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语文”教育观下的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体系浅议理论学习

“大语文”教育观下的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体系浅议

[摘要]:“大语文”教育观是针对传统小学语文教学受到时空局限的“小语文”教学状态提出的。它强调语文教学以课堂教学为轴心,向学生生活的各个领域开拓、延展,全方位地与他们的学校生活、家庭生活和社会生活有机结合起来。它的提出为新型课堂教学体系的建立具有实践性意义。

[关键词]:“大语文”、语文、课堂教学

一、问题的提出

审视当前的小学语文的课堂教学现状,它基本上呈现的是一种以课堂为中心的“小语文”课堂教学模式。其具体表现如下:

1、教学目标单一

2、教学内容脱离实际

长久以来,我国的语文教学有着一套严密、完整、系统的知识教材体系。虽然,它对于形成学生系统的基础知识结构有很大的作用,如果在教学实践中加以适当的灵活运用,也能取得较好的效果。但是,由于教材编辑与生活相比的滞后性和教材容量的限制,客观上教材无法与实际保持同步,造成了一定程度的脱离实际。更重要的是由于“应试”的影响,教师以教材为中心,为唯一的知识传授文本,无形之中夸大了教材的作用,扩大了教材与学生生活实际的距离。由于书本知识教学不能联系学生的生活,学生往往感到知识很枯燥、很乏味,泯灭了学生学习的兴趣,限制了学生的创新实践意识。

3、教学时空狭窄

4、教学手段单一

教学手段的单一,首先体现于教学媒介的单一。粉笔和黑板是传统小学语文课堂中教师主要的教学工具,学生学习的主要工具是眼睛、耳朵以及笔和笔记本。其次,教学方法也比较传统,陈旧。讲授法、练习法等适合应付考试的方法是最常用的。例如,在拼音教学中,有人认为几个字母有什么好学的,于是,a、o、e、i、u、v,今天念过来,明天念过去,先学生跟着念,然后学生自己念。这种陈旧、单一的教学手段怎能引起对世界充满了好奇与渴望的孩子们的学习热情呢!

5、教学评价形式单一

传统教学往往采用单一的终结性评价体系。首先是评价的主客体单一,课堂中的评价活动几乎限于教师对学生的评价,没有学生对学生,学生对教师,学生自我,教师自我的评价。其次是评价方式传统,评价基本上是通过让学生或集体或个别回答完成。第三,评价内容浅显,主要是考察基本知识的掌握和简单知识的再现。最后就是评价层次较低,主要是强调陈述性知识的回忆,对思维、品质、技能等根本不涉及。总之,这些评价对促进学生的发展是表面化的,肤浅的。

综上所述,传统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处于一种教学资源匮乏,课堂活动单一,评价单一的“小语文”的现状中。这种“小语文”教学越来越来暴露出问题,已不再符合社会对语文教育的要求。在这种背景下,与“小语文”针锋相对的“大语文”的提出就显得非常必要了。它的出现弥补了“小语文”的种种弊端,而且为当前正在进行的课程改革提供了“突破口”。

二、什么是“大语文”教育观

生不仅生活在学校里,也生活在社会里。整个社会对语文的运用是否严肃认真,对学生也有极大影响。”已故邢台特级教师张孝纯先生系统提出了“大语文”教育观,他说:“语文教育以课堂教学为轴心向学生生活的各个领域开拓,延展,全方位地与他们的学校生活、家庭生活和社会生活有机结合起来。”从“大语文”教育观的历史发展中,我们发现其实质就是把语文教学置于社会生活的大背景中,把语文教学与生活联系起来的一种教学思想。

总之,提倡“大语文”教育观就是把语文的学习的触角向社会生活延伸,把语文学习带到了语文的源头处,让它充分汲取新鲜而有生命力的语文学习的养分,拓展了语文学习的范围,增强了语文教学的活力。

三、“大语文”教育观下的语文课堂教学体系

要进一步推进课程改革,深入地改革“小语文”,以“大语文”教育观为指导,构建全面开放的“大课堂”教学体系,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人手:

1、树立全面开放的教学目标

“大课堂”的教学目标应以社会对人的要求为自己的最高目标。这种开放的教学目标,笔者以为就是“以人为本”,就是以学生的全面和谐发展为本,即把促进学生各方面的基本素质作为教学的根本目的,视其为教学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贯彻“以人为本”的教学观,涉及两个层面问题:人的全面和谐发展和所有学生都能得到最大限度的发展。在教学实践中,就是要做到:

(1)、知识与能力、理性与非理性并重,实现人的全面发展

在“知识大爆炸”的现代社会中,人不可能掌握所有的人类文明。于是社会要求教育培养具有终身学习能力的、有创造性的、能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完整的人。与之相匹配,大语文的课堂必须树立知识与能力并重、理性与非理性并举、共性与个性并存的教学目标。在教学实践中,就是要摒弃重共性轻个性,重知识轻能力的课堂教学模式。教师在注重“听说读写”等语文能力四要素的均衡培养的同时,要注意挖掘课文中的人文性(非理性因素)。

制定具体的课堂教学目的时,要努力体现实质性目的(知识技能方面的目的)和发展性的目的(体力、心理素质及能力方面目的)的统一,并以前者为基础,后者为核心。同时,在发展性目的中,既要重视认知层面,也要重视情感层面,在重视发展学生个性心理品质的同时,着力发展其社会性,以促进其面面发展。如一教师在教学《将相和》时,抓住“请您为赵王击缶”一句中的“请”字组织教学,设计两个问题:a、“请”字一般是什么意思b、假如你是蔺相如,你明明知道赵王受到侮辱,但还要“请”,这是为什么让学生介入生活,去咀嚼,去体验。通过讨论,来理解蔺相如复杂情感。学生用心灵感悟到:“请”字是表面客气,而内蕴严厉。这正是表现了主人公机智的特点。最后,在讨论怎样读时,学生回答:“读得亲切,却要内蕴严厉;读得严厉却又不得不表露客气。”于是,师指导用“请中有令”的感情朗读。

(2)、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实现全体学生的发展

在传统教学中,教育理论中的“教师是教的主导,学生是学的主体”往往被异化为“以教师为中心”。教师只注重教材知识的灌输,很少、甚至根本不过问学生学得如何。“大语文”提倡的“大课堂”强调教学活动的多样性,这种课堂不是教师个人表演的舞台,而是师生之间的交往、互动的场所,不是对学生训练的场所,而是引导学生发展的场所,不只是知识传授的场所,而且更应该是探究知识的场所。具体说来,教师应做到:

①、提供学习方法

②、鼓励各种交流,讨论,鼓励学生自由猜想

③、改变提问的方式

学生认识的触角如能伸进未知世界的神经地带,进而发现问题,并能正确表述,这比教师的串问更重要。以前的课堂提问,不少情况下所训练的“应答式”能力,是“引诱”学生最终钻进事先设计的“标准答案”胡同。而“大语文”要求语文联系社会生活,促进学生自主发展。因此,教师提问的指向应是促进学生的发展,教师提出的问题的目的不是为了让学生进入自己预设的“胡同”,更不是为难学生;教师提出的问题的答案不是唯一的,其目的是为了让学生体会回答问题的过程,并引导学生自己发现问题并提出问题。因此,教师的提问方式应该是讨论式、咨询式、商量式的;在学生回答问题的过程中,教师应该尽可能地设置情景,帮助学生开拓思路,引导学生展开对问题的思考。

2、开放的教学内容

语文源于生活,生活中充满语文。只有在课堂教学中开放教学内容,联系社会生活,浓缩社会生活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利于学生的再创造。开放教学内容,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可以采用以下办法:1、省略。一是省略教材中不符合社会、儿童心理发展的内容;二是省略教材中学生一看便知简单的内容。2、补充。每一篇课文直接反映的生活知识是有限的,.但由这一点所引发开的知识却是无限的。老师通过增加活动或话题扩大学生的参与和锻练的形式将被教材浓缩的“社会”开放,由此及彼,举一反三,使学生学好课文,又不限于课文。3、浓缩。教师要将生活中与课文有关的知识择优取用,取其精华。

另外,语文教学内容的开放还要注意实现:语文课程向非语文课程开放。如教师可以让学生解一道数学题,然后用自己的语言准确对本题进行条件、过程分析,最终得出结果。这样,既训练了学生的思维严密性,又培养了学生的语言能力。

4、开放的教学场所

教学场所的开放有两方面的含义,一是指现有课堂教学场所的开放。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有意识地打破原有的学生座位的单调形式,根据教学的需要重新组合,模拟生活的场景,将社会生活引入课堂;二是指语文课堂向课外开放,校内学习向校外学习开放。如在作文教学中,为了充实学生的生活体验,可以带领学生们去参观工厂、参加公益活动、远足、登山、赏花等,引导学生接触社会,深入社会。学生在社会课堂增加了见闻,得到了锻炼,才会有倾吐的需要和欲望,写出来的东西才会言之有物,情真意切。

5、开放的教学手段

迷人的金色,一只小鸟沐浴着阳光,展翅飞翔。学生在这情境中,视觉、听觉都受到了冲击,既记住了诗句,又激发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从而使学生对作品的意境获得了独特的感受。

6、构建“人性化”的课堂教学评价体系

“大语文”所要求的人性化评价体系,在课堂教学中英遵循以下原则:

(1)、评价应注重发展性。教学评价的作用在于教学而不是区分学生的优劣和简单判断答案的对错,促进学生发展的课堂教学评价不能只对学生的学习情况作简单的好坏之分,重要的在于强调其形成性作用,注意发展功能。一次评价不仅是对一段活动的总结,更是下一段活动的起点。

(2)、评价应强调个性化。评价的主体和对象都应是学生,但是每个学生都是活生生的个体,他们有不同的性格、旨趣、爱好等,与之相应对他们的评价应该根据各自的特点,采用各不相同的评价方式,以促进学生进一步有效学习,避免没有特点和笼统的评价。

(3)、评价应体现全面性。不能仅仅评价学生的学习,要以学生的各个方面(思维、技能、品质等)为评价对象。首先要明确学生是人而不是接受知识的容器。人的一切活动,

贯彻到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发现学生的优点和闪光点,正面诱导,鼓励学生克服学习中的各种困难,使学生在学习中体验到成功的欢乐和满足。同时,教师对遇到困难、丧失信心、情绪低落的学生,要给予必要的心理支援。评价内容应包括语文基础知识、语言文字的应用、态度习惯、思维想像、品质情感等。评价形式应多样,包括书面测试、活动演示(演讲、口头作文、朗读、讲故事)、个体分析、行为观察日记、各种奖励形式(即对学生发展中取得的各种成绩给予精神或物质的奖励如说“你进步了”、“你真行”、送红花、红星、奖状、)等。

教师对学生的课堂表现的及时、有效的评价反馈可以使学生获得成功的愉悦感,以成励学,对学习保持旺盛的求知欲。

四、结语

总之,“大语文”课堂教学体系,形象再现了“语文与生活”同在的原理,使课内外联系、校内外沟通成为现实,使生活中丰富的语文教育资源真正成为学生求知的源泉,把学习语文的广阔天地还给学生,大大充实了学生的学习质量。它为根治小学语文教育的痼疾,探索了一条务实高效的教学路子。当然,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随着新世纪对教育、对人才的要求不断提高、充实,完善“大语文”课堂教学体系还有若干工作要做,这都是不容回避的问题。可见,“大语文”教育观的探索还将进行下去,小学语文教育改革仍任重道远。

THE END
1.“大语文”成为教育领域又一风口?—新京报各大培训机构纷纷布局语文学科教育,“大语文”成为高频词汇。图/视觉中国 目前市场上的大语文产品基本趋同,二三线城市很多家长尚不了解“大语文”概念。图/视觉中国 7月6日,北京立思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召开发布会,推出“大语文3.0课程体系”,这是其自今年2月收购语文学科辅导机构“中文未来”51%股权后的第一个动作。https://www.bjnews.com.cn/edu/2018/07/23/496285.html
2.大语文教学观(精选9篇)这种教学观着眼于提高学生的全面素质和持续发展的能力,相对于只强调工具性和现实思想意义的传统的语文教学思想来说,更适合于当今教学改革的发展和要求。以大语文观来指导我们的语文教学,是时代的要求,也是语文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更是素质教育、学生成长的现实需要。https://www.360wenmi.com/f/filesfkik9c3.html
3.大语文教育观范文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大语文教育观,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1、联系社会生活,就是要求“充分利用现代的条件,通过多种渠道和方式,使语文课同社会生活联系起来”,打破以往封闭式的格局; https://www.gwyoo.com/haowen/179568.html
4.何为“大语文教育”观念?小学名师指导五年级“大语文教育”观的核心是确认语文教育与社会生活的联系和契合。刘国正在1981年发表的《把语文基本训练搞活》一文中就提出了“生活是发展语文能力的基础”的观点。这样的观点,人们在理论上是完全能够理解、能够接受的,但要把这种理论观点真正落实到语文教学的实践中去,并设计出种种模式和方案来,却是需要睿智、需要魄http://m.hujiang.com/lx/p304426/
5.教育观论文通用12篇小学音乐课程的内容本身之美就在于用简单的韵律凸显大自然之美,而当前的教育理念致使教师过于注重音乐唱法的传授,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忽略了这一学段学生在心理以及生理上的发育特点,进而也就无法实现对学生综合素质能力的培养。因此,要想从根本上改变当前小学音乐教学的现状,就需要将自然主义教育观融入于小学音乐教学中,https://jsjxtyy.xueshu.com/haowen/19837.html
6.语文课心得体会15篇语文学习应注重听说读写的相互联系,注重语文与生活的结合,注重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整体发展。还指出语文课程的建设应继承我国语文教育的优良传统,注重读书、积累和感悟,注重整体把握和熏陶感染;同时应密切关注现代社会发展的需要。教学应注重听说读写之间的有机联系,加强教学内容的整合,统筹安排教https://www.cnfla.com/xindetihui/2717359.html
7.语文课程标准心得体会(精选41篇)把传授语文知识作为语文教师的全部职责,这一向是语文教师教学思想中的误区。在语文新课程的教学活动中,要学习语文知识,也要培养语文潜力,还要注重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把新奇感转化为求知欲。教师要用心利用教育资源,开发教育资源。最大限度地发挥教材所带给的空间。体现教师是课程实施的主体。https://www.yjbys.com/xindetihui/fanwen/3813885.html
8.科学的儿童观与教育观(精选5篇)由于受到长期存在的封建社会科举制度价值观念的影响,当前社会的主流意识仍然崇尚“学而优则仕”价值观念,家长和部分教师重视学生学习人文社会科学而不重视自然科学,加之封建迷信活动在学生生活中的广泛存在,学校科学教育给学生宣传的正确价值观轻易就被家庭和社会的负面思想,学前教育专业的绝大部分学生都没有真正热爱科学的https://www.1mishu.com/haowen/244007.html
9.语文教师心得体会15篇因此,语文教学的“人文性”具体体现也就是提高青少年的精神素养,也就是三维目标上所说“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也就是说语文教育的过程中要始终贯穿以认识教育、情感教育、审美教育、思想教育、人格教育等内容的人文教育。 但是,“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这句话,它的关键所在是“统一”两个https://www.unjs.com/fanwenwang/xdth/20230210135027_6415608.html
10.初中语文教学大纲心得(精选20篇)第五,我认为必须继续由封闭向开放转变,坚持生活化、社会化、信息化的大语文教育观。 语文课本的选文是一部小百科全书,无所不有,无所不包,要把教材作为培养学生语文能力的一个范例,坚持得法于课内、得益于课外的教学方式;同时以课堂教学为主,开辟第二课堂,挖掘隐性课程,融通学校、社会、家庭多种语文教育渠道,形https://www.ruiwen.com/word/chuzhongyuwenjiaoxuedagangxinde.html
11.小学语文教师网络培训学习心得体会范文(精选15篇)十年树木,百年树人。祖国的教育还需我们不断努力,跟着前辈的足迹不断前行。 小学语文教师网络培训学习心得体会 2 这学期,我参加了网络培训活动,课余我的大部分时间都归于电脑前,我每天流连其中。在这个研修的平台里,有专家引领、互动对话、在线交流、导师引导、作业导航等方式,每天都会快乐而充实的度过。一个个专题https://www.fwsir.com/xinde/html/xinde_20200715000231_444538.html
12.北京博雅明悦学校教育观一所给教育做减法的学校长什么样?少、慢、拙、难是既有高度又有智慧的组合。在当下不断追求加法的教育生态下,明悦为什么选择「少、慢、拙、难」的教育?「少、慢、拙、难」意味着什么?这样的教育又能给孩子们带来什么? 往期直播间里,北京博雅明悦学校王校分享了明悦的教育观,我们将分为两篇与大家分享,如果这样的教育观给你带来了启发,欢迎http://www.yuloo.com/slschool/news/2312/1862371.shtml
13.备课组期末工作总结(通用27篇)九年级语文备课组全体教师认真学习新课标,深入领会《语文课程标准》的精神实质,切实转变观念,克服以往在语文教学中忽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忽视人文精神和科学精神的培养、过分追求学科知识系统的错误倾向,真正确立语文教育的新理念,通过教学任务的完成,全面提高学生的整体语文素养,注重提高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积极倡导、促进学生https://www.oh100.com/a/202301/5944045.html
14.习作教学反思14篇1.要树立大作文的教育观 在小学语文作文教学中,语文教师应该兵器教育的功利性色彩,认识到学生学习作文,并不仅仅是为了应对考试,为写作而写作,更多的是为学生增加文化底蕴,打下精神底色,为学生一生的发展奠定基础。因此,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先要培养学生爱读书,多读书的兴趣和习惯,多积累,积淀语言基础,最终能够用自己的https://www.9136.com/jiaoyufanwen/jiaoxuefansi/100220.html
15.高中语文老师培训心得体会(通用12篇)黄先生重点阐述了本色语文的基本内涵:一是“语文本原”:立足母语教育的基本任务,明确语文课程的基本定位。二是“语文本真”:探寻母语教学的基本规律,实践体现母语基本特点的语文教育。三是“语文本位”:体现语文学科基本3特点,实现语文课程的基本价值。 本原,是目标和任务;本真,是规律和途径;本位,是方法和效果。但本色https://mip.wenshubang.com/xindetihui/2702649.html
16.新课程新教材培训总结(通用19篇)四、语文生活化,将语文教学由课内拓展到课外。 首先,要更新理念,树立正确的语文教育观。要把学生从沉重的课业负担中解放出来,让学生“少做题,多读书”,让学生成为支配课余时间的主人。教学中要强调“精讲”,使学生能在课内完成大部分作业。为此,要关注儿童的经验和体验,并以儿童的经验、体验为中介,解决语文课程的https://www.jy135.com/peixunzongjie/1029670.html
17.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重视学生读书、写作、口语交际、搜集处理信息等语文实践,提倡多读多写,改变机械、粗糙、繁琐的作业方式,让学生在语文实践中学习语文,学会学习。善于通过专题学习等方式,沟通课堂内外,沟通听说读写,增加学生语文实践的机会。充分利用学校、家庭和社区等教育资源,开展综合性学习活动,拓宽学生的学习空间。 https://www.jianshu.com/p/14576165c200
18.新课标下的语文教学设计学习心得范文(精选21篇)第五,我认为必须继续由封闭向开放转变,坚持生活化、社会化、信息化的大语文教育观。 语文课本的选文是一部小百科全书,无所不有,无所不包,要把教材作为培养学生语文能力的一个范例,坚持得法于课内、得益于课外的.教学方式;同时以课堂教学为主,开辟第二课堂,挖掘隐性课程,融通学校、社会、家庭多种语文教育渠道,https://www.yuwenmi.com/jiaoxuesheji/3289335.html