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数字技术及其商业模式和业态创新的推动下,公共服务领域的政府与市场关系正被重新塑造,数字技术正成为创新政府治理的新动力,因为大数据可以有效促进政府公共服务决策的科学化、供给的精细化和体系的现代化。
智能公共服务通过高新技术平台,不断分析城市治理可能存在的问题,去及时处理,或者提前处理。通过这样的智能化技术,不断推进智慧城市建设,才能打造市民更满意的新生活环境,去更好地推进政务服务、交通出行、医疗健康等等,提高服务资源利用效率,大力推进疏解整治促提升,不断高效发挥城市治理资源,让社会服务更聪明。
01
热点聚焦
国家智慧教育平台自上线以来,各类优质数字资源供给不断扩大,浏览量持续增加。截至9月初,总浏览量近40亿次,总访客量约6亿人次。这一集成了中小学教育、职业教育、高等教育和就业服务资源的国家教育公共服务平台,正成为人们个性化自主学习、提升综合素养、获取就业信息的重要渠道,为促进教育公平和质量提升、缩小数字鸿沟提供有效支撑。
今年3月28日,国家智慧教育平台正式开通。作为国家教育公共服务的一个综合集成平台,国家智慧教育平台包括国家中小学智慧教育平台、国家职业教育智慧教育平台、国家高等教育智慧教育平台及国家大学生就业服务平台。随着国家智慧教育平台的更新升级,优质教育资源不断汇聚,个性化推送等功能也日益完善,为服务师生自主学习提供了更多支撑。智慧高教平台提供2.7万门优质慕课,同时还提供慕课作业、线上课堂讨论、答疑、考试等全流程教与学服务。前不久新上线的研究生教育版块,提供了截至目前规模最大、数量最多、覆盖类别最全的“中国专业学位案例库”,包含4500个文字案例、视频案例、小微案例和短视频案例。
国家智慧教育平台二期增设了“服务大厅”,聚焦师生日常办理频繁、需求旺盛的政务事项,新增三大服务专区。其中考试服务专区公开高考招生政策,公示特殊类型考生名单,提供中小学教师资格考试、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普通话水平测试等成绩查询和证书发放功能;学历学位专区为社会公众提供国内高等教育学籍查询、学历学位证书查询、认证等服务;留学服务专区提供国(境)外学历学位认证、公派留学人员派出、自费留学人员存档、留学人员回国安置等服务。(人民网)
机械医生助“一臂之力”,2022世界机器人大会展示智慧医疗新成果
展会现场有:航天科工研制的智能咽拭子采集机器人可实现自助核酸检测;北京大艾机器人科技研发的下肢外骨骼机器人,该款机器人曾助力2022冬残奥会火炬传递;上海微创医疗研发的图迈腔镜手术机器人,它是一款完全由中国自主研发的医疗机器人,其腕式手术器械灵活,3D腔镜系统提供立体真实的手术视野,操作灵敏易上手,具有较高的临床优势;达芬奇Xi手术系统,它是直观复星的旗舰产品,拥有先进的仪器,视野和功能,专门为采用微创方法的复杂手术而设计;天智航设计的天玑Ⅱ骨科手术机器人,能够广泛应用于脊柱和创伤骨科手术,适应更多复杂的手术应用场景,临床精度可达1mm以内,可显著减少术中辐射、改善手术操作体验;术锐单孔腔镜手术机器人,它是拥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真正意义上的国产纯单孔机器人。(中国网)
02
民政部印发《关于深入推进智慧社区建设的意见》,明确智慧社区建设重点任务
近日,民政部、中央政法委、中央网信办、发展改革委、工业和信息化部、公安部、财政部、住房城乡建设部、农业农村部等9部门印发《关于深入推进智慧社区建设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明确了智慧社区建设的总体要求、重点任务和保障措施等。《意见》提出,到2025年,基本构建起网格化管理、精细化服务、信息化支撑、开放共享的智慧社区服务平台,初步打造成智慧共享、和睦共治的新型数字社区,社区治理和服务智能化水平显著提高,更好感知社会态势、畅通沟通渠道、辅助决策施政、方便群众办事。
我国的智慧社区建设应该从集约建设智慧社区平台、拓展智慧社区治理场景、构筑社区数字生活新图景、推进大数据在社区应用、精简归并社区数据录入、加强智慧社区基础设施建设改造等6个重点任务入手,推动各类社区信息系统联网对接,实现跨部门业务协同、信息实时共享;建立健全民情反馈、风险研判、应急响应、舆情应对机制,提升社区全周期管理水平;创新政务服务、公共服务提供方式,推动就业、健康、救助、养老、助残、托育、未成年人保护等服务“指尖办”、“网上办”、“就近办”;完善社区重点场所、重点人群基础数据,深化大数据挖掘应用;加快建立标准统一、动态管理的社区数据资源体系,大幅减少工作台账报表;实施城乡社区综合服务设施智慧化改造工程,加强社区信息交流无障碍建设,提供适老化和无障碍服务。(民政部官网)
两部门:引入物联网等技术,建设智慧物业管理服务平台
10月31日,住建部办公厅、民政部办公厅发布关于开展完整社区建设试点工作的通知,提出建设智慧物业管理服务平台,要求切实发挥好试点先行、示范带动的作用,打造一批安全健康、设施完善、管理有序的完整社区样板。
打造社区样板应该在完善社区服务设施、打造宜居生活环境的基础上推进智能化服务,引入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区块链和人工智能等技术,建设智慧物业管理服务平台,促进线上线下服务融合发展。推进智慧物业管理服务平台与城市运行管理服务平台、智能家庭终端互联互通和融合应用,提供一体化管理和服务。整合家政保洁、养老托育等社区到家服务,链接社区周边生活性服务业资源,建设便民惠民智慧生活服务圈。推进社区智能感知设施建设,提高社区治理数字化、智能化水平。(住建部官网)
03
实践动态
宁波“甬有长护”数字化公共服务平台正式上线
10月14日下午,宁波“甬有长护”数字化公共服务平台的上线,更为智能和便捷的长护服务和基金监管正式落地。
正式上线的“甬有长护”数字化公共服务平台以1个长期护理保险业务数据库为基础,业务经办、评估管理、护理服务3个系统平台为核心,以覆盖参保人员、护理人员、评估人员、稽核人员的4个APP为支撑,通过数据交汇在长护保险智慧大屏集中呈现、实时监管,从而实现对长期护理保险的申请、评估、服务、支付、监管全流程闭环管理。据了解,目前,宁波市的“甬有长护”数字化公共服务平台已与国家医保信息平台直接连通,把长护保险与基本医保数据实时互换比对,可确保参保人员及时享受长护保险待遇。同时,通过这一平台实现管理融合,整合申请、评估、护理三个环节,集成医保部门、评估专家、服务机构三个对象,实现长护信息流动、线下服务衔接、经办管理有序,并围绕参保人员、护理人员、评估人员、稽核人员四大参与主体,实现申请掌上操作、护理实时定位、评估线上可查、稽核随时溯源,确保参保人权益。(人民网)
成都人工智能公共服务平台启动建设
今年3月,成都市大数据集团总投资1.2亿元的成都人工智能应用发展产业技术基础公共服务平台(以下简称“公共服务平台”)已启动建设。
04
国际视角
2022全球智慧教育大会区域智慧教育新生态论坛成功举办
近日,由北京师范大学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教育信息技术研究所联合主办的2022全球教育智慧大会顺利召开。会议为期三天,以“智能技术与教育数字化转型”为主题,围绕数字化转型对智慧教育的影响、教育元宇宙、师生数字素养提升、学习危机与教育的未来、区域智慧教育新生态、智慧乡村与农村教育转型、人工智能与开放教育等议题展开深入研讨,共同探索智能技术融入教育的教育数字化转型之路。
中国工程院院士赵沁平指出,当前教育数字化转型和智慧教育成为教育信息化发展的新阶段,在教育系统性变革的过程中,教师、学生和管理者的数字化能力是关键。教育中最重要的因素是人,技术要由人来应用,要服务于教学,要提高人的数字素养与技能。教育信息化创新发展是一个系统工程,关键要抓住教育新基建的契机,围绕师生教学应用,提供数字化学习内容、平台和工具,提升教育数字化服务和治理水平。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致力于帮助和支持成员国在人工智能与教育领域的规划与实践,构建全球教育合作网络,确保包容和公平的优质教育,促进全民享有终身学习机会。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教育信息技术研究所所长展涛指出,实现这一目标有赖于全球合作伙伴的共同努力。他认为,中国的前瞻规划和创新实践是一个令人鼓舞的例证。北京师范大学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开展了密切合作,特别是新冠疫情发生以来,双方在智慧教育方面的探索,得到了世界各国专家学者的大力支持和积极响应。(光明日报)
商汤科技成立首个海外智慧医疗实验室,加速AI医疗研发与应用进程
近日,人工智能平台公司商汤科技SenseTime宣布在美国新泽西成立智慧医疗实验室,人工智能医疗领域的国际顶尖专家DimitriMetaxas教授加盟,并担任实验室医学影像分析首席科学家。这是商汤科技在海外成立的首个医疗研究实验室,在专注医疗领域人工智能技术前沿探索的同时,该实验室还将与美国东海岸的医疗、科研机构与企业等建立广泛合作,结合医疗健康场景的需求进行探索与实践,为医生、患者、医疗机构提供更为先进、便捷的辅助诊断、治疗、康复等AI技术与服务。
此前,基于在计算机视觉与深度学习领域的领先技术,商汤科技已经将图像识别应用于多种肿瘤的计算机辅助诊断。随着此次北美智慧医疗实验室的成立,商汤将加速AI在医学领域的研发与应用落地,实现诊断、治疗、康复等医学全链条的覆盖,推动AI+医疗技术的发展。事实上,商汤科技此前就开始对智慧医疗领域的研究投入与布局。今年三月,商汤科技与美国麻省理工学院(MIT)成立了人工智能联盟,共同致力于全方位人工智能原创技术研发应用,其中就涉及到脑科学智能算法、医疗图像等医学临床与健康领域。随着智慧医疗实验室的成立,商汤科技将加速在医疗领域的研发和落地。(搜狐网)
05
数据洞察
我国政务服务数据资源体系基本形成,电子政务外网基础能力不断提升
目前,覆盖国家、省、市、县等层级的政务数据目录体系初步形成,各地区各部门依托全国一体化政务服务平台汇聚编制政务数据目录超过300万条,信息项超过2000万个。人口、法人、自然资源、经济等基础库初步建成,在优化政务服务、改善营商环境方面发挥重要支撑作用。国务院各有关部门积极推进医疗健康、社会保障、生态环保、信用体系、安全生产等领域主题库建设,为经济运行、政务服务、市场监管、社会治理等政府职责履行提供有力支撑。各地区积极探索政务数据管理模式,建设政务数据平台,统一归集、统一治理辖区内政务数据,以数据共享支撑政府高效履职和数字化转型。截至目前,全国已建设26个省级政务数据平台、257个市级政务数据平台、355个县级政务数据平台。
国家电子政务外网基础能力不断提升,已实现县级以上行政区域100%覆盖,乡镇覆盖率达到96.1%。政务云基础支撑能力不断夯实,全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云基础设施基本建成,超过70%的地级市建设了政务云平台,政务信息系统逐步迁移上云,初步形成集约化建设格局。建成全国一体化政务数据共享枢纽,依托全国一体化政务服务平台和国家数据共享交换平台,构建起覆盖国务院部门、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的数据共享交换体系,初步实现政务数据目录统一管理、数据资源统一发布、共享需求统一受理、数据供需统一对接、数据异议统一处理、数据应用和服务统一推广。全国一体化政务数据共享枢纽已接入各级政务部门5951个,发布53个国务院部门的各类数据资源1.35万个,累计支撑全国共享调用超过4000亿次。国家公共数据开放体系加快构建,2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建成了省级数据开放平台,提供统一规范的数据开放服务。(中央人民政府网)
南京智慧医疗持续发展,绘就高质量发展蓝图
十九大以来,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引下,南京市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历次全会精神,坚持以人民健康为中心,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卫生健康信息化事业发展。
推进智慧医疗建设五年以来,南京市健康大数据基础不断夯实。南京市坚持不懈开展全市医疗卫生数据质量专项提升行动,完成12个区(含江北新区)和44家医疗机构的数据治理。按照属地化管理原则,南京市卫生信息平台标准化采集了全市35家三级医疗机构、22家二级医疗机构和116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医疗卫生数据,全市标准化入库可有效利用医疗卫生数据超103亿条。基于数据基础开展的居民健康档案调阅、智能提醒等服务不断完善,市民带着厚厚的病历资料、放射片子就诊的现象基本消失了。在市民就诊时,医生可调阅患者的电子健康档案,档案信息包括就诊、检验检查、用药、费用等记录,结合智能提示服务,能够为医生的精准医疗提供辅助临床决策,减少不必要的重复检查。实名注册用户也可以在12320网站、健康南京平台自我管理健康档案、上传自测数据。数据显示,南京市已建立居民健康档案795万份,健康档案调阅为老百姓提供服务达366万人次,智能提示服务达801万人次,进一步促进了医疗资源高效利用,有效实现了老百姓就医减负。(新华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