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师范大学远程教育学院官网

12月23日,现代远程教育试点高校继续教育“提质、转型、共享”新征程启动暨全国高校现代远程教育协作组成立20周年大会在北京隆重召开。全国高校现代远程教育协作组秘书长严继昌以“凝心聚力、乘势而上,建设高质量继续教育体系”为题作了演讲。

全国高校现代远程教育协作组秘书长严继昌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院长、各位同仁,我今天代表全国高校现代远程教育协作组作关于《凝心聚力、乘势而上,建设高质量继续教育体系》的报告,报告内容包含两个方面:二十载现代远程教育改革探索—辉煌成果与经验教训,高质量教育体系框架下的继续教育质量保障体系建设。

一、二十载现代远程教育改革探索—辉煌成果与经验教训

(一)我国现代远程教育发展简单历程

1996年2月时任清华大学校长王大中院士率先提出了在我国开展现代远程教育的构想,使高等教育资源让社会共享。清华向国家教委递交了通过现代远程教育手段加快对企业培养高层次人才的申请,国家教委两部门于1996年11月相继批准清华进行试点,从此拉开了我国普通高校实施现代远程教育的序幕。1999年3月25日,教育部批准了清华等四所高校为我国第一批现代远程教育试点高校,到2008年1月教育部先后批准了69所高校和3个国家级公共服务体系进行现代远程教育试点。2000年7月17日,在教育部支持下由清华大学牵头的全国现代远程教育协作组成立。

(二)试点工作取得了巨大成绩

试点以来,3209个招生专业点覆盖了全国各行各业,网络教育学院(不含电大)学历教育累计招生1872.8万,其中各类劳模、退役军人、农民工、残疾人、少数民族学生214.5万,累计毕业生1258.8万,在读生403.5万。

普通高校网络教育学院年招生规模已接近全国高等教育招生总规模的12%,对我国的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贡献很大。在国家精品课程209门中网院186门,占89%;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160门中网院147门,占92%,充分体现出名校优质资源的主体性。

总体来说,试点高校对学历教育的重视远比对非学历培训的重视,即便这样培训项目还是超过了14.49万个,培训人数超过2154.8万,仅清华大学一校就超过500万,其中劳动模范、老少边穷131.6万人,干部、专业技术人员1370.8万。非学历培训中干部和专业技术人员培训方面是主体,充分体现出普通高校的专业学科优势,对高层次人才培养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在管理体制方面,网络教育学院的创新也走在全国前面,管办完全分离的有28所学校,虽然合并但是还没有完全分离的有37所学校。在办学体制上,网络教育学院是全校唯一出口的有55所学校,网络教育、函授夜大分别出口的有12所学校。在办学机制上,三教完全合一的学校有36所,虽然行政上已合并,但函授、夜大和网络教学仍然分开办学的学校20所,完全独立办学的学校19所,其他的与公共服务体系和公司合作办学。在管理和办学体制、办学机制创新方面,试点高校明显是走在全国高校前面的。

试点工作做到了:教育覆盖地区和人群广,有力促进了我国高等教育的大众化进程;充分利用信息技术开展教育,有力促进了教育的信息化进程;全新的教育理念和教学模式,有力促进了高等教育的改革进程;无时空限制的灵活学习,有力促进了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的建设进程;名校优质教育资源向西部、老少边穷地区转移,有力促进了教育公平、教育均衡发展进程。

应该承认试点工作的主流是好的,取得的成绩是巨大的。陈宝生部长在最近的两次会议上表示,网络教育本专科招生、在读生和毕业生均居世界第一,中国慕课数量和应用规模也居世界第一。

但试点存在的问题也很多。首先管理还不够规范,特别是招生、考试环节方面尤为突出,招生乱象、考试舞弊时有发生。对学习中心的监管不到位,少数主办高校办学行为有被学习中心绑架的嫌疑。其次是培养质量还很不理想,对招生规模的重视远大于对培养质量的重视,招生规模太大,学习支持服务跟不上。因完全实施全网教育,实践教育环节缺失,与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不符。没有评估、监管不力也是助长忽视质量的重要因素。第三是教育还不够开放,没有物理围墙的围墙依然存在,资源建设低水平重复还是存在,资源共建共享、课程互选、学分互认没有实质性的开展起来。

教育部8号文件对试点高校的评价是符合实际的:办学定位不清,招生管理粗放,教学管理制度不健全,出口把关不严,对学习中心监管乏力等。这些问题确实是存在的,按问题导向都需要整改。

(三)试点期间现代远程教育协作组的主要工作

1.组织统考

自教育部2004年决定“网络教育公共基础课统考”委托协作组具体实施已有15年,成功组织45次统考,累计报考2617万科次,总通过率约70.3%,没有发生一次重大的考试事故,违纪作弊率仅为0.26%,是迄今为止面向成人的、全国性的大规模考试中信息化程度最高、最方便、考试最安全的考试。卡住了15%不合格学生不能毕业,实践证明统考是一项宽进严出下保证基本质量的有效措施之一。

2.阳光招生平台建设

3.加强科学研究,积极参与两会提案

2003年开始连续三年推出四个提案,第一个是2013年全国政协十二届一次会议上《关于加快推进终身教育立法进程的提案》,第二个是2014年《关于推动大力发展在线教育的提案》,第三个是《关于设立国家终身学习协调机制的提案》,第四个是2015年《关于切实推进学历继续教育综合改革的提案》。

4.有效开展产教融合、校企合作,资源共建共享活动

协作组启动了面向行业领域的35个的高校继续教育数字化资源开放和人才培养e行动计划,该e行动计划已纳入国家《教育信息化“十三五”规划》。联盟形成了高校和行业企业资源共享、优势互补的合作联动机制,推进了教育链、人才链、产业链融合,创新了高校继续教育的培养模式。

协作组成立百校千课共享联盟,深入推进融媒体教学,助力高质量发展。共有86个单位加盟,其中62所高校、22家出版社、1家教培中心、1家互联网公司,目标是共建共享优质网络课程3300多门,已经启动融媒体教材建设。

5.发挥试点单位在线教育优势,大力抗击新冠疫情工作

6.发挥行业组织的指导作用,努力实施行业自律

协作组从2017年开始发布了一系列文件,2017年发了《现代远程教育试点高校规范办学自律公约》和《关于试点高校继续教育领域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的参考建议》。2020年发布了《关于试点高校学历继续教育规范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参考意见》。通过多年实践也制定了一系列的行业标准,在2020年发布了《普通高校学历继续教育教学管理的要点》、《关于加强现代远程教育校外学习中心建设和管理的意见》、《现代远程教育校外学习中心服务质量标准》、《现代远程教育公共服务质量标准》。

7.其他主要工作

主办91次国内外远程教育学术会议或专题研讨会,包括国际8次、全国性9次、实践教学会3次,专题研讨会71次;主持了35次各种国际交流与考察学习(31次出国、2次赴台,2次赴港);举办各类培训班78期;主办和协办2个大型展览,协助教育部1次大会(2009年的《现代远程教育十年巡礼及展望大型成果展》、2011年《继续教育数字学习资源共享和服务成果展》、2011年全国继续教育大会);组织评选优秀继续教育案例516个,发布384期协作组宣传简报,仅今年181期,其中抗疫专题简报160期。

新中国成立70年来,我国继续教育取得了伟大成就和贡献。但是,我们必须清醒认识到,在各级各类教育中继续教育仍然是薄弱环节、突出短板。去年在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陈宝生部长强调要破解继续教育发展难题。他指出,在我国各类教育中继续教育还属于薄弱环节,如期实现现代化的任务还很艰巨,需要适应新形势新变化,推动继续教育规范与创新,既要深度调整既有利益格局,做好“老城改造”;又要推动新的模式与路径建设,启动“新区建设”。这一“老”一“新”的表述表明,继续教育各板块需要破旧立新,继续教育改革举措需要推陈出新,继续教育战线的同志们还需要不断进行理论创新、实践创新、制度创新,努力实现人人、时时、处处可学,让14亿人民享有更好更公平的教育。

二、高质量教育体系框架下的继续教育质量保障体系建设

1.“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的政策导向和重点要求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的建议》,在教育方面明确了“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的政策导向和重点要求,我们要全面准确领会全会精神,认真贯彻落实到位。“十四五”时期是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之后,乘势而上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第一个五年。准确把握“十四五”时期教育改革发展宏观形势,深刻认识我国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的新特征、新要求,对谋划建设高质量继续教育体系至关重要。

2.发挥在线教育的优势,完善终身学习体系,建设学习型社会

《建议》强调要“发挥在线教育优势,完善终身学习体系,建设学习型社会”,充分体现了建设学习型社会的顶层设计意图,构建方式更加灵活、资源更加丰富、学习更加便捷的终身学习体系。而发挥在线教育优势,我国已经积累了20年试点成功的实践经验,在线教育和课程也已形成多样化格局。“十四五”期间高校建设高质量继续教育体系,必须对标习近平在全国教育大会上提出的“四个加快建成”:即加快建成伴随每个人一生的教育,加快建成平等面向每个人的教育,加快建成适合每个人的教育,加快建成更加开放灵活的教育。沿着实现“人人皆学、处处能学、时时可学”方向,为个体全面、可持续发展提供更多选择,以更好凝聚人心、完善人格、开发人力、培育人才、造福人民,我国终身学习体系和学习型社会的建设一定能够开辟新的境界。

3.高质量继续教育发展必须充分体现以从业人员为本

4.加快三教融合、统一人才培养要求、入口放开、出口要有标准

学历继续教育的六种形式(函授、广播电视教育、网络教育、夜大、脱产班、自学考试)总体上具有服务对象一致(都是从业人员)、服务目标一致(都是应用性人才培养)、技术应用类似(都是信息化手段下的业余学习)等共同特点,要对学历继续教育开展全面深化改革,实现办学形式融合(对普通高校就是三教融合)、统一人才培养要求、入口放开、出口有标准,真正实现“宽进严出”,体现出继续教育的规律和特色。普通高校的“三教融合”也是解决学历继续教育不公平教育环境唯一的出路。

5.由全网教育(纯MOOC教学)逐步走向混合式教学模式

彻底改造当前试点高校以单一慕课形式的全网教学为主的学历继续教育教学模式,遵循在线教育规律,引导高校逐步走向混合式教学模式,大力提倡融媒体教学。实现线上和线下混合、自主学习和协作学习的混合、教师主导与学生主体的混合,不同教学理论(行为主义、认知主义、构建主义、联通主义)之间的混合。充分体现数字化、网络化、个性化等特点。量大面广的全网教育很容易忽视“教”与“学”的互动,世界上极少用单纯慕课形式来完成学历继续教育全过程的,只有课程学习和微学位试点就是证明。慕课的单科学习的通过率也是很低的,多数慕课的教学违反了在线教学的规律。

6.变“知识传授为主”为“能力培养为主”

遵循应用型人才培养规律,面向行业办学。在专业学科对口的职业技术学院、行业企业大学中设置学习中心,面向行业招生,使学习内容和工作不脱节,做到真正意义上的边学边用、学以致用,努力补上实践教学短板。公共基础课、专业基础课统一设置,专业课模块化以供不同岗位的学生更多的选择,保证学习内容更加贴近自己的工作实际。变“知识传授为主”为“能力培养为主”。无论是“价值塑造”还是“能力培养、知识传授”突显时代要求和岗位需要,培养过程贯穿“学生践行”是新时期成人学历继续教育应用性人才培养的特色。

7.建立各类育人标准是高质量发展的基础

要尽快建立起一系列的育人标准:专业标准、课程标准、资源建设标准、教学标准、学习支持服务标准、考核标准等等。国家层面应该建立起一系列学历继续教育“国标”,高校也应该建立自己的各类育人标准。建立标准首当其冲的是要务清应用性人才培养的时代内涵,明确新时期人才培养目标。培养目标要体现时代变迁对人才规格的新需求,滿足成人学生适应时代前进自我发展的要求。

概括地说,成人学历继续教育的培养目标应主动适应国家战略和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坚持终身学习理念,以满足学习者学习发展需求为导向,以学习者职业能力提升为重点。培养成人学生成为爱国、诚信、敬业的守法公民,具有系统专业知识和技能、较强自主学习能力、较高信息素养和创新能力的高级应用型人才。培养更多的实体经济发展需要的,在一线能够从事工作的高素质技术人才、技能人才。

8.努力实现教学互动常态化

重点抓好学习支持服务。控制生师比,一切教育手段都要确保学习真正发生,保证高校对每位学生的学习过程可控。用技术手段来实现教学互动常态化,努力规避远距离教育最容易发生的“教”与“学”的信息不对称。

在线教育的定义是运用互联网、人工智能等现代信息技术进行教与学互动的新型教育方式,是教育服务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实在线教育最核心的就是利用互联网进行教与学的互动。违反在线教育规律的互联网教育不可能有高的质量。

9.大力推进融媒体教学,提高学习效率和质量

融媒体教学深度推进混合学习。从本质上来说,码课一定是混合模式的教与学,且一定会具备数字化、网络化、个性化等特点。码书中的微课强调“学、测、评、导”一体化,充分体现互动与参与,注重学练结合,注重递进和激励(积分制),提高学习效率和激发学习兴趣。保证高校对每位学生的学习过程可控。

10.积极探索目标评价、过程评价和增值评价

完善评价体系。坚持普通高等教育、职业教育、成人教育分层分类指导,分层分类管理、分层分类评价原则。

明确学历继续教育的主要任务是扩大高等教育面,是大众教育、普及教育,不是精英教育。应坚持应用型人才培养方向,与普通高等教育体系不同。远距离在线教育也是最需要强调教学过程的教育形式。提供周到细致的学习支持服务,强调在原有生源质量基础上力争有较大的提高。继续教育必须推进目标评价、过程评价和增值评价。

终身学习是代表人类进步、统领各类教育包括学校教育发展的一种伟大思潮。构建基于“互联网+终身学习”时代特征的终身教育体系是人类教育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大事件。继续教育是国家教育事业和终身教育体系的“半壁江山”;在各类教育中,继续教育与经济社会发展的距离最近,培养人才具有投入少、周期短、见效快的独特优势。我国的经济社会发展和人的全面发展离不开继续教育,国家许多重大发展战略也离不开继续教育。但是,我国继续教育目前仍然缺少对其巨大能量的认识、缺少重要地位、缺少法律保障、缺少重大战略、缺少政策举措、缺少足够经费、缺少强有力的主管部门、缺少针对性、实效性,这是当前我国继续教育发展的“软肋”。是否拥有高质量的学历、非学历继续教育是观察高校办学水平高低、贡献大小的又一面重要镜子。我们必须深刻认识我国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的新特征、新要求,凝心聚力、乘势而上,建设高质量继续教育体系,发挥在线教育优势,完善终身学习体系,建设学习型社会。

THE END
1.中国教育在线“作为中国教育的联结者和赋能者,中国教育在线致力于成为推动中国教育前行的力量。多年来,中国教育在线专注教育领域,坚持满足各类教育需求,对接国内外2000余所高校、3000余所高中,覆盖全国30余个省市,发布各类权威的招考、就业、辅导等权威的教育信息,专注于为国内外https://m-sheep.eol.cn/
2.2020年教育信息化发展分析图4 2016—2020年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发展情况(单位:万个) (四)在线教育发展规模 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发布的第47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20年12月,我国在线教育用户规模达3.42亿,较2020年3月减少8 125万(见图5);手机在线教育用户规模达3.41亿,较2020年3月减少7 950万(见图6)。https://www.ceeia.cn/news/detail_3517.htm
3.中国基础教育文献资源总库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 48076 4 校园英语 46653 5 中学语文 45352 6 试题与研究 38467 7 语文天地 36547 8 中学生物教学 36331 9 数学学习与研究 32785 10 中学教学参考 32574 Top10文献 月 周 年 1 共生、共情、共融:跨越物种之爱的三种境界——《我的白鸽》解读 http://www.cfed.cnki.net/
4.让知识为生活赋能COSE职业技能在线学习平台是教育部教育技术与资源发展中心(中央电化教育馆)推出的在线学习项目,通过COSE平台你可以根据自己的需求进行学习,提升职业素养,拓展职业方向。https://www.91zhiyi.com/
5.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习平台,收录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活动和重要讲话,提供音视频、图片、文字等形式的学习课件。https://www.12371.cn/special/xxzd/
6.“在线与在校——面向未来的混合式教学与教研”云端研讨为探索常态的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混合式学习方式,分享各地教研机构和学校混合式教学与教研的实践探索和研究成果,2020年4月29日,“在线与在校——面向未来的混合式教学与教研”研讨会在线上成功召开。会议由中国教育学会主办,中国教育学会初中教育专业委员会、北京市海淀区教师进修学校承办,中国教研网提供技术平台支持。本次https://www.hdjx.org.cn/plus/view.php?aid=9279
7.2022年职业教育国家级教学成果奖“数字化”主题获奖成果分析通过对2022年国家级教学成果奖背后的职业教育数字化实践进行分析,总结了职业教育在大数据、智慧环境、在线学习空间、智慧信息系统、虚拟现实、人工智能、数字生态等方面取得的成绩和经验;剖析了在资源共建共享、网络平台功能完善、学习环境数字化改造、虚拟仿真软件研发、院校治理能力提升等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创新体制https://www.lnxdfwxy.com/info/1046/9319.htm
8.国家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国家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于2024年9月15日零时起正式关停,更多优质教育教学资源和应用请您登录国家智慧教育公共服务平台(https://basic.smartedu.cn)访问使用。 如您在此期间遇到任何问题或需要帮助,请随时联系我们的客服支撑团队:4001910910。 感谢您的理解与支持!https://www.eduyun.cn/
9.智慧树在线教育平台智慧树是全球大型的学分课程运营服务平台,在线教育平台拥有海量大学高品质课程,网络教育在线完美支持跨校授课,学分认证,名师名课名校,在线互动教育学堂,体验VIP级课程学习,让你成为学堂中的MVP。https://www.zhihuishu.com/
10.教育网络学历IT教育高校服务弘成教育(弘成科技)-中国网络学历教育服务及智慧教育综合服务提供者,业务覆盖网络远程教育、成人继续教育、高校服务、产学合作、企业培训等领域,服务院校达百余家、网络大学生超1000万.https://www.chinaedu.net/
11.中小学免费网课学习入口中国教育资源免费课件中小学免费网课学习入口|中国教育资源免费课件 国家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中国教育资源网免费课件:国家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怎么登陆?中国教育资源网免费课件在哪里找?下面跟着小编具体来看看吧!http://www.zgjsks.com/html/2021/jjw_0914/569984.html
12.免费课程网站有哪些免费自我提升的网站→MAIGOO知识3、中国教育在线开放资源平台 包括哈佛大学、耶鲁大学、斯坦福大学、复旦大学、浙江大学等国内外知名高校开放课程。 http://www.class.cn/index/open 4、学堂在线 免费公开的在线课程平台,有国内外一流名校开设的免费网络学习课程。 http://www.xuetangx.com/ https://www.maigoo.com/goomai/265436.html
13.中国在线学习网中国在线学习网是一家专注于高考、留学、外语、考研、证书等教育资讯的综合性网站,拥有完整庞大的信息资讯体系,为求学考生提供教育资源等专业周到的服务,以实际行动推动全球教育事业的信息化发展http://jyqqw.com/
14.首页共享资源更多 学校安全教育平台 应急管理部宣传教育中心 公安部道路交通安全研究中心 国家应急广播 浙江省拱宸强制隔离戒毒所 浙江地区提供 山东地区提供 河北地区提供 河南地区提供 重庆地区提供 福建地区提供 广东地区提供 江苏地区提供 四川地区提供 山西地区提供 https://www.xueanqua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