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是职业教育提质培优、改革攻坚的关键年,是职业教育蓬勃发展的一年,是聚焦“提高质量、提升形象”的一年,是努力把习近平总书记对职业教育“大有可为”的殷切期待转化为职教战线“大有作为”的一年。
January1月
教育部等八部门印发《职业学校学生实习管理规定》
(▲图源教育部)
为深入贯彻全国职业教育大会精神,落实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推动现代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意见》,进一步做好职业学校学生实习工作,教育部、工业和信息化部、财政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应急管理部、国资委、市场监管总局和中国银保监会对《职业学校学生实习管理规定》进行了修订。
教育部联合工业和信息化部等八部门深入分析数字经济背景下岗位升级、职业场景变化新形势,着眼实习全流程、聚焦关键环节,坚持标本兼治,在开展实习专项治理的基础上,对2016年印发实施的《职业学校学生实习管理规定》进行了修订,进一步明确了学生实习的行为准则,为实习管理划定了“红线”。
修订后的《规定》包括总则、实习组织、实习管理、实习考核、安全职责、保障措施、监督与处理、附则等8章、50条,与原《规定》相比,修订后进一步明确了实习参与各方的责任、权利和义务,规范了实习各环节过程的基本要求。
February2月
教育部召开新闻发布会介绍推动现代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有关工作情况
(▲图源中央人民政府)
2月23日,教育部就推动现代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有关工作情况举行新闻发布会,教育部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司司长陈子季表示,职业教育百花齐放、百舸争流的局面已经形成,稳步发展的良好态势逐渐呈现。
2022年,是职业教育提质培优、改革攻坚的关键年。会议指出将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职业教育工作的重要指示和全国职业教育大会精神,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坚持面上推进和重点突破相结合,聚焦“提高质量、提升形象”这两大任务,落实好“三个文件”,突破“五大重点”,努力把习近平总书记对职业教育“大有可为”的殷切期待转化为职教战线“大有作为”的生动实践。
March3月
《新时代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教育部重点教材建设推进方案》印发
《推进方案》分两批实施,2022年发布第一批教材建设目录。
April4月
第八届中国国际“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
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和给第三届中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青年红色筑梦之旅”大学生重要回信精神,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实施意见》《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支持大学生创新创业的指导意见》等文件精神,全面深化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提升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加快培养创新创业人才,纵深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2022年4月至10月举办第八届中国国际“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大赛主题:我敢闯,我会创。
总体目标:更中国、更国际、更教育、更全面、更创新,传承和弘扬红色基因,聚焦“五育”融合创新创业教育实践,激发青年学生创新创造热情,线上线下相融合,打造共建共享、融通中外的国际创新创业盛会,开启创新创业教育改革新征程。
May5月
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教育法》5月1日起施行
(▲图源中国人大网)
2022年4月20日,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三十四次会议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教育法》修订,于2022年5月1日起施行。
《职业教育法》于1996年公布实施,在过去的26年中,伴随着中国经济社会的发展,我国建成了世界上规模最大的职业教育体系,职业教育在支持国家经济社会发展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本次修订后的新《职业教育法》的主要亮点和特点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明确了职业教育的目的定位
2.明晰了职业教育定义范畴
3.凸显了职业教育的地位作用
4.提升了职业教育的管理层次
5.优化了职业教育的构成体系
6.融通了职业教育的成果证书
7.强化了职业教育办学主体
8.丰富了职业教育的形式方式
2022年职业教育活动周正式启动
活动周继续以“技能:让生活更美好”为主题,教育部、中宣部、网信办、人社部、工信部、农业农村部、国资委、全国总工会、共青团中央和中华职业教育社十部门将牵头组织开展15项全国性活动;各地因地制宜开展常规活动和本地特色活动。
活动周是新修订的职业教育法正式施行后的第一个活动周。活动周期间,各地将学习宣传职业教育法作为宣传重点,积极组织开展多种形式的宣传活动。教育部将组织职业教育法专场宣传活动。此外,职业教育方针政策、改革发展重要成果、典型集体和人物以及职业教育支撑经济社会发展也是本次活动周的宣传重点。
June6月
教育部办公厅发布关于开展职业教育教师队伍能力提升行动的通知
为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职业教育的重要指示精神,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教育法》《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意见》,不断加强职业教育教师队伍建设,教育部决定开展职业教育教师队伍能力提升行动。
一、完善职教教师标准框架
二、提高职教教师培养质量
三、健全职教教师培训体系
四、创新职教教师培训模式
五、畅通职教教师校企双向流动
July7月
2022版《职业分类大典》正式公布
(▲图源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
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向社会公示了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分类大典》。
新版大典包括大类8个、中类79个、小类449个、细类(职业)1636个。与2015年版大典相比,增加了法律事务及辅助人员等4个中类,数字技术工程技术人员等15个小类,碳汇计量评估师等155个职业(含2015年版大典颁布后发布的新职业)。
August8月
世界职业院校技能大赛开赛
大赛由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天津市人民政府等35家主办单位共同发起,主题为“技炫青春,能创未来”,旨在打造“比赛、展示和体验”三位一体的国际化赛事。
世界职业院校技能大赛设天津、江西两个赛区,有竞赛类、展演类两种竞赛类型。分为装备制造、电子与信息、交通运输、财经商贸、能源动力与材料、中国制造与传统文化、能工巧匠、非物质文化8个赛项单元,共计15个竞赛类赛项和8个展演类赛项。
首届世界职业技术教育发展大会举办
本次大会是中国政府首次发起并主办的国际性职业教育大会。大会受到国际社会的高度重视,有来自全球123个国家和地区约700名代表注册参会。
发布会上,中国教育部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司司长陈子季介绍,大会以“后疫情时代职业技术教育发展:新变化、新方式、新技能”为主题,通过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举办,包含开幕式、主论坛、14个平行论坛、闭幕式。
世界职业教育产教融合博览会举行
博览会以“大力发展适应新技术和产业变革需要的职业教育”为主题,以线上为主、线上线下结合的形式举办。
线上展以“云展馆”“云场景”“云视界”“云服务”“云学会”“云学校”“云风采”“云互动”的“八朵云”方式呈现,展示新技术应用场景,展示数字化转型整体驱动生产方式、生活方式、治理方式变革成果,展示职业教育应对数字化变革、产教科融合发展的成效。
共有百余家头部企业、200余家职业学校、20余个省(区、市)参加线上博览会。线下展分为线下微展、天津市展区、鲁班工坊展厅三个区域。
博览会有三大特点:一是聚焦新兴技术,瞄准技术变革和产业优化升级。聚焦人工智能、量子信息、集成电路等新技术,展示5G、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的创新应用。二是搭建数字平台,着力推动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三是展示成果风采,致力重塑职教发展良好生态。
《中国职业教育发展白皮书》发布
教育部发布《中国职业教育发展白皮书》,向世界介绍中国职业教育发展经验。
白皮书显示,在现代制造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和现代服务业等领域,一线新增从业人员70%以上来自职业学校毕业生;职业学校70%以上学生来自农村,成为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的生力军。
白皮书显示,中国职业教育主动适应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变革,设置1300余种专业和12万余个专业点,覆盖国民经济各领域。
September9月
教育部发布新版《职业教育专业简介》
新版《简介》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服务产业转型升级需要,展现职业教育专业升级与数字化改造的最新成果,覆盖新版专业目录全部19个专业大类、97个专业类的1349个专业。其中,中等职业教育358个,高等职业教育专科744个,高等职业教育本科247个。
《简介》充分体现了职业教育法新要求,全面展现了职业教育各层次、各专业人才培养的要素和环境要求,填补了职业本科专业简介的空白。
《简介》立足增强职业教育适应性,体现中职、高职专科、高职本科的人才培养的定位区别与关联,更新了职业面向、拓展了能力要求、更新了课程体系,增列了实习场景、接续专业、职业类证书等,有利于提高职业教育专业适配产业升级的响应速度,为学校制订人才培养方案提供了基本遵循,为学生报考职业院校及继续深造提供了指导,为校企合作提供了依据,为用人单位录用毕业生提供了参考。
October10月
二十大召开,职业教育热度持续上升
二十大报告中提到要“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统筹职业教育、高等教育、继续教育协同创新,推进职普融通、产教融合、科教融汇,优化职业教育类型定位”,并把大国工匠和高技能人才纳入国家战略人才力量,进一步为职业教育发展指明了前进方向,绘就了美好蓝图。
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党的二十大广西代表团讨论时指出,“中国式现代化是人口规模巨大的现代化”,“我们的现代化既是最难的,也是最伟大的”,必须“紧紧依靠工人阶级”,“工人阶级代表先进生产力”。对于产业工人,我们既要“尊敬”,也要“思考和研究怎么去培养他们、发挥他们的作用”。习近平总书记由此提出“要重视发展职业技术教育”的重大论断。
如何增强职业教育服务能力,办好人民满意的职业教育?与会代表广泛热议。
教育部办公厅发布关于做好职业教育“双师型”教师认定工作的通知
为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落实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教育法》《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意见》和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推动现代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意见》要求,加快推进职业教育“双师型”教师队伍高质量建设,健全教师标准体系。
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
《关于加强新时代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的意见》
10月7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加强新时代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的意见》,并发出通知,要求各地区各部门结合实际认真贯彻落实。
意见提出,到“十四五”时期末,高技能人才制度政策更加健全、培养体系更加完善、岗位使用更加合理、评价机制更加科学、激励保障更加有力,尊重技能尊重劳动的社会氛围更加浓厚,技能人才规模不断壮大、素质稳步提升、结构持续优化、收入稳定增加,技能人才占就业人员的比例达到30%以上,高技能人才占技能人才的比例达到1/3,东部省份高技能人才占技能人才的比例达到35%。力争到2035年,技能人才规模持续壮大、素质大幅提高,高技能人才数量、结构与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要求相适应。
教育部办公厅等五部门发布关于
实施职业教育现场工程师专项培养计划的通知
为贯中央人才工作会议和全国职业教育大会精神,落实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教育法》,进一步优化人才供给结构,加快培养更多适应新技术、新业态、新模式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能工巧匠、大国工匠,教育部、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务院国资委、中国工程院、全国工商联决定联合实施职业教育现场工程师专项培养计划。
重点任务为:
(一)校企联合实施学徒培养。项目企业设立现场工程师学徒岗位,明确岗位知识、能力、素质要求。
(二)推进招生考试评价改革。完善“文化素质+职业技能”考试招生办法,根据岗位人才需要,校企联合招生(项目企业可根据需要向项目学校提出招生选拔的标准和要求)。
教育部发布第二期供需对接就业育人项目2万余项
(▲图源人民网)
10月,教育部高校学生司发布第二期供需对接就业育人项目指南,共有866家用人单位发布项目指南23828个。目前已面向全国高校开放申请。
第二期供需对接就业育人项目分为定向人才培养培训、就业实践实习基地建设、人力资源提升、重点领域校企合作四类。
定向人才培养培训项目(7536项)由用人单位与高校实施长期定向培养或短期就业培训;就业实习基地项目(9008项)由高校与用人单位共建就业实践实习基地;人力资源提升项目(5872项)由高校和用人单位共建人才工作站或专门人才基地,开展人才交流与课题研究;重点领域校企合作项目(1412项)由企业和高校开展联合培养,为大学生定向提供科研机会或就业岗位。
November11月
2022年“一带一路”职业教育国际研讨会召开
2022年“一带一路”职业教育国际研讨会以线上线下相结合的形式,在深圳、北京、上海、泉州四地召开。
本届研讨会以“新内涵、新价值、新使命”为主题,由中国职业技术教育学会、中国教育部职业教育发展中心共同主办,由深圳职业技术学院,以及中国职业技术教育学会国际合作交流工作委员会、外语教育工作委员会、海上丝绸之路职业教育分会等承办。
会议提出四点倡议:一是明确职业教育新定位,着力增进人民福祉。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加大人力资本投入力度,通过劳动者技术技能提升创造美好生活,促进充分就业和有尊严地工作。二是重塑职业教育新内涵,发展高质量现代职业教育。三是创造职业教育新价值,推进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四是承担职业教育新使命,共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December12月
2022年职业教育国家在线精品课程公示
根据《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开展2022年职业教育国家在线精品课程遴选工作的通知》(教职成厅函〔2022〕18号)要求,在各省级教育行政部门和全国行业职业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教育部职业院校教学(教育)指导委员会推荐的基础上,经组织专家遴选,确定了1160门2022年职业教育国家在线精品课程。
教育部、农业农村部等四部门联合发文
推进高等农林教育创新发展
12月,教育部、农业农村部、国家林业和草原局、国家乡村振兴局联合印发《关于加快新农科建设推进高等农林教育创新发展的意见》。
创新产教融合、科教融汇协同育人机制,积极推动一省一所农林高校与本省农(林)科院开展全方位合作,完善“一省一校一院”协同育人模式。
瞄准农林区域产业发展需求,以应用型高校为重点,支持建设一批农林类现代产业学院。瞄准农林重点领域关键核心技术和引领未来产业发展的前沿创新技术,支持高水平涉农高校建设一批生物育种等领域国家产教融合创新平台和未来技术学院,实现行业优质资源转化为育人资源,充分发挥科技创新平台的育人功能,以高水平科学研究支撑创新人才培养。
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
《关于深化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改革的意见》
12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深化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改革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
《意见》指出,深化职业教育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坚持以人为本、能力为重、质量为要、守正创新,建立健全多形式衔接、多通道成长、可持续发展的梯度职业教育和培训体系,推动职普协调发展、相互融通,让不同禀赋和需要的学生能够多次选择、多样化成才;坚持以教促产、以产助教、产教融合、产学合作,延伸教育链、服务产业链、支撑供应链、打造人才链、提升价值链,推动形成同市场需求相适应、同产业结构相匹配的现代职业教育结构和区域布局。
教育部办公厅印发《特色化示范性软件学院建设指南(试行)》
为深入贯彻党中央、国务院有关工作部署,规范在高等学校设立的未来技术学院、现代产业学院、专业特色学院等服务国家重大战略需要的特色学院建设工作,12月,教育部研制印发了《特色化示范性软件学院建设指南(试行)》(以下简称《指南》)。
《指南》指出,示范性特色学院要探索产业链、创新链、教育链、人才链有效衔接机制,构建高等教育与产业集群联动发展机制;要完善产教融合协同育人机制,打造一批融人才培养、科学研究、技术创新、企业服务、学生创业等功能于一体的示范性人才培养实体,建立新型信息、人才、技术与物质资源共享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