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合肥市“科教名城”“创新高地”的标签网络传播火热。《对话》栏目专题播出“万亿城市新征程·合肥”节目,“创新创新再创新”成为合肥模式的标签之一。
如果要问一座城市的创新源动力在哪里?那教育的发展必是其一。“十三五”以来,合肥书写出了一部教育发展的“奋进之作”,其中在教育信息化方面,尤以首创“云网端”三位一体的信息化生态体系为突出成就。而这其中的“云”,指的正是“合肥市教育云平台”。
作为合肥市教育信息化重点工程,合肥市教育云平台(以下简称“云平台”)秉承教育教学、管理一体化理念,覆盖全体学校、师生及部分市民,实现身份统一认证、数据互联互通、资源共建共享,已初步建成“互联网+教育”区域大平台雏形,目前访问量已超过7600万人次。
云平台是什么?
合肥市教育云平台自2015年起分两期建设,向上承接安徽省基础教育资源应用平台建设成果,向下整合县(市)区、校特色系统,建成“一库”、“一平台”、“四服务”
一库|教育资源库
通过搭建资源管理系统,集资源建设、管理、应用于一体,建设面向幼儿教育、基础教育、职业教育、成人教育服务的教育资源库。
一平台|公共支撑平台
搭建基于云计算技术的公共支撑平台,为教与教、教与学、学与学提供支撑服务。
四服务|面向学生、教师、管理、市民的服务系统
建设服务教学、学习和管理的教育教学系统,并通过数据汇聚、大数据分析实现各应用系统之间的相辅相成。
云平台有什么?
有1000多万份的资源
目前,云平台同步国家、省平台资源超过1100万份,第三方采购资源超过66万份,自建、活动征集资源超过40万份,实现了国家、省、市、县(区)、校多级平台与系统的数据互联、资源共享、应用协同,搭建了覆盖全市中小学各年级各学科的优质数字资源服务体系,推进了优质资源的共建共享。
资源内容分为备授课资源、信息化素养、素质教育、幼教资源、区域资源六大专题,并着重建设了特色视频资源,包括华师大微课、合肥一中智慧学院教学资源等在内的名校优质教学资源、合肥市历届高中智慧课堂评比获奖的优质课程等。目前,资源中心浏览量已超过1000万人次。
有强大的数据贯通功能
云平台支持与第三方教学终端、应用系统的对接,实现了全市范围内的数据贯通和监管。这个功能有多强大?三个关键点说给你听。
第一,通过对教学环节数据的汇聚与深度分析,支撑教学创新。
例如,云平台实现了与智慧课堂的深度融合,可以查看全市432所学校、2541个班级的智慧课堂应用数据,而基于此类数据的深度分析,就可以为教研提供科学依据和数据支撑,促进教学质量提升。
第二,通过对校园日常管理工作数据的嵌入链接,构建学校智慧管理。
合肥市智慧学校管理系统是通过“云”+“校”两级部署方式来构建的,其中,基于云平台部署的智慧学校管理系统,功能覆盖学校办公、教学教务、师生成长等各方面,让学校的管理更加精细、有“数”可依。
第三,通过对全市教育数据的多维度统计与监管,提升教育治理能力。
首先,基于云平台,可对全市的学校基础环境、智慧学校建设、校园管理系统应用数据,以及智慧课堂、电子班牌等应用端的数据进行统计监管,帮助各级管理者了解智慧教育建设与应用情况,科学决策。
此外,同步开发了市教育大数据平台,建设了学生饮食健康分析、智慧资助、学生体质健康分析、教师发展性评价、入学压力预测分析等数据应用系统,提升基于大数据的教育治理能力。
云平台怎么用?
通过云平台上的相应功能,学校管理者可以实现智慧校园的精细化管理,教师们可以进行高效的线上教学与教研,学生可以线上学习,广大市民可以时时、处处学习。
如果你是学校的管理人员,通过云平台-管理系统-智慧校园进入,可以进行通知公告、学校资产、请假考勤、学校周程、教师成长档案、走班排课等日常管理工作,涵盖数字校务管理、电子档案管理、电子评价管理、科学诊断决策、学生生涯规划指导等各个维度,实现学校的日常办公、教学教务、师生成长等精细化管理。
如果你是一名教师,通过教研平台、翻转课堂、直播课堂、在线课程、线上作业等功能,可以实现高效的线上教学与教研。以线上教研为例,基于平台可开展录播评课、主题研讨、集体备课等形式的覆盖全学段的教研活动。
如果你是一位市民,合肥终身学习网现在已有视频课程9万多门,涵盖中老年教育、青少年教育、在职人员教育、社区教育、党员干部教育、新市民教育、新型职业农民、特殊人群教育等等。
随着合肥市“云网端”教育信息化生态的逐步构建和发展,未来,合肥市将继续深化合肥市教育云平台应用,持续推进资源共建共享,构建起数据互通、系统互联、应用协同的教育云公共服务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