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学科教学案例分析,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关键词:公共管理学科案例教学完善
一、案例教学方法的内涵、特征及意义
案例教学的起源可追溯到1910年的美国哈佛大学。如今,在哈佛商学院,所有课程都用到案例教学,学生两年中要学习400-600个案例;肯尼迪政府学院60%的课程运用案例教学,学生两年中学习100-140个案例。哈佛的案例教学极为注重启发、讨论与互动,强调把现实问题带到课堂、把理论变成解决问题的公开讨论、把教师的单向讲授变为师生之间的教学相长、把个人的思路变为集体的智慧。[1]哈佛大学商学院对“案例教学法”的成功运用和实施,使其成为一种风靡全球的、被认为是代表未来教学方法走向的成功教学模式。特别是在培养应用型、实战型的管理人才方面,它具有独到的功能和效果,受到管理界、教学界的重视、支持和欢迎。根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对课堂讲授、案例研究、研讨会等九种教学方法进行研究,分别在知识传授、分析力培养、态度转变、人际技巧提高、接受度和知识保留力等六个方面对各国专家做了广泛调查,结果发现案例研究的教学方法综合效果名列第一。那么,什么是案例教学方法呢?
二、实施案例教学方法存在的误区
首先,教师思想认识上存在一定的误区。有的教师没有意识到案例教学是在教学观念和方式上的一次深刻变革,他们认为,“案例”就是“例子”,举例说明某个知识要点就是案例教学,而没有真正转换教学思维,也就不会真正做到以学生为中心,更不会使教学效果有明显的改善。有的教师则认为“案例分析”是一个专门的课程,可以通过开设一门“行政案例学”课程来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还有的教师甚至认为案例教学是可有可无的,不一定有效。他们认为案例教学无法替代社会实践,学生们通过交流不成熟的意见不会学到任何东西。
其次,学生思想认识上存在一定的误区。由于长期的传统教育模式而形成的被动接受知识的依赖心理的影响,学生对案例教学的适应能力还不足,在一定程度上养成了不愿主动学习、不愿参与讨论的惰性。另外,我们在案例教学过程中也发现,学生的家庭背景和性格特征等因素都会影响到他们在课堂上的反应。尤其是受我国传统文化的无形影响,很多学生即便对讨论的问题有想法也羞于表达,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案例教学方法的有效实施。
再次,案例收集上存在一定的误区。目前,我国公共管理学科的教学与研究工作还处于起步阶段,公共管理研究还不深入,我国多数高校的公共管理教学仍然采用老套的“灌输式”教学,以“两教(教师、教材)为主体,“耳提面命”式地向学生讲授单纯的概念和课程逻辑体系,而对案例教学教材的编写工作滞后,尤其缺乏适用、规范、本土化、针对性强的公共管理类课程的教学案例,影响了案例教学的实际效果。具体而言,在公共管理的案例教学中存在“三多三少”现象,所谓“三多三少”,即:旧案例多,新案例少:第二手案例多,第一手案例少;西方案例多,本土案例少。
三、完善案例教学方法的对策
转贴于3.运用现代化教学技术和手段配合案例教学,提高课堂教学的直观性和生动性。案例教学方法的基本要求就是在高度的拟真性和鲜明的教学目的中,提高学生的认知能力、思考能力和实践能力。因此,案例教学不仅在教学理念和方式上与传统教学不同,而且要求与一定的物质安排相适应。采用现代技术手段配合案例教学必然是未来案例教学的发展趋势,选用声像结合的案例,利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和富于动漫色彩的课件,辅之以适当的背景音乐和短片,能够创造界面友好、形象直观的交互式学习环境,提供图、文、声、像并茂的多种感官综合刺激,还能按超文本、超链接方式组织公共行政管理学科知识和公共行政管理教学信息。因而对学生认知结构的形成与发展有很大帮助,可大大提升课堂的直观性,让学生身临其境、深受启发。现在国外甚至于已有学校尝试租用卫星通道,进行远距离乃至跨洲的案例讨论与学习。这预示着,未来的案例教学将是“无缝式”的,案例教学传统上被划分为学习者先独自对案例作分析,继而以小组和全班的讨论这样一种学习环节的界线将逐渐消失,学习将成为一个连续的过程。
5.注重评估,建立案例教学效果测评系统。
课堂案例研讨的结束,并不意味着案例教学的完成。因为与传统课题教学相比,案例教学中开放式的讨论虽然更能激发学生的智能和各种技能,但缺乏客观的评价依据,增加了教师评估学生知识接受程度的难度。因此,跟踪研究教学实践,注重教学评估意见的收集和反馈,建立与案例教学方法配套的教学效果测评系统就显得非常必要。每次课后,教师应及时召集学生针对本次课堂案例教学进行讨论,征求意见和建议,听取学生对案例教学效果的反映,以便为案例教学的改进奠定良好的基础。譬如:对学生的负责和鼓励程度、课堂上的主要观点和看法的清晰程度、课堂讲授与自由讨论之间的平衡程度、教师的优缺点、案例及阅读材料的质量等情况向每个学生分发征求意见表并及时收集整理反馈,督促有关教师做好改进工作,提高案例教学水平。
参考文献:
[1]史美兰.体会哈佛案例教学[J].国家行政学院学报,2005(2):84-86.
[2][3][美]小劳伦斯·E.列恩著.郄少健等译.公共管理案例教学指南[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1.
一、课堂实录
(一)导入(约4分钟):吸引学生注意,唤醒学生的问题意识
师近来老师对一个地方很感兴趣,是哪里呢?请看视频,注意你所看到的、听到的和想到的。(播放南非旅游风光片,综合展示南非的地形地貌、野生动物、海边风光、草原植被、气候特点、不同人种等,并伴以轻快的非洲音乐,最后定格于好望角)
师视频播放的是哪里?
生1南非。
师(追问)为什么说是南非?
生1我看到了南非的国旗,还有好望角,因为好望角在非洲的最南端。
师很好!而且,南非是非洲最南端的国家。
生2我看到了南非美丽的海岸风光,不同肤色的人们――他们很热情奔放;听到了轻松愉快的音乐,我还想到了南非盛产金刚石。
生3我看到了很多野生动物,如长颈鹿、斑马、大象、犀牛、狮子、鸵鸟、角马等。我想南非肯定很好玩。
生4我觉得南非的音乐听起来节奏感很强,这使我想起了他们的舞蹈。
生5南非蓝天碧水,风光旖旎,我想南非的气候可能比较湿润。
……
师(过渡)好!同学们刚才看视频的时候很仔细,讲得也挺好!现在让我们进一步走进南非。请大家打开书本第88至89页,仔细阅读,并结合图册第52至53页,想一想“我知道了……我还想知道……”请注意,认识一个区域,必须明确三点:一是在哪里?(地理位置)二是有什么?(自然资源)三是怎么样?(环境状况)(课件演示下画线部分)
(二)自学(约8分钟):指导学生读书,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
学生自主看书,教师走近学生,巡视、了解学生的自学情况。(本环节主要是指导学生有目的地看书,一是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提出问题能力和发散思维能力;二是便于了解本节课学生的最近发展区,教师可根据学生回答“我知道了……我还想知道……”的情况确定本课教学的起点、重点和目标。
(三)自学反馈(约7分钟):激活学生思维,帮助学生进行知识迁移
师好,同学们自学得差不多了,谁来说说“我知道了……我还想知道……”?
(学生讲,教师倾听并板书,板书内容如图1、图2所示)
(四)合作学习(约24分钟):指导学生巩固知识,提升学生的合作意识
二、教学片段分析
(一)关于本课教学环节的揭秘
生问生答,可以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挖掘学生的个性特征,发展学生的学习潜能。当然,学生提的问题是各种各样的:有的问题紧扣教学主题,有的问题偏离教学主题;有的问题很有思维含量,有的问题则不然;有的问题学生自己能回答,有的问题需要教师点拨,还有的问题甚至连教师也回答不了――这就要求教师在备课时要花大力气,上课时要有娴熟的驾驭课堂的能力和一定的教学智慧。当学生讨论的问题游离于教学内容时,教师要能及时引导,把学生的思维拉回来;当遇到回答不了的问题时,教师要沉着冷静,不露声色地把问题转移到小组讨论或课后探究。当然,也可以实事求是地告诉学生“这个问题一时难以解决,待老师课后查阅资料后,下节课再回答”。
(二)关于“彩虹之国”的5种答案
上述课例中,学生提出的“我还想知道”问题中的第9个问题“南非为什么会有‘彩虹之国’的美誉?”是书本上没有涉及的内容(社会图册上有提到)。这个问题的提出是课堂教学中的意外。当时,笔者进行了如下教学:
生1南非钻石多,矿产资源丰富,所以叫“彩虹之国”。
师好像有一定道理,有没有不同意见的?
生2南非是个多种族的国家,有很多不同肤色的人,我想“彩虹之国”可能因此得名。
师好像也有道理,还有没有不同观点的?
生3彩虹应该与气候有关,我想可能南非经常下雨,经常雨后见到彩虹,彩虹多所以叫“彩虹之国”。
师好像也对,还有没有其他答案的?
生4彩虹是七色的,而南非的文化是多姿多彩的,我想‘彩虹之国’会不会与它的文化多元有关?”
生5南非野生动物多,各种动物多姿多彩,所以我认为“彩虹之国”可能因此得名。
当时,笔者深深地为学生们的活跃思维所折服,真诚的、发自内心的表扬全班学生:“我们班同学真的很善于联想,且不管答案是否正确,周老师很欣赏大家积极发散思维的学习态度,希望同学们以后继续积极多角度思考问题。我想,彩虹一般出现在雨后,可能与当地的气候有关,而且,南非三面被大洋环抱,雨后现彩虹可能还与光的折射有关,老师也不能确定,咱们课后再上网查资料好吗?”
(三)关于是否要给出正确答案的争论
一堂课,学生提了很多“我还想知道”的问题,是否每个问题都要解答呢?对此,众说不一。比如,关于“彩虹之国”的教学片断,课后交流时,听课教师给出了四种不同观点。
【观点一】既然学生提出了这个问题,教师就应该给出正确答案,而正确的答案往往只有一个,不可能有多个,教师不应该避而不答。
【观点二】既然书本中没有提及,教师自己当时也不知道该怎么回答,完全可以把它作为次要问题忽略不计,或者一笑而过。
【观点三】这个问题不是本课的教学内容,但又是关于南非的,既然学生提问了,还是要回答的。这节课回答不了,可以下节课再回答,但这会影响教师的威信。
【观点四】本课最大的亮点就是关于“彩虹之国”原因的争论,答案正确与否并不是最重要的。最可喜的是,我们从学生的各种回答中看到了学生的思维是多么活跃、学生的联想是多么丰富!我们的小班化教学就是要彰显学生的个性化思维,激发学生思维碰撞的火花。
听了同事们的这些观点,笔者也苦苦思索了以下几个问题:
1.小班化课堂教学的本质是什么?
2.小班化教学的独特优势是什么?
3.“以学定教”如何真正落到实处?“学”如何真正决定“教”?
4.学生想知道的与教师想教学的(预设与生成)如何和谐统一、相得益彰?
5.如何归类、筛选学生自学后提出的“我还想知道”的问题?
这是笔者探索小班化课堂教学改革实践以来遇到的新问题和新困惑。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三、课例启示
(一)教师备课要做到“心中有学生”
教师在备课时必须自我追问:学生可能已经具备了哪些学习新知所必需的生活经验和知识技能?学生是否已经掌握或部分掌握了教学目标中某些知识与技能?全班可能有多少学生已经掌握了?掌握到何种程度?还有,哪些知识是可以通过学生自学学会的?哪些知识是需要教师点拨和引导的?这些问题教师必须做到心中有数,否则就谈不上做到“心中有学生”。
(二)组织教学要以学生想知道的问题为切入点
美国著名教育心理学家奥苏伯尔说过:“影响学习的最重要因素是学生已经知道了什么,我们应根据学生的原有知识状况进行教学。”当学生自学后说“我知道了……我还想知道……”时,这是最真实的学情,是“以学定教”的前提和基础。笔者以为要注意以下三点:
1.某学生“我知道了”,不一定表示其他学生都知道了。教师要适时追问“你是怎么知道的?”以便通过学生的二次回答帮助其他学生也知道,并同时知道获取该知识的方法,如看书本第几页哪几个关键词,或者看某个地形图、气候图、矿产资源分布图等。
2.某学生“我还想知道”的,可能是其他同学已知的。教师可以请已知的学生来回答,实现同伴互助。当然他想知道的问题有可能正是其他同学也想知道的,那么就开展小组讨论,通过生生互动、师生互动解决。此时,正是促进课堂生成的契机,教师要善于捕捉和引导。
(3)教学流程要服从学生的学习需求
理想的课堂教学应该如水一样随“物”而赋“形”。这里“水”可以理解为教学流程,“物”就是学生的求知需求,“形”就是教学形式和方法。“以学定教”的小班化课堂教学必须根据学生的学习愿望、学习兴趣、能力发展去组织教学,随着学生的需求变化,采用合适的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才能实现教与学的“同频共振”。如果教师一厢情愿地只按自己的思路和教材的逻辑设计教学环节,牵着学生的思维跟自己的思路走,那不是真正意义上的“以学定教”,也不利于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潜能。小班化课堂教学就是要充分尊重学生,彰显学生的个性特征,为此,教师必须改变以往大班额背景下按照预设环节按部就班走流程的教学模式。
(四)课堂生成对教师提出了更高要求
关键词:小学英语教学案例
1案例背景
地点:盐城市盐都区秦南小学(盐都区英语教研基地活动)
人物:盐都区部分英语教师
设计思路:本节课的设计主要依据教材内容及四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充分体现新课程标准下倡导的“让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感知、体验、实践、参与和合作等方式,实现任务目标,感受成功”的理念,使学生在情景中感受、体验和运用新学语言。
教学内容:译林版4BUnit6?Whosedressisthis?(Storytime)
教学目标:
一是能初步听懂、会说、会读、会写单词dress,coat,shirt,sweater.能听懂、会说会读单词gloves,jeans,shorts,trousers,party,so。
二是能听懂、会说、会读、会运用句型Whose…isthis?Whose…arethese?并且会用It’s/They’re…’s.进行回答。
三是能初步理解故事,运用有关服装的词汇、句型谈论服装和物品的所属关系。
四是激发学生兴趣,拓宽学生视野,引导学生学会欣赏生活中的美。
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
(1)能初步听懂、会说、会读单词dress,trousers,party,gloves.
(2)能听懂、会说、会读、会运用句型Whose…isthis?
Whose…arethese?并且会用It’s/They’re…’s.进行回答。
教学难点:
(1)能初步理解故事,运用有关服装的词汇、句型谈论服装和物品的所属关系。
(2)激发学生兴趣,拓宽学生视野,引导学生学会欣赏生活中的美。
(八)教学准备:PPT,服装图片。
2教学过程
Step1.Warmup&Leadin
Enjoysomepictures.
IntroducetheCardeHappyWorldtothestudents
Step2.Presentation
(1)引出句型“Whose…isthis?”“It’s…’s.”
(AskSstoputontheircaps,showthemanotheroneandletthemguess“Whosecapisthis?”)
(2)操练句型“Whose…isthis?”“It’s…’s.”
(AskSstocometotheparkandenjoythefairytale)
新授服装类单词:dress,coat,shirt,sweater,gloves,jeans,shorts,trousers
(TakeSstotheClothesWorldandaskSstochoosesomeclothesfortheprinceandCinderella)
教授课文
Activity1.Listenandfind
Sslistentothetapeandfindout“whosedressisthis?”&“whoseglovesarethese?”
Activity2.watchandanswer
Sswatchthecartoonandanswerthereporters’questions:
Q1:HowdoyouthinkofSuHai’sdress?
Q2:HowdoyouthinkofSuYang’strousers?
Q3:HowdoyouthinkofSuYang’sgloves?
Q4:HowdoyouthinkofHelen’sdress?
Activity3.Checktheanswer
Checktheanswerandshowthelearningtip(too&so的用法)
Step3.Practice
(1)High&lowvoice
(2)Readthetextbythemselvesemotionallyintheirgroups
Step4.Consolidation
(1)Happytime
SshelpBobbyandSamchooseproperclothesforthepartywithsomeusefulsentences.
(2)Wondertime
Enjoythepicturesofthispark(引入情感目标)
Step5.Homework
(1)Copythenewwordsfor3times.
(2)ActtheStorytimewithyourfriends.
3教学反思
下面我结合这节课,就微创新微变革上谈谈自己的一些体会:
在设计本课时,考虑到学生年龄特点和性格特征,为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最大程度发挥学生探究知识的自主性,我采用了游览卡迪欢乐世界这条主线,将教学内容的各个板块自然的衔接在一起。
英语课程标准要求我们教师合理利用和积极开发课程资源,所以在本课的导入环节中,我运用了现在很流行的绘本教学《灰姑娘》的故事,通过对故事的感知,导入新知,激发兴趣,拓宽学生的认知视野,在课堂中,让学生能初步形成跨文化意识及简单的文化交流。
[关键词]教学改革;分子对接;AutoDockvina软件;虚拟筛选;药物化学
1教学案例的设计
1.1软件介绍
1.2AutoDock分子对接方法的建立
1.3AutoDockvina虚拟筛选
根据以上建立的分子对接模型,将对接参数写进AutoDockvina的配置文件conf.txt,这个文件里面写上用于对接的详细参数。然后通过win+R进入运行窗口,输入“cmd”进入命令行窗口,进入AutoDockvina工作文件夹。输入“vina--configconf.txt”,回车,运行该程序完成对接的虚拟筛选。所得对接结果如表1所示。对接结果显示Ser1084、Gln1019、Gly620、Leu618等关键氨基酸分别与化合物4上与氮原子直接相连的羰基、羟基及六元环上氧原子存在氢键相互作用;而其他氨基酸如Val1466、Trp1038、Val1037、Glu1034、Leu619、Asn617、Lys621、Ile1467等与该化合物有疏水作用。
2教学效果及学生反馈
3结语
【关键词】高中地理;新课程;案例教学;模式分析
案例教学在我国高中地理新课程案例教学中的历史由来已久,面对新课程改革为高中地理新课程教学提出的诸多要求,当前在高中地理教学开展的过程中,进行卓有成效的案例教学已经成为当前的大趋势了。实践中,高中地理新课程案例教学模式的应用应该着眼于以下几个方面。
一、树立案例教学的理念
二、着眼案例,进行教学体系的改革
三、着眼于案例教学,善用互联网
网络的深入发展,让远程教学成为了可能,当前,随着学校里高中地理新课程案例教学网络教育教学机制的深度创新,学生通过网络进行远程学习也逐渐成为了可能。在这个过程中,为了促进高中地理新课程案例教学的发展,最大限度地发挥互联网在教育教学中的重要作用,应该加大远程教育方面的投入,力求用专业化的知识、技术和设备,推进案例教学环境的不断丰富和发展。在课程设置和人员配备上,应当绝对杜绝“外行领导内行”情况的发生。只有这样,高中地理新课程案例教学才有可能可持续的发展,新技术才有能不断地被应用于实践。
四、依托案例,重视因材施教
五、改革考试制度
六、结语
[1]李领治,陆建德,高中地理新课程案例教学理论与实践教学改革.[J].高中地理新课程案例教学教育,2014(23):78-79.
[2]刘剑英,宋鹏.高中地理新课程案例教学改革探讨.[J].辽宁高中学报,2012(3):12-13.
关键词:案例研究法;地理教学;应用
案例研究法是最适宜于教师个人操作品种研究方法,案例研究法是从感性出发,从实践中提出教育教学的观点;在地理案例教学中,以案例为中心,通过师生间对案例进行剖析、研究、归纳、总结,有利于师生的互动,有利于渗透不同形式的教与学方式,使学生在参与案例的分析过程中,逐步学会分析地理问题,提出解决问题的步骤与方法。
一、什么是案例研究法
《高中地理课程》,对地理学科与高中地理课程的性质定位,指出地理学是研究地理环境以及人类活动与地理环境相互关系的科学。它具有两个显著特点:综合性和地域性。同时又指出高中学生学习地理科学、认识人类活动与地理环境的关系、进一步掌握地理学习和地理研究方法、树立可持续发展观念。
案例,是对个体对象,决策行为或某个实践中发生的情景的真实描述。它可以是对学生,班级等特定研究对象的成长过程的描述,或者对教学过程的精彩回忆,甚至是对师生交往经历的描绘等等。通过对某种情形的真实描述,向大家提供具体背景、场合、人物、事件及后果,引导人们反思。地理案例教学法,就是基于一定的教学目标,选择一定的地理教学案例,组织、引导学生进行学习、研究,从而真培养学生能力的教学方法。
二、案例的形式及分类
案例是新增的教材体例之一,具形式丰富,灵活多样,具有典型性和代表性。
1、案例的形式
教材中案例通常以图文或图文结合的方式表达出来,就其在文中存在的形式而言,大体有以下三种类型:
正文夹案例,教材中绝大多数案例穿插在课文中间,这些案例多是不求全面的小案例,用以验证或分析某个地理原理。
正文即案例。有些自然章节以案例分析为主体,正文很少。这种案例侧重培养学生提取和运用信息分析,归纳地理原理的能力,学生需掌握其中部分内容。
隐性案例。教材有些内容类似于案例分析,有些"活动"也与案例分析具有相似功能。
2、案例作用分类
案例具有创设情境,提供信息,隐含问题,引发思考,揭示规律的作用。案例揭示地理规律的方式大体有以下几种:
(1)例析式。
有些案例反映和揭示了一般性地理原理和规律,如人口迁移,城市化进程等。
(2)例证式。
有些案例通过给出一些真实,典型、说明性强的事实材料,用以实证或诠释特殊地理原理。用事实说话,说服力强,更起到强调,加深印象的作用。
3、教材案例的主变式运用
案例的文体多是描述或叙述式的,往往要有较多的细节和充足的资料,以提供足够的信息,便于学生分析地理事象发生,发展过程。
(1)补充。
(2)削减。
(3)、改变。、
一是改变教材案例中可能存在的一些陈旧资料。很多资料在不断地更新变化,而教材案例使用的材料则是相对静止的,在教学过程中要及时予以更新。二是对原案例的变式使用。在对原案例进行分析得出规律后,通过改变案例的情境条件或某些要素,使其蕴含的地理问题和结论发生变化,然后引导学生装进行再思考,再分析,让学生从多侧面、多角度认识地理事实和理解地理规律,进而得高案例的使用效率。
三、案例在地理教学中的作用
1、基于新课标广泛收集、选编案例
案例为"虚",地理原理为"实",案例素材身并不是学生必须掌握的内容。因此,教师在才学过程中不必拘泥于教材,而要根据实际教学需要,立足新课标,从多渠道广泛收集、选编新案例,力求做到"因人选案""因材选案"、"因地选案"和"因时选案"。
2、案例在教学中的处理
(1)案例导入
新课标教材中配备了许多可进行案例教学的案例,人教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地理教科书的必修部分,每章、每小节都有配有超过教材正文内容的案例,教师需要将话题引导到案例的讨论中来。
(2)案例讨论
(3)总结反思
【关键词】普外科学;案例式教学法
1案例教学法的应用优点
案例教学法以特定的案例为先导,逐步扩大学生的知识点,有利于培养学生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譬如,在急性阑尾炎的教学过程中,讲到急性阑尾炎可导致门静脉血栓时,此时门静脉血栓可引起急性门静脉高压症,此时的门静脉高压症是肝前型门静脉高压症,而在门静脉高压症在我国主要是由肝炎肝硬化所致,属于肝内型门静脉高压症。虽然急性阑尾炎与门静脉高压症看似没有多大联系,但是从上面的机理看,有一定联系。所以在学习急性阑尾炎并发症时,把急性阑尾炎可引起门静脉高压症联系起来,让学生对肝内型和肝前型门静脉高压症有一个完整了解,提高了学生对门静脉高压症认识,达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2案例式教学法的应用特点
案例式教学法在教学中具有显著优势,能够从较大程度上激发学生学习普外科知识,并通过案例先导作用,提高了学生基础知识同时,又提高了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在要注意案例式教学法的应用特点,否则就达不到案例式教学法的教学效果。在案例式教学法的应用过程中,要注意哪些地方的学习可以引入案例式教学法,哪些部分知识最好不要引入案例式教学法。比如,在对普外科手术操作讲解时,教师可以通过简洁的叙述让学生知道操作的扼要步骤,更重要的是演习性操作,这样才能够达到更好地教学效果。此种情况不需要引入案例式教学方法,不能生搬案例式教学法。而在普外科教学中,对于较为抽象而实践意义很强的部分,可根据知识特点引入案例式教学法。在案例式教学法中,要学会恰当应用,不能不分重点胡乱应用。要把握好教学重点,避免案例式教学法滥用而影响教学效果。比如在讲述急性阑尾炎时,可通过案例来讲解,在应用案例教学过程中,要把握住急性阑尾炎的重点知识,避免枝节不分,忽略重点内容,避免本末倒置[3,4]。
3案例式教学法的应用过程
总之,在普外科教学中,能够恰当的应用案例式教学法,就有助于提高学生学习普外科知识的兴趣,能够更好的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独自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教学质量,更有利于培养出专业型人才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周毕军,胡泊.浅谈病例导人式教学法在外科理论教学中的应用.基层医学论坛,2009,13(10):371-372.
[2]薛绪潮,方国恩.军医大学八年制医学生普通外科实习模式改革探讨.医学教育探索,2009,8(4):406-409.
[3]张丕德.树立现代教育技术理念促进教学方法与手段的改革.广东药学院学报,2007,23(4):461-463.
[4]杜军,戈应滨,顾洛.八年制医学生临床和科研能力培养的思考.南京医科大学学报,2007,3(26):78-80.
一、课例回放
1、创设情境,导入课题。
教师拿出计数器让学生认识(指认个、十、百、千、万位)。
师:数10怎么表示?是不是在个位上拨10个珠子?(学生纠正:在十位上拨一个珠子。教师继续引导学生复习:2个10是20……9个10是90,10个10是100。)
师:100在计数器上怎么表示?
生:在百位上拨一颗珠子。
继续引导学生认识:1000要在千位上拨一颗珠子,10000要在万位上拨一颗珠子。
教师出示数8257让学生认读。学生读并相互认说,引出数位、计数单位,进而说明到现在共学习了5个计数单位:个、十、百、千、万。
教师再给出数7400、504、4320、2005、348,让学生认读。
教师出示教材第2页中六个省市第五次人口普查数据,认识生活中经常会看到比一万大的数(揭示课题)。
2、引导探究,获取新知。
引导学生在计数器上拨出1万、2万……9万,用同样的方法得出:10万要在十万位上拨一颗珠子,100万要在百万位上拨一颗珠子,1000万要在千万位上拨一颗珠子,10个1000万(1亿)要在亿位上拨一颗珠子,10亿要在十亿位上拨一颗珠子。在这一过程中,教师适时设置障碍,让学生体会“满十进一”的道理。
3、多种途径,强化认知。
回顾认识:10个一是十,10个十是一百,10个一百是一千,10个一千是一万,10个一万是十万,10个十万是一百万,10个一百万是一千万,10个一千万是一亿。可组织学生对答、抢答、开火车答,默读并记住。
进一步巩固:亿、千万、百万、十万、万、千、百、十、个叫计数单位,每个数字占一个位置叫数位,认识数位的排列并引出数位顺序表。
以北京市人口数13819000为例,让学生在计数器上拨出来,并说出每个数字所占的数位名称,计数单位,随即引出数级概念。
二、课例分析
综观本课例,给人的总体感觉是引导得当,体验不足。
教师在教学中体现出较强的课堂调控能力,主导作用十分明显,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突出整体性和系统性。引导学生从个位的认识开始,历经十、百、千、万、十万、百万、千万、亿、十亿等计数单位的建构,沟通新旧知识的联系,使万以内数(已知)、亿以内和亿以上数(新知)的认识连为一体,形成一个系统的整体认知,有助于学生完整、准确地把握知识结构,为后续学习奠定了基础,使对大数的正确认读水到渠成。
2、合理设置障碍,激励学生思考。教师有意在某些关键点设置障碍,引起学生思考并加以纠正。如在个位上拨10,在百万位上拨1000万等,引发学生的认知冲突,体会和感悟十进制计数原理。在引导学生复习万以内的数并认读万以内数的基础上,自然地引入主题图(六个省市第五次人口普查数据)内容,让学生在对比中产生学习需求,激发学习兴趣。
3、引导学生自主获取概念、原理。通过在计数器上拨数,适时认识计数单位和数位;通过认识数位的排列,引出数位顺序表;通过拨大数和观察数位顺序表,引出数级概念;通过设置障碍,引导学生理解十进制原理等,这些认识,循序渐进,合情合理,自然顺畅。
4、借助工具,合理引导。教师自始至终借助计数器教学,如引导学生利用计数器操作,使抽象的数字建立在直观的模型基础之上,成为教学成功的有效载体。
三、教学探讨
学生体验不足是本堂课的缺憾,教师在教学中应着力加强。
1、切实帮助学生建立数感。《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指出:“教学中应通过解决实际问题进一步培养学生的数感,结合现实情境感受大数的意义,进一步体会数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会运用数表示事物,并能进行交流。”由此可见,教学中教师应有意识地根据所学内容引导学生走进生活,去寻找数,观察数,让他们感觉数就在身边。如2010年上海世博会,“世博主题馆装有目前世界最大单体面积太阳能,屋面达3万多平方米,年发电280万度;德国馆内神奇的声控‘魔球’,内装40万根发光二极管,能在人们的呼喊声中跳动。”在这一情境中提到的数:3万、40万、280万,有学生认识的数,也有他们不认识的数,但是让学生经历回想、猜测、疑惑等思维过程,不仅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让学生进一步体验了具体情境中大数的作用和意义。
关键词:创新能力技能学习能力
我们采用了项目化教学目的,是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
一、数字电路课程改革与创新
这些年来,学校对数字电路课程进行了一些改革与实践,取得了一些的效果。
(一)教学内容体系改革与创新
我们将课程设计了五个大项目,内容由浅入深进行教学,这样可以逐步提高学生的三个能力。
具体是:组合逻辑电路的制作(简单数字门电路的测试;1位二进制加法器的制作;4位二进制数值比较器的制作;4位二进制加法数码显示电路的制作);时序逻辑电路的制作(基本RS触发器的制作;D触发器与数据寄存器的制作;JK触发器与二进制计数器的制作);555电路的应用和制作(0~5V任意电压发生器的制作;随机存储器RAM的制作;数字温度计的制作);综合电路设计与制(数字频率计的制作;智力竞赛抢答器的制作)。
为了便于教学,我们编写并出版了理实一体化教材《数字电路分析与实践》,2009年6月由中国电力出版社出版。
(二)教学方式改革与创新
首先,本课程将数字电路分成五个项目,有四个难度等级,具体分成四个方面:
1、学习项目(教学单元);
2、学习难度等级;
3、学习任务的特点;
4、学习任务的特点。
组合逻辑电路的制作;Ⅰ级;门电路为工作任务;学生在教师指导下完成任务。时序逻辑电路的制作;Ⅱ级;触发器为工作任务;学生根据任务相对独立完成工作任务。555电路的应用和制作及电压发生器、RAM和温度计的制作;Ⅲ级;555为工作任务、数字模拟相结合;学生在理论指导下完成较复杂的工作任务。综合电路设计与制作;Ⅳ级;比较复杂的工作任务;学生在理论和经验的指导下完成综合性工作任务。
课程组教师经过多年的教学实践,逐渐形成了课程的教学方法体系,其核心思想是随着教学的不断进行,教师传授减少,学生自主增加。主要方法有:
(1)讲授法;
(2)操作示范法;
(3)网络教学法:;
(4)视频教学法;
(5)行动导向教学法(项目教学法、头脑风暴法、案例教学法、张贴板教学法、模拟教学法等)。
行动导向教学在数字电子技术课程中的应用举例。
项目一组合逻辑电路的制作:任务一简单数字门电路的测试,任务二1位二进制数加法器的制作,任务三4位二进制数值比较器的制作,这三个用项目教学法;任务二4位二进制数加法数码显示电路的制作,用张贴板教学法。
项目二时序逻辑电路的制作:任务一基本RS触发器的制作,引导文教学法;任务二D触发器与数据寄存器的制作,任务三JK触发器与二进制计数器的制作,这二个用项目教学法。
项目三555电路的应用与制作:任务一多谐振荡的制作,任务二施密特触发器的制作,用项目教学法。
项目四电压发生器、RAM和温度计的制作:任务一0~5V任意电压发生器的制作,案例教学法。任务二随机存储器RAM的制作,引导文教学法。任务三数字温度计的制作,四阶段教学法。
项目五综合电路设计与制作:任务一数字频率计的制作,头脑风暴法。任务二智力竞赛抢答器的制作,任务二智力竞赛抢答器的制作。
二、典型教学案例介绍
本课程的课堂教学主要贯彻行动导向教学思想,实现四个转变:由单向灌输向双向合作教学的转变;由教师为主体向以学生为主体的转变;由学生单一的学习向脑、心、手并用的转变;由知识为本位向能力为本位的转变。
另外,在教学过程中遵循“变与不变”哲学思维,变的是工作过程要素(对象、内容、手段、组织、产品、环境),不变的是工作过程结构(资讯、决策、计划、实施、检查、评估)。在教学过程中,技能训练步骤重复,训练要素不重复。通过对每位学生的学习操作训练,使学生掌握所学的知识和技能。
(一)项目教学法案例
项目教学法是师生通过共同实施一个完整的“项目”工作而进行的教学行动。项目教学法一般按收集信息、制定计划、实施计划、检查评估4个步骤进行。以“简单数字门电路的测试”为例。
1、教学任务
简单数字门电路的测试
2、教学目标
最终目标:能测试简单门电路
促成目标:
(1)掌握集成TTL与非门74LS00的功能;
(2)了解集成TTL与非门的内部电路;
(3)学会其他集成电路的功能和测试。
3、教学准备
(1)74LS00、74LS20、74LS02集成电路、数字电路实验教学台、数字万用表等;
(2)教学PPT、教案、教材、实训任务书、评价表;
(3)将一个班级的学生划分为若干学习小组,每组3人,确定小组长。
4、教学课时数
8课时
5、教学过程
(1)收集信息(0.5课时)
(2)制定计划(1课时)
每位学生画出相应实践电路图,学生将各自的电路图在小组内进行讨论、交流、比较,最后形成小组的实践电路图。每组选出一位代表上台进行交流,教师进行点评、优化。
(3)实施计划(2课时)
学生根据实践电路图,在数字电路实践台上操作。对3块集成电路分别进行检测,测试逻辑功能和电压数值,进行记录,分析验证。每位学生都要动手,做到人人过关,掌握最基本的门电路。在学生的测试过程中,教师进行对结果进行验收,并对一些差生进行启发性指导。74LS00、20、30引脚排列如图所示,要求记住引脚,便于掌握。
(4)检查评估(0.5课时)
实践测试结束后,填写实践报告单,学生根据评价表自我评分,再由教师检查评分。
(二)引导文教学法案例
引导文教学法是借助一种专门教学文件即引导文(常常以问题形式出现),引导学生独立学习和工作的项目教学方法。引导文教学法是项目教学法的发展与完善,学生根据引导的问题,通过自我开发及研究式的学习,掌握解决实际问题所需的知识与技能。引导文法的教学步骤与项目教学法类似,主要区别是每一步都要配相应的引导文。引导文教学法的关键是写好引导文,基本RS触发器的制作教学的引导文案例。
(三)四阶段教学法案例
四阶段教学法就是将教学过程分为准备、教师示范、学生模仿和练结四个阶段。以“数字温度计的制作”实践教学为例。
1、准备
教师讲解数字温度计的意义,提出本次操作的评奖方法。
2、教师示范
教师将原先学生制作的产品作为本次设计的样本,讲解应该注意的问题和困难。
3、学生模仿
学生分小组组织参观,开始制作,教师观察学生操作过程,并进行技术规范指导。
4、练结
教师布置任务,让学生独立完成制作,老师在旁边监督,检查操作结果,并进行总结颁奖。
[1]赵志群.职业教育工学结合一体化课程开发指南[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9.
[2]高林、鲍结.高等职业教育专业课程体系改革与创新[M].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09.
[3]胡汉章.数字电路分析与实践.中国电力出版社,2009.6.
【关键词】对话教学目标清晰幽默趣味动静相存立意创新
对话教学是对传统的课堂教学中的教学目的、教学方式等方面的革命,它包括:互动的、交往的教学;沟通的、合作的教学;创造的、生成的教学;以人的发展为目的的教学,这是新课程标中的要求。自新课程标准实施以来,英语教学对英语教师的教学技能和技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英语对话课堂教学上,教师不再是霸占课堂,独自表演,学生不再是洗耳恭听,鸦雀无声。而今的英语对话课堂一切以学生为中心,启发教学为主,是师生互动,心灵对话的舞台,学生要能够听得明白,学得轻松,尽情投入到教学中,使对话教学的内涵能真正地得以落实。
笔者将通过几个具体的教学案例做一些分析并浅谈一点体会。
一、目标清晰的对话教学
一位教师在教8BUnit4ACharityShow中的Welcometotheunit时,先用卡片进行单词、短语教学,然后用图片呈现fund-raisingactivities多种形式,将这些图卡教学资源进行“再加工”、“再利用”,呈现一个个的情景,让学生根据情景创造对话,去体验raisemoneyforcharity的过程。在对话教学中,教者意在指导学生要积极地想方设法去为慈善作贡献,而且要引出中国的慈善组织。学生小组展开活动,课堂顿时热闹起来。但仔细聆听后笔者发现,学生之间对话的并非围绕在中国有哪些慈善组织,而是将注意力集中在图片中可捐什么东西上,因此活动的效果并不理想。
在对话教学中,要根据自己所教学生的实际情况,合理安排教学内容。在对话教学中,我们的设计要体现出教学的清晰性,操练及拓展的内容要在对话的基础上进行,而不要拓展得太广。如果扩充内容太多,学生不能把握住重点,不知如何记忆。我们应该立足课本设计教学活动,进行操练并适当拓展,这样学生就清楚重点是什么、该操练什么,并边学边用,学用结合。
二、幽默趣味的对话教学
课堂上会看到这样的现象,教师口若悬河,滔滔不绝,而学生却无动于衷,只做旁观者,这不得不让人深思。老师看来是自以为努力准备了,却为何激不起学生的兴趣其实要激起学生的求知欲望,让课堂灵动起来,不得不迎合学生们的口味,投其所好,方能解决以上的尴尬场面。初中学生喜欢做中学,学中玩,所以我们在设计教学时,可以根据内容适当采取一些猜谜、实物展示、表演、游戏、简笔画、讲幽默小故事等教学活动来调节课堂氛围。例如:
9BUnit2Robots中的Welcometotheunit要求讲授Whatcanarobotdo的对话课,由于其构思巧妙,设计新颖且活动富有实效而收到了良好的效果。教者将抽象的、遥不可及的事物具体化了,让学生既有身临其境的感觉,又可以自由发挥。教师借助玩具模型并运用拟人化方式交流,表达时学生毫无顾忌。农村的初中生在英语课堂上怕开口,怕出错,用这种模式,能克服这样的心理。
孩子的心,教师的心!如果你的教学能赢得孩子的心,这就是成功的一半了。由于该活动形式符合学生心理,活动组织有序、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教师别出心裁地将对话内容设计成人与物交流,对话活动趣味性大,实现了教学实效与活动预期效果的一致。这样让学生在新颖、有趣的活动中运用,真正做到在学中用,练中用,以达到综合语言运用的目的。
三、动静相存的对话教学
英语对话教学中的“动”,是指朗读、对话,游戏等;“静”,是指学生的听、看、写、思考、想象等。“静”的范围应包括课前预习、课中思考、课后复习。
四、立意创新的对话教学
创新教育是素质教育的核心,是重中之重。英语对话教学不仅是要让学生学会所学课本的知识,更是要求学生学会在不同场合运用语言表达自己真实的所见、所想、所感。
9AUnit3Teenageproblems中Reading涉及中学生无法平衡好学习与爱好之间的关系。教者层层递进地引导学生自我思考,让学生在毫无设防的情况下脱口而出。这样不仅锻炼他们的胆量,又操练了口语,从而增强了他们的信心。
创新的课堂教学模式,并不是全盘否定原来的教学模式,而是在原来的教学模式的基础上,对符合新课标的做法保留,对不符合新课标的做法进行剔除,再有创新性的渗透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一些做法。所以在英语对话课堂上,应该千方百计鼓励学生多动脑,多动口。积极参与教学活动,赞扬鼓励学生一问多答,异想天开,标新立异。让他们通过启发,讨论,体验等教学活动,拓展视野,开发英语思维能力,培养学生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以及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让学生敞开思路,尽情发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