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中国高等职业教育质量年度报告发布会

今天媒体向我们高职同行提了很多问题,我能不能向媒体提一个问题。第一是我们现在质量年报是在相当于是体制和机制的框架内,达到这个标准很不容易,这个年报里基本没有反映公办以外的我们高职的部分,这个年报应该是中国公办高等职业教育质量年的报告。我的问题是我们媒体今天这么多的国家权威媒体,能不能为我们高等职业教育的体制机制的创新多做一些呼吁,我们现在很多院校长是“带着镣铐在跳舞”,能够跳出这个舞蹈来很不容易。我就是呼吁。

最关键的一点,你做的事情应该是你自己能做的事情,而不能说是短期行为,这样真的对我们职业教育,对我们整个中国的教育都会有一些影响。从政策管理层面,我们政府也要做一些反思,从院校层面我们校长书记们也要做一些反思,我们到底怎么样把这个工作做得更加扎实,既有高度,又很实际,真正能够代表我们中国的职业教育。

今天媒体朋友发言差不多,看看各位校长还有没有要回应的。

第二,高职院校提高质量是需要内涵式发展,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就是办学特色的彰显,以服务行业为例,比如有师范类,有水利、农业、航空的等等,这些行业性非常明显的院校,他们最主要的特色怎么样体现出来?在制定指标的时候有没有考虑到特色的指标。有没有考虑共性指标和个性指标的关系。不同类型、不同行业、不同专业的高职院校采取的评价指标是不是也会不同?刚才光明日报老师也说,我也比较赞同,这个研究报告到底怎么来用,它涉及的问题是研究报告给谁看的问题,是给领导看、社会看、学生看、家长看、一线教师看,给不同的主体看是不是考虑不同的视角来阐述。比如最后我们提出三大挑战,真正这三大挑战是不是也要考虑从不同的视角来增加应对的策略等等。谢谢。

马院也说了我们第一次出的时候,袁部长就仔细看过,直接在报告封面上就批了好多字。去年的时候,李克强总理也看了这个报告的内容。我们高职其实可以把这个年度报告作为学期结束和下学期开始。

本来这个话题想最后说,没想到突然就提出来了。感谢云南交通的杨院长,希望我们在座的各位校长能够通过今天的会议买一部分,提高发行量。

其实买这么多,我觉得这样一个质量年度报告,每年都凝结了上上下下很多专家和我们全国高等职业战线的每一个教育工作者心血的结晶的总结。这个年度报告对指导中国的高等教育的发展可以找到一个方向标,可以具体的很好的罗列,我们可以相互的学习借鉴。作为云南来说,相对滞后,这些书买回去,除了我们的教职员工、领导干部之外,我们也是云南省职教的培训基地,对全省的职教师资,这次我还肩负一个任务,上次谢司长也谈过,质量报告,我送到主管我的厅局领导,处长们也好、厅长们也好,让他们知道云南的高等职业教育跟全国的是什么状况。所以基于这一点,买两千册,其实这个数字还是很小。谢谢。

关于质量年报用的事情,前几年确实质量年报,这一年一年在稳步增长,前两年不是特别大,马院长跟我表示了几次,说作为主编自己推介这个书,好像有时候自己在卖书,这两年开始重视。刚才马院给我发了短信,一会儿一定要找校长谈,为什么买这么多,刚才马院长给我发了一个信息,云南交通杨院长这次要买两千册,你买这么多干什么。肯定有这个想法。

我前面有可以回答的,这个质量年报是上海教科院和麦可思委托做的,这个数据源的问题,能不能在报告以后的时候专门对数据进行介绍。这可以考虑一下,因为现在数据源很大一部分来自于院校。为什么要有数据在这部分呈现,比如说学生发展,可能这个要做一个说明,包括数据我们用的数据源,包括50强的很多数据都是属于学校申报出来的数据。

刚才有另外一位老师提到关于数据的问题,我们报上来的数据做全国数据的时候,我们会对数据进行检查,但是涉及到某一个高校自己要进入10强的数据,这个是有公式的。年报的应用和年报质量的评价,因为年报的质量评价,我还是觉得很有意思,我们没做过,只是说大家觉得不错,大家当着我们的面也不一定说不好我,如果下来可以下面商量一下,能不能对年报的质量进行一个跟踪评价,就像我们评价毕业生一样。下面可以考虑一下,校联会这边,因为这个评价不会单看满意不满意,我们会从几个角度来看,甚至为明年的年报做参考。年报的应用,我们怎么样应用,一是案例可以启发大家,二是数据代表着趋势。

首先要恭喜2018年的报告顺利发布,这么多年做一件事情不容易,我们经常说工匠精神就是一辈子干一件事,希望把这件事一直兢兢业业干下去,给我们高职一个好的样本。这里有大概三个问题,两个问题是给王伯庆博士。这么多年媒体提的一些问题,主要是针对于质量年报的编写和收录,包括数据验证的一些问题。其实就像做一个好的学术论文,我们是希望质量年报当中有一个部分对于我们质量年报的整体框架有明确的说明。各个部分它的构成是什么样的逻辑关系,我们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数据的分析,我们在分析某一个问题,比如说国际合作50强,涉及到哪些数据,数据的构成它的权重是怎么样,可能在整个的报告一开始的时候有这部分的说明,相当于是对整体的质量年报有一个对外的直接公布,我们质量年报构思是怎么样,是怎么样的框架,逻辑关系在哪里,如果有这么一个部分,它会让我们对质量年报有一个非常清新的准确度的认可,至少有对外的表述。这既是一个问题,也算是一个建议。

第二,因为质量年报已经是第七年,就像我们每一年质量年报都对当年的高职院校的质量发展进行一种追溯,进行一种年度研究一样。我们对自己的这一份报告有没有一个本身的质量的追踪和评价?作为第三方研究院,麦可思研究院,他对我们每一年的质量年报可以有一个信息采集。院校拿到这个报告,对我们这个报告的反馈度怎么样,有一些什么样的评价和建议意见,这部分的工作有没有做到,实际上就是去年我提到的,我们毕业生院校培养出去了,但是毕业生就业情况怎么样,我们经常会跟踪一下,这份报告也是麦可思研究院他的一个学生毕业了,毕业之后情况怎么样,有没有回馈,有利于我们把后面的工作一步一步做好,有利于王伯庆董事长慢慢成为高职评估的工匠。

第三,我一直在想每年看这份报告的时候,我是看的比较仔细,有一些感慨,感慨最多的是一个问题,我们质量年报应该怎么用,是编好拿给院校长放在办公室里面,还有自己的职教研究所大家看一看、翻一翻,找找自己的排位就可以了,还是从当中应该有一些更加直接面对我们院校办学质量提学、内涵提升的具体的想法和做法和触动。因为现在高职的境况既有积极面也有危机面,做这样的报告既是院校长关心的问题,怎么用好质量年报是很好的可以去想一想的,也是高职校长联席会大家可以想一想。

接下来有一个引申下来的问题,我翻质量年报这么多年,不管是案例也好,50强也好,它的一些照片也好,总是有每年似曾相识的感觉,感觉年年度度花相似,因为比较优秀的院校总是出现在我们的年报当中,相对不太优秀的院校出现在上报材料倒数50名里面,这个年报已经把相对优秀的院校集中起来,可不可以让集中的优秀院校对我们更多的1388所这里面涉及到好的院校就两三百所,还有一千多所院校相对比较弱,我们能不能把这个报告用好,让好的院校帮助相对来说困难的、弱的院校,因为说实在的,老百姓最后看的是职业教育,高职,他不会说某一个院校怎么样,第一反应是我的孩子要读高职了,高职是怎么样形成他的质量年报,怎么不靠麦可思,靠的是大家广泛口耳相传的认知,如果整体性的职业院校上不去,我们优秀的职业院校也会被拖后腿,怎么用好质量年报,用好质量年报最初出发的初心是什么,就是为了把质量提升,把整个职业教育的高职质量提升,这个事情应该是质量年报能够启发我们最想去做的一个事情。

我补充一下,我们在34页专门介绍了,一个是湖南发布“芙蓉人才”行动计划,优先支持高职院校建立灵活的专业人才引进机制。每人补贴10万元等等。江西省百校千企校企合作推进计划,专门引进企业的人才100名。贵州同仁每一名博士给予政府补贴30万元。另外,从我担任主编的角度来讲,人才大战是一个双刃剑,有的时候就引起我们系统内人才争夺,我们是不太愿意看到的。有时候一个专业带头人挖走了,到那边拿30万,结果这边一个专业可能服务地方就能力减弱了,是双刃剑。我们可能不会太在这方面做功课。

我们学校是在温州,刚才记者说了一下师资队伍的问题,人才大战不光是学校,地方也在人才大战,各个城市都在人才大战,学校也在人才大战,我们换一个视角,一说人才就说吸引多少博士过来或者吸引能工巧匠过来,这是解决人才的办法。我用三个视角来想怎么解决学校的人才。

第一,深化现代学徒制。教育部这几年搞的现代学徒制,我们学校也是试点。通过现代学徒制试点,发现除了推进人才培养质量以外,还解决了我们师资的问题。因为双重主体已经形成,双重身份已经基本形成,这种情况下我们本来没有师资,通过双重主体和双重身份把没有的师资解决掉。

第二,资源库。让我们很多不同的学校同一类专业的师资实现了共享,这不仅仅是线上教育的问题。除了通过线上教育解决一些师资的数量和质量问题之外,通过共享,由于这个平台建设资源库,运营资源库,使校与校之间同类专业师资的交流固定化、常态化,这从一个角度也解决了学校的师资问题。

第三,就我们学校来说跟台湾的合作也极大的解决了我们的一些问题。我们跟台湾的合作追溯到七八年前,我们也参照中外合作办学条例,跟台湾办了合作的专业,我们也引进了一大批台湾的专职老师,通过参照中外合作办学条例,来办了两岸合作办学的专业之后,有一批台湾老师过来,他是给办学的项目来承担教学,但同时也给非办学的合作办学的项目承担了一些教学。由于这个影响,再加上由于语言没有太大的问题,一批台湾的专职老师辞去台湾的工作到我们这里来,从某种角度来讲有更宏观的效益,从学校的师资队伍来说也有它一定的效益。

解决学校的师资队伍的问题,可以换一个视角来解决。还有我们搞大师,一定要叫国家级大师可能有难度,我们有市大师、省大师,这些大师进来之后学历可能不是太高,但是从某种角度来讲是对应学校的办学定位,每个学校可以结合自己的特点,来寻找有效的解决师资队伍的办法。师资队伍的构成,师资队伍的质量,师资队伍的结构,师资队伍的数量最主要是要有专业的定位和专业的目标合起来,这样就能够做出一些探索。谢谢。

记者提的非常好,这也是作为办学必须要面对的,要解决的一个问题,否则的话要服务产业,服务能力的提高就更谈不上。现在像物流来讲,确实变化很大,我记得今年年初我们在审教学标准的时候,教育部正在搞新一轮的专业目录的教学标准的时候,我们发现这么一个问题。因为我们最早设的专业是物流管理专业,后面又有一些新的专业设出来,发现物流管理这个专业它的教学标准,尽管是最早最老的专业,但是这个专业教学标准到目前来讲定位都很困难。我们后来在想,为什么定位这么困难,可能就是因为刚才您提到这个问题,现在技术的进步,业态的变化,可能我们还是跟不上。反倒是一些新的专业,比较更具体化的专业跟得上。您讲的这个问题,已经有一些专业能够适应一些新的变化,但是我们一些老的专业不一定能适应,还要再进一步改。

作为我们来讲也是这样的,从整个大交通来讲也是这样,像刚才董刚主席所讲的,现在智能交通发展像我们国家现在有两条定下来试验的智慧高速公路,其中一条在浙江,一条是北京到雄安的。我们也在研究这个问题,智慧高速公路,本身应该是怎么样的,应该是绿色的、安全的、快捷的等等。绿色,因为我们那边提出来将来这个车充电,直接在高速公路上开过去直接充电等等。我们也在逐步的调整,当然这个调整也不是我们学校就可以做的,肯定要根据我们技术发展和一线技术人员一起来做,产教融合是非常必要的一件事情。另外老师也是一样,我们一些新的老师也很难引进,刚才讲到大数据、云计算这些人才都很缺,怎么办?尽量的引进,但是更重要的还是合作。比如我们学校,原来搞交通的是没有航空的专业,前几年办了飞机维修专业,不是靠我们学校能做成,我们是企业合作一起来做,通过这样来解决这些问题。这肯定要有一个过程,不知道能不能回答得了您这个问题。谢谢。

刚才王记者提的问题,一个是面对新产业、新业态,现在是“云物大智”,我们高职院校怎么应对。第二个是面对新产业、新业态,你的师资队伍的建设是怎么去做。哪位校长来说?面对新产业、新业态,专业结构调整。请浙江交通的王书记来说。

有一个问题,正好今天我们高职的领导都在,现在大家都知道人工智能的时代可以说已经到来,现在从高校的角度来说,很多高校顺应了这个时代的要求,有32个高校都已经成立了人工智能学院,人工智能一方面是带来了很多机会,另一方面也会带来很多的变化,比如现在国外就说可能从中国的角度来说77%的人力会被替代。我们提一个专业,现在很多高职院校非常火的专业是物流专业,大家现在也知道物流以京东为例,有无人仓、无人机,刘强东甚至说未来有80%的物流人员都要被这种无人的东西替代。而现在京东的人员结构大体比如说10万人,其中有8.5万人都是物流人员。未来一旦这个真的能实现的话,可能在物流这一块会有大量的,现在很多物流专业的课程设置和物流专业的方向是否还适合人工智能时代的变化,我们对这个有什么样的应对的措施。这还仅仅是物流,实际上在很多的领域都会发生很大的变化,我们对人工智能时代职业教育这一块有什么样的应对,这当然比较大,从物流这个角度切入。

第二,看到这个报告上说在专业建设上,部分专业调整的办学方向增加了像大数据应用、云计算,我很好奇的一点,因为所谓的教学资源,当然一方面是硬件,另一方面我们媒体朋友也说了软资源,很重要的一块是人才。现在在全国高校包括城市都在引才大战也罢,我觉得这个报告在引才这一块没有看到,我现在很重视引才这一块,也做这一块的服务。人才这一块我们高校是怎么样引进的,这一块数量上并没有任何的体现,大部分是体现在“双师制”,在技能方面的老师,我们变化的这种调整的办学方向,增设了大数据的应用,我们现在的老师能够符合这个要求吗?我们高职院校,我非常想了解一点,在人才引进这一块有些什么样的新的办法或者是方向?

下次我们会再改进。

对我们编委会有一点期待,我说的目的是想提高一下我们质量年度报告社会效应,我是从媒体的角度来讲这个问题,因为有的媒体看完之后肯定不是感到很满足,他需要的很多东西可能这里面只是只言片语或者根本没有提。刚才您说的服务贡献这一块,我们已经很大篇幅,但是对于媒体来说,还不够。因为服务质量这里面讲到好几方面,比如服务中国制造、脱贫攻坚等等。我们每一个里面已经举了三个例子或者四个例子,但是实际上媒体需要的可能更多,或者我们知道的更多,但是写到书里的就只能有两三个,我们可以向媒体提供,比如说中国制造这方面的例子还很多,我们可以给你一个标题,比如50强,好多院校没有进50强,但是它也是很有亮点的,我们可以提供一些学校的亮点,让媒体如果有兴趣的话可以去报道,或者采访校长,或者干脆到学校去可能还会发现一些我们都不知道的,因为他是到学校亲自跟他们的老师学生接触,可能还能发现一些我们不知道的。媒体需要的是更丰满的一些东西。

谢谢有这样好的学习交流的机会。在对于高职院校做科研的工作,主要是三层想法:一是要能够搭一个平台,二是建一个团队,三是育人才。这是最终的目的。搭这样的平台,是产教融合,也就是要把这些最新的企业的技术、企业的资源能够应用于我们的教学之中。刚才马院长也讲做这项工作最重要的是师资的团队,没有教师,没有这些人才,一切都是空谈。最核心的一个问题是老师他既要自己在这些平台里去做项目,从企业之中把项目拿来,而且要把这些所有的项目资源都能够转变成为教学的资源,能够进入到课堂之中,所以才能达到最终能够育人才,也就是培养我们的学生。

在我们案例之中有我们的老师,比如说的储建华博士本身既是绿地斜坡技术总监,也是我们学校的老师,他所承担的项目是跟企业绿地斜坡承担着科研的研发项目,总的是5500万,在这个过程当中,他带的学生在江苏省的创新的计划项目之中拿的是一等奖,像王喜(音)博士,他在云计算大数据这方面,确实做得非常好,在这个过程之中,他带的学生竞赛我们拿的是全国的大赛一等奖,去年全国的一等奖。在这个过程之中,既让老师的能力得到了提高,但最核心的是让我们的学生他能够得到培养,这是我们对科研的一个理解和认识。特别是一些企业,它觉得以前是我们求着他,说我们合作吧,你到我这儿来吧,现在他说我们怎么样降低成本,我要搞一些技术的研发,你能帮我们做点什么。我们在这个过程当中发挥我们的作用。这是我的一些体会。谢谢。

刚才大家提的比较多的高职院校为什么搞科研,搞科研和教书育人是什么关系,还有辅导员的问题,可以点几个校长说说。

另外,关于三级复核,一般来说比如上海搞的三级复核,表扬他们,他们从数据本身到院校长到市教委,再到主持方,比如说研究机构,三级复核,复核以后没问题,再往上做。我们希望能够推进三级复核。

关于指标比重和代表的问题,我们下午专题讨论,比较复杂,因为我要告诉你权重,比如说有些权重有的0.8、有的0.5,都需要设计的,有些数据坦诚的说是模拟运算,看我们经验判断的一些院校在不在,比如说经验判断的一些院校在不在,可能就觉得指标出问题,就倒过来查,哪些权重有问题,这个很复杂,模拟几遍以后,我们看到经验判断的一些院校在,我们就估计这个系数是准确的,所以也是蛮复杂的,也欢迎您你经常指导。

谢谢。

感谢唐主编。非常感谢能理解我们排行榜的苦衷。校联会委托我们做高职质量年报,我们也是希望能够逐步的从比较重要的一些指标或者比较容易量化的指标开始,我们也是摸索。你刚才提到这个问题,比如说农民增加收入的问题和我们指标的问题,有一个可测量和不可测量的问题。选择指标里很重要的指标就是可测量,还有一个可信度的问题。作为案例可以随便说说,说几十亿也照样可以说,只要你自己认为是诚信的。但是作为指标统计就不一样,如果一旦蔓延开来,问题就大了,刚才也说到,我们这些指标本报告选择的有两个特征,一是校长联席会委托做的,我们承载着1388所院校长的委托。第二,要对国家负责,因为校联会委托很明确,要按照国家的要求,所以我们职成司领导和校联会主席我和高职处的领导都担任策划者,委托第三方按照国家要求,类似于德国受老板的委托,对联邦政府颁布的职业培训条例和大纲负责任,而不是说另外想一套衡量你是不是合格。所以委托和委托不一样。

我是第三次来参加这样的发布会,我今天是以媒体人的身份来参加发布会,因为我过去是做评估,我也知道特别是做排行,这个事是杀伤力很大,但是也是最容易引起诟病的事,在这当中我能够理解大家做这个排行榜的辛苦,作为媒体人来讲提一个问题,接着刘红(音)的问题来提问,关于这个指标,服务贡献50强,国际影响力50强,因为我看到现在的指标,比如说服务贡献50强,办学规模、毕业生就业去向、横向技术服务、纵向科研经费等等,我看案例当中很多,比如说某个学校,比如湖南生物,因为提供社会服务以后,使当地的农民增加了多少收入,这些真正反映影响力的指标,在我们的统计数据当中有没有?真正影响力的指标与现在学校会接触到的关键问题,在设计指标当中怎么处理这个问题?

这是两个概念。比如培训,邮电类的就很厉害,现在通讯技术发展非常快,中国移动、中国通讯、中国电信,我们以前上过榜,广东邮电职业技术学院一年给中国移动、中国电信和中国邮电培训的到款额达到1.7个亿,这就不得了。我们一般达到300万、500万也算可以,跟产业也有关系。当然更重要的是我们院校要有这个意识和想法,所以我们用这些指标希望能发挥一些引导作用。谢谢。

三分之一的学校是不是意味着做职业培训的方向的调整?它的发展显然是受到限制,原来专业设置和职业培训的方向是不是就成问题?

我参加了好几届,尤其是吸纳就业产生影响的中国高等职业教育,刚刚马树超先生在做发布会报告的时候说到一点,现在三分之一的高校研发投入这样的比例,投入到款额不到10万元。这个指标对高等职业教育意味着什么?而且是三分之一的学校,这个比例是比较高的,做得比较好的,到款率比较高的,而且还更高的这样的高等职业学校有多少?对于我们高等职业学校向中高端发展,它起的作用到底有多大?怎么衡量这个指标对高等职业教育发展水平它起的作用?

你提的这三个问题都非常好。第一个问题,王院长说了一下,我补充一下,最近有一个复旦大学的人说大学不是养鸡场,大学不是股票交易所,希望大学更多给人理想和信念,留下一点什么。他认为这是大学很重要的标志。高职教育和大学有没有区别?总书记说既是国民教育体系,既有高校的特征,又有培训中心的特征,所以高职很可能既不是养鸡场,可能又办了养鸡场。比如农科类,搞养猪场更多是偏重于研究,我讲这是什么意思?希望我们能够给学生留下一点什么,而辅导员和学生工作者在这方面是需要加强的。

第二,为什么我们特别提农民和农民工孩子,我们要更多的关心他们,他们得到的关心从主观反映来看更少一点,为什么说我们从第三方的角度,因为瞭望周刊的周老师给我们提问题的时候,我们都记下来,我们希望能更多的改进,而且很高兴的是,职成司的领导在审读的时候都是持支持态度,觉得你们说得好,你们是第三方,应该说。我们非常高兴,每次审读我们都非常高兴,觉得我们提好多问题。比如去年提轰轰烈烈的“双一流”和我们冷冷清清的“创优”形成鲜明的对照,本来以为通不过的,领导说很好,就是这样客观,反映客观的事实。

关于榜单教学资源,实际上大家都不理解,我们公示的时候没做说明,我们是有两张表的主要数据,一张是资源表,一张是政府责任落地表。这里有很多软资源,包括我们教师的资源,包括财政,包括教学的设备,在资源表里也有软资源,包括课程开设的数字,实事求是的讲,梁主编确实提到很重要的问题,因为这些软资源统计的量化的难度更大,我们确实也是存在指标结构性的问题。

第一个问题请王伯庆博士回答。

第二,关于这几个排行榜或者榜单的问题。榜单今年加了教学资源,明摆着好像东部比较多,因为教学资源比较丰富,提到一些硬指标,软指标没有提到,软指标怎么去体现,有没有?比如说教学资源,教师的这种教学质量可能也是一个层面。在这里面怎么去体现?

首先高职质量年报不会说拿自己的高职就业质量数据去对比本科,因为大家类型不一样,这个事情也会在七年的高职质量年报中间谈到这个事,但是社会上也有各种可能,前前后后报导说高职就业率超过本科,你会发现高职质量年报从来没有谈过这事,就业蓝皮书也没谈过。但是今年既然你提到,我就说一下,从我们做的数据来看第一次超过了本科,整体水平。高职的就业导向,为什么会这样?本科有一个特点,本科有一部分人毕了业并不工作,准备考研或者考公务员、出国留学,这部分比例在一点几左右,具体的数据我现在记不清楚。而高职,如果他不是就业,他下一步的事情已经在做,不会在家里去准备一个什么事。虽然高职在现在的就业环境中间能够做到这个成绩,大家看今年的高职就业率,整个从就业来看,稳中有升,非常不容易的。我做了这么多年的就业,做了12年的就业,高职在就业这个导向和强调职业这个导向上,已经开始呈现它的生命力。大家其实面对一个是生源,一个是就业环境,但是我自己的基本判断是,在未来几年,高职还会继续彰显这个生命力,在这些年中间高职其实做了很多事情,正在开始往这方面展现实力。谢谢。

刘老师刚才说的,下午就50强的指标还要进行一些研讨,是多项指标,最后跟打分一样综合出来的结果。

这也是非常好的问题,这正是我们要继续改进的地方。我们要做深层次、分层、分类的分析,我们准备逐步逐步来做。提得非常好,这就是我们每年改进的动力。谢谢。

提得非常好,这就是个性和共性的问题,这个很正常。个性,这一点很好,但是不代表它整体,因为我们有综合指标,这就体现我们量化指标的客观性、公正性,不是因为你这个很好就进来吧,不行,我们都是有指标、有模型的。谢谢。

非常高兴又一年参加此次活动,刚刚听到马院长的介绍,先讲一点我好奇的地方,第一点是我们国际影响力50强里面,天津作为一个非常突出的案例,“鲁班工坊”这个项目成为一个新品牌,但是我观察到50强里面好像没有天津的院校。

马院长说了这么多感谢,还差一个,感谢马院长的精彩解读。刚才马院长对质量报告做了比较全面的解读,下面看看我们编委会的副主任王伯庆博士还有没有补充?

第八是高职教育国际合作呈现新亮点,包括来华留学的规模与境外人员培训的规模实现双增长等等,这都是非常明显的。我们国际合作从留学生到专业教学标准,到有的院校搞专门研究中心,浙江金融职业学院成立捷克研究中心,获得教育部备案,他们的研究成果获得省委书记和省长的批示,就是国际合作的层面也在往高处走。

第九是高职院校境外合作办学呈现多样化发展,包括我们探索设立鲁班工纺,海外分校,一起合作建立培训中心等多种办学形式,主动服务我们中国企业“走出去”。天津市教委积极推动鲁班工坊项目,正在成为职业教育国际交流合作的新品牌,得到国家领导人孙春兰副总理赞扬。

第十是吸收国外优质教育资源中外合作办学项目持续增加。我国与28个国家和地区举办高职高专层次的合作办学机构,项目达到960个,占高等教育吸引境外资源优质资源办学总数的41.8%,“走出去”和“引进来”双向发力,有效提高教师和学生的国际交流能力。

第十三个,高职教育发展为中国制造注入新动力。刚才讲服务农村的时候,我接着就想说服务制造,因为很精彩,一看真的很精彩。服务中国制造高端水平的,如苏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80%的专业、80%的博士和协同创新平台聚焦智能制造领域,拥有省级科技创新团队4个,省级以上智能制造创新与服务平台10个,储建华(音)博士获得江苏省“双创人才”称号,并担任国家重点研发计划智能机器人重点专项首席科学家和项目总负责人。

第十四个,服务乡村振兴不可替代。

第十五个,一批院校正在成为中西部地区发展的新地标。上面写着一些地区就一所高职,人家就说什么大学在哪里,成为新地标,而且大量的毕业生留在当地就业。

我就说到这里,非常感谢大家。感谢新闻界的老朋友新朋友,感谢本报告的策划对编写的支持,感谢我们谢俐副司长,高职发展处林宇处长、任占营副处长多次对本报告编写工作提出具体指导和修改意见。也感谢院校长和各省教育厅的重视支持,我们质量报告都是从上面挖掘的,感谢我们的合作团队,感谢上海教科院和麦可思研究院的专家,以及编委会全体同仁,感谢我们高教社和支持我们的院校。

谢谢大家!

第二是高职院校在注重职业能力培训的同时,更加重视重塑学生自信心、重塑学生上进心,更加重视学生创新能力培养,成效显著,我们不仅仅是就业的培训,我们更加注重重塑学生自信心、上进心,更加重视学生创新能力培养,体现中国特色高职教育,关键特征,立德树人。这也有很多数据,不展开说。

第三是2014届高职毕业生三年内,为什么2014届,因为到2017是三年,三年内自主创业比例为8.5%,比2010届高出了2.5个百分点。校长们,2.5个百分点很不容易啊,我们到院校去调研,一说你们有几个创业,说有100人,我说毕业生多少,毕业生3000人,一算,3%,所以2.5个百分点很不容易。

第五是跨区域共建共享数字化教学资源,成效开始显现,1043所院校,3094家行业企业参与专业教学资源库建设,参与这个建设本身就是校企同育人才的平台,又是跨区域的辐射,跨区域给中西部填补了中西部院校教学资源不足的矛盾。

第六是院校主动将区域产业发展需求融入专业建设,专业链对接产业链,将产业先进技术元素,优秀文化元素和工匠精神融入专业教学过程。

第七是高职教育产教融合的实践探索取得成功,并成为推进教育改革的基本制度,为国家教育教学改革提供了重要的经验。就是2017年12月27号,国务院办公厅发布了关于深化产教融合的若干意见,我们高职战线院校长们看到都非常振奋,因为我们已经实践了多年,看到国办发的文件非常高兴,比如说清华大学副校长就在座谈的时候指出,这是我们职教的经验开始向全国教育的辐射。

新格局三,高职教育扶贫显示“贴身帮扶+就业扶贫”的独特优势,全国近四分之一的高职院校(300多所),四分之一的高职院校分布在六盘山等教育扶贫工程区域,2017年共培养60万毕业生,本地就业规模超过30万人,扶贫区域的毕业生一半以上能够留在当地就业,这是我们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大学生到基层就业这样一个重要的文件精神。

案例13,精准扶贫与扶志扶智,一扶志气,二扶智力相结合,我们有一批案例,新疆维吾尔医药高等专科学校86%的学生留在当地就业,西藏职业技术学院开设29个专业,毕业生全部留在当地就业,为自治区输送了2万余名技术技能人才。

杭州职业技术学院电梯专业开展“校企精准扶贫班”,上海城建职业技术学院酒店管理专业针对国际化大都市酒店专业需求。凉山地区彝族学生,尼苦伍呷(音),在家书中写到,我承载着家人的希望来这里求学,不仅改变了自己的命运,还能改变我家族的命运,并为彝家孩子树立好榜样。扶志扶智,一个是志气,一个是智力。服务乡村振兴,也是形成了格局,第一个格局,投入乡村振兴成为高职新热点;第二个格局,技术支农为乡村发展注入新动能;第三个格局,乡村合作,校政合作成为城乡融合新机制。也是有很多案例,不一一介绍。

总而言之,体现了高职教育责无旁贷和不可替代,那是真不可替代。

第三个特点,本年度报告更加重视从第三方的视角来评价高职教育的质量,着重体现在更加客观的呈现高职教育质量方面的问题。我们统计了一下,先后有多达27次提出高职院校质量建设方面的问题,还提供了八张表格,让读者有机会看到各省高职教育质量存在的问题。比如就业率,有的省份它的中位数,22所学校中位数就是11个,只有84%的就业率,也就是说有11所要低于84%的就业率,而且现在这个数据越来越真实,越来越客观。这是比较大的问题。中位数就是第11个学校,或者说50个学校第25个学校叫中位数,只有84%,也就是低于84%的还有24个学校,类似于这样一些数据,也指出了很多问题。

可以看一下57页,高职院校服务脱贫攻坚呈现了新的格局,作出了重要的贡献,体现了责无旁贷和不可替代。第一个格局,高职教育服务脱贫攻坚呈现“跨省互助+省内自助”的全新态势,高职院校积极落实中央确定的东西部扶贫协作要求,东部省份组团援助中西部地区,帮扶覆盖面进一步扩大,“支援中西部地区招生协作计划”覆盖的中西部省份由2016年7个增加至10个,招收中西部学生由2016年7万人一下子增加到12万人。这个强度非常大。在中西部地区省级政府统筹下,高职院校组团开展跨省援助和省域内帮扶,通过院校联办专业,高职帮扶中职,中职延伸服务,开启了中西部地区“跨省互助+省内组助”的新模式。

案例11,组团式帮扶有非常精彩的案例。这个案例就是本质。湖南省教育厅组织高职院校开展组团式帮扶,在跨省互助方面组织10所优秀院校帮扶吐鲁番职业技术学院10个专业。山东省教育厅先后与重庆、新疆、青海、西藏四省区签订职业教育东西协作行动计划协议书,明确对口支援任务。湖北省教育厅组织34所高职院校与34所贫困县中职开展对口帮扶工作等等。

“跨省互助+省内自助”组团式帮扶。第二个新格局,精准扶贫逐步形成,专业支撑加上产业扶贫的基本模式,高职院校精准教育扶贫,逐渐形成专业支撑产业扶贫基本模式,聚焦高职院校以专业为支撑,聚焦贫困地区产业精准发力,依托优势专业援建当时急需的专业,招收当地学生开展职业培训。

后面专门有案例12,多样化帮扶带动当地土特产品出山,我们上面仅仅举了4个例子,实际上这些例子不胜枚举。浙江经贸职业技术学院依托电子商务专业搭建电商平台,帮助企业和农户销售广西特产50余万斤,走出一条“职业教育服务区域经济”的新路子,中央电视台等媒体数次专门播保。

黔货出山:黔货贵州,贵州安顺职业技术学院依托该校省级制茶大师工作室,牵头成立安顺有机茶产业联盟,建设1000吨精制茶生产线、500吨抹茶生产线。

湘货出山:我们随意举个例子。湖南汽车工程学院,依托信息工程和经济管理学专业优势,最后一句话,帮扶的人均年收入由帮扶前3000元提高到8700元,校长们都坐不住了,我们都干了这些活,等会儿校长们有机会可以和媒体们介绍。

滇货出山:云南农业职业技术学院依托优势专业打造“云农职·慧农时邦”等,为云南农业中小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累计销售农产品达到300万元,非常多。校长们觉得我们都干了这些活,怎么没有我们呢,都可以理解。

第三,得到了国家领导人的认可。2012年时任教育部长袁贵仁对高职质量年度报告做出了长段的批示、高度的评价,尤其是对高等职业教育面向85%以上的家庭是第一代大学生,缩小农村家庭孩子和城市孩子入学机会的鸿沟,认为这是功德无量的大事,功德无量的好事。这是非常高的评价。此后,2014年当时国务院副总理刘延东作出批示,肯定高职教育在校企合作和人才培养上的重要作用。2017年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作出重要批示,肯定了高职教育在“双创”等方面的贡献,并要求各级政府给予更多的支持。这个新闻点一直没有报道过,这次我们在2018年的后记里面专门作了比较完整的一段描写,李克强总理2017年的批示。

第二,过去六年高质量年度报告面向社会发布,发挥了积极的作用。首先是初步形成了高等职业教育质量观的共识,这是五个一级指标,包括学生发展是高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的根本质量,学校办学综合实力和教学改革是第二个指标,发展环境质量是第三个指标,发展环境质量特别重视政府责任与政策落实的情况,特别重视习近平总书记反复要求的“一分部署、九分落实”,就是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的政策落实,实际上是存在问题的。可以说,我们连续七本高职质量年度报告对于政策的落地始终是指出问题的,每一年都是有这个内容。第四个指标国际影响力,第五个指标服务贡献。一共是五个一级指标,共计33个二级指标。对中国特色高等职业教育质量的评价产生了重要的引领作用,职成司领导称报告为引领者、推动者、贡献者,我们在后记里不断地说我们努力的方向,实际上是领导在审读我们材料时的评价。其次,我们得到社会和高职院校的重视,从一个简单的指标,我们高职质量年度报告发行量来看逐年提高,2017年度超过了两万册,应该说也是蛮重要的一个指标。实际上谢俐副司长在审读的时候再次说,你们宣传不够、你们出版发行覆盖面不够,最后我还是希望为我们这本质量年报要站台,能够呼吁。

感谢林总的致辞。高职质量年度报告多年来一直得到高等教育出版社的大力支持,再次对高教社和林总表示感谢。

下面进行第二项议程,请质量年报编委会主任、上海教科院原副院长马树超教授对今年的高职质量报告进行解读。掌声有请。

最后,再次感谢大家对高教社的信任和支持。祝发布会圆满成功,祝大家身体健康,收获满满。谢谢大家!

尊敬的董刚主席,各位领导、各位专家、各位媒体朋友,大家上午好!非常高兴又和大家在这里相聚,去年是梅地亚中心,今年在友谊宾馆,也就是源于我们一年一度的中国高等职业教育质量年度报告新闻发布会,每次发布会都会邀请高职高专院校的领导和专家参加,也会邀请全国各大媒体的记者朋友们参加。刚才董刚主席已经介绍,在此我谨代表质量年度报告的出版单位高等教育出版社向大家的到来表示热烈地欢迎和衷心地感谢!

经过质量报告编写团队的潜心研究、校联会秘书处的精心筹备,2018中国高等职业教育质量年度报告,今天正式向社会发布。感谢大家一如既往对中国高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的关心与支持,发布会现在正式开始。

出席今天新闻发布会的嘉宾单位有:中国高等教育学会、高等教育出版社、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中国建设教育协会、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中心、中国退役士兵职教集团、中国高等教育学会职业技术教育分会等;还有来自人民日报、新华社、光明日报、中国教育报、人民政协报、瞭望周刊等19家中央级的通讯社、报纸和杂志的新闻媒体单位。

作为质量报告编写的委托方,我代表全国高职高专校长联席会议,向质量报告的编写团队表示由衷的敬意,感谢你们的努力和付出,我们才能更好地向社会展示高职教育发展成就和人才培养质量;向媒体朋友及社会各界人士表示深深的敬意,感谢你们对高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一直以来的关心与支持,并不断为高等职业教育创新发展鼓与呼;也向应邀参加发布会的各位高职院校长表示感谢。

今天上午的发布会有三项议程:

首先进行第一项议程:请高等教育出版社副总编林金安先生致辞。大家掌声有请。

THE END
1.中国教育在线是国企吗?网友(匿名用户)职场问答中国教育在线是目前最大的综合教育门户网站,是国企,它提供了基础教育、高等教育、继续教育的全方位的教学,中国教育在线主办单位是赛尔互联(北京)教育科技有限公司。作为中国最大的综合教育门户网站,中国教育在线秉承“全面关注中国教育,切实做好教育服务”的使命,以满足各类教育需求为主,发布各类权威的招考、就业、辅导等https://zq-mobile.zhaopin.com/zpdOutputQuestionForXZH/6009804
2.我在小红书看到关于留学的中介,想问一下这是真的吗?知乎用户 教育培训行业 创办人 2 人赞同了该回答 0 在这个视频中,我们深入揭露留学骗子的猖獗现象,特别是那些承诺“保录取”的中介服务。许多学生和家长在某些平台选择中介时,常常被高效诺言所吸引,结果却陷入了骗局。我们会详细分析这些骗局的典型操作模式,讲述几个受害者的真实案例,并提供如何识别和避免这类骗子的https://www.zhihu.com/question/528880279/answer/3474631079
3.帮助中心中国统一教育网名校课程,涉及广泛的学科,名校老师认真讲解深度剖析,帮助学生们解决学习上遇到的问题,更多名校课程不断更新中……https://www.tongyi.com/index.php/helpp/search
4.莞教通教育可信数字身份 教育数字身份服务 教育电子奖状 可信奖状电子版 国家教育资源平台 国家中小学智慧教育平台、资源、教研 广东省教育资源平台 省教育资源平台:学科资源、专题资源 教师培训平台 教师在线报名继续教育培训 东莞图书馆 东莞图书馆数字资源 问题反馈 教师对莞教通问题意见反馈 开放平台 针对企业上架https://www.dgjy.net/
5.《中国教育发展报告(2009)》新闻发布暨教育改革发展研讨会21世纪教育研究院和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定3月1日下午14:00在于北京理工大学国际教育交流中心第二会议室,举行“中国教育蓝皮书发布暨教育改革和发展研讨会”。中国网现场直播,敬请关注! 文字内容: 柴纯青(21世纪教育研究院副院长): 尊敬的各位专家学者、各位媒体朋友,21世纪教育研究院的合作伙伴,蓝皮书的作者,感谢大家http://www.china.com.cn/zhibo/2009-03/01/content_17332718.htm
6.中国式现代化与高等教育改革创新发展摘要:实现中国式现代化是新时代的国家命题,必须深刻把握其主要特征和核心要义,既要有国际可比性,也要有中国制度特色、文化特点和价值特性。高等教育作为科技第一生产力、人才第一资源、创新第一动力的重要结合点,要在实现中国式现代化的历史进程中发挥龙头作用,全面把握高等教育发展的基本形势,准确作出基本判断,抓好根本https://www.sxit.edu.cn/fzghc/info/1015/1668.htm
7.管理会计师管理会计师初级考试管理会计师中级报名条件高顿教育拥有14年财经教育行业培训经验,电话:400-600-8011,高顿管理会计师是中国总会计师协会授权机构,并在2018年荣获中国总会计师协会颁发的“最佳合作伙伴”与“最佳贡献奖”,旨在为管理会计师考生提供了完善的考试资料,管理会计师教材,管理会计师课程,管理会计师报名入口https://www.gaodun.com/mat/
8.中国教育报:教育行政部门如何“织”好政务微博热点聚焦《中国教育报》2013年3月28日(记者 易鑫)题:政务微博,教育部门如何“织” CFP供图 教育部新闻办微博开展“中国梦·学子梦”宣传活动、公安部微博欢迎举报问题户口、上海市政府微博滚动发布黄浦江漂浮死猪事件的最新调查进展……近来,各大政务微博上不断出现紧跟社会热点、与民频繁互动的话题,引来无数网友的热捧。 http://jyt.shaanxi.gov.cn/jynews/rdjj/201303/28/33434.html
9.「中国教育在线招聘」中国教育在线怎么样?首页>中国教育在线 公司介绍 中国教育在线(www.eol.cn)囊括高考频道、考研频道、留学频道、行考频道、基教频道、教师频道、外语频道、培训频道等众多频道,贯穿从幼儿园到继续教育的所有教育需求,用户覆盖终身教育人群。 动态 暂无新动态,发现其他公司的相关动态 https://maimai.cn/brand/home/chaQdUyp
10.中华人民共和国密码法–云南城市建设职业学院第二十三条 国家推动参与商用密码国际标准化活动,参与制定商用密码国际标准,推进商用密码中国标准与国外标准之间的转化运用。 国家鼓励企业、社会团体和教育、科研机构等参与商用密码国际标准化活动。 第二十四条 商用密码从业单位开展商用密码活动,应当符合有关法律、行政法规、商用密码强制性国家标准以及该从业单位公开标准的https://www.yncjxy.com/baoweichu/falufagui/209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