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新征程新伟业】南昌打造全国重要人才集聚中心
我省加快建立省市两级“一站式”人才服务平台
江西省政府新闻办、省委人才办、省教育厅、省科技厅日前联合召开“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系列新闻发布会(加强江西科教人才工作专题),介绍了我省实施人才强省、教育强省、科技强省战略的情况。记者从发布会上了解到,我省结合实际,提出“打造天下英才重要首选地,加快建设中部地区重要人才中心和创新高地”的战略目标,作出了“2+2+4+N”人才高地建设的战略布局。
A.
支持南昌市打造全国重要人才集聚中心
省委组织部副部长、省委人才办主任刘光华表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江西,关键在人,关键在人才。要抓实党管人才,进一步激发人才体制源动力。强化“一把手”抓“第一资源”,全面推行党委(党组)书记领衔人才工作项目,着力破解人才工作重点难点问题。发挥考核指挥棒作用,将人才工作指标纳入全省综合考核,进一步压实党管人才工作责任。加强对人才工作的政治引领,落实党委联系服务专家制度,开展各类高层次人才国情研修,努力实现增人数和得人心的有机统一。
抓细政策落地,进一步保持人才政策竞争力。去年以来,我省着眼集聚更多一流人才,着力推进人才政策优化升级集成,密集出台了省委关于打造天下英才重要首选地的意见、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攻坚行动实施方案、省高层次人才引进实施办法等一系列人才政策,搭建了人才政策体系的“四梁八柱”,形成了江西人才竞争的比较优势。同时,专门建立落实人才政策“三项机制”,即人才政策动态评估调整及问题清单交办机制、人才政策兑现主办机制、人才服务协调保障机制。
B.
加快建立省市两级“一站式”人才服务平台
抓牢人才培育,进一步提升人才队伍创新力。坚持人才引领驱动,关键是全面提高人才自主培养质量,着力造就拔尖创新人才。我省将积极对接国家级重大人才工程,持续实施院士后备人选支持计划,遴选储备一批能冲击院士的“种子选手”。深入实施省“赣鄱俊才支持计划”等省级重大人才计划,努力集聚更多战略科学家、一流科技领军人才和创新团队,培养更多青年科技人才、卓越工程师、大国工匠和高技能人才。创新引才方式方法,开展“引培生”试点,引进更多知名高校毕业生投身现代化江西建设。持续打响“才聚江西智荟赣鄱”组团引才品牌,通过“线上+线下”相结合,着力引进急需紧缺高层次人才。开展高校聘任学术副校长工作。持续做好省高层次人才服务团工作,畅通干部人才交流渠道。
抓好贴心服务,进一步增强人才环境吸引力。我省将坚持以人才需求为第一导向,持续优化人才服务,打造近悦远来的人才生态,着力推动全省上下识才爱才敬才用才蔚然成风。加快建立贯通线上线下的省市两级“一站式”人才服务平台,组建省人才发展集团。聚焦人才关心的住房、医疗、子女教育等堵点问题,为人才提供全方位生活服务保障。聚焦人才创新创业中的资金难题,进一步优化金融支持举措,为人才营造事业发展的“江西绿洲”。
C.
走多样多元化发展的高中教育之路
省委教育工委副书记、省教育厅厅长郭杰忠说,结合江西实际,我省将突出“推动高质量发展”这个主题,按照学前教育“补短板”、义务教育“重均衡”、职业教育“扬优势”、高等教育“求突围”的总体思路,全面落实省“十四五”教育发展规划和教育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大力实施学前教育、县域普通高中、特殊教育三个“发展提升行动计划”、义务教育薄弱环节改善与能力提升工程、职业教育提质创优行动计划以及高等教育“突围”九大行动等,加快构建高质量教育体系。
我省将以教育评价改革为牵引,深化育人方式、办学模式、管理体制、保障机制改革,在优化区域教育资源配置、巩固“双减”成果、引导规范民办教育发展、深化人才体制机制改革、健全校家社协同育人机制、破解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教育问题等方面持续发力。以国家智慧教育平台整省试点为契机,加快推进教育数字化,扩大教育对外合作“朋友圈”,持续办好国际产学研用合作会议等重大活动,使教育强省建设的动能更加强劲。
谈到如何打造更加公平的江西教育,郭杰忠表示,要强化学前教育普及普惠安全优质发展,深入实施“十四五”学前教育发展提升行动计划,以“重普惠、强机制、提质量”为重点,加大公办园建设力度,支持普惠性幼儿园发展,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对“幼有优育”的期盼。
优化教育资源配置,努力缩小区域、城乡、校际教育差距,以义务教育薄弱环节改善与能力提升工程为抓手,进一步加大经费统筹力度,积极化解“大校额”“大班额”,不断健全“上学座位”保障机制。全面推进城乡教育一体化发展,在办学标准上,经费、师资、设施配备进一步向乡镇学校倾斜,用更高水平的资源配置标准支撑乡村学校发展;在办学体制上,加快城乡教育共同体建设。加快改变高中阶段教育基于升学导向的办学格局,走多样多元化发展的高中教育之路。
完善教育评价体系,强化德智体美劳过程性评价,推进新高考落实落地。实施高校分类发展行动,改进职业学校评价,指导推动高校从办学定位中选好主赛道、从办学特色中抓住主攻点、从办学优势中找准突破口,引导不同类型学校办出特色和水平。
D.
着力创建国家超算南昌中心等重大创新平台
省科技厅党组书记、省科学院党组书记宋德雄介绍说,党的十八大以来,我省综合科技创新水平指数从2012年的全国第25位前移至2021年的第16位,大幅进位9位。全社会研发投入实现了从113.66亿元到502.17亿元的大跨越,增速居中部第2位,研发投入强度从0.88%到突破1.7%,创历史新高。
宋德雄表示,提升平台实力能级,锻造创新江西“硬核支撑”。要深入推进鄱阳湖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赣江两岸科创大走廊建设,不断彰显区域创新的“能见度”。扎实开展重大创新平台攻坚行动,主动对接参与国家实验室建设,积极推进在赣国家重点实验室新建及重组,着力创建国家稀土技术创新中心、国家中药资源与制造技术创新中心、国家超算南昌中心、庐山国家植物园等重大创新平台,加快推进大口径射电天文望远镜、本草物质科学研究设施等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建设,推动与更多“大院大所”“名校名企”合作共建高端研发机构。
强化企业主体地位,培育创新江西“优势集群”。大力开展全社会研发投入攻坚行动,推动组建科技创新发展基金,健全以政府财政资金投入为引导、企业投入为核心、金融和社会资本为重要补充的多元化科技投入体系。推动各类创新资源、要素、服务向企业聚集,推动规模以上企业建立研发机构和创新平台。扎实推进科技型企业梯次培育,加快实施“科技副总”专项计划,全面提升企业科技创新能力,为创新江西提供“筋骨”支撑。
探索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新型举国体制“江西方案”,充分发挥24个产业链科技创新联合体作用,聚焦突破一批产业关键共性技术,实现“工厂在哪里、实验室就在哪里,工程师在哪里、科学家就在哪里”,推动产业链从“量”到“质”的蜕变、从中低端向中高端的跃升。加快构建“政产学研用金”结合、上中下游衔接、大中小微企业协同的创新群落和创新体系,促进创新链、产业链、人才链、政策链、资金链深度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