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国家中小学智慧教育平台;初中数学;运用策略
互联网与教育融合发展已经成为当今时代教育发展的一大趋势。“互联网+”产品众多,但大多数互联网教育产品费用昂贵,使用起来也比较繁琐,往往需要教师有更高的计算机素养。而将国家中小学智慧教育平台与教育结合,能够创新教学方式,提高教学效率。利用国家中小学智慧教育平台开展初中数学教学离不开教师的精心钻研和设计,数学教师要根据学生实际情况,更有针对性地开展数学教学,将国家中小学智慧教育平台转化为辅助教学的有力工具。
一、利用中小学智慧平台开展初中数学教学的意义
(一)增强教学针对性,实现因材施教
(二)及时消化疑难问题,提高教学效率
二、国家中小学智慧教育平台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运用
(一)运用国家中小学智慧教育平台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和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师的教学水平和课堂教学效果是紧密联系的,国家中小学智慧教育平台的运用,可以丰富教师的教学内容,教师从平台中的教学实录中学习到专家型教师的教学方法以及教学内容的引导、过渡、衔接等方法技巧;也可以从平台的资源库中下载需要的课程资源,如专题微课、教学课件、教学小工具等。教师利用这些资源的同时结合自身实际进行二次整合备课,一方面提升了教师自身的计算机应用水平,另一方面教师也从中掌握了一些必要的教育技术手段。教师群体本身就是一个不断学习新知识的群体,学习他人的优势,弥补自身的不足。国家中小学智慧教育平台的建立为教师提高教学能力与自身素质提供保障。开拓学生的视野,使一些数学上难以理解的知识形象化、具体化。例如,教师在讲解二次函数的图像与性质时,资源平台上有着丰富的课件资源,同时还可以结合如数学几何画板这样的数学工具软件,展现出函数图像在自变量不同情况下的变化,这对一些年纪较大且不善于电脑技术的教师有着很大的帮助,让本来一节晦涩难懂的数学课变得形象有趣,既提升了课堂的教学效果,又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对数学这门学科的教学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二)不能过度依赖互联网开展教学
与此同时,教师需要注意,不能过度依赖互联网开展教学。部分教师将过多的数学知识点放在微课中讲解,没有很好地区分重难点知识,为课堂教学做好铺垫,导致部分学生以为自己在预习中已经掌握了所有知识点,在课堂上便不再聚精会神地参与。同时,尽管通过国家中小学智慧教育平台可以很好地开展师生互动和生生互动,但是教师也不能忽略课堂上的互动,部分课堂教学的效果是网络教学无法实现的。
(三)设置有效的导学案和课后习题
教师设置的导学案和课后习题是影响国家中小学智慧教育平台教学成效的关键。这两部分教学资料的质量直接关系到教师课堂教学的开展效果。教师必须重视导学案和课后习题的设计。导学案要具有趣味性、针对性和悬念性这几大特点。趣味性是指教师要通过一些生活情境去激发学生对教学内容的兴趣;针对性是指教师在导学案中要因材施教,根据学生的数学基础开展分层教学;悬念性是指教师在导学案中可通过提问设置悬念,为新内容的教学打下基础。同时教师也要注重课后习题的设置,课后习题不在于多,而在于精。国家中小学智慧教育平台提供的管理信息可以让教师更充分的了解学生的学习过程,布置课后习题后,通过平台对学生访问学习资源的次数、个人作业提交情况、习题正确率等情况一目了然,很大程度上提高了学生课后学习效果。
三、结语
总而言之,在信息技术发达的今天,国家中小学智慧教育平台乘着新课改这趟高速列车,为教师和学生服务。它为教师提升自己的计算机应用水平和教学能力,优化中学数学教学的内容和形式,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提供了有力的保障。对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求知欲的激发,想象力和创造力的发挥,乃至学生的智力发展都有着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武旦珠.中小学智慧平台辅助数学教学的实践与探索[J].数学学习与研究,2020(18):158-159.
[2]庄增宝.巧借中小学智慧平台创新数学教学:论中小学智慧平台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有效运用[J].新课程,2020(28):111.
[3]陈燚.基于中小学智慧平台公众平台辅助高中数学教学研究:以“求空间中直线与平面所成夹角”的教学为例[J].成才,2020(Z2):39-41.
[4]庞秋.基于“互联网+”的核心素养课程建设与应用研究[J].求知导刊,2020(10):27-28.
[5]陈大兵.依托中小学智慧平台公众平台转变数学教学方式[J].教育革新,2019(08):53-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