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谓的“进入内部系统更改高考分数”
骗子自称收取费用后,可通过“特殊途径”更改高考分数。
警方提醒
考生成绩在发布前做了多份原始数据存档和数据异地备份,发布网站也设立了严密的防入侵系统,以确保考试数据绝对安全,请广大考生家长切勿轻信。
03
高考报志愿阶段,有不法中介或网站称掌握内部数据,能够“精准定位院校”。并假冒所谓的志愿填报专家身份,声称“百分百保上”“一分不浪费”,以此收取高额费用。
考生在填报志愿时,应综合参考教育考试机构和所在中学、有关高校提供的官方信息,不要相信不法机构或个人声称的“内部消息”,自主合理填报志愿,谨防上当受骗。
04
所谓的“提前录取”
提前批次录取主要针对国防、艺术类院校等考生,录取工作全部由计算机系统按志愿和投档规则投档,不受任何人为因素影响,考生可通过教育考试院官网查询录取信息。
05
所谓的“申请助学金、高考补贴”
不法分子通过非法途径获取考生身份信息后,假冒教育部门工作人员等身份,以符合“奖学金”或“高考补助金”资格为由,骗取押金或手续费。
06
“补录”骗局常常出现在高考志愿录取结束后,骗子对考生家长谎称某高校名额没能招满,通过花钱“打点”可让考生获得补录名额,以此骗取考生家长钱财。骗子也会谎称有特殊关系,可以购买“内部指标”“计划外指标”。
正规的招生录取不会产生任何附加费用,凡是需要收取保证金、录取费、指标费的“招生指标”,一律不能相信。
07
所谓的“伪造录取通知书”
骗子冒充高校招生办人员,向考生寄送伪造的录取通知书,让考生将学杂费打入指定的银行账号,以骗取钱财。类似骗局还有制造虚假的钓鱼网站,骗子的目的就是骗取学生的生活费、学杂费。
08
所谓的“机票退改签”
09
所谓的“刷单兼职”诈骗
高考结束后,不少考生会选择在暑期兼职勤工俭学。“网上刷单”号称“足不出户就能赚大钱”,往往能吸引到不少学生。
“刷单兼职”都是骗局,骗子一开始会给一些报酬,只为了“放长线钓大鱼”。等受害人深信不疑后,骗子会诱骗其继续刷单,后续不再返还资金,并拉黑受害人。
特别提醒
准考证不能晒
高考结束了,准考证务必要保管好。如果考生把准考证晒到朋友圈,身份证号等重要信息很容易被复制。
身份证不能晒
即使对身份证号码和姓名作了模糊处理,但在稍懂图像修复技术的不法分子手里,分分钟可以恢复或加以改造利用。
考生号和密码不能晒
考生号是整个高考期间使用最多的号码,高考成绩查询、录取结果查询、体检结果查询都需要输入。
成绩单、成绩查询页面不能晒
这类照片同样会暴露考生号、姓名等重要信息。
高考志愿填报纸质表不能晒
志愿填报除了要在网上操作,还需要考生填写纸质表格并签字确认。有的考生为了留念会对纸质表拍照,但是千万别晒出去,以免个人信息泄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