保障。推动市政府出台稳就业保就业政策措施22条,为2023届毕业生提供政策性招录岗位12万个。鼓励金融机构向吸纳高校毕业生就业人数多、稳岗效果好且用工规范的实体经济和中小微企业开发专项贷款产品,提高企业贷款增信,给予原则上不超过4%的优惠贷款利率,激发企业用人积极性。二是强化部门协同联动。建立分管市领导为组长、16个市级部门为成员的就业工作专班,实行“周通报、旬会商、月研判”。将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纳入市政府激励内容,对促进就业成效明显的区县进行正向激励。三是强化校企共建共进。各高校“赛马比拼”,建立校企人才培养协同机制、实习实践基地共建共享机制、与企业协同创新机制,深入开展访企拓岗,努力拓展就业渠道,汇聚优质就业资源。

第二,聚焦服务提质,加强指导实效。根据学生需求,着力打造“一库、一站、一平台”,做实做细就业指导服务。一是组建市级就业创业专家库。建立就业创业直播和个性化咨询平台,充分发挥270名市级就业创业专家库成员作用,24小时在线为毕业生精准提供精品课程、政策咨询、求职技巧、生涯规划等精细指导。二是建立高校服务站。教育与人社系统一起分片区建立10个高校就业服务站,打造“1小时就业服务圈”,深入高校调研了解问题,整合资源,“一校一策”提供支持服务,定期开展工作督导,切实解决高校就业过程中的具体问题,打通工作落实“最后一公里”。三是升级打造智慧就业平台。突出“数字赋能”,建设市级智慧就业平台,实现全市70所高校信息资源共享,面向毕业生精准推送岗位信息600余万次。建立就业数字化驾驶舱,实现对就业进展、市场需求情况和双选会效果的精准监测。实施毕业去向登记人脸识别,实现去向登记全流程可追溯,保障就业数据真实可靠。

精准施策综合发力促进毕业生就业创业

湖南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党组书记、厅长李永军

今年以来,湖南省坚决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在省委、省政府领导和人社部指导下,坚持将高校毕业生就业摆在更加突出位置,精准施策、综合发力,全力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

第一,加强一盘棋联动,构建齐抓共管新格局。一是高位推动部署。省委、省政府主要负责同志多次听取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汇报,将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列入省政府打好经济“发展六仗”重要目标,纳入市县政府促进就业真抓实干考核体系。二是部门协同联动。发挥省就业工作领导小组牵头抓总作用,横向联通省直、纵向联通市县,与组织、教育、国资、卫健、科技等部门建立政策性岗位统筹调度机制和信息数据共享机制,形成“齐抓共管、一体推进”的工作格局。三是政策聚力增效。省政府办公厅印发优化调整稳就业政策18条、高校师生创业就业三年行动方案,人社、教育等部门出台促进高校毕业生高质量充分就业8条、支持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12条等措施。

第二,加大全方位支持,畅通多元发展就业路。一是加大企业吸纳。组织高校书记校长访企拓岗,依托高校建设25个区域性行业性就业常设市场,开拓岗位近30万个。毕业生企业就业28.15万人,占单位就业人数的80.39%。二是扩容政策岗位。协调开发机关事业单位、国有企业等7类14.97万个政策性岗位,同比增加5.1%;上线政策性岗位监测调度系统,建立“日更新、月通报、年考评”工作机制,9月份超额完成招录。三是引导基层就业。给予学费补偿、高定工资等基层就业激励,社区人员招聘岗位全部面向毕业生开放,落实免试申请乡村医生执业注册政策。毕业生基层就业5.52万人,占政策性岗位招录人数的36.86%。四是支持创新创业。立足“五创联动”服务,实施“创响三湘”行动,遴选1000名企业家建立高校创业导师队伍,为大学生提供基地孵化等创业服务支持。

第三,加速信息化赋能,打造便捷服务云平台。一是建成“一库四平台”。充实就业信息基础库,毕业生实名信息数据全面入库。搭建人社一体化平台等,方便毕业生就业登记、申领补贴。二是上线“人社超市”。在湖南“智慧人社”APP和公众号打造政策、岗位等4个超市,上架304个政策文件、1.78万个见习岗位、30.79万个招聘岗位。三是推出人社服务“码上通”。开发“我要求职”等7个模块,实现招聘求职等43个高频事项一码通办。四是建设大学生就业创业平台。

引导更多毕业生服务国家战略需求

东北大学党委书记郭海

9月15日,习近平总书记给东北大学全体师生回信,充分肯定学校以育人兴邦为使命,强调着眼国家战略需求培养高素质人才。学校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回信精神,把教育引导毕业生服务国家战略需求作为就业工作的重要使命。近年来,一半以上毕业生前往矿业冶金、装备制造、电子信息等领域就业,东北地区和基层就业人数持续增长。

第一,着力推动就业引导与思政教育深度融合。学校弘扬爱国主义光荣传统,将引导树立正确就业观全面融入思想政治教育,让更多大学生服务国家战略需求“有意愿”。一是强化百年东大精神感召。引导学生传承“五四煤”“可可托海的东大人”等一代代校友的报国情怀与实干品格。二是强化典型示范激励。开展“逐梦报国志·行走天地间”就业典型宣讲,每年出资奖励60余名“志愿服务国家需要毕业生”和“就业之星”,营造“服务国家战略需求的榜样就在身边”的浓厚氛围。三是强化与思政课程协同促进。将大学生的就业选择作为检验思政教育成效的重要内容,在形势与政策课中设计重点地区和重点领域就业政策宣讲专题,培养学生坚定“为国担当”的信念和价值导向。

第二,着力推动就业引导与专业教育深度融合。学校将就业引导深度融入专业教育,贯穿人才培养全过程,结合不同专业特色,让更多大学生服务国家战略需求“有本领”。一是抓好专业认同教育。办好“新生第一课”,开设“专业概论与职业发展”必修课,激发学生的专业情感与职业愿景,引导学生学一行、干一行、爱一行。二是抓好就业培养联动。聚焦战略性矿产资源绿色开发利用、高品质金属材料、工业人工智能等重点领域需求,动态调整人才培养方案,持续深化产学研合作。三是抓好专业优势激发。围绕面向“大国重器”基础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的优势学科、人文社会科学学科的特点,细化为重点行业、重点单位和重大项目的3类就业引导方向,提升学生专业能力和综合素质。

第三,着力推动就业引导与求职实践深度融合。学校构建全景式生涯教育支持体系,持续做优做实做细求职招聘服务,让更多大学生服务国家战略需求“有行动”。一是搭建“课程—活动—咨询”指导平台。打造“青年·成功讲坛”等工作品牌,依托生涯设计工作室提供常态化指导。二是发挥学业就业双导师作用。实施“双十双百双星领航计划”,为每个班级配备学业就业双导师,为毕业生答疑释惑,提供个性化求职指导引导。三是畅通重点地区和重点领域就业渠道。依托访企拓岗行动,重点加强国家战略领域和东北地区就业市场开拓,与高端装备制造、智能矿业、新能源新材料、信息技术等领域百余家企业合作,与东北三省10个重点地市政府、30余家重点企业对接,依托建立就业实习基地等形成人才培养输送长效机制。

学校2024届毕业生共有1.1万余人。接下来,学校将以建校百年新起点为契机,牢记习近平总书记嘱托,引导更多毕业生服务国家发展战略,为推动东北全面振兴、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作出东北大学新贡献。

牢牢锚定服务粤港澳大湾区发展

广州番禺职业技术学院党委书记林洽生

广州番禺职业技术学院作为教育部“双高计划”建设单位,牢牢锚定服务粤港澳大湾区等国家战略和区域发展,面向市场打造优势学科专业,大力培养输送高素质的复合型、创新型技术技能人才,扎实做好学校毕业生就业工作。近年来,学校毕业生就业质量和就业满意度稳步提升。

第二,深化产教融合,着力提高人才培养适配度。学校瞄准市场需求,不断完善支撑毕业生高质量就业的人才培养体系,全面提升学生就业能力。一是坚持把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作为技能型人才培养的重要导向,制定适应性强的人才培养方案,明确专业教学标准、课程标准等。二是贯通课内与课外、教学与实践,加强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有机衔接,形成“学工队伍+专任教师+班主任”工作合力,引导学生积极投身生产、管理第一线。2023届毕业生到生产管理一线工作的人数比例超七成。三是把专业办在生产线上,利用毗邻多个产业园的区位优势,积极共建各具专业特色的产教联盟,近50%的实习学生留在了园区企业就业。

第三,搭建合作平台,大力拓展就业岗位资源。学校积极搭建“政校企协”交流合作平台,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力量共融。一是着力深化校地合作,与人社局、地方高新技术园区、行业协会等开展人才合作交流座谈会。与重点国企、重点民企、高科技企业进行深层次对接,14个项目入选教育部供需对接就业育人项目。二是充分利用粤港澳大湾区珠宝职业教育联盟等职教集团平台、292个校外实践教学基地、17个产业学院及276个现代学徒制订单班合作企业,建成企业就业资源库。三是构建多维度访企拓岗体系,主动“走出去”,全校教职工“人人都是就业推广员”;积极“请进来”,发挥教育部装备制造行业就指委委员所在单位优势,整合人社局、厂商会、校友会等各方资源,“集中招聘+日常宣讲”相结合,想方设法邀请企业进校招聘。目前已为2024届毕业生组织了12场专场双选活动、90场宣讲活动,提供岗位近5万个。

下一步,我们将进一步坚定信心,夯实举措,不断优化学科专业设置,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强化统筹协同,全面落实全员促就业工作机制,确保2024届毕业生顺利就业。

厚植人才成长沃土夯实企业发展根基

中国一汽集团董事、党委副书记王国强

今年是中国一汽成立70周年,也是中国汽车产业发展70周年。70年来,中国一汽历经创业成长期、改革转型期、创新发展期,砥砺奋进、不断壮大,已成长为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国有特大型汽车企业集团。强企必先强才,中国一汽认真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视察一汽重要讲话精神,始终将人才队伍建设摆在突出重要位置,不断完善高校毕业生“招培用”全链条工作机制,努力为高校毕业生高质量充分就业贡献一汽智慧力量。

第二,主动出击,精准施策,构建产学研就融合新生态。中国一汽不断拓展校企携手发展新模式,健全完善校企协同育人机制,推进产学研就深度融合。一是校企联合搭建育人平台。与吉林大学、东北师范大学携手共建“红旗学院”,实施校企联合体系化共研共创共办,累计前置培养296名优秀学生,其中超半数学生已签约或入职中国一汽。二是扎实推进工程硕博士培养工程。联合复旦大学、南京大学、吉林大学等高校,开展工程硕博士招生及培养工作,以此加强企业与高校科研项目合作,促进高校科研成果转化。三是创新落实教育部“供需对接就业育人项目”。邀请高校辅导员到企业挂职,充分发挥辅导员校企宣传“基站”和人才培养“纽带”作用。设立学生实习岗位,前置招聘日常实习生,帮助学生了解一汽、感受一汽、融入一汽。

第三,创新手段,科学配置,激活毕业生发展动力源。中国一汽坚持人才引领发展战略地位,用好用活各类毕业生人才。一是悉心营造共创共赢新环境,畅通高校毕业生成长发展通道。中国一汽发布“擎·才”人才战略规划,建立横向发展、纵向贯通的晋升通道,搭建从一线员工到首席科学家晋升阶梯,让毕业生干事有奔头、成长有空间。二是实施多元化激励机制,鼓励毕业生持续提升业务能力。聚焦技术突破、管理创新等,实施“五金”激励计划、揭榜挂帅、产品项目CEO、高定薪酬等,激发毕业生干事创业活力。

THE END
1.国家大学生就业服务平台国家大学生就业服务平台是由教育部主管、教育部学生服务与素质发展中心运营的服务于高校毕业生及用人单位的公共就业服务平台。https://fafu.ncss.cn/
2.研招会创新创业招考招录公考升学中国教育在线就业频道是一个专业的就业信息服务平台,就业频道面向各大高校就业指导中心、就业办、高校辅导员、“双创”中心、广大企事业单位,为高校毕业生提供就业创业、招考招录、公考、创新创业、继续教育等资讯,致力于全方位、高质量、高精准的就业信息服务。https://job.eol.cn/
3.《中国教育在线考研频道》网站介绍中国教育在线考研频道网站建设中国教育在线考研频道是一个专业的研究生报考服务网络平台,也是中国最大的综合教育门户网站之一。网站秉承“全面关注中国教育,切实做好教育服务”的使命,以满足各类教育需求为主,发布各类权威的招考、就业、辅导等教育信息。该网站囊括高考频道、考研频道、留学频道等众多频道,贯穿从幼儿园到继续教育的所有教育需求,用户覆https://www.maigoo.com/citiao/1049492.html
4.阳光高考教育部高校招生阳光工程指定信息发布平台。发布高校招生章程,提供学生名单公示、院校信息、分数线、填报志愿、选专业、高考咨询等服务。https://gaokao.chsi.com.cn/
5.国家智慧教育公共服务平台家庭教育 教改经验 教材 国家职业教育智慧教育平台 德育 课程教学 体育 美育 劳动教育 虚拟仿真实训 教师能力提升 教材 国家高等教育智慧教育平台 思政课 课程 体育 美育 劳动教育 教材 虚仿实验 研究生教育 教师教研 课外成长 院士讲堂 服务大厅 就业服务 https://www.smartedu.cn/
6.中国职业教育网新时代职业教育公共服务平台 Public Service Platform for Vocational Education in the New Era ?搜索 资讯发布 便民服务 教育学习 政策法规 合作交流 ?关于证书查询政策调整的通知(置顶) ?中国音乐剧协会艺术教育委员会艺术教师专项 ?侵害劳动者就业权益典型案例https://www.zyjy.org.cn/
7.学商在线学盟网职业普惠教育平台北京林大:就业压力与大学生成才关系 中央财经:就业压力与大学生成才关系 燕京理工:职业能力来自学习还是实践 防灾学院:大学生择业专业对口重要性 学盟科技 更多 学商在线 | 职业普惠教育平台 上线公测 学商互联 | 学商建站 六站合一 全网覆盖 学盟官网 | 中国学盟网 校园产业服务平台 http://www.ucps.cn/
8.大学生就业网【大学生就业网】就业桥为大学生搭建智慧就业资讯服务平台,包括企事业单位招聘、文职、公务员、专升本等,同时为大学生提供就业服务以及测评工具,大学生就业就上就业桥。https://www.jiuyeqiao.cn/
9.直播录像丨教育部:各地要错峰错区域错层次开学澎湃新闻为了帮助偏远贫困学生拓宽学习的渠道,提供学习的资源支持与服务,从2月17号开始,中国教育电视台第四频道将通过直播卫星平台向全国用户传授有关课程学习资源,将覆盖偏远、频率农村地区,特别是信号比较弱或者有限电视没有通达的地区。将解决这些地区学生学习的问题。 https://m.thepaper.cn/newsDetail_forward_5921301
10.让知识为生活赋能COSE职业技能在线学习平台是教育部教育技术与资源发展中心(中央电化教育馆)推出的在线学习项目,通过COSE平台你可以根据自己的需求进行学习,提升职业素养,拓展职业方向。https://www.91zhiyi.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