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网络平台是网络特征与素质教育紧密契合的应然要求
2.网络平台是高校教育改革助推素质教育网络化的实然趋势
二、大学生素质教育网络平台的建设框架
1.统筹规划网络,建立科学系统的素质教育内容环境
大学生素质教育可按内容分为思想政治素质教育、专业知识素质教育、身心健康素质教育、科技人文素质教育和就业技能素质教育等五大板块。为此,大学生素质教育网络平台建设应以此为依据,以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知识教育、身心健康教育、科技人文教育和就业技能教育等五个素质教育网络子平台为基础,基于图论最优匹配理论形成“一校、五网、多站”式教育内容体系,满足学生成才多样化的教育需求。
一是思想政治教育网络子平台。思想政治教育网络子平台应重点整合党建工作、团建工作和思想政治理论教育工作,形成三者有机融合的思想政治教育网站群,对大学生施加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影响。党建工作网站可通过开设网上党校、马克思主义理论中国化最新成果、基层党组织建设等栏目,形成长效的党员先进性教育平台;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和研究的专题网站,可通过重点课程建设、经典文献、课程教案、实践教学等栏目,帮助学生学习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提升理论素养;团建工作专题网站可通过网上团校、志愿服务、主题团日、政治学习等专题栏目,为全校团员青年的思想政治教育服务。三个专题网站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引领,以理想信念教育为核心,各有侧重、优势互补,把思想政治教育拓展到网络世界。
二是专业知识教育网络子平台。专业知识教育网络子平台应紧紧围绕大学生专业课程、专业知识学习而构建,有效整合学校的精品课程网络,充分体现在线、开放的特征,为大学生个体提供网上学习机会,并逐步探索开放互联网背景下全新的大学课程组织实施模式,撬动传统课堂组织管理模式。同时,与网络课堂相对应的教学管理、选课中心、师生服务等网络载体也应同步跟上,让学生可网上选课、网上评教以及网上查询成绩等,实现教育过程和管理的网络化。
三是身心健康教育网络子平台。身心健康教育网络子平台应充分利用网络的虚拟性、交互性、匿名性等特征,开展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心理辅导测试、健康知识普及教育等,通过网络平台训练达到提高身心素质的目的。可探索建立心理辅导与健康专题网站,将教育融入其中,让学生通过网络平台了解身心健康知识,进行身心健康的自我训练和测试评价,也可以在线咨询有关专家,解决成长过程中的身心困惑。
五是就业技能教育网络子平台。面对严峻的就业形势,高校针对大学生就业技能素质的教育日显重要,很多高校已经形成了完善的课程体系,但如何利用网络开展就业技能素质培训还在探索之中。就业技能教育网络子平台应主要针对就业技能的训练和就业信息提供而开设,使学生能更加快捷地获得信息和相应的服务。学校可通过建立专门的网站,开设职业生涯规划、就业指导、就业资源、招聘流程等栏目,使学生掌握就业政策法规、就业技能技巧,开展自助式网上职业倾向、性格特征和综合素质的测试,促进毕业生对自我认知的科学评价。
2.创新网络运行,构建“师生共建、网上互动、有效评价”的素质教育模式
3.健全网络管理,形成“教师主导、学生主体”的运行机制体系
三、大学生素质教育网络平台实践的经验启示
1.树立科学的大学生素质教育网络理念是关键
2.构建分层分级“一校多站”素质教育网络平台是基础
3.传统手段与现代技术相融合是网络素质教育的活力所在
4.与时俱进、革故鼎新是素质教育模式持久发展的源泉
四、总结
总之,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网络教育已经成为大学生素质教育中一种不可或缺的形式。素质教育网络平台建设不同于传统课堂教育模式,需要我们考虑信息技术、学生变化、教育实际三者的有机融合,与时俱进、革故鼎新,不断积累经验,使网络在大学生素质教育中发挥更大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