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中国教育国家级政策以及省市政策分析市场依然有巨大的发展空间中研普华

教育产业为国家重点战略行业,日益受到国家和社会的广泛重视。。《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中共中央关于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重要文件的出台推动了我国教育行业持续发展,为建设终身学习型社会、完善终

教育产业为国家重点战略行业,日益受到国家和社会的广泛重视。《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中共中央关于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重要文件的出台推动了我国教育行业持续发展,为建设终身学习型社会、完善终身教育体系、推进全民阅读以及强化知识产权保护提供政策支持。

随着经济不断稳步增长,中国经济总量已位居世界第二,综合国力不断提升。随着社会分工不断多元化,个人职业轨迹多层次的延伸,跨专业、跨学科的个人终身学习及培训需求持续升温。终身学习时代的到来也增强了企业员工、白领人群的强烈危机意识,全面学习的热潮已经掀起,终身教育的市场依然有巨大的发展空间。

近年来,全球智能手机的普及率迅速上升,移动互联网产业呈现高速发展态势。依托于智能手机的快速普及,以及互联网的高速发展,移动应用程序已成为用户日常生活的组成部分。随着用户习惯的进一步形成,科技不断革新,智能终端的性能和5G互联网应用场景等亦不断提升,未来以移动应用为依托的终身教育市场规模将实现进一步增长。

在互联网教育领域,新科技的出现能让用户的学习行为得到更好的了解,从而使移动教育提供者更精准高效的开发出懂得用户的知识类产品,让用户得到更符合自身需求的内容,从而降低了用户知识摄取的门槛。同时,互联网教育行业通过专业细分的定位,在各自细分领域内不断实现课程及知识产品的横向纵向拓展,打通学习者与知识提供者之间的闭环,通过算法技术实现内容资源的积累,从而提高用户粘性和用户价值。

图表:2020-2022年中国教育行业市场供给能力分析

一、国家层面教育行业政策规划汇总及解读

1.规范类:

2021年,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于2021年7月印发《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意见》指出,坚持学生为本、回应关切,遵循教育规律,着眼学生身心健康成长,保障学生休息权利,整体提升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积极回应社会关切与期盼,减轻家长负担。

《意见》提出,要坚持从严治理,全面规范校外培训行为,对教育培训机构进行了资质限制和融资限制。政策明确规定,各地不再审批新的面向义务教育阶段学生的学科类校外培训机构,现有学科类培训机构统一登记为非营利性机构;对非学科类培训机构,各地要区分体育、文化艺术、科技等类别,明确相应主管部门,分类制定标准、严格审批。学科类培训机构一律不得上市融资,严禁资本化运作;已违规的,要进行清理整治。

2.支持类

除了规范类政策,我国也发布了不少支持类政策,为教育提供了直接和间接的助力。2021年全国两会《政府工作报告》中,强调了用科技创新驱动高质量发展及加大民生领域的保障投入,增进民生福祉:发展更加公平更高质量的教育,构建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的教育体系;推动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和城乡一体化,让每个孩子都有人生出彩的机会。

2021年1月,教育部、国家发展改革委、工业和信息化部、财政部、国家广播电视总局等五部委联合印发了《关于大力加强中小学线上教育教学资源建设与应用的意见》。基本目标是到2025年构建三个体系,一是基本形成定位清晰、互联互通、共建共享的线上教育平台体系;二是覆盖各类专题教育和各教材版本的学科课程资源体系;三是涵盖建设运维、资源开发、教学应用、推进实施等方面的政策保障制度体系。

2021年6月3日,国务院发布《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规划纲要(2021-2035年)》,明确到2025年,我国公民具备科学素质的比例超过15%,各地区、各人群科学素质发展不均衡明显改善。到2035年,我国公民具备科学素质的比例达到25%,城乡、区域科学素质发展差距显著缩小,为进入创新型国家前列奠定坚实社会基础。

二、省市教育行业政策规划汇总及解读

1.河北省印发教育事业发展“十四五”规划。规划中提到,加快教育信息化建设步伐,推进信息技术与教学深度融合。大力开发引进优质在线教育资源,推动形成纸质教材和数字资源相结合的课程资源体系,支持学生灵活选择和组合应用,支持教师基于学情精准诊断的个性化资源推送。实施“优质资源共建共享计划”,遴选推广基础教育省级优质课程资源。将编程教育纳入中小学课程体系,提升学生数字技能和素养。

2、2021年1月27日,广东省人民政府网站上发布《教育部广东省人民政府关于推进深圳职业教育高端发展争创世界一流的实施意见》。文件指出,教育部、广东省人民政府决定共同推进深圳职业教育高端发展,率先建立中国特色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模式。到2022年,建成坚定社会主义办学方向、体现世界一流水平、区域贡献卓著、彰显国际影响力的中国特色现代职业教育体系,为国家和世界职教事业贡献"深圳方案"。

3、2021年4月19日,教育部、广东省政府举行推进深圳职业教育高端发展、争创世界一流新闻发布会。深圳计划到2022年累计投入100亿元支持职业教育发展,形成中职、高职、本科层次职业教育一体化协同发展机制,到2025年,2至3所职业学校和10至15个专业群进入世界一流行列。

4、《广东省职业技能培训"十四五"规划》:提出,到2025年,广东全省累计开展各类职业技能培训700万人次。通过高质量职业技能培训和技能人才评价认定,劳动者技能素质明显提升,技能人才、特别是高技能人才规模逐步扩大,到2025年底,全省高技能人才达580万人。

免费获取更多报告节选

免费咨询行业专家

K12教育企业转型初见成效,利润有望进一步修复。根据“双减”政策要求上市公司在2022年以来陆续完成了对于K9学科培训K...

超级计算机技术发展趋势和应用前景分析2023超级计算机行业发展趋势及市场现状分析超级计算机技术发展趋势和应用前景...

风电仍有大幅增长空间根据全球能源互联网发展合作组织发布的数据显示,“十四五”期间我国规划风电项目投产约2.9亿千2...

锂电池并非仅为电动汽车的一个部件,应将锂电池产业明确定位为储能产业,及时编制锂电池产业发展规划。发改委、工信部...

石油行业是世界经济中的重要行业,是维持当今世界宏观经济增长的主要原因之一。石油行业的前景和市场现状充满着机会和...

初秋时节,贵州省贵定县德新镇新铺村种植的黄桃迎来收获季,村民忙着采摘、分拣、包装,供应市场。近年来,贵定县以“...

THE END
1.中国教育在线“作为中国教育的联结者和赋能者,中国教育在线致力于成为推动中国教育前行的力量。多年来,中国教育在线专注教育领域,坚持满足各类教育需求,对接国内外2000余所高校、3000余所高中,覆盖全国30余个省市,发布各类权威的招考、就业、辅导等权威的教育信息,专注于为国内外https://www.eol.cn/
2.NTCE中国教育考试网 关于开展2024年下半年中小学教师资格考试(面试) 报名工作的通知2024年下半年中小学教师资格考试(面试)报名工作将于11月8日开始。此次面试在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举办,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的报 关于2024年下半年中小学教师资格考试(笔试) https://ntce.neea.edu.cn/
3.政策解读教育部财务司负责人就《关于调整完善助学贷款有关政策的通知》答记者问2023-09-15 教育部有关部门负责人就《视力残疾和听力残疾人员普通话水平测试管理办法(试行)》答记者问2023-09-13 教育部校外教育培训监管司负责人就《校外培训行政处罚暂行办法》答记者问2023-09-12 教育部教材局负责人就中等职业学校三科教材http://www.moe.gov.cn/jyb_xwfb/s271/index_1.html
4.中国教育信息网中国教育信息网作为中国教育信息的联结者,平台致力于为教育赋能,成为推动中国教育前行的力量、平台主要发布教育动态、教育信息化、教育视频、教育政策、高考、考研、自考、成人高考、教师招聘、就业、留学等权威的招考、招生、就业、招聘、校企供求信息等,我们专注教育领https://www.e-chinaedu.cn/
5.教育·继续医学教育学分管理有了新办法(2024-11-12) ·新华社权威快报丨明年“六一”起施行!学前教育法来了(2024-11-08) ·报告显示:"双一流"建设高校人才自主培养能力显著增强(2024-11-06) ·提额度、降利率!国家助学贷款政策调整(2024-11-05) ·教育部等十七部门联合印发《家校社协同育人“教联体”工作方案》http://www.chinapolicy.net/list.php?fid-77-page-1.htm
6.《中国教育政策建议书》(2022年版)发布《中国教育政策建议书》(2022年版)发布 马芙蓉 摄 中新网武汉2月26日电 (马芙蓉 党波涛)长江教育研究院、华中师范大学国家教育治理研究院26日在武汉联合发布《中国教育政策建议书》(2022年版)(以下简称《建议书》),建议进一步推进“双减”政策落地、构建良好教育新生态。 https://www.chinanews.com.cn/m/gn/2022/02-26/9686913.shtml
7.教育部发文!数据看十八大以来我国教育改革发展新变化中国教育新闻网官方搜狐号 十八大以来,党中央部署了一系列重大教育改革、重大政策措施和重大工程项目,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占GDP比例连续五年保持在4%以上,中国教育事业取得了历史性进展,总体发展水平跃居世界中上行列,培养了一大批高素质人才,提高了全民族素质,推进了科技创新、文化繁荣,为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和民生改善做出https://m.sohu.com/a/195350241_2436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