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目标:1.通过列举身边的各种信息,感受信息的丰富性,形成对信息的感性认识。
2.结合具体例子描述信息的外在的重要特征,如价值性、时效性、可伪性、共享性、依附性等。
3.了解信息技术的发展历史,能描述几个重要阶段的基本特征。
4.结合信息技术的应用实例描述信息技术的发展趋势。
教学重点:理解信息的基本特征,了解信息技术的历史和发展趋势。
课标条目:描述信息的基本特征,列举信息技术的应用实例,了解信息技术的历史和发展趋势。
基础要求:能举例说明信息的特征,能结合实例描述信息技术的发展趋势。
条件要求:计算机教室、教室
A.载体依附性
B.共享性
C.时效性
D.必要性
答案:C
2.信息不能独立存在,需要通过载体来呈现,这说明信息具有()
B.传递性
D.真伪性
答案:A
3.到目前为止,人类一共经历了()信息技术革命,其中语言的使用是从猿进化到人的重要标志。
A.三次
B.四次
C.五次
D.六次
4.信息技术有着悠久的历史,它将向()方向进一步发展。
A.商业化
B.大众化
C.人性化
D.人性化和大众化
答案:D
5.下列关于信息技术的认识,错误的是()。
A.信息技术是一把双刃剑,对社会既有积极的一面,还有消极的一面
B.青少年不用学习信息技术,只要一心读书就行
C.青少年不能过度崇拜信息技术,也不能盲目排斥信息技术
D.青少年学生应合理利用信息技术来做更多有意义的事情
答案:B
网络信息检索-3
课程内容:教科版的2.2和2.4
教学目标:
1.学会正确使用关键词搜索信息。
2.描述“全文搜索”、“目录索引搜索”和“在线数据库检索”的区别。
3.知道几种常见的搜索引擎的功能区别。
4.能够下载网页上的文字、图片、动画等信息。
教学重点:学会使用关键字搜索需要的信息,并且掌握一定的搜索技巧
课标条目:掌握网络信息检索的几种主要策略与技巧,能够合法地获取网上信息。
基础要求:能够熟练使用浏览器,对于信息有一定的基础认识,知道如何从要搜素的信息中提取关键字
条件要求:计算机教室
1.使用搜索引擎查找信息时,为了缩小搜索范围,在输入关键词时,以下各项经常被使用的是()。
A.使用逻辑运算符AND
B.使用逻辑运算符OR
C.更换搜索引擎
D.删除关键词中的“的”字答案:A
2.如果你搜索到的网页显示无法打开,最方便的方法是()。
A.等几天在打开
B.放弃,继续搜索
C.换搜索引擎再搜索
D.使用“网页快照”功能浏览
3.断点续传技术的优势是()。
A.同时下载多项内容
B.解决断线下载被中断的问题
C.下载文件类型不受限制
D.没有特别的优点
4.李明想用搜索引擎查找孟浩然的《春晓》,关键词最好选()。
A.唐诗
B.孟浩然
C.春晓
D.孟浩然春晓
5.全文搜索引擎的使用方法也称为()。
A.分类搜索
B.关键词查询
C.目录搜索
D.词语搜索
信息的获取-2
课程内容:教科版第节,广东版第3.1节,浙江版第节。
2.掌握网络信息检索的几种主要策略与技巧。掌握信息价值判断的基本方法,学会鉴别与评价信息。
教学重点:
2.搜索引擎的搜索技巧
课标条目:
掌握因特网信息检索的几种主要策略与技巧,能够合法地检索并获取网上信息。
掌握信息价值判断的基本方法,学会鉴别与评价信息。
基础要求:掌握计算机的基本操作,能够使用搜索引擎进行基本的信息搜索
1.张翔想要买一张2012年伦敦奥运会开幕式的门票,他所需要的信息是()
C.开幕式采用什么方式点火
D.开幕式有多少国家运动队参加
2.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因特网给我们带来了大量的信息,这些信息都是可信的,可以直接使用。
B.在因特网上,可以利用搜索引擎查找到我们所需要的一切信息。
C.有效获取信息后,要对其进行分类、整理并保存。
D.保存在计算机中的信息是永远不会丢失和损坏的。
3.在Internet上,向用户提供信息搜索服务的工具称为()
A.信息下载
B.搜索引擎
C.信息浏览
D.邮件发送
4.当在网上看到这幅图片后,如果将图片下载到“我的文档”中,正确的操作是()
A.在IE浏览器中选择“文件”—“另存为”菜单,选择路径保存到“我的文档”中
B.在图片上单击鼠标右键,选择“图片另存为”,选择路径保存到“我的文档”中
C.在图片上单击鼠标右键,选择“目标另存为”,选择路径保存到“我的文档”中
D.在图片上单击鼠标右键,选择“打印目标”,选择路径保存到“我的文档”中
5.李老师因公出差到北京,为了工作生活比较方便,想住在北京师范大学附近。你认为以下方法中,最方便的方法是。()
A.搜索引擎--关键词
B.访问专业数据库—电子地图
C.上北京师范大学网站
D.上首都之窗-北京市政府门户网站
信息的评价-5
课程内容:教科版第,浙江版2.4节,广东版第2.3节
1.感受社会信息的复杂性,增强对信息进行鉴别与评价的意识并变成自觉的行为。
2.知道信息的鉴别与评价的多种方法。
3.提高我们甄别信息真伪的能力和判断正确的信息价值取向的能力。
教学重点:信息的鉴别与评价
课标条目:掌握信息价值判断的基本方法,学会鉴别与评价信息,能够识别并抵制不良信息
基础要求:对信息有一定的感性认识
条件要求:网络环境
A.对
B.错
2.信息对每个人的价值是相同的。()
3.信息无处不在,但并不一定都是真实的。()
4.分析和判断信息价值的过程是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的过程。()
5.信息网络既是信息的万花筒,也是信息的垃圾场。如果人们不具备相应的审视和判断能力,就会被一大堆信息垃圾所湮没。因此对获取的信息需要进行辩证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